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德胜 《化工环保》1989,9(1):33-36
本文介绍了折带式真空过滤机-抽气装置用于剩余污泥脱水处理的情况。该装置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经脱水处理后泥饼厚度为6.4毫米,泥饼含水率为83.4%,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剩余污泥的处置和利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目前炼油厂“三泥”性状的调查,利用已有污泥处理设施进行了炼油厂“三泥”离心分离的现场试验,并分析了影响“三泥”离心分离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发现了离心机转速和絮凝剂投加量对“三泥”离心分离的有关规律和最佳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炼油厂“三泥”处理系统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钱颖萍  周增炎 《化工环保》1991,11(6):329-333
由于真空过滤和离心脱水的基本原理有区别,因此,用“比阻抗”来作为污泥离心脱水的评价指标不太妥当。本研究从离心机的特性出发,找出离心机的主要参数分离因素 Z、离心时间 t 和离心脱水后污泥饼的固体浓度 S 间的关系,定义 Z~(1.5)t为污泥的压实性指标,lgZ~(1.5)t-S 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用它们来描述污泥离心脱水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工艺处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混合污泥,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化学除油降黏阶段处理体系的pH=4,反应温度35 ℃,H2O2加入量 2 g/L,m(H2O2)∶ m(Fe2+)=4,反应时间 60 min;污泥调理反应阶段的CaO加入量7.0 g/L;离心脱水阶段在分离因数为1 558时脱水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泥饼的含水率为70.0%~75.0%(w),含油率小于2%(w),污泥比阻约为3.0×107 s2/g。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除油降黏—污泥调理—离心脱水工艺处理某炼油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混合污泥,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化学除油降黏阶段处理体系的pH=4,反应温度35℃,H2O2加入量2 g/L,m(H2O2)∶m(Fe2+)=4,反应时间60 min;污泥调理反应阶段的CaO加入量7.0 g/L;离心脱水阶段在分离因数为1 558时脱水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泥饼的含水率为70.0%~75.0%(w),含油率小于2%(w),污泥比阻约为3.0×107 s2/g。  相似文献   

6.
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废水,在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进行污泥的驯化和培养,通过控制运行条件在SBR内成功实现了NO2-N的积累和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NO2-N积累阶段,控制温度(31±1)℃、曝气量40~45L/h、污泥泥龄9—15d,SBR内NO2-N积累率可达95%-96%。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3—5mm,用其进行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一个反应周期5h结束后SBR出水的COD,NO2-N,TN去除率分别达92%,95%,85%。  相似文献   

7.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赫春玲 《化工环保》1997,17(4):234-237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流程,分析了影响泥泥处同用的因素,采用一系列改进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湿式空气氧化是一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该技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自由基反应氧化乃至矿化污泥中的有机质,处理后的污泥脱水性能好且泥饼趋于无机化.本文总结了该技术的原理、主要工艺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归纳了该领域面临的现实问题.指出,完善工艺流程、开发新型催化剂、实现产物综合利用是未来污泥湿式空气氧化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9.
用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制备含炭吸附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原料,分别采用炭化法、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制备了含炭吸附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的含炭吸附剂性能最好,热解温度为450℃时,含炭吸附剂的碘吸附值为313.9mg/g,吸附剂收率为64.36%。采用ZnCl2为活化剂,所制备的含炭吸附剂的性能优于H2SO4,KOH,H3PO4作为活化剂。经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实验条件为:ZnCl2浓度3mol/L,干污泥与活化剂溶液质量比1:4.0,热解温度450℃,热解时间1.5h。制备含炭吸附剂的干污泥粒径以0.6~0.9mm为宜。组合活化剂的效果好于ZnCl2溶液,最佳的组合活化剂为ZnCl2+H2SO4(体积比为3:1)。含炭吸附剂的孔径分布较宽,微孔所占比例较小,以中孔为主,比表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10.
曾德芳  方勇  袁继祖 《化工环保》2006,26(4):329-332
以累托石和虾蟹壳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新型污泥脱水絮凝剂。研究了该絮凝剂的制备工艺条件,探讨了该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该絮凝剂的最佳配方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改性累托石质量比1:6,将其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的絮凝剂工作液,处理污泥的最佳加入量为1mL/L,最佳沉降时间为20min。与传统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相比,污泥脱水率提高了5.47%,污泥沉降时间缩短了33.33%,吨污泥单耗絮凝剂成本下降了4%,且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沥浸浓缩技术处理污泥改变其特性,导致污泥的pH值下降3-6,菌剂不含有害物质推广隔膜滤板压榨工艺提高污泥的水解效率和挥发性有机酸的生成率,实现污泥内含物的快速释放隔膜滤板压榨压力设置为3.5MPa,压榨后的泥饼含水率降为50%以下。污水的规范处置可灌溉农田和再循环利用,泥饼干化可储存为有机肥料,可以焚烧发电转化为能源利用,为社会带来极大效益的同时,对治理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含水含油污泥含有大量的自由水、结合水和乳化水,其脱水干化是后续处理处置的瓶颈。近年来水热处理技术被引入石油石化工业用于高含水含油污泥的脱水干化和回收油。本文介绍了高含水含油污泥的来源、成分、分类、特点和处理难点,概述了高含水含油污泥调质脱稳技术现状,总结了高含水含油污泥水热处理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水热处理技术的处理机理、技术特点、优点和缺点,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光旺 《化工环保》1994,14(2):116-118
含Cu、Ni泥渣的回收利用1前言新乡市第一化工厂在生产工业NiSO_4的过程中,排出大量含Ni、Cu的泥渣,其主要成分的含量(wt)如下:Ni25.00%,Fe19.25%,Cu15.12%,此外,还含有少量的Co、Ca、C、Si等元素。由于其成份复...  相似文献   

14.
将石灰混凝处理后的沉淀泥渣进行回流,对石灰混凝法进行改进,研究改进后的石灰混凝法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活性泥渣回流有利于提高石灰混凝法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回流位置在石灰投加前、复合絮凝剂投加后,最佳回流量为新泥渣产生量的100%~200%,活性泥渣回流的最佳pH为11.0~11.5;活性泥渣中CaCO3、Mg(OH)2、Fe(OH)3等沉淀物以及有机高分子絮体均有助于提高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其中Mg(OH)2沉淀物起主导作用;含循环泥渣的活性污泥回流,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活性炭纤维(ACF)为阴极,Fe0为催化剂,采用电芬顿氧化法对污泥进行处理,考察了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表征了处理前后污泥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了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 3.0、电流密度30 mA/cm2、Fe0加入量0.5 mmol/L、极板间距2 cm、曝气量1.00 L/min、反应时间30 min的最佳条件下,经脱水处理后,污泥比阻(SRF)和含水率从初始的1.09×1012 cm/g和80.5%分别下降到0.29×1012 cm/g和68.3%;可溶性EPS(S-EPS)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从18.57 mg/L和2.32 mg/L上升到147.61 mg/L和19.66 mg/L;紧密结合型EPS(TB-EPS)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从179.29 mg/L和49.60 mg/L下降到53.39 mg/L和14.27 mg/L。电芬顿氧化促进了EPS中大分子有机物向小分子有机物的转化,使蛋白质结构变得松散,持水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瓦斯泥、OG泥、BF-Q灰和SINTER灰的性能分析及对比性实验,对生产的污泥球团进行生球强度、干球强度检测。在满足球团的强度要求下,确定污泥球团的最佳成球条件(成球压力、水分、粘结剂的种类及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中细泥含量也随着增加,就平顶山煤矿集团总公司来说,煤泥含量由原来的18%增加至25%~30%。煤泥中有80%以上的煤可作为炼焦用煤,因此应对其进行回收。由于煤泥中精煤的粒度较小,只有借助于浮游选煤(利用捕收剂、起泡剂及一些调整剂的作用使煤与泥分离)才能实现细泥与煤粒的分离。传统的浮选药剂是用煤油、轻柴油作捕收剂,仲辛醇作起泡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浮选剂相继出现,但这些药剂大多都离不开烃类、醇类、天然植物油类等物质。平顶山煤矿集团焦化公司的副产品中含有大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技术处理含油污泥,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热处理后含油污泥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水率为70.6%(w)、含油率为32.0%(w)的含油污泥进行水热处理时,与反应时间相比,反应温度对含油污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更大,是影响含油污泥热水解反应的重要因素;含油污泥经水热处理后,脱水性能得到改善,在所有实验条件下减量化率均高于78.8%,其中,在反应温度190 ℃、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减量化率达到88.2%。  相似文献   

19.
全面分析了我国污泥的产生现状,对比分析了目前主要的污泥干化处理处置技术。污泥干化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并且不改变污泥热值,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污泥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收集、预处理、深度干化及返混、焚烧发电等步骤,分析了其主要污染物及控制技术。借助示范工程实例中污泥深度脱水干化/焚烧一体化技术工艺的运行状况,对污泥深度脱水干化/焚烧技术进行经济性评估。  相似文献   

20.
根据城市建筑泥浆的性状特征,在添加FSA,HEC等复合材料对泥浆进行调理后,采用"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工艺"进行即时脱水,并对产生的泥饼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城市建筑泥浆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