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气候变化与环保政策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同效应"内涵的发展 不同的机构组织对协同效应有着不同的理解,定义与解释.其中,IPCC TAR的定义非常宽泛,但主要关注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一个方面;OECD关于协同效应的概念只是强调了温室气体减缓以及货币化;美国环保局提出的协同效应定义反映了地方污染和温室气体减排两个方面,但在地方污染控制方面只包括了大气污染,没有与温室气体碳汇密切相关的生态建设等方面.考虑中国现阶段优先领域仍然是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以及能源安全等的实际情况,"协同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减少了其他局域污染物排放(例如二氧化硫,NOX,一氧化碳,VOC及PM等);另一方面,在控制局域的污染物排放及生态建设过程中同时也可以减少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
淡水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N_2O)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水生植物作为淡水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水体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水体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本研究基于目前水生植物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探讨了水生植物对淡水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提出水生植物分布区可能是温室气体排放热点;水生植物种类、生活型的多样性增加了水体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对监测和估算方法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总结了水生植物对淡水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制:1)机械作用,包括气体传输通道作用和浮叶植物的滞留作用; 2)水生植物光合/呼吸作用参与水体碳循环,同时水生植物凋落物分解为水体代谢提供新鲜碳、氮源,提高温室气体产生速率; 3)改变根际厌氧环境,影响根际CH_4和N_2O产生与排放; 4)水生植物群落改变水体生态因子分配格局,影响水体异养代谢等。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开展不同尺度或不同生境条件下水生植物种类、生活型和生长代谢等对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动力学的影响研究,并从水生植物群落尺度构建温室气体排放动力学模型,优化监测方法与估算模型,为推进我国淡水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风电场建设越来越多,风电场的建设对调节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电力紧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风力发电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施工期生态影响为植物量损失,运行期生态影响为对鸟类和景观影响.以五凤山风电场为例,探讨了山地型风电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植被、鸟类和景观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的建设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因此,道路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生态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强道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改善道路状况,提高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减少道路对环境的影响,使道路建设一方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改善路边植物群落,构建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减排与污染物减排具有协同效应。本文总结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基本范围与方法 ;梳理了一般工业企业常见温室气体、重点行业企业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种类;研究了用环境统计报表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行性;分析了环境统计报表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适用性,认为环境统计报表能够基本满足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并从温室气体核算的角度,对完善企业环境统计报表温室气体核算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IVE模型和对杭州市机动车排放管理数据库大数据的分析,得到杭州市2015年各类机动车主要温室气体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分析了排放分担情况及时间变化特征,并利用Arc GIS及杭州市路网信息建立了1 km×1 km网格化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杭州市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中CO_2、CH_4和N_2O的年排放量分别为818.11×10~4、0.85×10~4和0.07×10~4t,合计856.79×10~4t(以CO2当量计).从温室气体种类来看,CO_2占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绝大部分,为95.5%;从机动车类型来看,小微型客车对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率最大,占72.8%;从道路类型的排放情况来看,杭州市市中心、城区、城郊和郊区中温室气体合计CO_2当量贡献率最高的均为主干路,分别为43.4%、61.8%、58.0%和42.4%.杭州市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递减的趋势,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日变化特征明显,均出现弱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首,为削减全球范围内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社会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环境条约,使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承担了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在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同时,为了以更低的经济成本减少排放,以欧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成员率先进行了碳市场的建设和实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不承担国际强制减排义务,但面对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显著增长,中国开展试点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顺应了世界各国采用经济手段减缓气候变化的发展大趋势,也是中国为实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所迈出的坚实一步.本刊特别策划了本期选题,以期让广大读者能够更详细地了解中国应如何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从而为降低世界碳排放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是全球控制增温效应的主要手段,而准确估算碳排放是预测气候变化与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水库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由于受人为活动及水库运行方式的影响,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本研究总结了水库主要温室气体(CH4、CO2和N2O)的产生与排放过程,重点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库库龄、位置和大小及有机物、温度、溶解氧、流速、水深和风速等;并通过分析水库建成前后水文情势的改变,探讨了水库建成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有待研究的4个方面:水库系统扩散及冒泡通量的时空异质性、水库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性、多沙河流水库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水库建成前后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对比,从而为更全面地评估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污水处理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可控人为排放源之一,污水处理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和N2O,其影响不可小视。目前对于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处理效果及处理成本,极少关注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文章对污水处理过程中CH4、N2O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论述,对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对相关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欧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其减排承诺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德国排放交易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法律保障、德国排放交易管理机构的职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的实施程序和额度分配、以及交易的质量保证等方面,详细介绍和分析德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其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管理的启示,并结合我国污染物普查及总量控制等经验,从法制建设、总量控制、交易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路交通噪声的产生与变化同公路周围建设项目或是在原有公路上增加运营量有关,因此提出了应将建设项目因增加的运营量所引起的交通噪声的变化,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素之一。通过对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模式进行简化,获得用车流量表示的公路交通噪声增量的计算公式,通过现状监测值与投产后因运营量的增加而引起的噪声增量直接相加,可预测交通噪声的改变值。由此可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投产后,因运营量的增加而引起的交通声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5,13(13-14):1235-1245
There are decision situations where environmental impacts need to be compared with other costs or benefits that by their nature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money. Supporting these decisions may require the express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monetary units. Using the example of health impacts from road noise we apply five different monetization approaches and quantify the monetary values of one year of sleep disturbance (CHF 2500–16 000) and interference with communication (1500–10 000). In Life Cycle Assessment many health endpoints need to be evalu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we illustrate here the transferability problem between health impacts measured in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 and monetized health impacts, using the example of health impacts due to 1000 truck kilometres. It is concluded that available monetization methods need careful adaptation for their use to monetize environmental health impacts, that the DALY accounting system may support the systematic monetization and the selection of relevant health endpoints, and that it may well be justified for LCA purposes to perform some novel primary willingness to pay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煤炭环境外部成本核算框架,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对煤炭生产、运输及利用环节环境成本实物量及价值量进行核算,最后得到煤炭的环境外部成本,以2010年为核算基准年,得到煤炭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环节中产生的环境外部成本分别为2185.95亿元、631.18亿元及2655.37亿元,吨煤成本为67.78,44.68,85.04,总环境外部成本为5472.50亿元,吨煤成本为197.40元.  相似文献   

14.
对煤炭开采、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外部成本进行核算的基础上,运用GREAT-E模型对煤炭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给GDP、居民收入、产业结构和贸易竞争力等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煤炭开采、运输和使用各环节分别进行的环境成本内部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有限,GDP的下降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即使是全生命周期的煤炭环境成本完全内部化也只导致GDP出现0.15%左右的轻微下降.煤炭环境成本内部化将促进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从高耗能行业向低耗能特别是技术密集型和现代服务业部门转移,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在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通过征收环境相关税费能够更直接地刺激生产部门的环境行为调整,降低煤炭的生产和消费量,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15.
夏楚瑜  马冬  蔡博峰  陈彬  刘惠  杨璐  吕晨 《环境工程》2021,39(10):50-56,63
道路交通作为交通部门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承担重任。碳减排技术成本的研究有利于平衡道路交通机动化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实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基于乘用车、商用客车、轻型商用货车和重型商用货车等车型,结合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辅助系统技术和整车技术和新能源车应用等16种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成本,建立了2020-2035年我国道路交通碳排放的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评估了通过推广车辆节能技术和新能源车等措施来实现减排目标的累积成本。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相同的车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在重型商用货车的单位减排成本远小于其他车型,新能源车在乘用车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减排潜力,但是与其他车型相比并不具有成本优势。2)燃料电池新能源车的单位减排成本远高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未来需降低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以及氢气的制备、储存和运输成本。3)2020-2035年的减排总成本曲线显示总减排成本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表明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合理推广,该部门减排阻力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工作发展远滞后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对交通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亟须完善。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设计了湖北省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中心站升级完善、新建交通环境监测分站、新建在线环境监测系统、交通环境监测信息处理平台建设等四方面内容。网络的建设可实现交通建设项目全过程监测,为交通环保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以期为全国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现状,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分类、成因和引发环境污染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种类。结果表明道路运输事故占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90%,三分之二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道路运输事故可分为行车途中交通事故和隐患性非交通事故两大类;《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第3类易燃液体和第8类腐蚀品分别占环境污染事件总量的53.53%和24.12%。从自救应急机制、道路运输选线和HSE管理体系等3个方面,提出抑制道路运输事故及其降低环境污染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着重论述了道路建设及运营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减少道路交通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人工植被建设,来改变因道路交通对区域环境带来的压力,从而达到道路交通与环境相和谐统一。人工植被建设对道路交通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将对其它项目建设带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绿色交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尾气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社会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道路交通汽车尾气的影响及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解决汽车污染问题.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从环境保护、能源结构、城市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统筹使用清洁燃料、清洁的车辆技术,以及可持续的城市道路系统建设、环境管理措施,才能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道路交通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工作做以论述,并就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展望,以期早日实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现代绿色环保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