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 2 0 0 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的现状来看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运营安全是我国地铁交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在对国际和国内地铁运营安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地铁运营安全防范的人、物、制度和社会环境四要素 ,以利于下一步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开展。人的要素是指乘客要有较强的安全防法范意识 ,地铁工作人员具有高素质的工作水平。物的要素是指地铁装备防灾抗灾能力强。制度的要素是指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备。社会环境的要素是指全社会共同努力 ,综合整治预防灾难。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持或负责的“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与安全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金属矿山安全规划与采空区探测技术研究”、“南京地铁一号线运营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三个项目荣获2009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另有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参与并负责的2个项目获得二等奖,3个获得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邓勇亮  李金运  孟苗苗 《安全》2021,42(4):44-51
为提高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前兆信息进行识别与控制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扎根理论3种方法总结、分析、识别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前兆信息,共计得到36个前兆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前兆信息的特点,提出3类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全面地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前兆信息进行识别与控制研究,可以帮助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人员深入认知安全风险,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分析地铁运营系统的特点、运营模式、系统故障模式,并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原则,从系统外部因素、系统指挥因素、设备设施因素、运营管理因素4个方面,确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典型实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进而证明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地铁安全综合评价的可行性。通过地铁运营系统安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系统运营安全现状,修正偏差,提高地铁系统安全总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对国内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进行统计,并对国际重大地铁事故进行简单统计分析,指出造成地铁安全风险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和定义进行探讨,并进一步介绍国内外大型城市地铁运营的典型风险管理体系,探讨地铁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特点及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地铁运营管理体系的异同点。指出目前国内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其中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对地铁运营安全一直非常重视,运营企业也将其作为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南京地铁运营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介绍努力探索和实施有效的主要措施及启示,全方位确保了运营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10日,南京市科技局在南京市主持召开了由南京市地下铁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南京地铁一号线运营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以施仲衡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审阅了鉴定材料,听取了课题完成单位的汇报,经过质询和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地铁运营安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估地铁运营安全水平,掌握地铁运营风险变化趋势,采用灰色聚类法对某地铁线路运营一年以来每个月份的安全水平进行了分级评价。选取对地铁日常运营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故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挖掘地铁运营以来的历史数据信息,体现了设备设施故障变化的时间特性,减少了安全评价中的主观性。将地铁运营安全水平分为五个安全等级,选取15%、35%、50%、65%、85%作为各安全等级的累积百分频率特征点,建立白化权函数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灰类白化值。结合各设备设施的指标权重,得到了地铁线路运营一年来每个月份的安全等级情况。该方法为分析地铁运营安全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为国内首次在既有地铁隧道下方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地铁车站,施工期间要保证既有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因此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施工前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了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相关规范制定了既有线结构变形的安全控制标准。在施工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柱洞法施工方案,并辅以降水、超前大管幕和注浆等辅助技术措施,同时采用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既有线的动态变化,对施工中既有线结构出现的异常变形进行了及时处理,最终地铁车站成功建成,并确保了既有地铁结构的安全和线路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现状,首次提出基于模糊LSM-集值统计法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从火灾类、设施设备类、行车事故类、人身伤害类、自然灾害类、公共事件类以及其他类风险维度构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以南京地铁客运系统火灾风险为评估样本,在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及管理控制难度限定阈值内,运用模糊LSM-集值统计法进行专家打分及数据处理,得到评估等级。将评估结果与风险辨识因素相结合,提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日常管控对策措施,为地铁运营管理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处于大规模发展时期,许多城市的地铁线路在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开展了安全评价。地铁的安全评价已经成为保障地铁建设和运营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劳动保护》2014,(9):25-27
<正>广州地铁公司是一家集地铁工程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广州地铁已形成9条线路、总长260 km的轨道交通线网,承担了广州市37%以上的公交客流运送任务。随着新开通线路的增多,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州地铁线路运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一是线路客流量越来越大。从1999年地铁1号线开通的日均17万人次,到2014年的日均620万人次,客流量飞速翻倍上升。二是地铁运营场所处于地下,形成封闭的环境,聚集密集的人员,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铁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北京、广州、上海三个城市地铁安全管理情况,总结国内地铁建设运营中的安全管理经验与存在不足,提出保证地铁建设运营安全不能仅仅依靠制度制定与检查监管,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重视安全文化培育与建设,运用文化的理论和方法塑造共同安全的价值观,建立地铁安全文化体系新理念。重点以西安地铁建设为例,详细阐述了在地铁建设运营中用文化贯穿始终,以理念培育为核心,机构建立为基础,制度建设为根本,作为构建地铁企业的安全文化体系的主要作法,总结出地铁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经验,以期对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运营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双庆  尤秋菊  张世杰 《安全》2019,40(1):62-66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某城市地铁5年的运营事故资料,探讨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规律,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统计年度内地铁运营事故年度总量较为平稳,事故的发生对月份变化敏感度较低,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信号故障、车辆故障是发生最频繁的事故类型,合计占事故总数的56%。事故原因分析显示,设备设施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根据地铁运营事故特点,从人、机、环、管4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地铁安全运营水平,为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提供线路长期运营以来的安全风险变化趋势,基于地铁运营部门提供的有关某地铁的,主要涵盖车辆、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机电系统、线路和轨道系统、消防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土建等10类重要设备设施故障的统计结果,采用动态分级法(DT)对该地铁线路运营2 a来的设备设施风险进行分级,将地铁综合风险等级划分为7级,得到综合风险等级和风险逐月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综合风险分级结果与设备设施故障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利用该方法可得到地铁运营的安全风险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西安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全过程控制,总结研究出了"一个核心(体系建设),两个重点(风险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三个要素(应急管理、现场管理、专项管理)"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以指导地铁施工,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关口前移,通过安全培训教育,加强风险过程管理与控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安全文化氛围,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目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地铁运营安全一直非常重视,运营企业也将其作为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南京地铁运营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介绍努力探索和实施有效的主要措施及启示,全方位确保了运营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完善突发事件风险评价过程,运用风险发展趋势评价模型对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补充。采用Daniel趋势函数、灰色理论和模糊理论建立突发事件的风险发展趋势评价模型,并对广州市地铁运营风险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执行过程看,该模型改善了突发事件风险评价的范围和评价结果的准确度,评价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客观性,可以推广应用到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发展趋势评价中。通过实证分析,该城市的地铁运营风险当前处于临界状态以下,可以保持当前的运营状态,与该城市的地铁运营状况相符合,对于单个子系统,乘客和员工素质系统目前处于临界状态,对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城市居民和员工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江新    胡文佳    袁轩    孙正熙  郑霞忠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12):67-72
为深入研究地铁隧道施工风险的动态演化过程,结合系统动力学(SD)、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与平均影响值(MIV)算法,确定模型中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函数,构建地铁隧道施工风险演化的BP-SD模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安全管理风险系统与施工人员风险系统的值的变化对地铁隧道施工风险值影响最大,施工环境系统的值的变化对地铁隧道施工风险值影响次之,机械设备系统的值的变化对地铁隧道施工风险值影响最小。因此,可通过降低安全管理风险值与施工人员风险值控制地铁隧道施工风险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何理  史聪灵  马东  胥旋  刘晶晶 《安全》2018,39(8):8-11
为了提升国内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水平,本文采用事故案例统计、问卷调查、类比分析、专家研讨等方法,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研究了地铁运营危险源辨识及评估分级优化方法,提出地铁运营危险源分类、辨识时机、辨识内容及危险源分级评估的优化改进方法,强化了评估方法中指标体系的量化值,减少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主观性。在国内C市地铁应用中发现,地铁运营过程中存在569项、637类危险源,其中人的因素占41.60%,物的因素占38.61%,环境因素占17.58%,管理因素占2.20%。99.30%的危险源属于R3和R4级,其运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