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船舶压载水管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成锋 《交通环保》1998,19(1):29-33
国际航运社会日益重视船舶压载水携带的有害水生生物和病原体污染的问题。为了减轻船舶压载水对本国水域的污染.美国通过了《美国限制外来物种侵害法1996》。虽然.对该规定的履行是自愿的.但是.如果自愿遵守不能达到效果.将导致规定的强制执行。航运界应该尽最大努力去遵守压载水管理规定。对所有可能到美国的船舶来说.制定一个更换压载水的计划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的物理方法,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中H2O(气态)电离、离解生成羟基自由基(.OH)等氧活性粒子,溶于部分压载水中形成高浓度羟基溶液,再注入到输运压载水的主管路中,实现在输送压载水的过程中快速致死海洋有害生物和病原体.在10 t.h-1的船舶压载水处理实验系统中,进行了.OH致死浮游生物和细菌的实验,.OH浓度为0.65mg.L-1时,致死率达100%,达到《国际公约》压载水排放标准.同时选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进行.OH致死生物形态学研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OH严重地损害了细胞壁、细胞膜、胞内物质等的重要组成和功能物质.  相似文献   

3.
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细菌一直是一些国家所关心的问题。1973年国际海洋污染会议在通过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同时,也曾通过一个决议,要求研究排放含有流行病细菌的压载水可能造成的影响。加拿大曾向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第26届会议(1988年9月)提交了一个研究报告,指出船舶压载水带有的三种病菌对美洲五大湖造成威胁。此后,澳大利亚也向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提交了文件,一方面肯定了船舶压载水存在传播有毒有害的病菌的问题。另一方面表示澳大利亚将采取船舶压载水管理的临时性措施。随着一些国家的卫生检疫、环境保护及水产等部门要求时船舶压载水加强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0届会议(1990年11月)成立了专门工作组,起草了“关于防止船舶压载水及沉渣排放传播有害水生有机物和病原体的国际指南”。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1届会议(1991年7月)正式通过并以环保会决议形式[MEPC.50(31)]向各会员国散发了该指南。提出了一系列船舶压载水排放的管理措施,应引起我国港监,卫生检度,环境保护,航运及水产等部门注意,现将该指南译出,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船舶压载水排放导致的生物入侵问题,国际海事组织计划对排放的压载水中活体牛物的数量进行严格的限定.但利用现有检测方法.难以实现对极少量活体乍物的快速检测.故此,文章研究利用真空抽滤同时实现船舶压载水中活体生物的浓缩和固定,以完成对活体生物个数的快速准确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广泛使用的Uterm(o)hl浓...  相似文献   

5.
船舶压载水在船舶航行的安全保障和稳定性提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压载水直接排放也造成了海洋污染和外来生物入侵等负面影响.通过研究各国压载水的水质特点及处理现状,总结了当前常用于压载水处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及其原理和特点,介绍了几种现阶段中国自主开发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和装置以及对各装置的性能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各压载水处理设备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总结近年压载水处理所产生的问题对未来压载水处理领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船舶压载水排放带来的危害已被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的四大危害之一,压载水公约的正式实施,促进了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及相关系统的发展。介绍了现有船舶压载水的置换方法;综合分析了常用的各种压载水处理的机械、物理和化学等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发展情况;介绍了5种已获得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批准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1,(1):6-6
新西兰农民收获碳信用点数 在新西兰,牧羊人正远离销售羊毛和羔羊排的生意,并将其牧场转变为林地。新西兰似乎应该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存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地方(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该国碳排放总量位列第51位,仅占全球总量的0.2%)。新西兰政府称,碳排放交易的管理体制可能不会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很大影响,但是这会有利于围家的绿色形象,并使其在全球气候论坛中更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詹志刚  王冰 《交通环保》2001,22(1):19-21
IMO对船舶压载水的排放限制给船舶压载管系和压载舱室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文中设计了以喷射泵的抽吸作用进行循环更换压载水的压载系统,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若干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压载水指为控制船舶横倾、纵倾、吃水、稳性或应力而加装到船上的水及悬浮物质,是确保远洋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因素。排放压载水带来的生物入侵是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已被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的四大危害之一。本文依据压载水管理标准,介绍了船舶压载水的置换方法和处理方法,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并展望了中国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船舶压载水中含有的有害有机体对海域的污染及污染的控制进行初步的探讨.建议我国有关机构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关于防止船舶压载水及沉渣排放传播有害水生有机体和病原体的国际指南》,制订出我国对此类船舶压载水管理程序及规则,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执行73/78防污公约,从技术、设备、管理及合理性和经济性几方面探讨允许油轮在距陆50浬范围内排放货油舱压载水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船舶压载水所带来的生物入侵是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浮游生物的检测尤为重要也较为困难。文章介绍了目前国际主要的几种检测方法:显微镜检测法,叶绿素a检测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流式影像术检测法。在介绍了这些方法具体使用方式以及使用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这4种检测方法在压载水检测中,尤其是应用在排放的压载水存活水生物浓度检测中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岸基和船基检测的差异,对压载水浮游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由了近期内在领水内发生了一系列油轮溢油事件,澳大利亚政府已立法增大海洋油污的罚款。 按照新法规违章排油性混合物入海的罚款已由5万澳元增加到20万澳元。如果违犯人员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体,则法院可将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已成为社会共识.2月1日,我国将首次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经初步测算,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后,到2020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硫氧化物和颗粒物将比2015年分别下降65%和30%.自2016年4月1日起,长三角区  相似文献   

15.
《交通环保》2005,26(3):39-39
2005年3月30日上午,外籍集装箱船“EURO STAR”轮停靠上海张华浜码头装卸货。上海海事局吴淞处的港口国监督检查员一行3人,在对该轮开展港口国监督检查时发现该轮正在排放压载水。登轮后经与该轮船长及大副核实,该船并未曾向海事主管部门申请压载水排放,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0条2款的要求,来自其他地区的水源未经主管机关审批不得在黄浦江排放。据悉,经海事执法人员的初步调查认定,该轮因管理不当,值班人员疏于巡视检查,  相似文献   

16.
《交通环保》2005,26(3):75-75
由GEF(全球环境基金组织)、UNEP(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IMO联合发起的全球压载水管理项目已开始进入新的阶段。该新计划称之为全球压载水管理伙伴,从2005年4月1日起伴随来自GEF的约70万美元资金启动。其准备方案将由IMO经过18个月以上时期实施,并预计为全范围的全球压载水管理伙伴项目提供基础,在。2006/2007年形成运作。其主要目的旨在援助尤其是脆弱的国家地区制定、完善法律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倪云 《交通环保》2002,23(4):46-50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A 86 8(2 0 )决议《关于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 ,减少有害生物和病原体传播的指南》船舶应配备压载水管理计划 ,压载水管理的规定概要。澳大利亚是最早实施压载水管理的国家之一 ,现将澳大利亚对船舶压载水的有关检疫要求介绍如下 ,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解决压载水微生物入侵性传播研究的国际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压载水排放造成了地理性隔离水体间的生物入侵,是有害微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有害水生生物和病原体通过压载水传播,严重威胁侵入国的经济、环境及人类健康,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都已开始着手调查外来生物入侵现状,研究管理措施、治理对策及方法。文中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船舶压载水直接促进了地理性隔离海域之间的水体交换,可作为潜在致病菌迁移扩散的媒介。本文以采集到的25艘入境船舶的压载水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潜在致病菌群落组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变形菌(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a)为压载水中的优势菌门。船舶压载水中共检出36个潜在致病菌属和19个潜在致病菌种。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为压载水中最普遍的潜在致病菌,检出率超过50%。置换和未置换压载水中潜在致病菌的种类数量和丰度并无显著差异。此外,压载水中的潜在致病菌与磷酸盐及大肠埃希氏杆菌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其可能与近岸的人类活动有关。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当对船舶压载水加强管理,以降低潜在致病菌的入侵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20.
热排放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缓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域热排放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水体理化性质以及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生物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水域热排放的缓解对策,为水体的水温控制标准和水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