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降低供水漏失率,减少水量损失,是推进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价城市供水行业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直接体现城市节水工作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直接反映和衡量供水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供水企业的漏失率现状进行阐述,对漏失率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供水企业降低漏失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直接空冷发电机组空冷风机的电耗占厂用电比例很大,最大时达到15%左右;如何进行空冷风机的优化运行,降低厂用电量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对2#机组空冷风机进行电耗试验,得出在真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所有风机频率相同且转速降低时比停几台风机其余风机转速增加运行电耗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总结论述了优化调度的内涵以及优化调度三部分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针对国内外优化调度软件及工程应用现状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提出了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调度系统的研究发展前景及重心。通过优化调度系统的实际应用及效益产值论证优化调度的研究意义及价值所在。优化调度是改善传统管网系统运行模式不足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实现供水管网优化调度可有效保障管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管网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总量削减的成本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12个城市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所需单位成本的调研结果显示,根据污水处理量确定运行费用的传统方法不能直接反映污染物总量削减的成本.在处理能力范围内,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所需的单位电耗随着其去除负荷增加而降低,并逐渐趋向定值.因此本研究以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所需电耗为基础,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模型,其影响因素包括进水和出水浓度、设计规模、水量负荷率等,根据该计算模型确定运行成本可以有效激励污水处理厂削减更多的COD和氨氮总量.  相似文献   

5.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备城市普遍缺水的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状况却相当的严重,科学衡量漏损控制的潜力,对于控制漏损和科学地进行城市水资源规划和需求管理非常重要.从技术潜力、经济潜力、社会潜力三方面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社会最优值作为漏损控制的目标,以社会潜力作为需求管理的依据,同时综合考虑技术潜力和经济潜力.社会最优控制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漏损控制水平之间有时会存在很大差异.科学的划分政府和企业在控制漏损的义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需要企业的漏损控制水平小于经济漏损水平时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才能增加企业控制管网漏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薛磊  常杪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79-81,86
在我国各城市普遍缺水的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状况却相当的严重,科学衡量漏损控制的潜力,对于控制漏损和科学地进行城市水资源规划和需求管理非常重要。从技术潜力、经济潜力、社会潜力三方面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社会最优值作为漏损控制的目标,以社会潜力作为需求管理的依据,同时综合考虑技术潜力和经济潜力。社会最优控制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漏损控制水平之间有时会存在很大差异。科学的划分政府和企业在控制漏损的义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需要企业的漏损控制水平小于经济漏损水平时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才能增加企业控制管网漏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水华特征及原水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作为国家战略水源地,通过水污染治理使得水环境质量总体好转,但支流富营养化情况仍明显,20多条主要支流回水区水华年年出现,影响沿线城市的净水厂工艺正常运行,影响城市的供水安全。从提高库区供水安全保障角度出发,本文对库区支流水华特征、含藻原水预警关键指标以及净水厂工艺调控重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港油田供水公司滨海水厂负责大港油田中心区域的生产生活用水的供给任务,长期以来由于供水量小、服务压力高造成供水单耗一直高于同行业标准,通过对大港油田供水公司滨海水厂工艺运行模式和机泵运行状况分析,试图通过优化运行方案来降低供水单耗.经过对多种供水运行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总结出当前的机泵配制状况下的最优化运行方案,将供水单耗降到合理水平,并对将来进一步的节能降耗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某地区为了改善原有供水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将原有的供水无线调度系统改进升级为基于网络的远程智能化的调度系统。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引用了自控、计算机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有效的实现了水厂运行、城市供水管网等在线监测和分析,创建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日显突出。通过总结国内城市先进的二次供水管理经验,结合供水面临的形势,以城市二次供水管理由公共供水企业全面接管为基础,分析供水企业的接管优势和需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市场化经营的逐步深入,对电力生产的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水务管理并开展综合治理,逐渐达到合理地发电、生产用水,成为节能降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火电厂是耗水大户,随着水资源的日渐匮乏及环保法律的日趋严格,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火电厂面临的紧迫任务,为此需开展进行全厂水平衡测试工作。针对某火电厂用水情况进行水平衡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火电厂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查清实际用水状况,找出节水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使火电厂的用水达到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为火电厂节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电站引水发电以及堤坝式电站调峰运行将使坝下河段减(脱)水,调水、引水和供水等河道以外用水水利工程也将造成下游河道减(脱)水,水文将对水生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河道景观等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为维护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求,水利水电工程必须下泻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其纳入工程水资源配置统筹考虑,使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模和水资源配备向"绿色"方向发展.本文以火溪河阴坪水电站为例,简述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确定的主要方法和下泄生态流量的工程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13.
王春艳  田磊  俞敏  刘毅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742-4748
电力行业消耗了全球约8%的水资源,电力生产与输配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与水资源之间的相关关系被定义为电力行业水-能耦合关系.本文从电力行业水耗和节水潜力研究、电力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匹配研究、电力行业水-能耦合关系与其他环境问题的关系研究三个角度对国际上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技术选择对电力行业的水-能耦合关系影响较大,电力生产的需水量与各地水资源禀赋在空间上不匹配,电力行业水-能耦合系统管理体系尚未建立且面临迫切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4.
碳源-碳汇特征的研究是建设低碳小区的先决条件。论文分别使用了物料均衡法和生物量统计法对周家泉小区碳源-碳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按居住区能源供应标准计算的排放值与实际排放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1)实际排放中,直接排放量占小区总排放量的47.1%,其中煤炭消耗排放量最大。间接排放占小区排放总量的52.9%,其中电力消耗排放占到了93.6%,为小区能源消耗的最大排放源。(2)按居住区燃气供应指标为小区居民提供能源能在充分满足居民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CO2排放量。按电力供应指标计算的CO2排放量大于实际电力消耗排放。供水及污水处理技术是减少用水排放的关键因素。(3)绿化带是小区主要碳汇要素,仅通过实现国家规定的30%的绿地率并不能满足小区碳汇需求。在小区碳源碳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和减少小区CO2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低碳小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适用于体育场馆类微观建筑水系统的水-能-碳足迹关联模型,分析了各类体育场馆的特点,采用排放因子法对体育场馆开展包括生活水系统、空调水系统及体育水系统在内的模型搭建,解析了取水、给水、用水及排水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过程。采用数据质量评价与随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值不确定性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与敏感性分析法进行情景不确定性分析,识别并量化影响因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为例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在全生命周期中制冰项与供暖项碳排放量最高,分别为161.2,114.3 t CO2,在先进技术+清洁能源情景下可减少65.4%的碳排放量,变异系数为0.183~0.187。使用绿色电力、采用节水器具、中水回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可达到稳定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企业用水、排水量巨大,排水污染成分复杂。在高质量发展新形势要求下现行的水价标准和水环境持续改善目标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该研究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一手数据,运用水平衡模型计算了目标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真实用水和排水量,并就两档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情境下企业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工业园区企业存在着私自取水和偷排废水情况,且基于真实取水和排水量设置的两档水价价格均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提高水价价格可以显著减少企业污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18.
北京市生活垃圾堆肥设施耗能、排污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市5座生活垃圾堆肥设施(南宫、顺义、阿苏卫、燕山、沃绿洁)开展耗能、排污研究,实地调查获取5座设施2009—2011年的耗能、排污指标数据,并分析垃圾发酵、恶臭控制、渗滤液处理3个工艺的耗能排污特征,总结各工艺及设施层次耗能排污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5座设施发酵工艺年耗水量(y,103t)与年垃圾处理量(x,103t)呈线性关系,有y=0.0551x+3.0627;隧道堆肥发酵工艺的单位(t)垃圾耗电、渗滤液及残渣产量均低于间歇式动态堆肥;隧道堆肥恶臭控制工艺耗水量占厂区总耗水量的5.92%,用电量占厂区总耗电量的23.78%;渗滤液处理工艺的耗电量与ρ(CODCr)呈正相关(P<0.05,R=0.981),但与渗滤液处理量相关性不强. 垃圾组成及性质、工艺差别、污染物特性影响工艺耗电量及恶臭、渗滤液产生量. 完善堆肥设施各个工艺环节并进行中水回用,有利于削减设施耗能排污.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气候变暖,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气候显著变暖带给社会经济发展的利与弊,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气候变暖对于建筑耗能,尤其是对采暖和降温总耗能的影响很值得研究。论文以主要使用电能进行空间调节的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为对象,以《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中所规定的采暖、降温耗电量限值为依据,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该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年耗电量、降温年耗电量及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的气候变暖,尤其是1996年以来的气候显著变暖,理论上使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年耗电量降低;同时增加了相当一部分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降温年耗电量;除个别地区外,气候变暖理论上使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耗电总量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首次建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动力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和预测出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例将逐步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消费比例将上升,尤其是石油消费的地位会提高。近10年来中国各部门能源消费比例变化表现为生活和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费比例下降,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上升。由于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一直占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今后应调整工业结构,降低能耗高的工业部门比重,采取措施降低第三产业过快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的问题,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