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群 《绿叶》2013,(1):70-77
现当代人类对物质文明单向度的全力追求,使人类从物质到心灵显示出某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这影响到国家合法性、社会凝聚、民族关系。文化多样性之于人类就像生物多样性之于自然界一样重要。保护传统文化,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无论从宏观的人类社会.还是微观的某一具体国家,都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小民族视大地为母亲,视同类为兄弟.他们的这种“原始、落后”.对现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和校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虎文化     
虎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从皇家贵族的服装、用具、饰品,到寻常百姓家的吉祥物、人名都涉及到虎,这都反映了虎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为让更多人知虎、熟虎、爱虎,本栏目选登赵大年先生的《中国虎文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胡迟 《绿色视野》2013,(4):62-65
以前和父亲说到瓷器,父亲说,他最喜欢宋瓷,他说,宋代是文学艺术集大成的时候,许多方面都发展到了最高峰。父亲的审美很符合艺术史的主流观念。但我对享有盛名的宋瓷却一直反应平平。怎么说呢,它就像宋代画院里的画,技艺精湛,也不乏意趣,但就是,不动人。我的意思是说,它没有打动我。有一次,去上海博物馆,无意  相似文献   

4.
闾野 《绿叶》2012,(5):82-86
森防文化将"尊重生态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融入森防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中。啄木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很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林业工作中的地位,都有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和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啄木鸟是生态平衡的标志和符号,以"除害、敬业、厚德、求是"为主要内容的"啄木鸟精神"将引领激励森防行业更好地履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这一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段论述将文化发展作为生产力的组成要素之一,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大大提高了发展文化事业的战略地位。这表明我国未来的文化事业发展不再仅仅局限在文化部门了,表明发展文化事业将成为全党的大事,全社会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旅游文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旅游业越富有文化特色,就越有内动力和竞争力。旅游文化研究已经成为旅游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开发的实际运用操作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热贡文化生态区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青海环境》2010,20(3):136-139
传统工业文明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自然环境的衰落,最终也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文化生态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底蕴深厚的热贡文化,日益形成了热贡地区以绿色、低碳为典型特征的经济运行生态化模式。热贡文化生态区的保护,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从文明的高度来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军 《环境教育》2010,(12):71-72
建筑庄园的文化象征恰如音乐的弦外之音,向我们传递着建筑庄园表面意思之外的另一种含义,在不解的人看来,那是晦涩而又神秘的,但在文化追问下,被破解的"神秘含义"原来是文化现象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外资企业因其所在的不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用人理念。真正了解外企文化及其价值观,才能在面试中充分发挥并展示出企业所需要的素养与品质,最终轻松进入职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镇江市隐士文化资源的特质和旅游价值,提出了开发镇江市隐士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城市文化旅游的对策,为长三角地区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照样本。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丰富,孕育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以高纬度寒冷湿地为依托,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在宣传力度、联合发展、产品升级、综合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破坏环境、旅游适游期短等问题。因此,以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北大荒文化、饮食文化、候鸟文化、乡愁文化为线索,以"一带、两湖、三网、两边"为总体构架,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特色文化助推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发展,在传播湿地文化、讲述湿地故事、建设湿地形象中,展现黑龙江省湿地旅游独有的诗情和意境。  相似文献   

12.
格非 《绿叶》2010,(Z1)
环境问题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权利和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文化是自然的对应物,早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现代市场经济的文化,将财富和资源占有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尺度,刺激超级消费,加深了人与自然的隔离,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展望未来30年环境问题,对控制并塑造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话语进行批判性反思,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以其地域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为自身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不可避免地为其推陈出新带来弊端。大学文化以其继承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并通过培养和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广泛开展文化交流等途径,发挥其对城市文化的推动、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奢侈文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带来物质文化消费的冲动,但另一方面它却又带来了对人类伦理道德文化底线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丁建峰 《绿叶》2011,(7):67-73
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带有多元与多面的特质。"在当代经济发展中传承传统文化",原非一个确切的命题,因为我们需要"传承"的,是那些能够于高远深微处打动人心、带有民族精神的文化精髓,使之"透出人心"。而在当代市场制度下"透出人心"之路则在于,构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社会氛围,并通过建立良序社会,将市场力量嵌入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之中,以此规约市场运行,启发人固有的自觉之心。  相似文献   

16.
文化圆明园     
陈艾 《环境教育》2006,(9):74-76
夏末秋初,走进八月的圆明园.荷花节已过,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美景已散去,只有荷叶还热闹地展开.在"绮春园"的湖面上,还能依稀看到几朵荷花,或粉嫩娇艳或淡雅如兰,在片片荷叶的包围中,显得格外乍眼.已是立秋过后,除了漫天荷叶,就只剩"一泓秋水碧连天"了.那边木桥下有成群的红鲤鱼在水中嬉戏,远处有工作人员在整理湖边杂草,这边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在荷花节的末尾赶着记录美景.这一切看来甚是和谐,只是笔者心中不禁疑问道:"那众说纷纭的防渗事件,到底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17.
刘荣昆 《四川环境》2009,28(1):124-126
傣族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傣族的宗教中,更是反映出重视生态环境的观念,认为万物有灵,加以祭祀,对一些植物进行崇拜,专门辟有神林“龙山林”。这些宗教观念对维护傣族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生态批评家唐纳德·沃斯特认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坚持政府主导,彰显环境文化的导向性。环境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传播、引导、规范。在国家层面,应抓紧制定环境文化建设纲要。纲要应汲取百家之精华,听取最广泛的意见和建议。在地方层面,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社会经济状况与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环境文化建设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分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普同性与独特性之间存在张力,却未必相互矛盾。反省广泛存在的文化中心主义,尊重和理解异文化,就有希望克服现代性的局限,并期待多元现代性的到来。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保持文化多元性,促进现代社会良性发展,改善人类的处境,只要行之得法,就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