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基于批式呼吸计量法的溶解性COD组分划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批式好氧呼吸计量法结合溶解性慢速水解COD(SH)水解动力学拟合提出了溶解性COD(SCOD)的组分划分方案.上海2个污水处理厂进水的SCOD组分划分结果表明,A厂沉砂池出水(典型生活污水)的SCOD中含有43.5%~58.6% SH、 21.8%~35.2%易生物降解COD(SS)和15.4%~30.9%溶解性惰性COD(SI); B厂沉砂池出水(长距离输送的合流制污水)SCOD中含有34.5%~45.2% SH、 29.3%~37.7% SS和25.6%~31.2% SI. 9组不同水样的试验拟合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能够很好地描述SH的水解过程,A厂和B厂进水SH的水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8.00~39.77 d-1和26.48~29.52 d-1.该组分划分方案能够实现SS积分区域的理论划分,并消除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SI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林可霉素生产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采用单相中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厌氧生物工艺处理含有有毒难降解有机物的林可霉素生产废水.当进水COD 8000~14000 mg/L,HRT约10h时,COD容积负荷可达20~35kg/(m3·d),COD去除率为50%~55%.适时调整并维持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0.2~0.4 m3/(m2·h)]、较高的进水有机基质浓度(COD为2000~3000mg/L)和污泥COD负荷[0.2~0.5 kg/(kg·d)],并适当延长启动驯化时间可培养出沉降性好、污泥活性较高的颗粒污泥.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动力学符合Monod方程,动力学常数Vmax=1.3 d-1,Ks=8133mg/L.废水中不可生物降解物质占总COD的比例约为30%,这是废水COD去除率偏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二甲胺、甲醛、氢氧化钠、二硫化碳为原料,制备出重金属絮凝剂二硫代羧基化胺甲基聚丙烯酰胺(DTAPAM),以含Cu2+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对DTAPAM除Cu2+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建立的二次项回归模型p值为0.0037,模型显著;X1X2X1X3X2X3项的p值分别为:0.0240、0.0061、0.1322,X1X2X1X3交互作用显著,而X2X3交互作用不显著.通过响应面分析,在Cu2+初始浓度为25 mg·L-1,Cu2+初始浓度与絮凝剂投加量的比值为1:6.3,水样初始pH值为6.0时,DTAPAM对Cu2+的去除性能最佳.在此条件下,实测Cu2+的去除率为91.60%,模型预测值为93.35%,相对偏差为-1.87%,利用响应面法优化DTAPAM对Cu2+的去除条件可行.  相似文献   

4.
周慧  史海滨  张文聪  王维刚  苏永德  闫妍 《环境科学》2021,42(10):5010-5020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轻度盐渍土S1(EC=0.62 dS·m-1)及中度盐渍土S2(EC=1.17 dS·m-1)为对象,研究硝化和反硝化进程对盐渍化程度和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本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包括不施氮(CK)、单施无机氮(U1)以及用有机氮(U3O1、U1O1、U1O3和O1)替代25%、50%、75%和100%的无机氮.结果表明,盐度升高会降低土壤硝化势而提高土壤反硝化能力,同一处理S1土壤硝化潜势较S2土壤高出28.81%~69.67%,而反硝化能力降低17.16%~88.91%.盐度升高会降低AOB丰度及硝化贡献率,但会增加AOA丰度和硝化贡献率;盐度增加会提高土壤nirKnirS型菌丰度,同时会增加N2O/(N2O+N2)产物比,但会抑制nosZ丰度.S1土壤,以U1O1处理硝化势和反硝化能力最大,较单施化肥增幅分别达到18.59%和15.87%;S2土壤,各施肥处理之间土壤硝化势差异不显著,反硝化能力以O1处理最大,较单施化肥提高88.26%.S1和S2盐渍土分别以U1O1及O1处理获得较高的AOB基因丰度及硝化贡献率,且增大了nirSnosZ基因丰度,并显著降低N2O/(N2O+N2)产物比.综上,相比单施无机氮,轻度盐渍土以有机无机氮各半配施,中度盐渍土以单施有机氮更加利于土壤硝化反硝化过程进行.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机物结构-活性定量关系方法(QSAR)对杂环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阐明了单环杂环化合物以及与苯环稠合形成的双环及三环杂环化合物生物降解性能的规律性,研究了影响其降解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分子连接性指数IXV及前线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为自变量参数,建立了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与IXV及EHOMO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满红  李咏梅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7):1502-1506
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对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的去除特性.在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下,进行了相应的序批式试验,确定了水相和泥相中LAS降解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LAS在厌氧-缺氧-好氧状态下的去除动力学模型(考虑吸附作用),并对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泥龄下,LAS 在AAO系统中去除率达到99%,出水中只含微量的LAS(0~20 μg·L-1).厌氧池、缺氧池及好氧池LAS污泥吸附量分别为490~710、280~390、69~109 μg·g-1.序批式动力学降解试验还表明,厌氧去除速率系数K、缺氧的去除速率系数K与好氧的去除速率常数的比值分别为0.67和0.71,说明在同一污泥系统的厌氧和缺氧条件下,LAS也能被较好的降解.模型得到的各池混合液出水中LAS的浓度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误差<8%).  相似文献   

7.
王雨旸  杨平恒  张洁茹 《环境科学》2022,43(10):4470-4479
为明确城市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硝酸盐污染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采集了重庆市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内的污水、井水和地下河水,测定其水化学和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值(δ15 N-NO3-δ18 O-NO3-).结果表明:①污水的δ15 N-NO3-δ18 O-NO3-分别介于-3.3‰~14.6‰和-5.2‰~20.6‰之间,说明污水中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排放及化肥渗漏;井水的δ15 N-NO3-δ18 O-NO3-分别介于3.1‰~12.6‰和2.9‰~8.9‰之间,说明井水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于粪肥及土壤有机氮矿化分解;地下河水中的δ15 N-NO3-δ18 O-NO3-分别介于5.6‰~28.6‰和-2.0‰~15.7‰之间,说明市政污水以及农田中施用的粪肥是地下河水中主要的硝酸盐来源.②基于MixSIAR模型计算得出,粪肥污水是地下河水中硝酸盐的主要贡献源,贡献占比为89.1%,土壤有机氮、化肥和大气降水贡献率分别为4.4%、3.4%和3.1%.③流域内的COD :ρ(NO3-)由低到高依次为:井水(0.14~5.15)、地下河水(0.50~9.36)和污水(4.08~89.50).仅有50%井水样品的COD :ρ(NO3-)略高于反硝化发生的化学计量比最低限(0.65),说明COD可能不足以支撑井水中发生反硝化,井水中的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未发生明显富集,验证了井水中未发生反硝化作用;90%地下河水样品的COD :ρ(NO3-)高于0.65,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同步富集,δ15 N :δ18 O为1.8,介于反硝化发生时的1.3~2.1,说明地下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发生了反硝化作用;所有污水样品的COD :ρ(NO3-)远高于0.65,其中25%污水样品的COD :ρ(NO3-)高于发生异化还原为铵(DNRA)的优势化学计量比(29.34),δ15 N-NO3-ρ(NH4+):ρ(NO3-)同步升高,表明污水中可能发生了DNRA.  相似文献   

8.
低温下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氨氮型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少奎  张燕燕  杨志峰  刘加刚 《环境科学》2006,27(10):2014-2018
以氨氮为主要氮组分的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培养方式对比研究了6.8~7.2℃水温下浮水植物系统(2种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浮萍Lemna minor)、泡沫板系统(无生命覆盖物系统)及空白系统(无覆盖物系统)的脱氮效果,并探讨了6.4~11.2℃水温下不同起始COD浓度(27~105 mg/L)对各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DO)是影响NH4+-N去除的关键因子之一,好氧时期各系统NH4+-N去除率占整个时期NH4+-N去除率的61%~88%.3种植物系统中NH4+-N的去除率(45%~56%)普遍高于泡沫板系统(38%)与空白系统(38%),而TN和COD去除效果差异则与植物类型有关;随着水体中起始COD浓度的升高,系统中DO逐渐由好氧状态降至0,该结果对NO3--N去除率影响最大(去除率由67%上升至95%),而对其它水质指标(COD,TN,NH4+-N)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新鲜渗滤液与长填埋龄渗滤液的Fenton处理过程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唐琼瑶  何品晶  徐苏云  郑仲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08,29(11):3258-3264
以新鲜渗滤液和长填埋龄渗滤液为对象,采用Fenton法对其进行处理,通过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COD、总有机碳(TOC)、COD/TOC等表征手段,比较分析渗滤液性质对Fenton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填埋龄渗滤液的有机物平均Mr高于新鲜渗滤液,其Mr>105的组分占到了总量的64%,但在Fenton法作用下其更易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有机质(Mr<103);新鲜渗滤液的COD去除率(61%~84%)高于长填埋龄渗滤液(31%~60%),而长填埋龄渗滤液的TOC去除率(85%~91%)高于新鲜渗滤液(52%~80%);无论是处理新鲜渗滤液还是难降解的长填埋龄渗滤液,Fenton法的氧化作用对COD去除的贡献均大于絮凝作用.絮凝作用的COD(CODcoag)去除率受氧化作用的COD(CODoxid)去除率影响,CODoxid去除率越大,CODcoag去除率越低;物料平衡结果显示,长填埋龄渗滤液的TOCoxid去除量大于CODoxid去除量,而新鲜渗滤液的的TOCoxid去除量小于CODoxid去除量;长填埋龄渗滤液和新鲜渗滤液的初始COD/TOC分别为1.17和1.58,在Fenton处理的氧化作用下,COD/TOC分别变为1.96和0.68,表明长填埋龄渗滤液发生的是完全氧化,而新鲜渗滤液同时发生了部分氧化和完全氧化;2种渗滤液的CODcoag和TOCcoag变化说明,长填埋龄渗滤液中受絮凝作用去除的有机物的氧化态明显低于新鲜渗滤液.  相似文献   

10.
邓科 《环境工程》2014,32(4):32-35
进水组分是模型的输入项,对于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简称ASM)的稳态和动态模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城市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3类物质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建立以糖类、蛋白质、脂肪浓度来计算出水质特性参数SS和XS的模型。通过对生活污水中有机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按水质特性参数划分方法进行区分为ASM模型水质特性参数SS和XS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有助于改善现有的组分测定方法,促进ASM数学模型更好的为生产和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1.
超声与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磷及有机物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回收污泥所含的磷,采用碱和超声波对3种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以释放磷,考察了处理前后PO3-4-P(正磷酸盐)、TP(总磷)、SCOD(可溶性COD)、TOC(总有机碳)、TS(总固体)、VS(挥发性固体)的释放规律及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碱和超声波处理均能有效破解污泥,释放磷和有机物;城市污泥比制药污泥更容易破解;城市污泥无机磷的释放高于有机磷,而工业污泥的有机磷释放高于无机磷;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城市污泥释放磷最多,释放有机物最少,有利于磷的进一步回收.碱处理和超声处理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污泥上清液中有机物的组分,但碱处理能促进污泥蛋白质类、腐殖酸类和富里酸类有机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h)和不同ρ(污泥)(0.7~36.0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污泥在60℃水淬8h时,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6%和36.1%;但是,随着水淬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质被转化成氨氮,部分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转化和降解,致使二者的浓度降低. 考虑测试分析的时间效率和溶出率稳定性,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最优水淬时间建议设置为5h. 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溶出率随ρ(污泥)降低呈升高趋势,当ρ(污泥)为0.7g/L时,热水淬5h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最大,二者分别为52.9%和36.6%.   相似文献   

13.
从活性污泥的性能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及曝气量等方面,分析了实际运行中不同有机负荷下活性污泥的特性,同时对污泥膨胀的原因以及运行管理中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棉浆粕综合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浆粕厂在生产粘胶纤维原料时产生的有机废水,其组分较为复杂,废水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两种方案对棉浆粕生产综合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的平行对照表明,驯化活性污泥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娄浆粕废水进水CODcr浓度在(1200~1800)mg/L范围内,CODcr负荷(1.8~2.8)kg/(m^3.d)时,CODcr去除率可达58%~64%,BOD5去除  相似文献   

15.
基于SBR工艺的活性污泥呼吸速率在线软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速率是表征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主要变量,它直接反映了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生物的活性和有机物的降解速率。本研究通过对呼吸速率测定原理的探讨,提出了基于SBR工艺的呼吸速率在线软测量模型,并通过实验室搭建的控制平台实现了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快速吸附污水碳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波  文湘华  赵芳 《环境科学》2011,32(9):2593-2597
为了解不同活性污泥对污水中碳源的吸附机制,探讨利用活性污泥吸附、 回收污水碳源的可行性,研究了3种活性污泥(富碳、 硝化和反硝化污泥)对城市污水中有机物吸附特征,并采用以Richie速率方程为基础的3种吸附动力学方程对此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数据分析.在吸附过程的前30 min左右,活性污泥以物理吸附为主,可用Lagergren单层吸附模型表述.富碳污泥的吸附量(COD/SS)最大,约60 mg/g,但吸附速率要较反硝化污泥慢;硝化污泥的吸附速率最小,但吸附容量较反硝化污泥大,约35 mg/g.富碳、 硝化和反硝化污泥的拟合参数θ0值分别为0.284、 0.777和0.923,说明富碳污泥表面吸附的有机物通过预处理,清洗得最彻底,即富碳污泥对有机物的结合力度最小,有利于被吸附碳源的释放.采用Langmuir模型拟合可知,在此吸附试验条件,有机物浓度是影响污泥吸附量的关键参数,温度影响非常小.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类活性污泥对污水碳源的吸附动力学规律,为动力学分析活性污泥的除污机制提供了方法,为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回收污水碳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好氧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和两种污泥培养基质对好氧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包括对EPS总量和组分的影响。EPS的提取总量以TOC来表示,并以DNA的浓度来衡量提取过程中细胞裂解的程度。结果发现,处理工艺不同,导致EPS的含量和组成不相同,主要体现在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比的不同;淀粉基质培养的污泥的EPS总量平均值比葡萄糖基质培养的污泥的EPS总量平均值略高一些,它们都比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泥的EPS含量高。  相似文献   

18.
磁技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不断地向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费用低和处理效果好的方向发展。磁技术在该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磁场具有生物效应,可增强微生物活性。磁粉能与活性污泥絮体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特殊分离性能并能抑制剩余污泥产生的磁化活性污泥。磁化活性污泥法在日本的污水处理厂有未排泥连续运行2年的成功先例。近年来微生物的磁效应在废/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磁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之间的结合是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的组分及含量是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测定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EPS的基础上,分析水质情况与运行条件对EPS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为EPS的主要组分,约占25%~63%;腐殖酸次之,占21%~50%;DNA和多糖的含量较少.同是A~2O工艺的2个污水厂的污泥沉降性能和粒径分布差异较大.根据Pearson分析结果,在污泥微膨胀和正常状态下,EPS总量与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及粒径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腐殖酸和DNA均与SVI呈正相关.处理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与EPS总量负相关,但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对EPS的含量及组分没有影响.EPS中多糖含量与脱氮除磷过程显著相关,多糖可以作为脱氮除磷过程的有机碳源.污泥龄影响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因此,污水水质、工艺类型及运行条件不同程度的影响EPS的组分及含量,进而影响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活性污泥快速富集污水碳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波  赵芳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11,32(10):2999-3003
通过小试研究了活性污泥对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吸附特征,分析了富碳污泥在静置沉降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能够快速吸附污水中的碳源,约10 min左右即可完成对不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吸附过程较慢(约30 min).富碳污泥在进行静置泥水分离过程中,存在有机物释放过程,在30~100 min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