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缺氧活性污泥对17β-雌二醇的吸附与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庆玲  李咏梅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8,29(9):2553-2557
试验用缺氧活性污泥降解17a-雌二醇,降解过程中,同时测定17a-雌二醇在水相与泥相上的浓度,考察厂缺氧活性污泥对17a-雌二醇的吸附等温线与降解动力学,并研究了温度和电子受体NO3--N浓度对吸附与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活性污泥对17a-雌二醇的降解是在泥中进行,水中不直接降解,泥中物质浓度降低后再吸附水中物质,反应是一个动态的吸附降解平衡过程.17a-雌二醇初始浓度为5~15 ìg/L时,2 h内能完全降解.缺氧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降解过程中,17a-雌二醇在缺氧活性污泥上的吸附既符合Freundlich模型又符合线性吸附模型.温度对17a-雌二醇的吸附与降解有很大影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常数增加,但分配系数降低.10、20、30℃条件下.其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411、3.045、3.527 h-1;分配系数kd分别为540.9、460.4、396.9 L/kg.NO3--N浓度(10~30 mg/L)的变化影响17a-雌二醇的缺氧降解,减少或增加NO3--N浓度.降解速率常数降低的最大变幅约20%.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温度对动力学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含工业废水的城市污水为底物,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动力学常数,提出了用两个温度系数来表示温度对k值影响的观点.定量地研究了温度对动力学常数的影响,温度和污泥龄对出水质量和处理效率的影响,为我国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混合液浓度和四环素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污泥吸附量和污泥吸附率均有较大影响.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本吸附实验.在10、25℃条件下,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较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1.14、70.95 mg.g-1;在40℃下,符合Henry模型.应用D-R模型判定吸附类型,10℃(平均吸附能为9.13 kJ.mol-1)下,化学吸附占主导;40℃(平均吸附能为7.07 kJ.mol-1)下,物理吸附占主导.温度升高,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增大.离子交换是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吸附的一种机制.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为5、10、20 mg.L-1,钠离子浓度由0 mol.L-1增加到0.1 mol.L-1时,吸附量分别下降15.32%、15.00%、20.12%.当pH在5~10之间时,pH为6的条件下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厌氧与缺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曾庆玲  李咏梅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9):1981-1986
雌二醇浓度为500~10 000 ng/L,采用活性污泥灭活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和pH值对吸附的影响.在10、20、30℃不同温度下建立了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分配系数Kd.结果表明,厌氧与缺氧失活污泥对雌二醇的吸附都在30 min以内达到平衡;pH值在6~9范围内对吸附没有影响,pH大于9时随着pH值增加吸附量减少;两者在不同温度下对雌二醇的吸附都符合Freundlich吸附,都呈线性吸附,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厌氧失活污泥的分配系数Kd为629.2(10℃)>534.9(20℃)>405.6(30℃),缺氧失活污泥的分配系数Kd为601.2(10℃)>491.3(20℃)>360.1(30℃).另外,研究了厌氧与缺氧活性污泥的吸附等温线与分配系数,厌氧活性污泥的Kd大于缺氧活性污泥.厌氧(缺氧)活性污泥与灭活污泥对雌二醇的吸附未出现明显差别,厌氧污泥的吸附性能强于缺氧污泥.  相似文献   

5.
孙艺齐  卞伟  王盟  赵青  王文啸  梁东博  李军 《环境科学》2017,38(12):5222-5228
在室温(25℃)条件下,同时启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SBR亚硝化反应器并稳定运行后,探究延长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O)对两工艺性能破坏与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反应器更易启动亚硝化,但当DO为2~2.5 mg·L~(-1)时亚硝化被破坏,且通过降低DO至0.5~1 mg·L~(-1)可恢复性能,而生物膜则基本不受DO影响.延长HRT均会破坏两种工艺的稳定运行,活性污泥法相比于生物膜法,其抵抗力较差但缩短HRT后恢复性能快于生物膜法.随后不断降低温度(20、15、10℃),探究DO和温度对亚硝化稳定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温度的降低会破坏亚硝化的稳定运行,但通过DO浓度的降低可以弥补温度降低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发现在温度大于20℃时,活性污泥法实现亚硝化速率优于生物膜法,而在低温条件(15℃以下),生物膜法更容易实现亚硝化的稳定运行,活性污泥法在10℃时,几乎没有处理氨氮的能力.通过分子微生物学分析证实了以上结论,并且发现在并不完全淘洗净NOB的条件下,也可以实现亚硝化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姚倩  彭党聪  赵俏迪  王博 《环境科学》2017,38(12):5201-5207
采用连续进水的进水方式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系统中的Nitrospira富集培养并对其相关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反应器亚硝酸盐浓度不高于2 mg·L~(-1)的条件下可以成功富集出以Nitrospira为优势种属的活性污泥,其最大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以N/VSS计)为48.72 mg·(g·h)~(-1).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Nitrospira占活性污泥总微生物量的75%左右,而Nitrobacter仅占总微生物的0.1%.此外通过对Nitrospira在20℃时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itrospira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温度修正系数τN为1.046,其基质半饱和常数KS和氧半饱和常数KO分别为(0.32±0.03)mg·L~(-1)和(1.52±0.09)mg·L~(-1).Nitrospira动力学参数的研究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运行及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驯化活性污泥对丙烯酰胺的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并研究了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动力学特征.驯化结果表明,经过24d的驯化后,活性污泥系统能稳定降解AM,驯化活性污泥能在20h内降解90%以上的AM,是高效的丙烯酰胺降解菌群.驯化活性污泥对丙烯酰胺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活性污泥对初始浓度为160、300和500mg·L-1浓度范围内的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lnS=-0.0881t 5.5043,InS=一0.0692t 6.1282.InS=-0.0468t 6.3649,半衰期t1/2分别为7.87h,10.05h,14.87h,降解速率常数bKb随着AM浓度增加而降低.说明高浓度的AM对其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当pH分别为8.5,7.2,6.2,5.1时.活性污泥对初始浓度为300 mg·L-1的AM的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lnS=-0.0414t 6.1038.lnS=-0.0592t 6.1744,lnS=-0.0692t 6.1282,lnS:=0.06t 6.1282.半衰期分别为16.74h、11.71h、10.05h、11.55h,说明弱酸性条件对AM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考察温度对活性污泥降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表明,在20~35℃,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污泥对AM的降解效率上升.不同时间段体系内NH 4-N,pH和NO-3-N都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逐步上升,但是达到一定时间后会下降,表明AM在降解过程中先水解,然后发生硝化反应,进而发生反硝化反应,最终AM降解成N2、CO2和H2O.  相似文献   

8.
通常.活性污泥在中温或高温条件下运行,一般都在20℃以上。而我国北方每年有一半的时间要低于20℃。污水处理厂对温度的控制需要耗费大量电能,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本实验研究了在20℃和瞬间温度突变对活性污泥的呼吸速率的影响,并对污泥活性的恢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降解含酚工业废水微生物的筛选及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含酚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62株细菌和2株酵母菌,经过不同酚浓度的筛选,得到了9株抗高浓度酚的优良菌株.在人工模拟控制的条件下,对曝气法处理含酚废水的微生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pH 为5—6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降解酚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工业废水过程中产生大量活性污泥的现状,研究不同温度、pH和沉降时间对活性污泥沉降的影响,旨在阐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最佳条件,最大限度降低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所占的体积。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泥沉降时间为120 m in时,pH6.0,35℃条件下污泥沉降体积为54%;pH7.0,45℃条件下污泥沉降比为54%;pH8.0,45℃污泥沉降体积比为55%;pH9.0,55℃条件下污泥沉降体积为52%;pH 10.0,5℃、15℃、25℃、35℃、45℃和55℃条件下污泥沉降体积比相近,均在60%以上。结合乳品废水处理的实际情况,pH6.0~9.0,温度35℃~55℃,污泥沉降时间为120 m in,污泥沉降效果较好,体积比可达到52%~54%。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公路水毁因子与降雨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矩平相关百分率方法对湖北省9个降雨区13个雨片10年年水毁及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求出了各水毁因子与各降雨因子的回归方程。从而发现了9个雨区13个雨片中引起水毁的主要降雨因子和主要水毁公路组分和构筑物。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山东省17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于资源限制、城市化进程迅速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过高,山东省17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瓶颈问题.基于生态承载力理论,结合山东省的实际,从发展度、支撑度和生态弹性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7城市之间的生态承载力及其组成成分之间的差异,辨识了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要素.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石油化工厂为例,从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四个步骤入手,通过对PTA装置环境因素的分析,运用综合方法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灰色系统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变化趋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灰色系统原理引入环境质量评价中,可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从动态演变中找出最大贡献因子,客观地判定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并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该方法科学、简便、精确、所得结果与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相符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近年来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后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反映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在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沈阳市2002-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沈阳市在工业高速发展、经济迅猛增长和社会繁荣进步对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压力的条件下,经过对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力度的加大等一系列措施,大气环境质量已得到历史性改善;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物指数排序为PM10>NO2>SO2,SO2污染也不容忽视,NO2污染控制仍需加强;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中以稳步提高为特征,以相应的环境管理力度加大和环保资金总体增加为保证;文章揭示的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好转为东北老工业区域中其他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On Peak Namjagbarwa (Tibet Plateau), Lushan Mountain (Province Jiangxi), Flower Mountain and Shangdianzi (Beijing, near Great Wall) aerosol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by cascade samplers. For comparison aerosol samples from Beijing City, Pacific Ocean and South Pole also have been collected. Samples were analyzed with PIXE or XFA instruments. Factor analysis and enrichment factor calculation were performed to process the data.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因子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子(生物因子及非实物因子)及其研究进展。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凤华  张衍杰  张静  袁远  吴琳  毛洪钧 《环境科学》2018,39(3):1014-1022
于2015年9月对天津市张自忠隧道不同地点(隧道内和隧道外)进行PM2.5采集,分析其中17种无机元素,并应用PCA受体模型对元素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隧道内外PM2.5的日均浓度分别为(94.79±62.78)μg·m-3和(83.92±61.60)μg·m-3,受机动车污染影响较大,且工作日高于非工作日,高峰时段隧道内PM2.5浓度与机动车流量呈现一定相关性.隧道内,Si、Fe、Al、Ca和Mg浓度偏高,质量分数占分析元素的98.48%,受机动车影响较小,而Fe及微量重金属(Zn、Cu、Pb等)与机动车污染相关.通过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Ba、Cu、Zn、Mo、Sn和Sb于隧道内外存在显著性差异.富集因子(EF)结果显示,在隧道内外,Co、Mn、Cr、Ca、Mg、Ba、Fe、Mo和V的EF5,主要来自地壳源,Cu、Zn、Pb、Sn、Sb和Cd的EF5,受人为源影响较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隧道内主要污染源为磨损排放和燃油燃烧的混合源、土壤扬尘源和柴油车燃烧,其中将机动车污染源继续进行因子分析,污染源主要包括轮胎磨损和尾气排放、刹车磨损和尾气排放及柴油车排放.  相似文献   

19.
The investigation of pH variation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ainwater have heen studied from April 2003 to October 2006 at a rural area of Nakorn Pathom Province,western Thailand.The pH value ranged from 4.0 to 7.8 with an average of 6.1.Out of 319 rain events,72 events were observed in acidic range(pH<5.6).The pH of rainwater gradually increased over the sampling period.The volume-weighted mean concentrations (μeq/L)of ion species followed the order:Ca2 >NH4 >SO42->HCO3->NO3->Na >C1->CH3COO->Mg2 >K >H >HCOO->PO43-.Neutralization factor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Ca2 plays a major role in neutralization processes in this area.Enrichment factor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SO42-,K ,Ca2 and Mg2 were originated from non-marine sources.The statistical measure principie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s influence of various local emission sources e.g.,soil,limestone mines,biomass burning and agricultural emissions,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ainwater.  相似文献   

20.
南京不同功能区街道路面积尘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云  张宇峰  胡忻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1):1376-1381
以南京不同功能区(商业区、居住区、交通区、风景区、文教区、工业区和城乡结合区)的街道路面积尘为研究对象,测定其w(Cd),w(Cr),w(Cu),w(Ni),w(Pb),w(Zn),w(Mn),w(As),w(V),w(Fe)和w(Ti). 通过富集因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水平,采用主因子分析法分析重金属可能的污染源. 富集因子法评价结果表明,Cr和Ni为中度富集,其中Cr在商业区的富集程度最大,Ni在工业区的富集程度最大. Cd,Cu,Pb,Zn和As为显著富集,其中Cd在居住区的富集程度最大,Cu,Pb,Zn和As在商业区的富集程度最大.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r在警戒限内,属于尚清洁;Cu,Ni和Zn属于轻度污染;Cd为重度污染. 不同功能区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各不相同,如商业区、居住区和交通区的Pb,Zn,Ni和Cd的内梅罗污染指数较高. 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污染可能来自3个方面:Ni,Mn,Fe,Ti和V可能来自于当地的土壤;Cd,Cu,Pb,Zn和As可能来自于混合源;Cr可能来自于石化工业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