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陆译 《劳动保护》2007,(1):74-77
德国城际超高速列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列车之一,以舒适、豪华、安全闻名于世。直到有一天,它以200km的时速脱离了轨道。在180s内,有101人不幸丧生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高速列车事故。1998年6月3日,凌晨5点47分。ICE-884城际特快列车从德国慕尼黑启程。ICE-884此次行程850km,中途停靠7站,目的地汉堡。这列列车有12节豪华车厢,400多名乘客。德国城际特快列车是德国这个以工程技术闻名的国家的一个杰作。它于1991年6月2日投入运营,一时间举国欢庆。此时柏林墙刚刚倒塌2年,先进的城际特快象征着统一德国的光明前景。德国城际列车的速度相当快,…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以我国高速铁路普遍采用的100 m2双线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建立隧道、空气和列车数值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单车正常运行以及存在列车事故2种情形。当列车以120,200,250,300和350 km/h的速度在隧道内运行时,疏散通道上人员所受空气动力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空气动力对人员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动力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人员应避免在危险时段活动,单车正常运行和存在列车事故2种情形下空气动力均有可能威胁人员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在各大城市中得到迅速发展,但与之相伴的环境振动问题也日益突显.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列车运行速度、线路条件、减振措施等运营条件对环境振动影响,在某地铁线路隧道内进行了环境振动源强测试.结果表明,隧道壁源强位置处Z振级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列车通过速度在57~75 km/h变化时,列车速度每增加...  相似文献   

4.
重载列车运输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重载运输自问世以来,因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重载运输已被国际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伴随着列车牵引重量的不断增加,列车开行方式也随之变化,由最初的5 0 0 0吨级提高到1万吨、2万吨级列车。由于列车编组增加,轴重和牵引重量提高,重载列车运输安全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车辆断钩、制动失灵、线路桥梁轨道结构破坏失效等问题不断发生,成为制约重载列车运输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解决重载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解决多台联挂机车同步制动操纵问题,避免发生断钩和列车放;加强轨道结构养护维修,提高轨道框架强度和刚度;加强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建设,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强风中高速列车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某国产动车1∶1模型,对高速列车在不同的侧风速度和风向角作用下运行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列车所受气动力变化情况,研究气动力随风向角的变化机理。模拟结果表明,该车型在不同强度和不同风向角侧风作用下,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均随着侧风作用的增强而显著增大,在强侧风作用下,头车所受侧向力及倾覆力矩最大,较易发生倾覆事故;而尾车所受侧向力及倾覆力矩最小,相对安全。随风速和风向角的增大,受电弓和转向架对倾覆力矩的贡献均增大,在模拟时不可忽略;在风向角大于5°小于90°的范围内,列车各个部位的气动力与风向角呈3次方关系递增。  相似文献   

6.
陆译 《劳动保护》2013,(11):74-77
2002年4月23日清晨,一列满载数千吨货物的列车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疾速驶向洛杉矶.7时27分,在货车经过一个信号灯时,刺眼的阳光让货车工程师并未看清信号灯的停车指示,他误以为导轨已经分离.列车以接近80 km/h的速度驶过,按这个速度,至少要向前滑行5 km才能停下来. 当天早上7时29分,一列市郊往返客运列车驶离加利福尼亚里弗赛德,开始了每日例行的向南85 km的旅程.与大多数市郊往返列车一样,它与更大型更重的货运列车使用同一条铁轨.一套复杂的转接和信号系统保证它们不会相撞.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铁列车火灾人员疏散问题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地铁车站火灾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的问题,比较研究国内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和美国专门针对有轨交通系统的NFPA130标准的异同,其结果说明:国内设计规范关于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存在不足;对区间隧道内列车着火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对列车在区间隧道内着火,且还能继续运行的情况,着火列车的运行速度对火势的发展以及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低真空隧道内高速列车运营时,火灾突发事件中出现的危险性、列车结构的完整性及人员安全等问题,以低真空隧道内的高速列车车厢为研究对象,首先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着火车厢内部发生火灾后的温度衰减特征;然后分析相邻车厢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最后研究着火车厢内部最大温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着火车厢及相邻车厢顶棚处沿着纵向的温度呈指数形式衰减;相邻车厢内,功率对温度衰减影响较大,即:低火源功率(0.3~0.6 MW)下,高温烟气蔓延相对较弱,相邻车厢内乘客相对安全;中火源功率(0.7~1.1 MW)下,高温烟气蔓延显著,由于受到车厢壁面以及车门的影响出现温度突变点;高火源功率(1.2~1.5 MW)下,热羽流强度较高,高温烟气蔓延受车厢壁面以及车门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车厢连接部分与相邻车厢内的高温蔓延趋势基本一致。车厢内的最大温度与火源功率及火源至顶棚的距离有关,并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轨道交通车辆横向偏移量的计算方法 ,并应用列车 -线路动力耦合模型 ,分析了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安全限界变化问题。确定了当前按 80km/h行车速度设计的建筑限界能满足 13 0km/h行车速度的要求 ,限界尺寸不需改动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地下一层地铁侧式车站列车火灾的烟气蔓延规律和排烟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首先生成了地铁车站的三维模型,基于通风排烟系统的事故运行方案,对列车火灾烟气扩散过程、气流组织模式和烟气参数进行了计算模拟。模拟表明:排烟系统启动后,中间隧道的两端向内形成了大于5m/s的流速,屏蔽门处流速为站台流入隧道,可有效阻碍烟气进入站台区域,烟气排放主要通过车站轨顶风口排放,烟气在500s左右进入站台,排烟系统有效减缓烟气在站台的下降时间,为列车内乘客疏散提供了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内列车火灾的人员疏散问题及烟气蔓延规律,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及人员仿真疏散软件Pathfinder,以低真空隧道内由5节车厢构成的高速列车车厢火灾时乘客疏散为研究对象,综合比较10种疏散方案中疏散时间、烟气蔓延程度及CO体积分数,得到乘客最佳疏散方案,并设计救援车对接高速列车车门的辅助疏散方式。结果表明:当着火车厢的乘客疏散至相邻车厢时,乘客的最佳疏散方式为靠近门口的2排乘客与靠近火源的1排乘客同时离开,随后按照与火源的距离由近到远逐排撤离。若采用救援车辅助疏散,当火灾发生在车厢1、车厢2或车厢3时,救援车到达后完成全车乘客疏散的总用时分别为533、586和376 s;车厢1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200 s;车厢2发生火灾时,门1的利用时间为145 s;当车厢3发生火灾时,2个门的利用率较为均衡。因此,在实际疏散时,可以采用语音播报的形式引导乘客充分利用好2个车门,以节约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2.
列车在区间隧道行进过程中,空气受挤压作用会在隧道内形成活塞风,活塞风对烟气扩散有一定的影响.为探明携火列车停站后活塞风衰减过程及其对车站轨行区上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影响规律,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动网格模拟技术及Layering方法更新网格,对城际列车着火驶向地下车站及城际列车静止着火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1)对比不同站台类型隧道列车停站后活塞风衰减过程,进站端活塞风风速均高于出站端且均在5 min后达到稳定;2)对比有无活塞风情况下地下车站排烟效果,无活塞风情况下地下车站排烟效率呈对称分布,有活塞风时地下车站排烟效率呈不对称分布;3)对比不同站台类型隧道的地下车站排烟效果,有活塞风情况下岛式站台隧道的排烟系统总排烟效率高于侧式站台隧道总排烟效率;4)岛式站台隧道无活塞风工况总排烟效率一直维持在85%左右,有活塞风工况排烟系统总排烟效率在4 min以后增至85%,最高达到90%;侧式站台隧道排烟系统总排烟效率在5 min以后增至80%左右.研究结果可为城际地下铁路车站的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瑞士是个较小的国家,全国面积只有41293平方公里,但其铁路网密度很大,结构复杂,在全国约3000公里铁路线上有7000座桥梁和246条隧道。由于瑞土地形复杂,山地和河流纵横,列车在阿尔卑斯等山地或隧道内发生火灾和其它重大事故时,普通消防车辆无法迅速到达现场灭火救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瑞士铁路消防和交通科技部门于1996年共同研制成功铁路沿线灭火救灾使用的消防列车。该车由灭火、装备、通讯、救护等六节车厢组成,总重量约150吨,在联帮宽轨铁路和私营窄轨铁路上都可以行驶。一旦列车和隧道设施等发生火灾或其它灾难事故时,时刻…  相似文献   

14.
某地铁站突发事件乘客疏散行为分析研究(1)——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速度,疏散时间等数值;基于某地铁站突发事件区间隧道乘客紧急疏散事故案例,采用统计分析突发事件下乘客在列车车厢、区间隧道平均疏散速度、平均疏散时间、触发列车设备等数据;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地铁运营公司反应时间为3分39秒;乘客在列车车厢内总体平均疏散速度0.08m/s,总体平均疏散时间3.31s/人;乘客在区间隧道疏散总体平均疏散速度0.145m/s,总体平均疏散时间4.10s/人等数值。为地铁设计人员、地铁安全评估、仿真模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定量分析地铁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过程,基于网模拟和场模拟对地铁火灾环境的适应性,分析列车着火并滞留在隧道的不同控风方案的可行性,以天津1号线下瓦房站至南楼站之间的隧道为例,用网模拟技术模拟出隧道内风流状态,为场维模拟提供边界条件。以网模拟得出的火源相邻分支风速2 m/s为边界条件进行场模拟,得出的结果表明,列车车头着火并滞留在隧道中,人员在6 min的安全疏散时间内,从着火隧道经联络通道向相邻隧道疏散的情况下,着火隧道推拉式排烟,相邻隧道对送风为可行通风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评述当前高速列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我国与欧洲在高速列车应用与相关技术研发方面的差距;对ATP控车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采用时段演算针对实时、连续系统的形式化描述工具;根据时段演算的基本符号、公理、定理和推导规则,建立基于时段演算的ATP控车模式形式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推演,对ATP控车模式进行初步安全性分析,发现ATP控车模式下对安全运行发挥主要作用的几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确保列车安全行驶,ATP控车与人工控制在转换时应满足的若干时间约束。研究的成果,为设计安全、可靠的ATP系统提供新的理论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路钢轨异常波磨问题,在某高铁线路两侧对未发生异常波磨和发生波磨路段进行了噪声测试。发生波磨与未发生波磨区段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1)对于300 km/h动车组,动车组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远轨侧前者比后者增加2~4 dB(A),近轨侧前者比后者增加5~7 dB(A);315 Hz及以下的低频噪声基本不发生变化,在630 Hz、1 250 Hz处出现增量峰值,峰值增量接近10 dB(A)。(2)对于250 km/h动车组,动车组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变化不明显[1.0 dB(A)以内];315 Hz及以下的低频噪声基本不发生变化,在500 Hz、1 000 Hz处出现增量峰值,峰值增量2~3 dB(A)。(3)根据理论计算,对于250 km/h动车组,一阶振动频率约在490 Hz左右;对于350 km/h动车组,一阶振动频率约在600 Hz左右,与现场噪声峰值出现频率的实测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8.
地铁浅埋岛式站台列车火灾烟气蔓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地铁车站及地铁列车为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伤亡损失往往非常惨重。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大客流运输任务。因此,深入开展地铁火灾安全的研究有助于地铁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地铁浅埋岛式站台列车火灾情况,利用数值模拟-场模拟方法,研究浅埋岛式站点内烟气横向流动和不同站层间的烟气纵向蔓延规律。分析烟气在隧道、站台及站厅内蔓延时烟气温度、有毒气体浓度、可见度等特征参数的分布情况;探讨了火灾时浅埋岛式站点内有效的气流组织形式,隧道排烟系统的运行模式;该研究结论有助于同类型的地铁车站的设计和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9.
深埋地铁岛式站点火灾模型实验研究(2)--列车火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列车停靠站台时一旦发生火灾,火灾烟气将向站台和区间隧道空间蔓延.尤其对于深埋地铁车站,如何控制车站列车火灾是地铁设计过程中必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这里,笔者利用深埋地铁车站模型实验台研究了列车停靠在站台时发生火灾情况下,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分析了火灾烟气有效控制方案,研究结果有利于火灾时深埋车站排烟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前车突然切入对驾驶人生理负荷的影响,利用MP150生理监测系统对22名被试进行虚拟驾驶试验。采集记录前车突然切入时被试的生理参数。研究驾驶人心率增长率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与车速、应激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车速度为100 km/h时,随着前车切入距离从55.6 m减小到27.8 m,被试的平均心率增长率从16.21%增大到23.27%,HRV参数低频(LF)值也呈现下降趋势。前车切入距离一定,随着自车车速从60 km/h增加到120 km/h,被试的平均心率增长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从13.05%上升到21.85%。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前车切入距离和自车速度发生变化时驾驶人的生理负荷变化趋势一致,但自车速度因素对驾驶人生理负荷的影响程度高于切入距离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