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4,(7):71-71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挂牌督办“河北省石家庄市张某某污染环境案”等20起破坏环境资源案件,并要求各地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从严打击。检察机关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5013件7237人,起诉20969人,有效震摄了犯罪。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控制人类破坏环境与无节制地开采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自我国1997年在刑法中设置环境犯罪专节以来,环境犯罪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在环境犯罪追诉时效领域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追责机制。其中,模糊的追诉时效起算点、过短的追诉时效、对法人犯罪的规定缺失是其主要不足。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规定,弥补缺失,以完善我国环境犯罪追诉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3.
环境犯罪立法的现代化是指环境立法在新形势下发展、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为环境犯罪立法提供了新的目标,同时,环境犯罪立法在环境犯罪的概念、主观与客观形态上都应体现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环境犯罪立法的现代化是指环境立法在新形势下发展、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为环境犯罪立法提供了新的目标,同时,环境犯罪立法在环境犯罪的概念、主观与客观形态上都应体现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环境犯罪的概念入手,进一步阐释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通过对四个构成要件逐个剖析,对进一步完善环境刑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污染型环境犯罪具有复杂、时间长、举证难的特点,运用传统刑法必然因果关系理论难以确定因果关系。疫学因果关系推定法建立在大量的客观统计数据之上,根据四大推定原则来进行因果关系推理,有利于认定污染型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但是又存在“高度盖然性”标准不明和容易被主观干扰等缺陷。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有原则地在污染型环境犯罪中引入疫学因果关系推定。  相似文献   

7.
污染型环境犯罪具有复杂、时间长、举证难的特点,运用传统刑法必然因果关系理论难以确定因果关系。疫学因果关系推定法建立在大量的客观统计数据之上,根据四大推定原则来进行因果关系推理,有利于认定污染型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但是又存在"高度盖然性"标准不明和容易被主观干扰等缺陷。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有原则地在污染型环境犯罪中引入疫学因果关系推定。  相似文献   

8.
环境犯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是1997年新《刑法》规定的一种新的特殊类型的刑事犯罪,由于环境犯罪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因此《刑法》无论是在定罪还是在量刑方面都作了一些不同于普通形事犯罪的特殊规定,极易造成司法实践中适用的错误,本文对其和普通刑事犯罪从认定和处罚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引起司法适用时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域空间内部的各类空间盲区是城市犯罪事件构成要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非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内部最常见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存在其中的盲区是城市犯罪问题中的关键点。非公共空间盲区的形成有赖于微观环境的广泛性和独特性,剖析根植其中不同的致盲因素,对预防犯罪问题的产生和遏制犯罪事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订呈现出刑事立法对于预防与从严惩处犯罪理念的贯彻,在回应风险社会诉求的同时,立法价值观、犯罪观、刑罚观层面客观存在的二律背反现象,引发了学界对于刑罚介入边界的激烈争论。本文基于648份污染环境罪判决书,利用回归分析对污染环境罪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缓刑在内的多个判决结果与影响因素间的内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污染环境罪刑罚存在刑罚力度整体轻缓,金钱类环境责任序位混乱,将环境修复作为量刑情节考量指引效果较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通过宽严相济纾解刑罚适用“轻刑化”之困,并重新区分以危险犯和实害犯为基准的刑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生态修复规范化建立积极的司法导向,并以此重构罚金刑体系。从而达到犯罪控制与生态恢复双重目的,为污染环境罪刑罚研究添砖加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犯罪刑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快速工业化发展,尤其是新建工业项目"入园进区"的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越来越成为工业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从园区准入、适用标准、管理体系等方面对当前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中的问题的梳理,对工业园区系统化的工业园区环境行政管理体系进行探讨,研究建议:在园区设立时,应突出区域上资源、能源、环境三元优化与统一,园区企业入园突出环境准入尤其是有利于园区的生态化与循环化改造;在园区企业水污染防治中,应探索园区企业协同治污的差异化排放标准,建立全过程控制水污染防治路线;在环境管理体制创新中,应以排污许可管理为主线,构建园区环境管理相关方协同的系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与恢复性司法的目标,以当前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现状为切入点,明确学界对在环境犯罪领域中适用恢复性司法在案件适用范围以及被害人确定问题上存在争议。为此,在理性分析当前环境犯罪的犯罪化与刑罚关系,同时对被害人进行理性划定的基础上,指出在环境犯罪领域中适用恢复性司法应当适当扩大案件适用范围、完善救济对象与方式。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模式,然而市场因素的引入却带来了新的环境风险,这就要求政府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更要着重发挥监管的作用。在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的缺失,现行环境监管体制的缺陷,流于形式的公众监督都是政府强化监管责任的现实障碍。可通过建立合理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完善监管体制,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等有效途径强化政府在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的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4.
任丹萍 《绿色视野》2014,(11):28-33
浙江省桐庐县地处钱塘江中游,富春江斜贯全境,坐拥黄公望笔下《富春山居图》的秀丽山水。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评价常以"画中之城"来形容,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这里秀美的山水,代表了人们对山水画卷的想象。数千年的发展史,使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唯独不变的,是它一脉相承的绿水青山。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保护这一份青山绿水,桐庐县在杭州市内率先成立环境犯罪侦查大队,为桐庐的山水环境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地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由其作为原告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已有多起,但由于我国立法以及检察机关的主体资格、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检察机关在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时主体地位不明、诉讼权利不清。基于当下的政治环境,结合检察机关的自身优势及其职能性质,我国检察机关已具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条件,应在立法与相关程序方面不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具有公民个人、社会组织所不具有的优势,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大多数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在实践中,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已多次出现。然而我国法律对于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却未有明确规定,因而探索建立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保护森林资源刑事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仍处于高发阶段,且形式多样.虽然我国刑法确立了非法采伐、毁坏正规林木罪等罪名,但不足以遏制此类犯罪的发展势头,因此,进一步完善此类犯罪的刑罚体系及其相关制度应成为刑事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资源日益紧缺,水污染形势也越发严峻。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中最突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矿产资源犯罪与其他犯罪的比较,及我国有关矿产资源犯罪的立法与国外矿产资源犯罪立法的比较,归纳了该类犯罪的原因、特点,其中针对地方保护主义、犯罪分子的法律意识、立法上的疏漏及矿产资源犯罪的行政从属性、反复性、明显性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杨朝霞 《绿叶》2010,(9):38-44
从长远来看.让检察机关成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力军”,不仅会造成司法体制上的混乱和实际运作上的困难.也不利于建构科学理性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应当通过积极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及作为”替补”性原告而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来参与和辅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实现对环境公益的维护。在根本定位上,不是检察机关而是公众才是未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