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探索建筑行业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对建筑工人行为的影响,基于已有文献,结合人际关系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构建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问卷回收和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65份,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Bootstrap法进行实证研究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行为;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以及建筑工人的个体行为意向在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从结果来看,要想降低建筑行业事故率,对于在建筑行业中所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因素不容忽视,且应该时刻关注建筑行业中的非正式群体行为规范,并积极引导非正式向正式靠拢,改变建筑工人个体不正确的行为意向,才能进一步减少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在建筑工人中的传播和流行,基于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行为调查、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的策略。结果表明:模仿与学习是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复制和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新不安全行为产生起着联系和催化作用。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方式有视听式、想象式和参与式,其中视听式是最主要方式。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影响因素涵盖榜样及其行为、模仿者和模仿学习过程。其中,榜样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最重要的增强因素,不安全行为后果的威慑力是最重要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解析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探究情绪控制视角下的不安全行为矫正方法。从信息认知过程入手,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和情绪唤醒方法,基于个体信息认知模型,设计情绪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试验,通过测量不同情绪状态下工人的注意力分配、隐患识别和风险倾向,采用眼动热点图和方差分析(ANOVA),探究情绪在信息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认知过程的信息获取阶段,正性情绪能够促进工人对现场危险的感知活动,而在信息分析阶段,正性情绪比负性情绪的工人具有更为显著的不安全行为倾向;基于个体信息认知的情绪不安全行为模型,正性情绪状态下的建筑工人更倾向于有意不安全行为,而负性情绪状态下的建筑工人则更倾向于无意不安全行为。建议施工企业应根据工人的情绪状态采取针对性的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拓展安全氛围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可预测性,提出一种基于班组安全氛围预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获取班组安全氛围7个维度,并将其作为输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问卷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测试与仿真,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模型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均方误差为0.015 4,目标输出与预测输出相关系数R大于0.9,该模型可有效用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预测,并在实际工程案例中准确识别出3个不安全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控制建筑工人间的不安全行为传播,塑造良好安全氛围。利用六次调查的结果,以群体封闭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过程和方式的特性,提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建议。结果表明:中国建筑工人的群体封闭性体现为结构和关系封闭性,对工人行为和心理产生显著影响; 班组长行为等内部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传播有显著影响,而安全教育等外部因素对不安行为传播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示范模仿是“一对多”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较快、强度较高、广度较小的特点,感染从众是“多对一”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较慢、强度较低、广度较大的特点; 示范模仿能够实现偶发的个体不安全行为向频发的群体不安全行为演变,再通过感染从众诱发新的个体不安全行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矫正机制,基于文献调研构建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矫正机制理论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安全不服从行为和安全不参与行为有显著矫正作用,敬业度在工作满意度和建筑工人安全不服从行为与安全不参与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对于新生代建筑工人,工作满意度通过敬业度对安全不服从行为矫正效应小于对安全不参与行为的矫正效应,对于老一代建筑工人,矫正效应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为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矫正其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入手,构建体力疲劳与不安全行为理论影响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与层次回归法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力疲劳直接正向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且通过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因素间接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而心理资本反向调节体力疲劳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体力疲劳与不安全行为的中介调节机制,丰富和完善二者的间接及整体关系,有助于管理者有效防控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减少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分析不安全行为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图,从突变理论的全新视角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尖点突变模型,验证了该模型诠释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规律的合理性,并利用该模型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解释建筑工人在个体心理和准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行为的渐变-突变过程。最后提出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防御措施、靶向干预点和补救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安全注意力对新、老两代矿工的安全行为影响的差异,基于代际划分的视角和安全注意力的分类,结合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不同类型安全注意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在新、老两代矿工群体中不同类型安全注意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意注意对新、老两代矿工不安全行为有显著性影响;无意注意对新生代矿工不安全行为无显著性影响,而对老一代矿工影响显著;有意后注意对群体安全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对个体安全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基于群体视角分析班组中建筑工人间不安全行为传播路径特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构建建筑施工班组成员间不安全行为网络传播模型。以1个钢筋工班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对得到的网络模型中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凝聚力、中心性、核心 边缘结构以及凝聚子群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工人构成的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密度较高,凝聚力较强,不安全行为传播明显;技术工人作为行为领袖处于网络核心位置上,人缘较好的工人处于次级核心位置,班组长以及新工人处于班组边缘位置;不安全行为经由核心处中间人传播到其他工人;班组中存在明显的子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探讨建筑工人人格特质、情绪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提高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能力,以293名一线建筑工人为调查对象,基于场动力理论,构建人格特质和情绪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人格特质和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以及情绪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3种人格正向预测不安全行为显著;正负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正性情绪在外倾性-不安全行为和神经质-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调节效应,负性情绪在责任心-不安全行为和开放性-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工人个性化心理特征,溯源工人自身安全问题,为后续开展分类干预管理和矫正不安全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工作-家庭冲突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减少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以东北三省20家建筑施工企业工人为调查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家庭冲突、负性情绪、不安全行为呈现两两正相关关系,安全氛围与工作-家庭冲突、负性情绪、不安全行为均呈负相关关系;2)工作-家庭冲突对不安全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并可通过3条路径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3)组织支持感在工作-家庭冲突与负性情绪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减少工作-家庭冲突的发生、缓解乃至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员工间的安全氛围、加强个体的组织支持感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几率,减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安全管理者行为对不同严谨性水平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实现个性化安全管理,以大五人格为基础理论,采用严谨性对261名一线建筑工人进行类群划分。构建建筑工人的管理者行为与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模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发现高严谨性工人与低严谨性工人在安全管理者行为与工人安全行为3条影响路径中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严谨性工人的安全参与行为更易受安全管理行为影响,安全服从行为更易受安全设计行为影响;低严谨性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更易受安全管理行为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健  黄建军 《安全》2021,42(10):62-67
为探究建筑工人安全参与行为机制,提高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有效预防建筑行业事故.本文结合实地调研情况,采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建筑工人参与安全行为的演化关系,以有限理性为前提,动态构建建筑企业和建筑工人安全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然后通过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对建筑工人安全参与行为演化路径进行模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促进建筑工人安全参与,首要前提是建筑企业要建立安全参与激励与引导机制;同时建筑企业应大力支持,保障激励资金落实;建筑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工人安全参与的重要性,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建筑工人主动参与,可为促进建筑企业安全绩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安全激励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干预作用,识别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干预因素,分别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安全奖励和安全惩罚的干预机理进行假定。基于调研数据,采用SPSS和AMOS工具展开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激励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奖励对从众动机建筑工人的安全动机的端正产生0.108的正向影响、对安全能力的提升产生0.121的正向影响;惩罚对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健康产生0.140的正向影响、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产生0.250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预防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消极情绪对建筑工人的不良影响,探究精神支持对消极情绪的干预效果,以及消极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作用路径,构建消极情绪、安全能力、不安全动机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模型,进一步构建精神支持对它们的干预机制模型。基于一线建筑工人的调研数据,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消极情绪对安全能力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对不安全动机和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精神支持对消极情绪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精神支持干预后,消极情绪对安全能力和不安全动机的直接作用路径消失,消极情绪对不安全动机的正向作用减少;安全能力对不安全动机的正向作用增强;安全能力和不安全动机对不安全行为的负向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有感领导对建筑施工不同经验工人群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群体安全氛围为中介变量,建立了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运用AMOS软件分析了有感领导核心四要素(能见度、关系、对工作团体的投入、主动管理)对群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有感领导对经验缺乏的新工人群体的影响均大于老工人群体;对新工人群体,能见度和主动管理对其不安全行为影响较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654和0.639;而对老工人群体,关系和对工作团体的投入对其影响较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577和0.561。因此,在实施有感领导管理时,面对不同经验工人群体,应该因人而宜,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的控制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事故,须分析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从各种不安全行为中提取13个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和调研获得直接影响矩阵,借助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DEMATEL)计算出每个因子的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由此分析出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安全认知和安全培训在影响因素体系中最为重要,领导的重视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有很大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因素是影响工人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通过影响个人因素影响工人的安全行为。最后,针对个人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开展安全培训、加强现场行为管理、加强安全心理干预、完善用工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南矿业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扎根理论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矿工不安全行为收益进行识别,通过实地访谈收集资料,将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处理,建立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识别的概念模型,并以此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识别的动态模型图;最后,通过模型理论饱和度检验,证明模型中展现的脉络关系是饱和的。研究结果表明:矿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人口统计特征因素及情景因素,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有着重要影响;风险成本、预备成本和实施成本构成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精神收益和物质收益构成矿工不安全行为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致因机理,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构架,引入风险感知和风险倾向2个变量,提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对43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提出的假设关系路径进行检验,并得到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态度、风险感知、风险倾向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行为意向,主观规范和风险感知又以态度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行为意向,对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风险感知、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风险倾向和主观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