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油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0#柴油为唯一碳源,对石油降解菌DSP菌的生长、疏水性、产表面活性剂、脱氢酶活性及降解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SP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的降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脱氢酶活性与降解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当土壤中柴油含量为10%时,利用DSP菌经过40d的处理(30℃,pH值为6),油含量下降到1.82%,降解率最高可达65.4%。  相似文献   

2.
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35、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BS、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对苯并芘(BaP)的增溶能力和对BaP污染土壤的洗脱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0g/L时,其洗脱效果:Brij35(71.3%)Rhamnolipid(49.9%)SDBS(43.2%)CTAB(13.1%)。通过计算与比较临界胶束浓度(CMC)、摩尔增溶比(MSR)、表面活性剂在土壤表面的饱和吸附量,几种表面活性剂中确定Brij35为最佳清洗剂。同时探究了液固比、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洗脱时间对土壤中Ba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洗脱条件为:液固比101,Brij35 10g/L,反应温度20℃,洗脱时间24h。此条件下Ba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72.4%。研究证实了Brij35能促进土壤中BaP的分离以达到修复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菌株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增效作用,以菌株Da-6产生的表面活性剂BH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层析(TLC)分析确定BH为脂肽类物质。对BH、鼠李糖脂、吐温80和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性能、排油能力和洗脱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并研究温度、NaCl浓度以及pH值对BH表面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H的CMC为25 mg/L;在72 h内乳化指数仍保持在70%,乳化性能较稳定;同一浓度下,排油直径最大为81.0 mm,均优于其他3种表面活性剂,排油能力较强;并且在12 h时达到最大洗脱率(90.23%),对油泥洗脱效果优异;在温度10~80℃、NaCl浓度0~16%、pH值4~13,BH仍保持较高表面活性,表面张力保持约26 m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耐盐石油降解菌性能及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冀东油田钻井废液中筛选分离出耐盐石油降解菌Virgibacillus sp.(简称SJ菌),其在高含盐条件下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高达56.12%左右。考察了pH值、盐度、不同N和P形态等因素对SJ菌降解石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J菌有较宽的pH值适应范围(pH值为6~10)和较好的耐盐能力(0.5%~20%),在pH值为9及NaCl质量浓度为5%时对石油类降解效果最好,其最佳利用N源和P源分别为(NH2)2CO和KH2PO4,该研究为油田高含盐含油废液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昭通页岩气示范区的A、B两种类型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研究和优选了适用于压裂返排液的混凝剂和促凝剂,并考察了温度、沉降时间、pH值及表面活性剂对SS(固体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工程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指导。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1 600对两种类型压裂返排液均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对A型压裂返排液: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1 600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4 mg/L、温度为25℃、pH值为6~8、沉降30 min,SS去除率为98%;对B型压裂返排液: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1 600浓度分别为480 mg/L和12 mg/L、温度为25℃、pH值为6.5~8、沉降30 min,SS去除率为97%。细菌含量对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无显著影响。4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大小排序为:阴离子非离子两性≈阳离子。  相似文献   

6.
茶皂素是一种从茶树籽中提取出的性能良好的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将茶皂素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OP)、硅酸钠(Na_2SiO_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仲烷基磺酸钠(SAS)进行复配,筛选出一种清洗效率高、环境友好的新型含油污泥清洗剂。该清洗剂茶皂素、Na_2SiO_3、AEO、NaHCO_3质量比为1∶3∶3∶3,最优清洗条件为热水浴温度65℃、搅拌时间40 min、转速100 r/min、溶液pH值为10、最佳处理量为2.0 g含油污泥/50 mL清洗剂,优化的二次清洗剂浓度为0.3 g AEO/50 mL蒸馏水。该清洗剂和二次清洗剂可以较好的处理含油污泥,脱油率最高可达95.35%。  相似文献   

7.
超声-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处理含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实验装置上对超声-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联合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初始双氧水浓度、超声功率、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酚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辐射可以在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氧化过程中起加速反应的作用,而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加速反应的能力增强;实验条件下废水初始pH值为4~6.8,初始双氧水浓度为140mg/L时酚去除效果最佳;超声-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处理含酚废水过程中苯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8.
汽车磷化废水的处理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磷化处理是对汽车的钢铁零件表面进行的一种化学加工工艺,其废水中含磷量高。采用石灰法处理磷化废水,在适当的pH值条件下能使PO4^3-达到良好的沉淀效果,而且石灰价格低廉,经济效益高;同时,通过研究氯化钙处理磷化废水的效果,分析和论证溶液的pH值和钙离子浓度对PO4^3-根沉淀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作为医疗业和农业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很容易进入沉积物一水环境中。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过程是影响抗生素的反应活性、可移动性、持久性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关键过程。本文选择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4类常用抗生素,在总结了这4类抗生素在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并归纳论述了pH值、盐度、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水动力条件对其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弃聚酯制季铵盐表面活性剂(QAS-PET)进行印染废水的处理,探讨了pH值和投放量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将其与复配聚合氯化铝、木质素改性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和传统BWD-01季铵盐型絮凝剂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废QAS-PET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上述絮凝剂,在p H值为7、QAS-PET浓度为20mg/L时,其废水COD去除率达81.96%,并且其对中性及碱性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