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凤娣 《福建环境》1998,15(5):10-11
该文论述了四级站计量认证的意义。通过永安市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的实践,总结出三条经验:1.加强领导是通过计量认证的思想和组织保证;2.加大投入是通过计量认证的物质基础;3.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是通过计量认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计量可为港口能源利用、环境状况变化进行定量描述,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量值数据,是港口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支撑。计量作为国家质量基础之一,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贸易结算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天津港集团计量管理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港口计量发展的几点思考,重点围绕港口计量体系建设,分析港口计量服务与监管手段,探讨港口计量技术创新与应用,旨在为港口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的焦点是控制能源消耗总量,而能源计量提供准确的数据是耗能企业制定节能降耗措施的科学支撑。通过分析现阶段能源计量在实际用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经济状态下市场经济的需求,分析新举措来进一步促进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水环境系统风险的分类、特征分析,提出防控要点及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的探讨,以期为政府、企业等主体提高环境风险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朱玫 《环境保护》2016,(11):58-60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破解我国"垃圾围城"问题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存在认识不到位、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备、产业链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文章分析指出物联网可以提供的技术支撑能力,第三方治理可以创造渠道的多样性,因此,物联网+第三方治理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了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生态适宜性评价就是从生态角度,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现状、配套设施及环境管理能力等要素的分析,对居住区的环境适宜性优劣程度进行的综合评价.为客观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活舒适便利程度,在整合前人应用的评价指标基础上,构建了更符合居民居住偏好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根据时新江湾城的调研结果,按照评价指标体系逐项时新江湾城大型居住社区的生态适应程度进行对照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新江湾城居住区生态适宜性总得分为80,在绿化景观、规划相容性、文化教育、生活设施配套等几方面均达到一级,属于适宜居住区.  相似文献   

7.
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主要从生物强化技术的基础与分类、应用、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生物强化技术以生物修复工程为技术支撑,利用高效的降解微生物治理目标污染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不同功能区排水管道沉积物性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昆明市主城区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性质,调研和采集了居住区、综合服务区、文教区、商业区等不同功能区的排水管道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径、密度、有机质(VSS/TSS)和污染物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功能区沉积物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粒径大小关系为商业区文教区居住区综合服务区,VSS/TSS的关系为居住区文教区商业区综合服务区,与沉积物干密度呈负相关,与含水率呈正相关;对于COD而言,居住区文教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区,TN的关系为居住区文教区商业区综合服务区,TP呈现居住区综合服务区文教区商业区的关系,由支管至主干管,沉积物中COD、TN无明显规律,TP略有减小,且TP更易赋存在小颗粒沉积物上;对于重金属而言,商业区污染高于其他3区,沉积物中Cu、Zn、Pb和Cd这4种重金属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2.2、4.4、2.5和8.6倍,建议优先控制Cd和Zn.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部分城市居住区还不具备推行生活垃圾直接计量收费的条件下,通过水电等有效载体收取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是现实有效的:垃圾收费按照部分垃圾收运处理成本设计是稳妥的,各地可根据城市垃圾处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10.
谢浩  刘晓帆 《广州环境科学》2004,19(1):17-18,22
分析了交通噪声对居住区声环境的影响,重点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特别是在居住区的规划中,配置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和利用绿化隔离带形成小区周边的声屏障、小区道路系统防止城市交通穿越、加强住宅建筑设计中隔声构造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英国2009年发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美国可持续社区指标指南为例,比较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列举了各指标体系的大类和分项,从指标体系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确定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期为制定和完善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近年来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工作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的深厚基础以及政策、机制和体制机遇,并从建设大浑南低碳发展样板区、实施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低碳电力供应工程、开展低碳社区建设工程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沈阳市实现低碳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以东莞某花园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试点采用简易的“干湿”分类法,以分出厨余垃圾为主要目的,通过实行实户制和奖惩制,促进垃圾分类的有序开展。研究表明:原始垃圾湿基低位热值5083.16kJ/kg,试点6个月以来,参与垃圾分类住户分类合格率为70%,厨余垃圾平均分出率达63.94%。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原面积巨大,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1/3,其草原生态环境不仅与国家生态安全紧密相连,而且对周边国家的气候、环境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国际法视角出发,根据国际合作原则,依据《京都议定书》清洁能源机制,提出了内蒙古草原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思路。一要依托联合国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展更为广泛的环保合作项目;二要依托国际社会各种环境保护组织和环境合作机构,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法框架内,全面开展环境外交,寻求国际社会的多方合作;三要依托内蒙古绿色食品贸易,与环境大国展开国际合作;四要依托内蒙古绿色能源基地的建设,寻求国际合作,希望本文能对政府部门制定草原生态治理规划时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是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介绍了社区生态旅游定义以及地质公园走社区生态旅游意义的基础上,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社区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对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进行研究。提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构想:(1)搞好地质公园内的生态旅游规划工作;(2)实施补偿机制;(3)搞好社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走“政府引导+社区参与+企业经营+科研机构介入”的开发模式,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地质遗迹的合理开发提供示范作用和理论依据,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经济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它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政府力量等向社区的渗透,我国农村社区中经济正面临流失的危险,这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经济流失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它可以在现代农村社区中得以重构与再生,这种重构与再生,沿袭的是一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1997年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随着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综合布局,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国模")称号的地区必须进一步巩固"创模"成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工业园区管理,完善属地管理制度、强化部门协调作战,从而实现由"创建模范城市"到"巩固模范城市"的战略转变;必须构建"后创模时代"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城市创建,从而实现由"环保模范城市"到"生态示范城市"的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新泰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为泰安市环境空气监控城市;新泰环境监测站在青云城区和新汶城区设置新泰气象局、新汶孙村社区两个监测点位,监测PM10、SO2、NO2三项指标;城区空气执行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值;分析了新泰市2009年-2012年的大气监测数据及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采用《GB/T 3840-91》标准计算了两个城区的大气环境容量;最终为城市经济发展置换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绿色”从古代起就与“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其语义衍生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含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的语义细化并有所发展,还出现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新的“环保义”的构词语素“绿”.本文系统地分析总结了“绿色”的语义引申发展的过程,并对“绿色”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与研究,“绿色”促进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丰富了“绿色”内涵,推动了“绿色”语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保法修正案三审稿,对政府环境责任予以高度关注,在总则中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并规定相关配套制度保障落实该条款。通过对三审稿关于政府环境责任条款的分析、解读,可以明确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的含义,明晰该制度在总则中规定的意义。三审稿从地方政府行使环境职权和承担环境责任两方面对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予以制度保障和落实,但其制度保障仍不充分,仍需从制度自身完善、事前监督机制以及外部问责机制三个方面使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进一步落实,使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得到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