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宜兴生态市建设中存在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宜兴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最后总结了宜兴生态市建设的主要经验,为生态市的建设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7):I0008
2003年,乐清市委、市政府根据浙江生态省建设的统一布置,开展了生态市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3.
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生态市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等措施,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生态文明市的内涵和特征,确立生态文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生态文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生态文明市的建设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相关研究的指标体系和国家颁布的相关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构建原则、分类框架、指标选取方法和标准确定方法。根据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压力-状态-响应(PSR)为指标体系分类框架,采用频数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已有研究中常用的、与水生态承载力密切相关的指标筛选出来,构建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包括58个指标,其中核心指标19个,备选指标39个。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选取适当的核心指标对渭河陕西段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计算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和承载指数,结果显示渭河陕西段水环境系统压力较大,状态最差,响应程度较高,水环境严重超载。  相似文献   

6.
~~乐清生态市建设的几点思考$乐清市环境保护局@陈利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课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压力类、状态类、响应类指标分别为7、5、7项。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引入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设置标准,并以福州为例,评估其城市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催生的新兴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将低碳理念融入战略环境评价(SEA)的目的就是要把抽象的、宏观的战略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项目中.从温室气体的污染特性、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性以及当前中国SEA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构建中国SEA中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将SEA中的低碳评价指标分为评价型指标和建议型指标,以全面体现SEA的功能定位.评价型指标的作用是综合评价拟议规划对低碳理念的融合程度;建议型指标则是提出低碳发展的评估体系和衡量标准.最后指出,当前中国大部分战略规划都尚未融入明确的低碳发展指标,因此建议型指标的构建是未来一段时间内SEA指标体系需要考虑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产业生态理论引起了多个研究领域的关注.然而,时至今日该理论还远没有深入到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研究的机制层次,现有的零星研究也仅仅停留在基本的定性分析框架内.探讨了产业生态化对企业竞争力构成因素的影响及其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产业生态化的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以及通过对两者关系的梳理,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及产业生态化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浙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无废城市”理念在浙江近2年实践进展的基础上,从协同体系、制度体系、监管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宣教体系6个方面总结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模式;构建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用于建设成效评估,并结合Spearman相关性分析针对典型地区开展了指标体系示范应用,提出了全域“无废城市”实践与成效评估优化建议,以期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提供支持,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是京津冀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和战略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现象,严重威胁当地居民饮水安全。结合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污染源特征,构建了以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为框架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为目标层;以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污染源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地下水型水源情况、重点污染源状况以及地下水监测情况为准则层;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关系为依据,采用PSIR模型构建指标层,共设计了32个指标,其中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层指标分别有12、9、2、9个。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已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需要优先保障饮水安全和控制工业园区、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和要求的实现,阻碍了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文中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农村环境问题之现状,从法律视角,深入分析农村环境的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努力探寻一条与中国农村实际相适合的生态环境保护道路。  相似文献   

13.
精细化工园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评价指标体系在精细化工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中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及其作用.以浙江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为例,构建了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其层次结构,提出了符合该园区特定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并对特征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医药行业原辅材料投入产出比、染料行业单位产品新鲜水消耗量、染料行业单位产品浓硫酸消耗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是影响该园区循环利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4.
水运低碳发展的目标,一是促进水运业的有序发展,二是降低碳排放。因此核心科学问题是提高水运低碳竞争力。目前,国内外对水运低碳竞争力研究未有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鉴于此,从运输、排放和效率的视角入手,基于数据可获性、可比性、兼顾完备性与简明性、动态性等基本原则,构建水运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运输生产能力、总量控制能力和效率提升能力。借鉴灰关联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建立水运低碳竞争力动态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以2007—2014年江苏省水运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水运低碳发展的钻石结构框架,其研究成果能为江苏省水运低碳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识别土壤环境污染、指导土壤环境管理及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国内外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考虑不同工业区特征污染物,建立了包含通用指标和备选指标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为指导不同类型工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提出了工业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分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农田面源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推广使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规避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可能产生的二次环境与生态问题,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环境效应监测指标体系框架。具体构建了5类典型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精准施肥、调优施肥结构、生物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控病虫害)在田块尺度上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环境效应监测指标体系,并且扩展到区域尺度上,以指导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筛选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快建设生态文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分析了生态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和中国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工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仍不健全,到了需要构建精准风险分级方法和管理制度体系的关键时期。梳理了各国污染地块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方法及工具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经验,从政策背景出发,总结了各国分级分类方法在管理目标与对象、方法与内容、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及不确定性来源与优缺点。在对比国际上成熟的分级管理方法和中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风险分级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依托国情和已有工作基础,建议在“十四五”时期从国家层面构建精准风险分级方法和管理制度框架,鼓励各省建立分区管理机制和风险分级技术,积极开发辅助分析决策支持工具,完善在产企业和关闭工业地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管理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污染场地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与管理尚处于起始阶段,如何实现国家层面对污染场地的有效监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国家污染场地信息管理数据库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以流程管理(BPM)架构技术和业务流程引擎技术为基础构建支持跨平台和跨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BPM运行平台,设定了污染场地管理的主要机构和相应主要角色,还设计了污染场地资料入库和分类评估的管理流程,以期为中国污染场地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监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1月5日在北京举办研讨会并发布《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以“碳”这一可定量分析要素作为硬性指标,对经济活动加以监测、识别和调控,建议在中国以省级为单位推行“碳源-碳汇”交易制度。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在研讨会上指出,“高碳模式”将会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