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以大豆、玉米作为受体,通过对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量的测定,探讨柳叶蜡梅叶片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柳叶蜡梅水浸提液对两种受体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因此,柳叶蜡梅对大豆、玉米均有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玉米作为受体,通过对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量的测定,探讨柳叶蜡梅叶片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柳叶蜡梅水浸提液对两种受体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因此,柳叶蜡梅对大豆、玉米均有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钻井液幼鱼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的毒性试验鱼种(幼鲤鱼),对大庆油田废钻井液、聚合物体系、三钾聚合物体系钻井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出三种钻井液LC50值、钻井液浓度值和95%可信度的浓度范围;采用美国糠虾试验法钻井液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并对钻井液中主要化学添加剂毒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庆油田三种钻井液均属于无毒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齐黄28”大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大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的大小因壳聚糖浓度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壳聚糖溶液浓度的升高,大豆幼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株高均有所提高.当壳聚糖质量浓度为4g/L时,对各项指标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为最适壳聚糖浓度,但随着壳聚糖溶液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加大,则对大豆幼苗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废钻井液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钻井液成分分析及废钻井液在四种土壤中淋渗模拟试验,阐述了废钻井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钻井液中有毒性的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在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沙壤土中运移、积累及降解情况。  相似文献   

6.
废钻井液对环境污染及固化处理室内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前我国许多油田钻井井场位于稻田、麦田、虾池和鱼塘周围,而废钻井液中含有无机盐、重金属组分、油品及大量有机聚合物,其中有些是有害物质,一口井的废钻井液一般可达200~300m~3。这些废钻井液堆放在井场不进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为此,如何处理这些废钻井液是目前令人极为关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一些油田废钻井液的毒性;介绍了毒性提取、评价方法及其对土壤、植物和海洋生物的影响,同时重点介绍用化学固化方法处理废钻井液的结果。通过对现场的5个废钻井液的固化处理室内试验证实,废钻井液固化后有一定强度,其水浸出液清彻透明,达到排放标准,固化体可进行掩埋恢复地貌,也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7.
废钻井液污染分析及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解决废钻井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介绍了废钻井液的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外废钻井液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了中原油田结合本单位情况,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处理废钻井液的方法和效果。试验表明:无害化处理剂中的各组分与废钻井液中各污染因子发生化学和物理作用,经3~5个月固化后可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分析认为:中原油田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庆油田水基钻井废物泥浆池原位处理的历史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泥浆池对周围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浆池内玉米、牧草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比泥浆池外高出15.3%和44.5%,钻井废物 提高了土壤的碱性。玉米籽粒及泥浆池内、外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泥浆池对牧草中的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影响。分析发现钻井废物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可以促进植被生长,且钻井液添加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其具有土壤化利用的潜力,为钻井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沙基培养法测定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硫酸钠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三叶在硫酸钠作用下随着浓度增高,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而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废弃聚合物钻井液化学脱水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废弃聚合物钻井液组成的基础上,对采用化学固液分离无害化处理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聚电解质A为絮凝剂和混合酸为凝聚剂的复合絮凝剂配方,可以彻底破坏HPAM类型废弃钻井液的胶体体系,使废浆液絮凝脱水。通过3口井废钻井液样品的絮凝试验,加药剂后废浆液自然脱水率为25%~35%,13.3kPa压差下抽滤出水率为51%~60%,絮凝残渣无再造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江汉油田废弃水基钻井液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废弃水基钻井液基本组分及生物毒性效应的分析,详细评价了废弃水基钻井液对浮游生物生长、卤虫孵化、土壤植物及糠虾的生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江汉油田废弃钻井液对无节生物幼虫的影响不严重,不会影响卤虫的孵化率,但会影响其孵化速度;由于废钻井液中的含盐量高,pH值较高,因此对土壤及植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其LC50均大于3000mg/L,基本上符合美国联邦环保局(EPA)颁布的陆相水域排放钻井液和钻屑的条例。  相似文献   

12.
废混油钻井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钻井液是钻井作业中主要污染源之一,其中含有重金属、碱、盐、油、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质,特别是废混油钻井液,油含量更高,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制约油田企业环境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以废钻井液处理为代表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可有效治理井场废物,将处理后的废钻井液直接用来做井场围堰和平整地面的材料,既可有效地利用废物,消除污染源,又可缓解因污染引起的工农矛盾,减少由钻井开发引发的污染赔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AMES)对江苏油田含油污水、钻井液废水、废弃钻井液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检测条件下,以四氢呋喃做溶剂,江苏油田含油污水、钻井液废水及废弃钻井液均具有直接及间接碱基置换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4.
以几种典型钻井液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成熟可靠的检测方法对其生物毒性、化学毒性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钻井废液具有一定生物和化学毒性,其中,磺化体系钻井液在生物毒性和化学毒性方面均超标,应重点加强管理;低密度无固相体系和磺化体系钻井液中Hg和Cr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相似文献   

15.
废钻井液絮凝处理过程中电毛细吸水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z电位研究废弃钻井液,特别是固相含量高的体系(废钻井液)中颗粒表面电化学性质存在测定ζ电位困难的问题,试验研究了表征泥浆絮凝处理脱稳后过滤特性及渗水能力的电毛细吸水时间(CST)值的特性,CST值的大小能直观地反映脱稳情况进而确定絮凝剂的絮凝性能。CST越小,说明了絮凝的效果越好,过滤特性越好,易于脱水;通过CST—絮凝剂浓度曲线可筛选最佳絮凝剂及其浓度。本研究对处理废钻井液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废弃钻井液生物絮凝剂筛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川渝地区废弃钻井液成分复杂,高COD,高色度的特点及现有的化学法、固化处理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微生物法处理废弃钻井液的思路。通过实验筛选出最佳C源为蔗糖、最佳N源为N2的菌株,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CaCl2用量0.1%,pH7.0,絮凝剂用量1.0%的最佳絮凝条件。经现场配合筛选出的菌株对废弃钻井液进行处理,COD去除率可达到72.4%。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法适用于海上钻井含油废弃物的处理。通过多次对菌株采集、分离、纯化和培养驯化,选育得到了3株对石油烃类有很好降解效果的石油类降解菌;确定了石油类降解菌适宜的生化处理条件:最佳生长及原油降解温度为50℃、最佳生长及原油降解酸碱性环境为pH=6.0、最佳菌株接种量2%、最佳原油初始浓度为500mg/L。处理后的含油废弃钻井液含油量基本稳定在2mg/L以下,降解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废钻井液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废弃物,目前多采用就地掩埋方式处置。准确测定废钻井液中氟化物的含量,对于评价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选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废钻井液中的氟时,对预处理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了蒸馏-离子选择电极法、碱熔-离子选择电极法、碱熔-蒸馏-离子选择电极法。结论是:碱熔-蒸馏预处理法综合了碱熔法和蒸馏法各自的优点,能将氟从钻井液中最大程度地蒸馏出来,消除了基体对氟测定的干扰。因此,此法以回收率表示的废钻井液全氟准确度为最高并达到了文献要求,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