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珠海红树林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珠海红树林资源的现状,阐述了在珠海开展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珠海红树林保护与发展的意见,即红树林保护与发展工作是珠海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红树林保护条例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是红树林得以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营造和恢复红树林是必要措施,红树林的科学研究是理论支持,而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则是红树林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生物气候、地形、底质类型、海温等环境因子和红树林分布数据建立了福建省红树林分布模型,基于最大熵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沿岸红树林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对福建省红树林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估,识别了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适生值区间,并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获取了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与空缺区域.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红树林适生区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海表温度、气温和降水等,福建省红树林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沙埕港-三沙湾-兴化湾沿岸、泉州湾-厦门湾-九龙江口沿岸、漳江口-东山湾沿岸等地,其中最优适生区面积约为91km2.全省共识别出8处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域,现存红树林保护率约为64.4%,保护修复空缺主要出现在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福清湾等处,研究结论可为未来福建省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Mangrove Forest)与海岸湿地、上升流和珊瑚礁被认为是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全球在湿地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本文在总结国外监测和保护红树林经验和我国保护现状基础上,探讨我国加强红树林监测和保护的相关途径,以期为红树林湿地保护、利用和生态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红树林潜在生境分布的影响,融合MaxEnt模型和Dyna-CLUE模型,建立了土地利用驱动下红树林生境变化的定量预测方法.以中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利用MaxEnt模型模拟红树林在自然条件下的理论适生区,采用Dyna-CLUE模型预测2030年的三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最后将模拟的土地利用格局作为限制条件估算未来可供红树林生境分布的空间.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约34531hm2,2030年趋势情景下湿地将减少58.61%,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将退化至24375hm2;可持续发展情景下通过改进土地利用策略并开展一定规模的退塘还湿,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将增加至38125hm2;生态保护情景下,如能开展全面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可达到47525hm2.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可有效预测不同海岸带土地利用驱动下红树林潜在生境的空间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政策会对红树林潜在生境分布造成明显影响;通过改进政策,可显著提升红树林潜在生境的面积和完整性.本结论可为区域红树林保护与生境修复的空间规划及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5.
保护红树林     
赖金泉 《环境》1995,(7):13-14
保护森林,大家较为熟悉,保护森林中的红树林可说是鲜为人知了。红树林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分布并不广泛,它属热带、亚热带被子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面积约四万公顷,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十万分之一。我国的广东、海南、广西以及香港的沿海一带有不同大小的群落分布。其中广东省深圳市《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下称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和香港新界《米埔红树林珍奇雀鸟自然保护区》(下称米博红树林保扩  相似文献   

6.
张晓芒 《环境》2023,(4):31-33
<正>在淤泥间扎根生长,在海浪中坚守矗立,数以万计的红树成长为一片片“海上森林”,构筑起一道道“海陆防线”。随着近年来宣传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红树林的生态价值日益被人们重视,不仅我国将其视为“国宝”,在全球范围内也掀起了保护红树林的热潮。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7月26日确立为“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2022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将“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定为全球主题;  相似文献   

7.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通过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得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主要由红树林、基围塘、陆域林地和海域等部分组成,其中红树林面积为82.4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38%,并总结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自然资源现状,最后对红树林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中越两国红树林的分布,比较两国红树林的分布特点,论述了中越两国近年来红树林不断退化的现状,对比分析了两国红树林不断退化的原因,详细论说了两国红树林保护的管理体制,进行比较得出两国的红树林管理部门、管理立法、管理实践等都存在差异,在立足两国国情现状基础上提出值得借鉴的经验之处。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湿地是湿地系统中的非常重要而又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广西是我国几个有红树林湿地的省区之一,然而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及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对湿地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遭受破坏,功能和效益在衰退,如再不进行科学保护,将严重危及红树林湿地生物的生存,制约红树林湿地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湿地向来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也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红树林与珊瑚礁、上升流、海滨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基于自然条件的综合因素影响,珠海市滩涂发育旺盛,自唐家湾镇至香洲区、湾仔镇至三灶岛以及高栏列岛一带均有大片红树林生长。自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填海造地导致红树林面积极度萎缩。为更好地保护红树林湿地,我们开展了对广州市淇澳岛红树林生态多样性的调查,并从中探寻出有关红树林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红树林呈现面积减少、种群衰退的趋势,如何尽快保护及恢复依然是一项紧迫任务,而造林成活率过低始终是红树林恢复中的瓶颈因子。以往研究表明,红树林植物的根际存在植物促生菌(PGPB),而且接种后可明显促进红树林苗木的生长。本文从植物促生菌的菌株筛选、菌种优化组合、接种效应等各方面,综述了我国在红树林固氮菌和溶磷菌这两大类植物促生菌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苕华 《环境》2003,(9):20-21
“红树林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广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红树林的恢复和发展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张凯副主任在对茂名水东湾进行红树林考察后说。根据茂名市人大代表“关于提请尽快制订《广东省红树林自然生态区保护条例》的建议”,近日省人大考察团在茂名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沿通湿地红树林保护”调研,张凯副主任还亲手在水东湾的滩涂上种下了十几棵红树苗。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思明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39-441
红树林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促进渔业生产,护岸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等,中国红树植物种类少,分布范围窄,资源面积小,质量差,尤其人类活动加剧了其脆弱和濒危程度,近年程度工作有一定进展,资源有所恢复,但仍需正确处理沿海地区发展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的关系,在国土资源保护中给予红树林最高保护等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以红树林生态开发方式多样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肯尼亚、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及中国的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福建省、浙江省、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总结了国内外红树林生态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红树林现有的生态开发方式主要包括生态养殖、植物利用、生态旅游、自然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且存在地域差异.国内红树林生态开发存在保护与开发利用失衡、生态开发模式简单、生态开发经济效益低下、规划管理和相关政策滞后、区域合作不足的问题.提出对策:①协调发展,缓解保护与开发的矛盾;②因地制宜,推进多元化生态开发;③科学评估,提升生态开发经济效益;④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区域合作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及其土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红树林及红树林潮滩盐土广泛分布在世界低纬度海岸地区,是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特殊自然资源,在生产和科研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地植物学或土壤学科方面作过不少调查研究和报道。由于红树林及其土壤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特殊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彼此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尤其在红树植物生态、生理特征和土壤基本特性等方面。本文是在近几年广东省海涂土壤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一些探讨,为保护、发展我省红树林资源,及合理利用其土壤资源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克拉地峡红树林的保护问题,应用多时相的Landsat、HJ-1B数据和SRTM高程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泰国克拉地峡东西海岸带的红树林变化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克拉地峡地区,西海岸带红树林分布比较广泛,面积较大,东海岸带分布较少并且分布较集中,面积较小;(2)近40a来红树林面积总体上在减少,东海岸总体减少比例较大,西海岸红树林减少比例较小。东西海岸带红树林的大量减少都集中在1989年到2001年间;(3)克拉地峡东西海岸带的红树林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在东海岸,对红树林破坏的最主要因素是养虾池的建立;在西海岸,城市化扩张、海岸带开发是造成红树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江镕 《环境》2023,(4):34-37
<正>多年来,湛江不但十分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在蓝碳探索开发的道路上也是一直先行先试,勇于探索。2023年4月4日,以湛江所编制的《红树林碳汇碳普惠方法学》为基础蓝本的《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2023年版)》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印发,标志着全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蓝碳碳普惠核算方法学的空白,也拓宽了红树林生态修复的资金支持渠道,是以降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及助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又一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一种木本水生植物,分布很广,遍及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地区。红树林在水中生长蔓延,不仅可以保护海岸,还能使海洋野生生物增产。然而,日益增长的石油污染,严重影响了红树林的正常长生。本文介绍在遭受油污染的红树林区投放分散剂消除油污影响的实际效果。文中介绍的研究方法及其结论,均可供研究此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面积的稳定性评估对于保护和利用广西茅尾海红树林的作用很大。本文分析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潮滩沉积、潮滩坡度和海堤对茅尾海红树林面积的影响,建立了红树林边界位置的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估算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高程数据,确定红树林边界的空间位置。根据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低模式上升时,茅尾海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大量增加,西北、东南和西南区段红树林面积中量增加。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中模式上升时,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大量增加,东南区段和西南区段少量增加,西北区段稳定。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高模式上升时,西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大量减少,东北区段中量减少,东南区段和西南区段稳定。西北、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减少将降低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务必引起特别关注。(2)茅尾海西北、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平均海平面以高模式上升引起的红树林向海边界、向陆地方向的移动。(3)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高模式上升时,茅尾海西北区段和东北区段应采取适量拆除海堤或后撤海堤的措施,增加向陆边界一侧红树林的面积,以抵消向海边界一侧红树林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加之从2012年来以有孔团水虱为主的海洋污损动物在保护区内大面积爆发,使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进行污染监测、污染源分析及生态系统健康诊断、评估、预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连续5 a监测和污染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污染状况和变化特征,探究其主要污染因子及其成因,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在近5 a的时间里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经历了从2013年—2015年污染程度逐渐减轻,到2016年—2017年污染情况再次严重的过程。根据三种污染评价方法得出近两年塔市、山尾村、三江镇区域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情况最严重,水体污染以有机质和氮污染为主。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高位池养虾数量,实施退塘还林及虾塘养殖废水处理等措施,尽快使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