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炔雌醇(EE2)的主要危害以及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其的处理能力,指出现有污水处理厂对EE2的去除效率仍较低,微生物降解是去除EE2等类固醇雌激素的主要途径。总结了EE2微生物降解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EE2在异养代谢降解、硝化共代谢降解、异养共代谢降解、微生物协同降解和降解功能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共代谢是EE2的主要去除机制,未来可开展微生物学共代谢机制研究,以提升EE2的去除效率,有效控制水生态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三氯杀螨醇在兰州地区蔬菜土壤中和解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氯钉螨醇在兰州地区蔬菜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动态,并讨论了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肥含量、向生物和光照对降解动态的影响;得出三氯杀螨醇在田间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7、8天,大约需56天可基本降解完 毕。微生物、光对其降解具有促进作用,土壤有机肥含一的增加则会减缓降解过程,在耕种灌淤土中的降解速率明显大于淡灰钙土。  相似文献   

3.
淮河支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动态测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确定河流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动态变化规律对提高水环境容量测算精度和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模拟法,采用一维稳态模型测算了淮河支流洪河五沟营-塔桥乡河段COD、氨氮和总磷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综合降解系数,COD、氨氮和总磷降解系数在各水期的关系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提出了建议值并利用实测浓度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期综合降解系数吻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综合降解系数是水质模拟预测、水环境容量计算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并且受温度影响较大。首先基于北京市北运河代表站2010年逐日水温资料,根据描述氨氮降解系数与温度之间数量关系的经验公式,得到随水温变化的动态降解系数以及年均水温对应的恒定降解系数,并采用模型试错法进行修正。然后基于MIKE11模型,模拟了采用变降解系数和恒定降解系数2种情景下北运河榆林庄断面氨氮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情景均能较好地模拟氨氮浓度的年变化趋势,但采用变降解系数下大多月份模拟得到的月均质量浓度相对实测值误差较小,尤其是4—12月各月平均质量浓度模拟误差控制在15%以内,全年日均质量浓度模拟误差不足4%,模型表现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物反应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TNT废水的降解参数方程,并与实测值比较,基本吻合,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苯系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EJD-1和活性污泥2种菌源,在好氧振荡瓶和好氧曝气池中研究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的降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EJD-1对甲苯有较好的降解效果,活性污泥中有大量苯系化合物的降解菌,也有难降解污染物邻二甲苯的降解菌。可以通过好氧振荡瓶培养法来选择好氧曝气池处理法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从含酚废水处理池污泥中驯化得到苯酚降解菌——假丝酵母菌FD-1,通过试验考察FD-1对高浓度苯酚废水的降解效果,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高浓度苯酚废水中FD-1菌株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假丝酵母菌FD-1对苯酚的最大降解质量浓度为1 500 mg/L,降解时间为30 h。当苯酚质量浓度不超过1 000 mg/L时,添加适量的SDS可以显著提高苯酚降解速率,进而缩短苯酚降解时间,SDS的最佳投加量为100 mg/L,超过150 mg/L时FD-1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陇东地区油井污染土壤为菌源,分离得到5种降油菌并制成混合菌剂;对油污土壤添加混合菌剂,用膨松剂、翻耕处理,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油污土壤中原油的降解程度,并对各处理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添加菌剂的条件下,翻耕的降解率显著高于静置;在添加等量锯末且静止条件下,添加35 g/kg、70 g/kg混合菌剂的降解差异虽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混合菌剂;在添加等量混合菌剂且每天翻耕条件下,添加67 g/kg锯末的降解率显著高于不添加锯末;在添加等量混合菌剂和锯末条件下,每天翻耕、每5 d翻耕的降解差异虽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静置。  相似文献   

9.
沈丽丽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4):196-197,228
采用2种方法制备二氧化钛,并用XRD、TEM和UV-Vis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紫外光下催化剂对Orange-Ⅱ溶液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二氧化钛的催化活性影响很大。用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可使Orange-Ⅱ溶液迅速降解,降解率为98%。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港口污染物扩散区COD降解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四湖港口污染物扩散区内的COD降解规律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了COD可降解部分的降解系数和不可降解部分的百分比,并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COD降解系数和不可降解百分比的获取,可以为预测各港口对南四湖水质变化趋势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厌氧填埋场中垃圾的降解过程为依托点,从渗滤液的水质特征和填埋气的组成两个方面筛选出判断指标,最后建立判断填埋垃圾降解阶段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ρ(BOD5)/ρ(COD)可以反映出渗滤液的可生化性,从而间接反映出填埋垃圾所处的降解阶段,是判断填埋垃圾降解阶段的重要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同时进样分析非甲烷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用双柱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同时进样气相色谱法分析气体样品中非甲烷烃.经过与现有方法的比较,该方法具有平行性更好、数据更准确、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各项指标均大大优于现行标准HJ/T 38-1999中的数据.通过软硬件的改进,解决了以前非甲烷烃在分析中由于在时间上所引起的数据倒置、分析误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水环境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危害,分析了其在污泥吸附、微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作用下的去除机理。综述了去除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常规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技术(高级氧化和膜处理),以及新型处理技术(超声降解、土壤渗滤系统和生物电强化)的研究进展与优劣,指出不同反应体系的去除机理和途径不一致,需要针对多相、多污染介质的复杂实际环境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烟雾箱系统,以H_2O_2的紫外光解作为OH自由基来源,模拟OH与正十五烷和2,6,10-三甲基十二烷的反应,采用长链烷烃与OH自由基反应产物的Tenax管吸附采样-自动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获得长链烷烃与OH反应的氧化产物信息,并对长链烷烃与OH的反应机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填料的厌氧填充柱中微生物去除四氯化碳的特点、效率以及规律。厌氧填充柱完成填料挂膜后,定期测定不同高度处四氯化碳质量浓度及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不同的填充柱中,发酵性细菌在数量上均比硫酸盐还原菌占较大优势;混合厌氧菌对四氯化碳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对四氯化碳的降解率最高可以达99.1%;以活性炭作为填料的填充柱对四氯化碳的降解效率高于其他填料的填充柱。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氯苯及其电催化降解中间产物对氯苯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酚、反丁烯二酸的方法,优化了色谱条件.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SD在0.3%~1.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5%~104%之间,适用于氯苯电催化降解过程的追踪测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来模拟渭河渗滤系统,研究含有苯胺的污染河水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苯胺的降解率逐渐升高,最高可达到71%左右;随着S^2-等抑制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苯胺的降解率降低到60%左右;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苯胶降解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8.
使用撬装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油污泥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庆油田华池作业区93#井场的修井油泥为对象,添加石油降解菌剂、营养盐、膨松剂,使用撬装式生物反应器控制反应温度及提供全面的机械搅拌增进溶氧量与营养物质的传递速率,对初始含油量为7.24%的含油污泥进行24d的生物强化降解后,含油量下降为0.23%。结果表明,使用撬装式生物反应器可以使微生物快速高效的降解石油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2015年秋季(9月—11月)在贵州省典型城区空气污染观测期间,使用大流量PM_(2.5)采样仪连续7 d采集贵州省典型城区环境空气中PM_(2.5)。采用快速溶剂萃取(ASE)、GC-MS法测定大气PM_(2.5)中16种正构烷烃,通过试验优化前处理条件,使方法在0.500μg/L~100μg/L之间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1μg~0.005μg。3个质量比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0.7%~91.7%,6次测定结果的RSD在1.8%~13.0%之间。  相似文献   

20.
负载型TiO2光催化降解酸性紫红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W紫外线杀菌灯为光源,研究了将TiO2粉末负载在硅胶颗粒上对酸性紫红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探讨了反应时间、光强度、有效水深、水样初始浓度、pH值及添加H2O2、Fe^3 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