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LOVA炸药钝感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炸药的起爆机理与钝感理论关系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起爆机理主要有比较成熟的热点起爆机理和最近研究发现的自由基反应机理;由热点起爆机理得到对应的若干钝感理论,如吸热-填充钝感理论,绝热钝感理论,稀释、润滑钝感理论以及化学钝感理论等。由自由基反应机理知道,用“吸气剂”捕获自由基可以终止链反应,实现炸药的钝感。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炸药冲击起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几种用于起爆钝感弹药的新技术。研究表明,采用新技术后的起爆威力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对于解决钝感主装药的安全可靠起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炸药损伤及其对冲击起爆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冲击起爆的本质.可以为炸药起爆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对于研究炸药外加载荷条件下的力学响应及安全评估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对炸药损伤和其对冲击起爆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对炸药损伤的产生,损伤对冲击感度及冲击起爆的影响、损伤的理论以及数值模拟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就今后需要开展的工作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钝感炸药 L X- 17的冲击波感度试验。在不同的温度下 ,用不同速度和大小的飞片冲击时 ,测得炸药的起爆阈值 ,发现温度越高 ,速度阈值下降 ,临界起爆面积减小。并对试验结果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炸药损伤及其对冲击起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炸药损伤及其对冲击起爆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冲击起爆的本质,可以为炸药起爆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对于研究炸药外加载荷条件下的力学响应及安全评估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炸药损伤和其对冲击起爆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对炸药损伤的产生,损伤对冲击感度及冲击起爆的影响、损伤的理论以及数值模拟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就今后需要开展的工作发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凝聚炸药的冲击起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飞片在炸药内产生高压区的行为,导出高压区中热点发生热爆炸的临界条件;讨论了高压区中侧向能量分配对热点传播的影响,得到了适应性更加广泛的凝聚炸药冲击起爆判据;利用这一判据,对实验结果给予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一种新型高能传爆药装药结构,根据冲击波汇聚技术、拐角效应理论和有效装药理论等,设计了一种异形结构传爆药。利用主装药轴向钢凹法对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的该异形结构传爆药柱起爆威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起爆效果的情况下,利用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的该异形结构传爆药柱相对于普通圆柱形传爆药柱的用药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研究成果对解决钝感弹药的起爆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研动态     
无起爆药雷管研制成功现在民用及军事工程所用雷管均由起爆药(正装药)和猛炸药(付装药)组成。由于起爆药感度高,雷管生产厂都必须自备生产起爆药车间。在起爆药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毒性很大的废水和废气,严重毒害工人,污染环境,危害农作物生长和居民身体健康;同时在生产起爆药和制造雷管过程中,容易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厂房、设备破坏。由于起爆药感度高,雷管在使用过程中也易发生事故。取消起爆药,是人们自1867年雷管出现后一百多年来的希望。1974年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与五机部804厂协作,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进行四万多发产品的反复试验,  相似文献   

9.
以引信传爆序列中传爆管——主装药界面间的爆轰传递为例,研究了非均值炸药的冲击起爆理论,推导了飞片起爆和透射冲击起爆过程中爆轰界面的关键参数p 和τ的计算关系式,对临界起爆能量的计算以及传爆序列的安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NTO(3-硝基-1,2,4-三唑-5-酮)是一种能量高、安全性好、成本低并与常用材料相容的钝感炸药,以其为主体的配方在能量方面可超过B炸药,并且能够通过钝感弹药试验,因而有利于提高弹药的本质安全和威力;选择可与之发生较强酸碱作用的粘结剂和适当的工艺可以克服其酸性高和溶于水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闪光烟火剂感度变化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铝粉的粒度、形状和粘合剂的含量对闪光烟火药剂感度的影响。发现由铝粉和高氯酸钾配制的二元药剂对摩擦和冲击比较钝感,而对静电火花和火焰敏感;当加入粘合剂后,冲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均明显提高。而静电火花感度和火焰感度均明显下降。粒度和形状对感度的影响是铝粉比表面积变化引起的;粘合剂对感度的影响是由于加入粘合剂后形成的微胶囊的脆性和硬度较大,且易藏有气泡,容易形成热点。  相似文献   

12.
李昕哲 《安全》2003,24(6):25-25
雷管是起爆材料之一。雷管在金属管壳(或硬纸管壳)中压入少量的起爆药或是起爆药与猛炸药的装药,由简单的开始冲能转为爆轰,继而引起炸药爆炸的器材。由于用途不同雷管可分为炮弹雷管和爆破雷管。用于工程爆破雷管又分为火雷管和电雷管。 雷管内装的起爆药大多是雷汞又称雷酸汞,因含有不稳定性雷酸根基团,又是重金属盐类,它极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钝感弹药发展的需求,利用冲击波汇聚技术和起爆理论,研究了环形、锥环形两种新型传爆药装药结构。试验表明,环形传爆药较圆柱形传爆药可减少药量约15% ,锥环形传爆药较圆柱形传爆药可减少药量约26% 。研究结果对于减少武器爆炸序列中敏感元件——传爆药的使用数量,进而提高武器系统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0 装药与填塞10.1 炸药的搬运 《规程》规定: (1)用人力往药室搬运炸药时,每人每次搬运量不得超过一箱(袋),搬运工人行进中,应保持1m以上的间距,上下坡时应保持5m间距。 (2)往药室运送炸药时,不准与雷管同时混合运送。 (3)对起爆体、起爆药包或已经接好的起爆雷管,只准爆破员携带运送。 炸药的搬运应参照GB6722《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要特别提出的是,起爆体、起爆药包或已经接好的起爆雷管,只准爆破员携带运送。因为起爆体一般是将优质炸药、雷管或导爆索等起爆材料,装在特制的起爆箱内组成。起爆体感度较高,稍有不慎,将会造成早爆或拒爆事故,因此只准训练有素的爆破员携带运送。  相似文献   

15.
无起爆药延期电雷管 为了解决现有工程电雷管起爆药对热与机械作用敏感、容易引起爆炸事故的问题,冶金工业部武汉安全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无起爆药延期电雷管。 这种电雷管借助装填有猛炸药的起爆元件,由燃烧迅速转为爆轰来代替起爆药,从根本上提高雷管的安全性能。经实验室和工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复合装药结构对冲击波感度的响应情况,采用显式有限元程序AUTODYN对高能炸药和钝感炸药的复合结构进行隔板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发药柱内部的压力时程曲线,并据此判定是否发生爆轰,继而得到反映冲击波感度的隔板值。模拟结果显示复合结构尺寸与冲击波感度的非线性关系,拟合得到的公式可为工程中装药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这种结构用于战斗部装填设计,能够提高战斗部在冲击波载荷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聚能射流冲击引信的物理过程及引信的射流冲击感度,获取影响冲击起爆的因素,实现低射流起爆感度引信的目的,开展不同口径聚能装药,不同装药引信,不同装配状态下的引信射流冲击试验。采用高速照相机、超压传感器及见证板分别记录冲击起爆过程和引信响应程度。试验结果表明:2倍炸高条件下Ф50 mm和Ф60 mm聚能装药射流冲击会使引信发生爆轰响应;钝感装药和传统装药引信在射流冲击作用下均会发生爆轰响应;裸装引信和带弹体引信在聚能金属射流冲击作用下分别发生爆轰响应和部分爆轰响应。  相似文献   

18.
炸药添加剂对改善单质炸药安全与能量特性有重要作用。为研究纳米微颗粒石墨烯(Gr)对黑索今(RDX)热性能、机械感度及爆轰性能的影响,设计不同比例含量的Gr/RDX混合药剂配方,并对其进行差热、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爆速及钢凹深度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纯RDX相比,Gr/RDX混合药剂DSC(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分解峰宽变窄、峰形更尖锐,Gr加速RDX的放热过程;Gr/RDX混合药剂撞击感度与摩擦感度随Gr比例含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少量Gr可使RDX变得钝感,含量增加时,敏化作用逐渐表现出来;Gr/RDX混合药剂爆速与钢凹深度随Gr比例含量的增加而降低;Gr含量为1%时可显著降低RDX的机械感度,而能量基本不衰减。Gr可作为RDX功能添加剂,在确保能量输出的同时,可降低机械感度、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79~1983年,应几家研究所的要求,对15种新合成的起爆药、炸药做了急性毒性及皮肤刺激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通过这些了解,试药的毒性、皮肤吸收、皮肤刺激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能否大量投产及投产后的卫生防护措施提供依据。15种起爆药、炸药急性毒性实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在隧道爆破冲击波作用下人员安全和建筑物毁伤问题,需要明晰施工隧道与交通隧道内爆破空气冲击波传播特征的区别。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比分析独头与双向开口隧道内冲击波传播过程的差异性,研究爆源等效炸药当量、炸药多孔起爆及爆源位置等因素对爆破冲击波传播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独头隧道内爆破冲击波传播经历三维球面波逐渐转换至一维平面波的3阶段变化模式,且独头隧道端部边界约束初始球面波几何扩散,经壁面反射叠加的超压增幅达20%;爆源炸药当量影响着波阵面变化,3阶段变化模式的波阵面转换位置与炸药当量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随炸药当量提高而在更接近爆源位置转换;多炮孔起爆工况近场超压更大,而进入远场一维平面波传播区域,多炮孔起爆和爆源位置对冲击波超压分布特征影响有限;与单个爆源中心起爆工况相比,超压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