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苯酚、苯胺和对苯二酚在紫外区具有吸收。文章采用紫外光谱法,分别对苯酚、笨胺和对苯二酚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紫外扫描,结果表明苯酚、苯胺和对苯二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69.9 nm,280.30 nm,289.40 nm,对于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其最大吸收波长相同;波长一定的情况下,物质的浓度越高,吸光度越大。然后通过加和性试验,分别对40 mg/L苯酚溶液、30 mg/L苯胺溶液、50 mg/L对苯二酚溶液进行紫外线扫描,将其相应波长的吸光度加和,再对单组分浓度相同的三组分混合溶液进行扫描,将实际加和与理论加和相比较,得出三组分的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相似文献   

2.
量子点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点是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玻尔半径的一类半导体纳米晶,具有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且对称、最大发射波长位置可调、不易光降解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标记物,量子点因其独特而优良的光学性质已在生物和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对量子点在环境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量子点荧光淬灭法、荧光增敏法、量子点标记免疫分析法、量子点表面印迹法、荧光共振能量转换法等不同的作用机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方法的检出限及所应用的环境样品进行了阐述,在重金属的检测中,对量子点和稳定剂不同时方法的检出限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苯酚毒性大、难降解,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物,同时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文章介绍了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环境水体中苯酚的分析方法。实验条件,色谱柱VP-ODS(150×4.6 mm,5 um);柱温25℃;流动相:V(甲醇)∶V(水)=46∶54,检测波长为λex/λem=215/300 nm,进样量20 uL。测定结果,苯酚的线性范围0.20~100 mg/L,r=0.999 3,检出限0.1 mg/L。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对环境水体中苯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碱减量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碱减量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在不同条件下生物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TA)、分散橙4RL、分散蓝2BLN3种特征污染物在好氧环境和厌氧环境中都可以降解,其中TA最容易降解,2BLN次之,4RL的生物降解性能最差.4RL分解过程产生大量对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的苯胺类物质;易降解物质的添加可以增强难降解物质的分解,这种作用在厌氧条件下更加明显.对特征污染物的分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推断.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针对环境水样中苯胺类化合物检测的新方法——同步衍生超声乳化微萃取气相色谱法(SDUSAEME-GC-FID).通过氯甲酸丁酯(作为衍生剂/萃取相)的用量、超声时间、样品溶液p H值、离子强度和离心条件等因素对衍生/萃取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优条件的关键性控制参数.结果表明,在选定条件下分析测定环境水样中5种苯胺类化合物,在6~60 000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7~0.999 9,检测限LOD(3倍信噪比)为1.1~4.1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4%~5.7%,富集系数EF为317~846,测定7种实际环境水样的相对回收率RR为86.8%~105.5%.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经济环保的特点,可以作为检测环境水样中苯胺类化合物的一种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苯酚、苯胺对两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苯酚、苯胺对藻类、卤虫急性毒性,得出苯酚、苯胺对小球藻的24-96hEC50为82.9- 110.74mg/L,44.40-61.08mg/L,并且在48-72h之间毒性作用最强;苯酚、苯胺对卤虫的48hLC50分别为27.88mg/L和0.794mg/L。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了X2检验,均符合精度。卤虫对两种物质的敏感性远大于小球藻,可以考虑其用于海水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7.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法及振荡法测定了42种环境中常见的有机酸、碱类污染物的分配系数,两种方法的测定值与文献值吻合较好,但RHPLC法快速、准确、样品用量少、测定范围宽、且对样品纯度要求低.测定了苯酚类化合物在环己烷/水、四氯化碳/水、氯仿/水、和苯/水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并建立了这四种体系与正辛醇/水体系分配系数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8.
荧光光谱法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光谱法作为一种测定痕量有机化合物和生化物质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测试手段 ,因其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和非破坏性 ,在环境科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荧光光谱法研究PAHs与溶解态有机物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法研究溶解态PAHs的生物降解、荧光分析法直接研究溶解态PAHs的光降解以及用同步荧光法测定鱼胆汁中PAHs的代谢产物等几方面的工作 ,展示了荧光光谱法用于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建立渤海原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指纹图谱,为渤海原油的鉴别提供一种新方法.以氧化铝作为基质固相分散剂进行样品处理,采用HPLC法进行分析,双反相C18色谱柱串联,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0℃,双波长检测226 nm、254 nm,进样量10 μL;采用所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吸附胶束絮凝(AMF)法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为了对其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加以控制,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铝盐为模型,通过Zeta电位、表面张力和平均粒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吸附胶束絮凝法对苯酚、苯胺的分离去除及苯酚、苯胺对其吸附胶束絮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的存在没有对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絮凝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Al3+的存在,推测苯酚以络合物的形式吸附在胶束的斯特恩层,并可通过铝盐对胶束的絮凝而与水相分离去除,其去除率在40%~50%左右。而极少量的极性有机物苯胺可使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絮凝发生较大改变,推测苯胺的存在抑制了絮凝胶团的形成。当苯胺浓度低于100 mg/L时,苯胺的去除率可达90%左右。该研究为胶束絮凝分离溶解性有机物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天津-长岛区域有机氯污染物的相对化学组成与大气传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区域分布、大气传输与来源,采用被动采样技术于2006年7月—2008年6月在山东长岛与天津同步采集大气样品.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分析数据表明,有机氯污染物化学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天津-长岛区域的大气样品主要按照季节聚类,表现出有机氯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天津和长岛相距约400 km,两地化学组成的相似性归因于有效的大气扩散和长距离传输.同时,天津点位的源区特征,长岛渔港和船厂含DDTs船舶防污漆的使用作为一种重要的DDTs排放,在化学组成和聚类结果中,均得到了客观的反映.有机氯污染物相对化学组成可以作为一种“指纹”和“探针”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2.
重组基因酵母检测环境类雌激素污染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重组基因酵母细胞检测环境类雌激素污染物的生物测定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测定污泥、土壤、底泥、飘尘和家庭炉灶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中的雌激素活性,研究了样品不同的纯化方法对雌激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受体基因/报道基因的酵母检测技术是一种筛选和定量分析环境样品中雌激素类污染物的快速、有效方法.酵母检测应结合分离纯化步骤,除去样品中的非活性和对酵母细胞有毒性的干扰物质.  相似文献   

13.
反萃取双波长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酚类和芳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乙醚萃取,10%NaOH溶液和10%HCl溶液反萃取,4-氨基安替吡啉(4-AAP)双波长光度法同时测定污水中酚类和芳胺含量的分析方法。提高了测定灵敏度,有效地消作多种干扰物质的干扰,可测定0.003-6.0mg·L^-1的酚类和0.0008-0.5mg·L^-1的芳胺加标回收率,苯酚101% ̄108%,苯胺96% ̄107%。酚类测定与国标的相对误差≤6.5%,芳胺类测定结果与相应国标法的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ME)并考察了其对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电催化性能.对MWCNTME的表面形貌、有机污染物吸附性能及苯胺和苯酚单项污染物电化学特性进行初步表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质联用(GC/MS)检测和COD检测分析对比了MWCNT-ME与IrSnSb金属电极对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5.
Copeland计分排序法在化学物质生态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opeland计分排序法,根据61种环境优先污染物的7项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指标对其进行生态危害评价,其中POPs名单中的化学物质排名靠前.通过分别对比不同氯取代的苯酚类和苯类化学物质的排名情况,得出化学物质的生态危害与其氯取代程度成正比;将61种环境优先污染物的Copeland计分排序法的结果与日本环境省公布的环境评价结果对比发现,其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989 9,表明了二者基本相符;初步尝试了通过Copeland计分排序法预测新化学物质的生态危害排序,排序结果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赵巍  汪钊  蔡强  欧文斌  孟凡国 《环境科学》2014,35(6):2287-2293
发光菌作为水环境生物毒性监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本实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Frex荧光蛋白重组到大肠杆菌中,并通过测定菌体内NADH水平所引起的荧光强度变化,来监测水体中有毒物质对微生物代谢的影响,从而实现实时毒性监控.实验完成了Frex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正确表达,研究了培养温度、诱导时间及IPTG浓度等不同条件对Frex融合蛋白表达量和荧光活性的影响.将此重组荧光发光菌初步应用于环境水体中有毒物质的检测研究,选取氯化汞、苯酚、重铬酸钾、硫酸锌等4种国际荧光发光菌生物毒性检测标准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毒性物质均能对菌体的荧光产生一定的催灭作用.该毒物测试手段分别具有反应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特性.同时,实验优化了该重组菌应用于生物毒性检测试验的条件,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拓展了荧光发光菌在其他方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采用藻类生长抑制实验测定了苯酚、2,4-二氯酚与6种苯胺衍生物对斜生栅列藻的单一毒性和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得到化合物单独存在时的半抑制浓度EC50和共存时的半抑制浓度EC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混合毒性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进行联合毒性评价,结果表明:苯酚+2,4-二氯胺、苯酚+二苯胺及苯酚+苯胺等毒性混合时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而其它二元混合物采用不同方法评价联合毒性结果有差异。当苯酚与苯胺按照不同毒性配比混合时(1︰4,4︰1,1︰1,2︰1),表现为协同作用。以辛醇/水分配系数法为结构描述符,分别建立了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苯酚、2,4-二氯酚与苯胺类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的毒性主要与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分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TEA滤膜法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氮是环境大气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经典的化学分析法采用Griess-Saltyman法,一般用于瞬时采样。瞬时采样需使用采样仪器,且耗费人力,加之气象条件的影响,测定结果往往有局限性。本文介绍的滤膜采样法,样品制备简便,费用低,灵敏度高,不需仪器设备,可以同时在不同地点采样,是大气环境中测定二氧化氮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矿区塌陷区水体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多环芳烃(PAHs)测定最常用技术之一。针对EPA规定的16种优先控制PAHs污染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矿区塌陷区水体样品的测试。通过紫外-荧光串联使用,紫外检测器变波扫描,荧光检测器波长切换,合理设定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等手段优化分析条件,使16个组分在40min内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并分别选取在紫外和荧光检测条件下各组分的最大响应进行定量,使各组分均具有更低的检出限。本方法精密度为0.98%~10.4%,加标回收率达72.4%~112%,可作为各种环境样品中PAHs分析检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双柱双ECD的GC测定有机氯农药分析方法的同时,结合美国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质量控制技术,引入了代用品(surrogate)、标样校准(CCV)等新方法,建立从样品分析前、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过程中到数据报告的一整套有机氯农药分析QA/QC,以期得到更准确的临测数据,提升临测水平,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