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权制度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运用经济分析法学的效率观点和"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正义观分析了效益与公平关系在水权制度中的体现,从而确立构建我国水权制度的指导原则.在分析了现代各种产权制度支配下的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的内在化的激励的效率基础上,指出我国现有水权制度所存在的缺陷.针对我国原有的水权制度缺陷,在坚持水资源国有的前提下,以效益和公平为总体指导原则,借鉴他国先进制度,提出我国水权制度重构的设想,包括水权的初始分配,涉及分配的原则、程序、具体选择模式;水权在市场上的自由转让,主要是水权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的确立;水资源的公共物品由公权力提供的方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建立水权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权制度是水资源法制化管理的模式,与我国的取水许可制度在管理机制和调度方式上均存在区别。在我国建立水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取水许可证制度是水权管理的基础,前者向后者的转变需要逐步实施,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3.
我国需要建立可交易水权制度,通过提高用水效率、优化用水结构、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日趋严重的水问题。在制度构建上,需要确立以实际用水户为权利主体的水权,科学合理配置初始水权的用水量和期限,建立电子化的一体化水权登记、交易机制和平台,明确可交易的水权范围以及设立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权交易限制或条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议题。而水权及其相关制度建设的提出正是适应了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家试点省(区)水权改革经验比较与推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包括水资源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性制度之一。水资源的多重经济属性和复杂自然条件,致使水权改革困难重重。国家试点的7个省(区)水权改革任务已完成,文章总结和比较了试点省(区)在水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和制度建设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提出宁夏、江西及湖北三省(区)水权确权登记的依据、思路及流程,提炼内蒙古、河南、甘肃和广东四省(区)在交易类型、交易标的、交易期限、交易平台及交易价格方面的要点。同时,讨论当前试点中存在的改革不彻底现象,提出全国各地应因地制宜推广水权改革、完善水资源监控计量体系、建立多种类型的水权交易平台、规范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水是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和控制性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略正成为新时代水资源现代治理的思路和目标体系。而当前我国水资源治理仍以政府主导和行政化手段为主,实践中暴露了水资源配置相对固化、权益保障不足、部门职能重叠、配置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重新梳理新时代水权制度的战略内涵,提出产权制度是新时代水资源治理体系改革的制度基础。建议新时代水资源现代治理体系应以市场机制为核心、权属管理为基础、水权为表现形式,处理好水权制度与现有水资源管理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河(湖)长制、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水利工程融资、取水许可制度之间的关系,不断推进水资源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水权制度是规范用水行为的基本制度。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受诸多条件限制,即便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水利工程提供的可用水也往往是稀缺的,这就为水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激励。因为这种内在需求,水权制度实际上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用水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皮山县全面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同时,还面临着农业用水管理不善、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制约因素,比较严重地影响了皮山县节水农业的建设推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皮山县节水农业工程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配置大致存在完全政府配置、完全市场配置和准市场配置3种模式。中国正处于水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水资源配置制度有从完全政府配置转向依靠市场配置的趋势。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和租值消散理论可以为新的水权制度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水资源的不同配置制度对应着相应的交易成本,相对较好的制度应该能在扣除交易成本之后获得较多的社会净租值。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是根据经济理性,科学地界定好水资源的公有和私有权利,并由完全政府管制向市场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基本要求,文章设计了郑州市地下水自备井计划用水交易市场,并对相关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郑州市地下水自备井计划用水交易市场首先需要明晰初始水权、实施总量控制和完善监测计量系统;然后建立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包括年度用水计划制定、跨年度用水指标使用、交易产品选择、交易周期选择、交易价格生成和网上在线交易系统建设等。在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后,还需要对现有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包括新水权发放、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市场信息公布、现有的用水计划制定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11.
加利福尼亚州水权制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加州水权法是一种独特的混合体系,由多种截然不同的权利组成,包括沿岸权、先占权以及其他类型的水权。文章主要从水权的类型、含义、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加州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框架,并对加州可交易的先占权的获得、行使、变更、转让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跨界水资源利用的理论分析及国际环境保护制度构建,对限制领土主权理论必须重新审视.共同利益理论要从根本上解决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必须要正视主权、明确水权性质的归属.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的现实状况说明,必须厘清跨界水资源水权与流域国家主权的关系、准确把握跨界水资源水权的定性,才能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为此,在确定跨界水资源水权性质为主权范围内所有权基础上,应构建事前预防、事后补偿、争端解决等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时节或者由于用水部门需水量的迅速增加而导致水量不足时,如何调配各部门之间的用水问题成为制约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别就是否考虑收取初始水权费的2种情况,通过对几种解决部门用水水量缺口的调配制度的分析,以社会整体福利缺损最小为目标,寻求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分析表明.采用水权交易制度是解决用水水量缺口调配问题的最佳制度。  相似文献   

14.
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同样重要和迫切,同为总量控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排污权交易较之水权交易,起步较早,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多。本文就排污权交易中部分与水权交易具有共性、可以借鉴的经验以启示,以期为水权交易的实施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以来,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EIA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EIA的有效性不高。章在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沿岸权许可制度是美国东部各州采用行政许可手段对传统的沿岸权制度进行改造而形成的。通过用水许可程序,沿岸权的适用对象、用水优先位序、水权的有效期限等问题得以合理界定,沿岸权的理论核心——"合理用水"的考察与评价更加科学,从而提高了沿岸权的确定性和灵活性,使沿岸权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沿岸权许可制度加强了国家(州)公权力在水资源利用领域的影响力,在适应水资源短缺的制度建设方面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水资源短缺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水权交易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法,水银行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仍在起步阶段.梳理了水银行与水权交易的关系,指出水银行是水权交易的形式之一;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水银行的概念界定、交易机制、实施基础、水银行的类型、交易定价,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综述,为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制约作用,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能够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得到有效地落实,能够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一起来,但是,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其管理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措施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度的特点,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情况及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导向问题、水资源利用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问题、以及水权不明和水价不合理等问题,使得我国很多地方在对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水环境的保护方面的研究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很多研究并没有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起到什么作用,也没有为当地的水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措施和方案提供很好的帮助,结果就导致了我国水环境保护一直到现在还不能摆脱“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