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喀山国立工业大学的В.Н .Шарифуллин等人对含有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和酚的化工废水进行了强化生化处理研究 ,证明加入尿素可以加速酚的生物氧化。试验在曝气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废水的 p H为9.2 ,COD为 72 0 mg/L,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和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1 50 mg/L、7.4mg/L和 2 4 .8mg/L,活性污泥和氧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4g/L和 4mg/L。尿素的加入量以 BOD5∶N∶P=1 0 0∶ 5∶ 1计。试验表明 ,废水经过 2 4 h生化处理后 ,如不加尿素 ,出水 p H为 9.0 ,COD为 1 1 0 mg/L,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和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96mg/…  相似文献   

2.
采用Fenton氧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废水,优化了Fenton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H2O2加入量4 g/L、Fe2+加入量200 mg/L、反应温度60 ℃、废水pH 4、反应时间6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Fenton氧化出水COD为200~250 mg/L,DBP质量浓度约为0.10 mg/L;在污泥质量浓度2 000 mg/L、DO 2~3 mg/L、水力停留时间8 h的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的COD基本低于50 mg/L,DBP质量浓度约为0.05 mg/L,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采用Fenton氧化—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废水,优化了Fenton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H_2O_2加入量4 g/L、Fe2+加入量200 mg/L、反应温度60℃、废水pH 4、反应时间6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Fenton氧化出水COD为200~250 mg/L,DBP质量浓度约为0.10 mg/L;在污泥质量浓度2 000 mg/L、DO 2~3 mg/L、水力停留时间8 h的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的COD基本低于50 mg/L,DBP质量浓度约为0.05 mg/L,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固相萃取—微波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同时测定水中雌酮(E1)、17α-雌二醇(α-E2)、17β-雌二醇(β-E2)、雌三醇(E3)、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双酚A(BPA)等6种雌激素物质的分析方法,对色谱柱升温程序、固相萃取及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色谱柱最佳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50 ℃,保持2 min;以20 ℃/min速率升至260 ℃,保持5 min;最后以10 ℃/min速率升至280 ℃,保持5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取 HC-C18萃取小柱、添加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1%三甲基氯硅烷(TMCS)+吡啶作为衍生化试剂、微波315 W衍生化加热4 min的条件下,6种目标物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BPA、E1、EE2及E3的线性范围为3~300 ng/L,17α-E2及17β-E2的线性范围为5~300 ng/L,方法检出限为2.0~5.0 ng/L,加标回收率为76.45%~96.24%。  相似文献   

5.
负压蒸发技术处理废弃钻井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负压蒸发技术处理3种不同组分的废弃钻井液。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蒸发温度为79℃;当蒸发温度低于95℃时,相15~#原液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悬浮物质量浓度、色度分别低于3.40 mg/L、0.093 mg/L、11倍,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当蒸发温度低于79℃时,钻井液1和钻井液2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均低于37.0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均低于0.080 mg/L,色度低于13倍,COD低于114.0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通过后续过滤除油工艺可降低钻井液中的石油类质量浓度,使最终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总铬自动在线检测仪测定水样中的总铬含量。测定5 m L水样的最佳实验条件为:过硫酸钾质量浓度为2.0 g/L的过硫酸钾溶液加入量1.0 m L,浓度为0.01 mol/L的硫酸加入量1.0 m L,二苯碳酰二肼质量浓度为2 g/L的显色剂加入量1.0 m L。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01~2.50 mg/L,检出限为0.01 mg/L。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7.5%~103.8%,相对标准偏差为1.17%~1.27%。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纤维吸附模拟废气中的乙醇和乙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动态吸附法研究了5种活性炭纤维(ACF)对乙醇、乙醚及模拟混合废气中的乙醇和乙醚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ACF-1,ACF-2,ACF-3,ACF-4分别吸附乙醇和乙醚时,在室温、乙醇质量浓度12.0 mg/L、乙醚质量浓度13.0 mg/L的条件下,4种ACF对乙醇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0~70 mg/g和339~409 mg/g,对乙醚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0~65 mg/g和301~344 mg/g;在室温、模拟混合废气中乙醇和乙醚的质量浓度均为11.6 mg/L、吸附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的ACF-5对乙醇的吸附量为205 mg/g,对乙醚的吸附量为223 mg/g;在脱附真空度-0.95 Pa、脱附时间20 min的条件下,经17 次使用的ACF-5对模拟混合废气中乙醇和乙醚的穿透吸附量均为87 mg/g,穿透时间均为12 min。  相似文献   

8.
选用NJ-SA-4A型阴离子柱为分离柱、2mmol/L Na2B4O7溶液作淋洗液,建立了测定醋酸质量浓度的离子色谱法。醋酸质量浓度(ρ)在0~50.00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S=5 266 487ρ+10 173,相关系数为0.999 5,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加标回收率为95%~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7%。该法可用于化工废水及其他水体中醋酸质量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步化学沉淀法分别脱除并回收磷酸铁生产废水中的高浓度磷酸根和硫酸根。实验结果表明:在以n(Fe~(3+))∶n(PO_4~(3-))=1.0的比例加入硫酸铁、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25℃、废水初始p H为8.17、反应30 min时二次调节废水p H至5.50的条件下,磷酸根去除率可达98%以上,所得沉淀中Fe和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77%和18.81%,成分简单,回收价值高;采用氢氧化钙作为沉淀剂,在n(Ca~(2+))∶n(SO_4~(2-))=1.0的条件下可将废水中硫酸根质量浓度由78.62 g/L降至2.16 g/L,硫酸根去除率为97.3%,硫酸钙回收量为120.2 g/L;最终出水的磷酸根质量浓度小于0.5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过程排放的含乙醛、2-甲基-1,3-二氧戊烷、乙二醇的废气,用进口Pt Pd/Al2O3-CeO2球状催化剂作废气催化燃烧的催化剂。在催化燃烧反应器床层空速为20000h^-1、催化剂用量为935mL、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50℃、进口废气总烃质量浓度为2555~5099mg/m^3的条件下,处理后废气的总烃质量浓度为1~38mg/m^3,远低于120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且总烃去除率达到98.6%~100%,乙醛质量浓度小于99mg/m^3,低于125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高飞 《化工环保》2015,35(3):300-304
以二甘醇单丁醚-二甘醇单乙醚-对二甲苯体系为萃取剂,0.1 mol/L的Na OH溶液为反萃取剂,采用三级萃取-反萃取法处理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氧化废水,考察了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因素,并对废水中的可用有机资源进行了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在V(二甘醇单丁醚)∶V(二甘醇单乙醚)=1∶3、V(醇醚)∶V(废水)=2∶5、V(对二甲苯)∶V(废水)=1∶5的最佳萃取条件下,经三级萃取工艺处理后,平均COD去除率达92.0%、平均脱色率达96.4%、BOD5/COD0.3,可生化性明显增强;最佳反萃取条件为V(Na OH溶液)∶V(有机相)=13∶24、反萃取温度60℃;平均总硝基化合物回收率达88.9%,平均萃取剂回收率达96.7%,回收的萃取剂可循环使用。该工艺对废水处理的综合成本约为700~1 000元/t。  相似文献   

12.
以天然磷矿粉制备的羟基磷灰石(HAP)作为吸附剂,处理模拟含Fe3+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HAP加入量为1.0g/L、初始模拟废水pH为3.00、反应温度为室温的最佳条件下,处理初始Fe3+质量浓度为150mg/L的模拟废水,反应90min后Fe3+去除率为99.89%,处理后模拟废水中Fe3+质量浓度为0.15mg/L,低于0.30mg/L,达到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含油浮渣为原料制备含碳吸附剂,并用于含油污水的处理。用比表面分析仪和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吸附剂加入量、吸附时间及温度、污水pH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含碳吸附剂碳元素含量高达90%(w)以上,表面粗糙,孔径分布以中孔为主,比表面积477.5 m2/g,碘吸附值376.48 mg/g。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30℃及时间60 min、含碳吸附剂加入量20 g/L、污水pH为7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处理初始COD为502.12 mg/L、石油类质量浓度45.31 mg/L.的含油污水,COD和石油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1.51%和87.1%,处理后的COD和石油类质量浓度分别为42.62 mg/L和5.83 mg/1,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含碳吸附剂的污水处理效果优于术质活性炭。  相似文献   

14.
采用Na BH4还原法将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镀铜废液中的Cu~(2+)制备成纳米铜粉,并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对还原反应后的废液进行絮凝处理。研究了n(Cu~(2+))∶n(Na BH4)、还原反应温度、还原反应时间及PAM添加量对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对回收的纳米铜粉进行了XRD和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Cu~(2+))∶n(Na BH4)=4∶6、还原反应温度为50℃、还原反应时间为2 h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低至1.1 mg/L,Cu~(2+)还原率达99.99%;可获得粒径为20~45 nm的近球型、高纯度、由多晶组成的纳米铜粉;当PAM添加量为10 mg/L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至0.35 mg/L以下,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小于0.5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铁屑微电解法深度处理油田钻井污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化学混凝-铁屑微电解法深度处理钻井污水。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铁屑与活性炭的质量比为0.5,反应时间为2h,污水pH为1.0,温度为常温,反应后用石灰乳调节污水pH至12。处理后钻井污水COD可由原水的8065mg/L降至430mg/L,COD去除率大于94%,色度去除率达100%,达到国家综合污水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对海藻酸钠(SA)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SA-PVA-PEG复合膜。研究了该复合膜对Cu2+的吸附效果。用IR和SEM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复合膜内部存在孔状结构,有利于吸附Cu2+。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Cu2+质量浓度50 mg/L、复合膜加入量1 g/L、废水pH=5、吸附温度30 ℃、吸附时间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吸附率最高可达90.1%,吸附量达25.3 mg/g;复合膜吸附Cu2+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e方程进行拟合,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理论。采用浓度为1 mol/L的HCl溶液对吸附后的复合膜进行解吸,当解吸时间为2 min时,解吸率可达80.0%。  相似文献   

17.
硝酸铈改性赤泥制备除磷吸附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丽  李晔  张猛  马啸 《化工环保》2012,32(1):81-84
用六水硝酸铈改性赤泥并处理含磷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硝酸铈质量分数为0.45%、焙烧温度为500℃时,制备的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最好;用该吸附剂处理含磷废水,当初始废水pH为3、振荡时间为80 min时,废水TP去除率约为95%,废水中磷质量浓度为0.41 mg/L,达到GBI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该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卢琛  金锡标  袁晓辰  田振 《化工环保》2019,39(3):262-267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及其分解产物二甲胺(DMA)对生物硝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致使含DMF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出水的氨氮质量浓度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为此,采用碱解预处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DMF和DMA。借助实验室小试装置优化了过程控制参数,再将此预处理方法运用到某DMF废水处理工程。小试结果表明,在加碱量为n(NaOH)∶n(DMF)=1.2∶1、反应压力为0.04 MPa、反应温度为76.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模拟废水的DMF质量浓度由10 000 mg/L降至35 mg/L,DMA质量浓度降至28 mg/L。DMF实际废水处理工程结果表明,经碱解预处理后,生物处理系统进水中DMF稳定在1.0 mg/L以下,DMA稳定在10 mg/L以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降至2.0 mg/L以下,生物硝化过程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