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生态城市建设复合系统模型,构建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分析皖江城市带的区情.皖江城市带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由高到低依次为合肥、铜陵、马鞍山、芜湖、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巢湖、六安.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两大重要国家级战略.首先对轴—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轴—辐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劣势.其次,设计了物流中心性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9个地级城市进行物流节点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的总得分和区位特征确定合肥、芜湖、安庆3个一级物流节点,形成轴三角.分析了各级物流节点间的干线及支线物流通道,构建了皖江城市带轴—辐物流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两大重要国家级战略。首先对轴-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轴-辐网络的结构及其优劣势。其次,设计了物流中心性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9个地级城市进行物流节点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的总得分和区位特征确定合肥、芜湖、安庆3个一级物流节点,形成轴三角。分析了各级物流节点间的干线及支线物流通道,构建了皖江城市带轴-辐物流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形理论的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分形理论对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城镇空间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城镇规模分布方面,城市规模结构分布较为集中,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首位城市作用不显著,人口分布低水平均衡;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城镇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空间相互作用一般,空间布局较分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郁冬梅 《四川环境》2022,(2):207-212
农村生态建设是落实十九大关于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环节.生态法治建设作为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起着重要的作用.皖江城市带作为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长江经济带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例举案例、分析现状份研究方法,以皖江城市带农村地区为切入点,列出了当前该城市带农村生态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省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资源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和泛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的前沿地区。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结合《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池州市提出了"(1)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以沿江一线为发展轴,推进东部经济区组团、前江组团、大渡口组团、香隅组团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和原则,以皖江城市带为例,探讨了分区指标的选取。采用多因子加权综合分析法,初步确定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方案,然后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类型、土地等别及产业现状与规划导向的修正,得出皖江城市带重点承接转移的6类产业的分区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背景下,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皖江城市带各地级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土地利用分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皖中区除了六安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外,其余都处于"危险"级;沿江区中安庆处于"较安全"级,芜湖和马鞍山处于"危险"级,铜陵处于"预警"级;皖南区除宣城处于"预警"外,其余均处于"较安全"级。2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东西分异明显,且各区内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指标各不相同。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措施与建议:皖中区应将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集约用地放在首位,沿江区应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放在首位,皖南区应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9.
采用熵指数与偏移一分享分析方法,对中部四大城市群近10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时空演化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城市群FDI在不断增长过程中有分散化的总趋势,但城市群之间差异显著,具有阶段性特征;中部城市群FDI偏移增长量逐年增加,城市群之间的偏移增长量远大于城市群内部;高正偏增长城市前期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近期转向皖江城市带、东部沿江地带和中原城市群内沿京广、陇海线交汇一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区域内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合肥和沿江地区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手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共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对推动自身乃至安徽省、中部六省、长三角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WOT-PEST矩阵法,综合分析了合肥和沿江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影响下联手打造产业集群、共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全面梳理了区域内各城市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地定位各地区产业集群,进而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优势威胁和劣势机遇四个方面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色视野》2011,(12):26-29
2011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安徽省巢湖市被一拆为三,原所辖县区分别并入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经此调整,合肥市现辖4区1市4县,城市空间、经济体量大幅增加。到2020年,合肥人口规模将达1000万,在皖江城市带上,一个"区域性特大城市"呼之欲出。人口多城市用水量自然飚升,现在合肥常住人口570万人,夏季平均每天用水量达到100多万立方米,足有大半个天鹅湖之大。  相似文献   

12.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之间,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一翼,近年来随着滁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致使滁州市区及其周边大气灰霾现象越来越严重。冬春季的天空经常被一层灰蒙蒙的"雾"所笼罩,能见  相似文献   

13.
王安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5):455-458,463
皖江地区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所在。加快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是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采用产业经济学分析工具——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皖江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得出的研究结果将为皖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皖江地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多要素综合变化视角构建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极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对1990—2013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空间极化度进行综合测度,进一步探讨其演变过程及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13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极化度(SPI)呈波动上升趋势,具体呈现出"先快速提升、后波动缓慢提升"的演变特征;(2)分要素空间极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人口要素极化度(SP1)总体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物质要素(SP2)、资本要素(SP3)和科技要素(SP5)的空间极化度呈稳步提升态势,而信息要素(SP4)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3)人口要素(SP1)、物质要素(SP2)和资本要素(SP3)的快速空间集聚是SPI提升的主要内部作用因子,而城市化发展、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及其引发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发展建设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是城市带要素空间极化度提升的主要外部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14市环境综合发展状况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郭玲玲  宋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5):423-426,44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环境支持能力允许范围内发展经济是世界上各城市正面临的严峻挑战。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辽宁省14市10项环境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从时间上看,辽宁省大部分城市10年间的环境排名变化差异较小;从空间上看,辽西城市带的环境状况较差。提出了辽宁省今后应在环境法规建立、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环保宣传教育等方面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关键在于其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首先,运用基尼系数法对皖江城市群1997-2006年三次产业的空间差异性做了动态时序分析;然后以2006年皖江城市群19个行业的就业数据为基础,运用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皖江城市群8个地级市的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将为皖江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皖江城市群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了解和掌握甘肃省各城市旅游业规模以及城市之间的旅游吸引范围,有利于在空间上解构甘肃省内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建立甘肃省各市州旅游业规模评价体系,用因子分析法评定了各个城市的旅游业规模,并划定了三个旅游业规模城市等级,结合断裂点理论和场强公式进行分析,考量省内各城市带和城市间的旅游吸引范围以及旅游吸引力大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各城市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皖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安徽省血吸虫病害的主要区域。本文通过对血吸虫病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分析,探讨了血吸虫病害的区划指标,并进行了病害度分区。  相似文献   

19.
<正>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八百里皖江是安徽人民的"母亲河"。我们要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用绿色发展引领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绿色视野》2013,(2):27-31
为了解绿色信贷之路究竟经历了一番怎样的征程?本刊记者赶赴安庆、铜陵探究两地的模式与内涵。铜陵企业环保表现决定贷款信用铜陵,皖江工业重镇。去年7月,铜陵市环保局联手铜陵银监分局、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心支行出台《关于加强绿色信贷工作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机构信贷的杠杆作用,建立绿色信贷动态管理制度,对未批先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