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绿色壁垒措施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手段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目前的绿色壁垒措施 ,主要包括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国的环境法规体系与技术标准、环境认证、商品检疫与检验规定、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 6项措施。建议中国尽快构建符合国际贸易发展潮流的绿色壁垒体系。   相似文献   

2.
唐岳群 《福建环境》2003,20(2):45-47
探讨了加入WTO对贸易与环境管理职能的影响,强调突破绿色壁垒,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规范和发展环境产业市场,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贸易。  相似文献   

3.
欧盟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蕾 《环境保护》2005,(3):72-74,32
欧盟绿色壁垒虽然从客观上促使我国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也严重限制了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对欧贸易。“绿色”外衣下掩盖的是贸易保护的实质。我国惟有努力提高环保标准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环境竞争力,才能有效突破绿色壁垒,力争贸易与环保双赢。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我国将更广泛的参与全球经济贸易的大潮中,贸易与环境问题更为突出,由发达国家人为设置的“绿色壁垒”已给我国出口产品造成近2000亿元的经济损失,面对机遇与挑战,环境保护工作只有推行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才能击破那些人为的“绿色壁垒”,融入世界绿色的大潮之中。  相似文献   

5.
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贸易壁垒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限制措施,并且这种贸易限制措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鼓励和保护,原因是一系列的法律依据成为其合法存在的有力保障。本文主要从绿色壁垒产生的法律依据及其特点的角度对这种贸易限制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1ISO14000简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别于1996年9、10月发布了ISO14000环保国际标准,这是一套关于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包括了环境基本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评价、产品生态标准、产品寿命周期评价和对产品具体环境要求等各方面,内容具体、广泛。其中还要求企业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认证,如若违反该标准,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该种产品。如果这样,则ISO14000是以环境设置的绿色壁垒,是一道新的非常广泛而深层次的贸易屏障,这一绿色壁垒会演化出种种障碍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而通过I…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际贸易中的绿争贸易争端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我国即将加入WTO,作者基于这一现实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加入WTO后冲破绿色壁垒的七点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环保与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提出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架构和路线图——在4年内构建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绿色信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贸易和绿色保险等7项环境经济政策,争取4年内初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本刊编辑部也就相关热点问题采访了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的王小江教授。  相似文献   

9.
罗丽艳 《城市环境》2002,16(3):24-26,17
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及绿色行动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文章探讨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特点,提出了我国企业跨越绿色壁垒发展对外贸易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绿色贸易壁垒谈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了 WTO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质量、成本、营销三个方面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目前农产品贸易的形式 ,提出中国在入世后农产品贸易全球化发展中所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色壁垒”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色壁垒”以在贸易中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其基本特征, 必须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环境管理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而有些发达国家确实谋求以此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绿色壁垒”还具有隐蔽性、相对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 应对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 《环境保护》2007,(8A):4-6
贸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巨大动力。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充分把握加快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难得机遇,实施环境与贸易协调发展战略,运用环保手段发展绿色贸易,加快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以绿色贸易促进环保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破解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资源难题,应对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的严峻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徐小欣 《陕西环境》2003,10(2):15-16
该文从我国人世后国际贸易可能遇到的绿色壁垒着眼,在分析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推广实施ISO14000环境系列标准的意义和作用,提出消除国际贸易面临的绿色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环境输出到生态修复——贸易的新功能和新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环保总局政研中心专家为主体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贸易技术专家组完成的《我国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初步研究》和《运用贸易手段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实现》政策研究报告,提出了两点有意义的结论:一是我国贸易顺差很大,但在资源环境方面存在巨大"逆差";二是应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包括环境关税、市场准入准出、绿色投资等)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这些研究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那就是在当前发展阶段如何看待我国贸易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关税的降低以及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一些发达国家利用WTO环境议题的漏洞,开始在国际贸易中推行"绿色壁垒"这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文章针对我国的现状,提出了应对"绿色壁垒"的环保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绿色壁垒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以至发展到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人们不得不对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问题进行新的思索。而其中,绿色壁垒的重新定位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环境(非关税)贸易壁垒判析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卜欣欣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2):50-52,55
WTO中有关环境的,国际环境公约、ISO14000、等有关条款,本身并非绿色贸易壁垒,基于此,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起因特征,对其相模糊的条款与规定,有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误区作了判析,提出了绿色贸易壁垒的5种形式:环境税、市场准入、环境技术标准、环境标志和贸易制裁,以及我国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绿色壁垒制度的正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梅  童霞  吴林海 《环境保护》2006,(16):76-78
编者按:绿色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对发展中国家产品限制进口的措施和手段.绿色壁垒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我国每年约有100亿美元的产品因遭遇绿色壁垒而无法出口,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占贸易壁垒总和的比重由原来的20%上升到80%,所产生的挤压效应呈日趋扩大的趋势,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发展中所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如果发展中国家能恰当地运用绿色壁垒制度,就会促进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基于环境保护等所形成的各种规定而逐步演化形成的贸易壁垒,虽然具有贸易保护的功能,但其确实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因而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正面效应正倍受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本文对绿色壁垒制度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展开简要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冲击,本文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研究了绿色壁垒的产生背景、世界贸易组织和技术贸易壁垒协定(WTO/TBT)的宗旨以及质量进化的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壁垒的产生源于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同,是质量观念的不同,出口产品要适应国外的市场环境,强调适者生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绿色贸易转型政策框架及“十二五”重点政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绿色贸易转型政策框架,是指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同时缓解贸易资源环境代价和改善环境质量的贸易手段和措施构成的政策集合体系。本文基于环境保护部环境与贸易专家组(以下称专家组)多年研究探索基础上,依据贸易政策理论,构建促进绿色贸易转型的政策框架,梳理出主要绿色贸易手段的政策矩阵,并顺应"十二五"贸易政策取向和国家"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提出相应的重点政策建议:一是绿化海关进出口产品目录,进行产品环境分类管理;二是制定实行以征收出口环节的环境关税为主导的绿色贸易政策;三是对生态标志产品实施出口退税差别税率政策;四是推行鼓励进口替代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五是及时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防范外商直接投资西部转移的环境风险;六是制定企业境外投资国别指导目录,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延伸至境外投资项目;七是健全进口废物贸易政策,有效防范废物贸易环境风险;八是适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促进绿色贸易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