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日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拟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等建立积分形式奖惩机制,对积分为负的企业采取暂停部分车型公告等处罚。  相似文献   

2.
液化石油气(LPG)汽车被世界各国公认为目前推广条件最为成熟的低公害汽车,美国1990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及1992年颁布的《能源政策法》将LPG作为推荐的汽车替代燃料。LPG汽车数量在使用替代燃料的车辆中位居第一,约占替代燃料汽车总量的75%。相比汽油,LPG具有以下特点:能量密度较高,约是汽油的80%,比其他替代燃料都高,故LPG汽车可行驶距离和相同条件下的汽油车最接近。LPG具有高辛烷值和高热值,高辛烷值意味发动机具有高抗震性能和怠速稳定性,并提供了提高压缩比的可能性,LPG的热值也比汽油高。LPG运输、储存方便…  相似文献   

3.
部委     
《环境》2014,(12)
正五部委:车企油耗不达标将停产限产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从11月1日起,将对"达不到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车型停产、限产"等五项处罚措施。《通知》明确,对于不达标企业,除了通报批评外,有"真刀真枪"的措施以刺激车企实现燃油总体达标。其中包括对于上一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乘用车企业,暂停其受理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不达标车型的申报等等。  相似文献   

4.
绿色搜索     
《环境》2014,(12)
部委
  五部委:
  车企油耗不达标将停产限产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从11月1日起,将对“达不到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车型停产、限产”等五项处罚措施。《通知》明确,对于不达标企业,除了通报批评外,有“真刀真枪”的措施以刺激车企实现燃油总体达标。其中包括对于上一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乘用车企业,暂停其受理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不达标车型的申报等等。  相似文献   

5.
李国香 《交通环保》1996,17(4):25-34
亚太地区机动车尾气控制指南(续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7清洁燃料技术本文介绍改进亚太地区汽车燃料质量策略,为实现有效的汽车燃料质量政策,有如下几方面的要求:i)国家标准,它可以是该地区的标准,根据它可以直接规定禁止使用对环境空气质量有恶化作用的燃料;n...  相似文献   

6.
《交通环保》2004,25(6):12-1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10月28日在京联合发布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按照整车整备质量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分段实施方案:新开发车型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第一阶段限值要求,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第二阶段限值要求;在生产车型比新开发车型推迟一年实施。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到2012年底,天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总数将达到1511辆以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指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天津市人民政府近日转发的《关于加快天津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的意见》指出,  相似文献   

8.
周曦 《环境导报》2002,(5):29-31
清洁汽车是指低排放的燃气汽车(UBV、CNGV)、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及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大大降低排放污染的燃油及其他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是燃气汽车的一种,它以天然气作为燃料。  相似文献   

9.
美国汽车清洁燃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每千人拥有汽车746辆,汽车燃料的消耗已达美国全国总能源消耗的65%。尽管美国政府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但由于汽车数量不断增长,汽车对大气的污染仍为政府和公众极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此,美国1990年清洁空气法首次提出汽车燃料要作为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手段予以考虑,并鼓励发展和使用清洁燃料汽车。在美国,汽油替代燃料汽车清洁燃料的研究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蓬勃发展阶段。1汽车排气污染成为美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美国城市区域六种主要空气污染物为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碳氢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正丰田汽车最近宣布将推出首款商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新车将于明年上市销售。不仅仅是丰田,现在主流的汽车厂商几乎都有一个氢燃料汽车计划:2015年开始,现代计划在美国出租1 000辆氢燃料汽车;雷诺和日产宣布,与戴姆勒、福特共同分担研发成本的氢燃料汽车最快将在2017年推出;通用与本田2013年宣布将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在2020年量产氢燃料汽车。  相似文献   

11.
清洁汽车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燃油汽车带来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电动汽车以及以甲醇、天然气、氢、太阳能为燃料的清洁汽车先后涌现。各具特色的清洁汽车代表汽车制造和使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汽车产业的研究方向是以低碳环保、低排放、低污染及经济适应性强等方面为主要研究目的,而对这些方面产生影响较大的因素就是汽车燃料。这就需要汽车设计者通过改良应用技术对汽车燃料的使用率进行提高,改善汽车燃料的经济性。本文主要从汽车驾驶技术、结构技术及设计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概念与意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发展现状与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  相似文献   

14.
氢燃料汽车     
吴博任 《环境》2003,(7):42-43
氢作为汽车的燃料,不仅仅是汽油的替代燃料,而且是一种新型的汽车燃料。它将使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的汽车技术发生一次大革命。氢是太空时代最重要的燃料,已经成功应用多年了。而汽车迈进氢燃料时代所需的科学技术也逐渐具备了。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2009年7月1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开始实施。《规则》指出,对处于不同技术阶段的产品。工信部将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时还规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掺混比例甲醇汽油车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8352.3─2005)规定的Ⅰ型试验方法,对汽油车和不同掺混比例的甲醇燃料车在原催化器和新催化器条件下的瞬态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甲醇燃料汽车CO和HC排放较汽油车低,其NOx的排放通常高于汽油车,且随甲醇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使用针对甲醇燃料开发的新催化器后,3种常规污染物排放均明显降低;甲醇燃料汽车CO的排放多数出现在第1个195工况,HC的瞬态排放规律与CO相近,NOx几乎在每个急加速阶段和城郊运行工况(EUDC)循环中均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7.
清洁汽车是指低排放的燃气汽车(LPGV、CNGV)、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及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大大降低排放污染的燃油及其他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是燃气汽车的一种,它以天然气作为燃料。车用天然气根据其使用形态,可分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和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目前,我国的天然气汽车大多为双燃料汽车,驾驶员可通过转换装置选择天然气或燃油。  相似文献   

18.
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国家环保总局于 2 0 0 1年 3月 3 0日以环发〔2 0 0 1〕 3 7号文印发了《关于划分高污染燃料的规定》 ,本刊现全文刊登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制定本规定。二、国务院划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要求 ,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 (以下简称“禁燃区”)。适用本规定。本规定不适用于车用燃料。三、下列燃料或物质为高污染资料 :(一 )原 (散 )煤、煤矸石、粉煤、煤泥、燃料油 (重油和…  相似文献   

19.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储运方案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案例研究结果,结合氢气、甲醇在不同储运方式时的成本,从固定设计成本、尾气排放、燃料价格、汽车造价4个方面比较了氢气、甲醇、汽油3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结果表明:(1)直接氢燃料电池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首选动力;(2)天然气重整制氢是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获得燃料优先考虑的方式;(3)高压氢气、液氢是当前燃料电池汽车的首选燃料。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2015年8月20日2010-2012年间全球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导致的碳排放增长约3/4都来自中国。但是对于中国碳排放的估算始终被认为有较大的不确定性。2008年中国总的化石燃料碳排放,不同研究结果间竟有3亿吨的差别。该差异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耗量和排放因子的估算方法不一,排放因子的差异是因为中国不同燃料的排放因子极少来自实际测量。研究使用更为合理的能源消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