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甲基汞暴露与人体健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汞(MeHg)是1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以通过水生食物链累积和富集,并最终危害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基于甲基汞暴露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几个甲基汞暴露风险评价指标(甲基汞参考剂量、甲基汞临时性周可承受摄入量、职业汞暴露评价指标)以及发达国家在预防甲基汞暴露(主要为食用鱼类)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甲基汞是影响水生生物的毒性物质,其在淡水环境中的安全阈值研究非常少。查阅国内外数据库,搜集筛选了中国淡水水生生物藻类、溞类、鱼类的12种生物甲基汞急性毒性数据、5种生物慢性数据,采用加拿大开发的评估因子法推算淡水水生生物的甲基汞的安全阈值。结合甲基汞典型易生物富集的特点,搜集甲基汞生物富集因子数据,引入最终残留值综合比较,得出甲基汞水生生态系统安全阈值为1.22 ng/L。基于此数据,利用生态风险评估商值法对目前报道的主要流域地表水溶解态甲基汞检出值做出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大部分水域不存在甲基汞带来的风险,只有贵州的乌江渡水库和阿哈水库存在甲基汞带来的食用鱼风险。  相似文献   

3.
李嗣新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8):1346-1356
1991年,加拿大学者Verdon首次报道了加拿大拉格朗德二级水库下游鱼体中汞含量显著高于水库库区的现象,发现水库下游是新建水库汞输出的重要场所,因此水库下游鱼类汞升高的风险继水库本身后成为新的关注热点.通过对相关野外研究的回顾,表明蓄水对水库下游食物网的鱼类、浮游生物以及水体中汞的富集产生影响,水生食物网中各组分甲基汞含量和比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增加.蓄水加速了水库的甲基化过程,使水库自身成为巨大的汞源,不仅影响水库自身食物网中汞的分布,而且更加剧烈地影响水库下游食物网中汞的分布.水库既向下游直接输送溶解态和悬浮颗粒态的甲基汞,又向下游输送丰富的、可被杂食性鱼类和动物直接利用和吸食的甲基汞食物源.在下游食物网中,甲基汞有可能通过微型浮游生物网(悬浮颗粒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经典食物链),或者通过杂食性鱼类主动摄食来自水库直接输送的浮游动物,或者通过杂食性鱼类被动吸食来自水库直接输送的悬浮颗粒物富集途径,向位于更高营养级位置的鱼类进行传递.在我国,水库蓄水对下游汞输送机制以及对下游微型、底层食物网中生物累积和迁移转化的影响需要更加深入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河干流水产品汞污染特征及摄入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现场实地采样和实验测定分析了天津市海河干流水产品中汞含量水平及食用人群的暴露风险.结果表明,海河淡水水产品中甲基汞和总汞的含量(以湿重计)分别为42.51 ng·g~(-1)和77.31 ng·g~(-1),甲基汞是水生生物中汞的最主要存在形式,且与鱼体中总汞含量水平显著相关.鱼体在不同器官中和不同养殖方式下的汞含量水平差异显著.海河淡水鱼类和底栖动物的甲基汞富集系数(BCF)分别为1.00×105m L·g~(-1)和4.23×104m L·g~(-1),与总汞相比,甲基汞具有更强的生物富集特性.海河淡水生物生物链中的甲基汞和总汞营养级放大系数分别为1.38和1.36.水产品中的甲基汞和总汞含量最大允许含量均低于我国国家标准限定值,但同时应该注意,以海河淡水野生鱼类为食的儿童,汞摄入风险相对较高,其总汞和甲基汞摄入量分别达到154.07 ng·(kg·d)~(-1)和81.11 ng·(kg·d)~(-1).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鱼类系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江主要工业汞源根治后,该江吉林市至三岔河口和三岔河口至同江江段总汞与甲基汞已分别降到轻、中度污染水平。各江段鱼类总汞与甲基汞污染水平均表现出: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植物食性鱼类;底层鱼类>中、上层鱼类;无鳞鱼类>有鳞鱼类。各江段每种鱼类肌肉中甲基汞含量与总汞含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脲酶、乳酸脱氢酶活力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鱼类肌肉中总汞含量与江水中总汞含量之间呈明显的多元直线、多元对数和多元指数回归关系;鱼类肌肉中甲基汞含量与江水中甲基汞含量之间呈明显的多元对数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鱼类汞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各种鱼类体中总汞和甲基汞的监测和研究,掌握了目前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鱼类体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范围,掌握了此江段鱼类汞污染现状,从鱼体的角度来定量地评价松花江目前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7.
汞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水体底泥作为污染物的主要储蓄库,其对水质以及生物的影响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以合肥市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底泥中无机汞和甲基汞的污染现状,并采用微宇宙试验模拟"底泥-水-草-鱼"生态系统中无机汞和甲基汞的转化过程及其甲基汞的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合肥市景观水体10个底泥样品中无机汞和甲基汞含量范围分别在11.74~13.12μg·kg~(-1)和0.37~2.23μg·kg~(-1)之间.微宇宙模拟试验显示,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底泥中无机汞含量逐渐减小,甲基汞含量先增加后递减至平衡;水体中无机汞和甲基汞含量均呈递增趋势;水蕴草和草金鱼中无机汞的含量呈先增长后下降趋于平衡趋势,但总量较小,而水蕴草和草金鱼对甲基汞均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其中,草金鱼(身)对甲基汞富集能力最强,其富集系数也最大.  相似文献   

8.
水稻具有很强的甲基汞(MeHg)富集能力,从而增加了汞污染地区居民甲基汞暴露的风险.本研究利用开顶气室熏蒸实验和土壤加汞培育实验探究水稻各组织中MeHg富集对大气中的气态单质汞(GEM)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根中甲基汞含量与土壤中甲基汞含量显著正相关(r=0.9462~0.9870,p0.05),与大气汞含量无线性关系(p0.05),表明水稻根中的MeHg主要来自土壤.水稻茎中甲基汞含量随土壤甲基汞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上部茎:r=0.8560,p0.05;下部茎:r=0.9178~0.9484,p0.05),与大气汞含量没有相关性(p0.05),但在气室熏蒸实验中上部茎中的甲基汞含量高于下部茎;而在土壤加汞培育实验中下部茎中的甲基汞含量高于上部茎,表明水稻茎主要受土壤汞的影响,且大气汞可能对水稻上部茎甲基汞的富集有一定的影响.水稻叶中甲基汞含量与土壤甲基汞含量显著正相关(r=0.9708,p0.01),与大气汞含量无线性关系,但在气室熏蒸实验中实验组叶中甲基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表明水稻叶中的甲基汞可能受土壤甲基汞和大气汞的共同影响.水稻籽粒中甲基汞的含量与土壤甲基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46~0.9865,p0.05),与大气汞含量无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表明水稻籽粒中的甲基汞主要来自土壤,但在水稻上部茎和叶中甲基汞含量受一定程度大气汞含量影响的情况下势必会对水稻籽粒甲基汞的富集产生影响,但究竟有多大程度影响或量化其贡献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鱼类汞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松花江主要工业汞源根治膈,该江吉林市至三岔河口和三岔河口至同江江段总汞甲基汞已分别降到烃,中度污染水平,各江段鱼类总汞与甲基汞污染水平表现出: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植物食性鱼类;底层鱼类>中,上层鱼类,无鳞鱼类>有鳞鱼类。各江段每种鱼种肌肉中甲基汞含量与总汞含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无脲酶,乳酸脱氢酶活力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鱼类肌肉中汞含量与江水中总汞含量之间呈明显的多元直线,多元对数和多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松花江哈尔滨段的几种天然鱼类(鲤、鲫、鲶、鲢、草、鱼)鱼体的甲基汞含量的调查检测。进一步搞清工业污水中重金属污染物——汞的污染现状。检测结果显示该江段的鱼体甲基汞含量均值为0.085mg/kg.已超过国家淡水鱼类食品卫生标准0.025mg/kg的2.4倍。5种鱼类中以鲶鱼所含甲基汞最高(0.115mg/kg).与其生活习性及食品店性有关,表明甲基汞的蓄积与食物链密切相关。从鱼体的组织器官看.脑组织中的甲基汞含量显著高于背部肌肉组织和头部组织.表明甲基汞属脂溶性,易于在脑组织中蓄积。调查结果表明该江段现已存在较严重的汞污染.说明汞污染已从上游迁移到哈尔滨。鉴此情况希望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同时本文还对鱼体中甲基汞检测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施用污泥堆肥品对土壤和植物总汞及甲基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田间试验,分别施加两种不同的污泥堆肥品(含生物质炭和不含生物质炭),研究污泥堆肥土地利用过程土壤及植物总汞和甲基汞变化情况、迁移转化特征和植物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施加污泥堆肥品会引起土壤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升高,但总汞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生物质炭堆肥品可能促进土壤汞的甲基化,但不同处理土壤甲基汞/总汞(Me Hg/THg)比值较低.植物成熟后不同处理植物总汞含量明显低于幼苗期,而甲基汞含量均高于幼苗期.施加两种堆肥品对植物富集总汞没有明显差异,但对甲基汞富集影响显著.施加生物质炭堆肥品的土壤甲基汞含量明显高于施加无生物质炭堆肥品的土壤,而植物甲基汞含量则相反.生物质炭的加入可能有利于土壤甲基汞形成,但不利于甲基汞的迁移,抑制植物对土壤甲基汞的富集.植物对甲基汞的富集能力较强(富集系数为1.24~14.63),需关注长期施肥带来的土壤环境汞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物对甲基汞富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水生生物对毒物的富集作用的研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了查明我国渤黄海中金属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实验室在1980年做了海洋硅藻对甲基汞富集能力的研究,并对青岛红岛渔民食用海产品中甲基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判断我  相似文献   

13.
甲基汞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毒性很强,因此环境样品中甲基汞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近年来环境样品中甲基汞的提取与富集技术及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系统介绍了酸/碱提取、微波/超声辅助提取等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其溶剂萃取等富集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了不同环境样品适用的前处理方法。同时,对各色谱-质谱/光谱联用方法在甲基汞测定时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全自动形态汞/总汞分析仪(MERX)将环境样品中甲基汞的富集与分析有机结合,实现了环境样品中甲基汞的富集和分离与定量分析的一体化,提高了分析效率,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毛细柱与填充柱气相色谱法分析环境中甲基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巯基棉富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沉积物和土壤样口中痕量基汞的分析方法,对毛细管柱与填充柱分析样品中甲基汞的精度度,检测限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填充柱分析甲基汞的检测限为2pg,而毛细管柱色谱对甲基汞的检测限为0.5gp。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最近在罗马开会,要求大大降低国际甲基汞接触标准.FAO/WHO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联合专家委员会敦促将可接受的周甲基汞摄入标准从每公斤体重3.3mg降为1.6mg.作出这样的改变是出于对人类胚胎和婴儿的关注.一些研究已发现汞接触对神经的系统影响,汞接触主要来源于鱼.有人批评说新标准几乎比现行美国FDA标准严了一倍.而FDA标准是指导人们食用鱼类产品的.金枪鱼和剑鱼是人类摄入甲基汞的重要来源.专家小组指出鱼类是人群平衡营养食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摄入鱼类中甲基汞的合适限值时,同时也必须…  相似文献   

16.
鱼体是人体摄入甲基汞的重要暴露途径。对滇池几种重要鱼类的总汞、甲基汞和13 C、15 N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滇池中鱼体总汞和甲基汞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5.6~287ng/g(74±59ng/g)和2.7~400ng/g(73±67ng/g)。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存现显著的相关关系,(R2=0.65,p0.001),且甲基汞占总汞的平均比例大于80%,表明鱼体中的汞主要以甲基汞的形态存在。滇池几种鱼类的δ13 C平均值为-20.5±4.2‰,范围为-29.0‰~-15.1‰,δ15 N平均值为17.1±4.3‰,范围为5.9‰~25.8‰。同位素比值与鱼体汞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滇池中采集的黄颡鱼和白鱼与其他鱼类不属于同一种食物源,因此对13 C和15 N的分馏不同。另外,采集的鱼类大小和年龄不均一,也可能是造成13 C和15 N异常分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虽然已有很多文献表明大气汞和鱼类中甲基汞有联系,但最近发表的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明尼苏达州北部一处原始公园处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仍然使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8.
汞在小浪底水库的赋存形态及其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程柳  毛宇翔  麻冰涓  王梅 《环境科学》2015,36(1):121-129
为了解小浪底水库汞的赋存状况,采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小浪底水库水体、表层沉积物、沉积物间隙水以及鱼类肌肉样品中的总汞,采用乙基化衍生-气相色谱-原子荧光法测定了上述样品中的甲基汞,进而分析了小浪底水库鱼体中汞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水体中丰、枯水期总汞浓度分别为0.71~1.42 ng·L-1和0.90~2.49 ng·L-1,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一类水汞浓度标准限值,水样中未检出甲基汞.丰、枯水期沉积物中总汞浓度分别为51.74~90.42 ng·g-1和95.66~172.52 ng·g-1,甲基汞浓度分别为0.09~0.26 ng·g-1和0.18~0.39 ng·g-1,甲基汞浓度较低,这可能与水体底层溶解氧浓度较高以及沉积物中有机碳浓度较低有关.丰、枯水期沉积物间隙水总汞浓度分别为4.27~9.49 ng·L-1和5.46~41.04 ng·L-1,甲基汞浓度分别为0.09~0.99 ng·L-1和0.07~1.01 ng·L-1,间隙水中总汞和甲基汞浓度明显高于上覆水体,与水体间存在汞浓度梯度,可能存在从沉积物间隙水向水体中的扩散.鱼体肌肉总汞浓度在43.47~304.98 ng·g-1之间,甲基汞浓度为10.77~265.23 ng·g-1,甲基汞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非肉食性鱼500 ng·g-1和肉食性鱼1 000 ng·g-1).水库鱼体总汞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鳙鱼1.3×105,梭鱼9.3×104,鲫鱼4.7×104,白条5.0×104,黄颡鱼1.7×105,弓鱼3.9×104.  相似文献   

19.
在湖泊湿地底部淤泥中,细菌将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会积累在鱼组织中,但是科学家还没有证明空气中的人为汞和鱼中甲基汞之间存在肯定的关联.现在本刊(PP5992-6000)的一份研究表明,减少雨水将汞带入湖中可减少甲基汞的产生.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Chad Hammerschmidt说:“这篇论文是重要的,因为它是第一个用野外试验表明无机汞的沉降和甲基汞的产生之间有直接关系.”由加拿大人Diane Orihel领导的这项研究把同位素富集的汞添加到安大略湖北部11个封闭的湖中小区(称作mesocosmce).加入汞使汞的沉积为原先的2~15倍.研…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百花湖水库,红枫水库,阿哈水库、以及威宁典型湿地草海为研究对象,收集水库、湿地中大型的浮游动物,通过测定其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含量,并结合水体中相关水质参数,探讨高原喀斯特富营养化水库中浮游动物对汞及甲基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体的THg和MeHg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8.91-345.85ng/g及7.18-112.20ng/g,富营养化水平与浮游动物体THg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主要原因由于高喀斯特深水库,TP是限制水体富营化程度的关键因子,其间接影响浮游动物体对总汞的富集.在湿地环境,植被结构是影响浮游动物对汞污染物富集及分布差异明显的主要因子,其因是湿地水体植被结构对汞污染物迁移影响有明显差异.浮游动物对汞污染物富集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浮游动物对甲基汞富集特征是随着生物个体的体长,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