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二级化学混凝、Fenton氧化与微孔膜过滤耦合技术工艺处理钻井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对不同混凝剂的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及试剂最佳投加量,探讨了耦合条件对处理出水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AC和PFS的二级混凝、Fenton氧化与微孔膜过滤耦合技术工艺可使钻井污水COD去除率达到95%,其余各项指标亦达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镇江金山湖备用水源,考察混凝、预氧化、预氯化、粉末活性炭吸附以及与预氧/氯化联用工艺对天然原水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和UV254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无机盐混凝剂中三氯化铁去除效果最好,且去除效果随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高锰酸钾预氧化在低投加量时可取得良好效果,增大投加量去除率降低;次氯酸钠预氯化会产生大量THMs,不宜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效果分别随时间和投加量增加而增大;预氧/氯化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率最高(60%),且活性炭吸附可大大减少预氯化产生的THMs。  相似文献   

3.
以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采用强化混凝的处理方法,对水源水中突发性重金属铜的去除进行研究,考察混凝剂投加量和投加改性凹凸棒土等对Cu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铜的最大去除率为67%,加入改性凹凸棒土可显著提高混凝效果,组合工艺去除铜的最优条件是,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30mg/L,改性凹凸棒土投加量为30mg/L,在混凝前1min投加,此时铜的去除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4.
杨健  周小波 《四川环境》2006,25(1):1-3,7
高浓度酒精糟液经厌氧生物处理后排出的消化液COD浓度为4500—6000mg/L,SS浓度高这1500—2.600mg,/L,且由于微小沼气泡附着在厌氧污泥上,沉降性能很差,难以与消化液相分离,对后续处理十分不剁。本研兜采用预曝气.化学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该消化液进行去除高浓度SS的顸处理试验,研究探讨了曝气时间、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对SS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曝气.化学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消化液SS的去除效果十分显著。当预曝气时间为6.0h,FeCl3投加量为100mg/L时,消化液的SS去除率75.4%,COD去除率24.3%,可为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提供较为有利的水质和负荷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炼化企业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不能满足脱盐处理工艺进水水质要求的问题,开展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通过对两种处理工艺进行不同组合的实验结果得知:当反应时间控制在最佳值,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单独处理循环排污水时,COD去除率分别约为27%和20%,处理效率偏低;当两种工艺组合后,在臭氧浓度为12 mg/L、氧化时间20 min、吸附时间为10 min时,COD去除率则达到52%,组合工艺协同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车载巡回处理装置对小城镇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采用自制的UV-Fenton试验装置研究了pH值、FeSO_4剂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4.0,进水中COD为825 mg/L时,FeSO_4和H_2O_2的投加量分别为0.008 mol/L和0.08 mol/L,此时COD去除率72.22%,出水COD为216 mg/L;随着FeSO_4投加量缓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转而下降,FeSO_4最佳投加量为0.008 mol/L;不同H_2O_2和Fe~(2+)配比对COD去除效果具有影响,(10:1)时为最佳配比。经过氨吹脱和混凝沉淀预处理的渗滤液采用UV/Fenton处理工艺,出水中COD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经A~2/O生化法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凝-Fenton法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确定了聚合硫酸铁等铁盐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投药量和pH值,讨论了影响其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处理后出水的COD去除率达40%以上。混凝剂处理焦化生化外排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COD去除率只有40%左右。但经过Fenton试剂氧化后,去除率可达到70%左右,外排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涪陵页岩气田产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絮凝、酸析、Fenton氧化和NaClO氧化相互协同作用下,采出水COD去除率的变化程度及规律。比较了不同组合方式下水样COD去除效果及变化规律,考察了絮凝剂、次氯酸钠和Fenton试剂的加量以及体系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絮凝或酸析条件下,最高COD去除率<25%,在絮凝剂加量80mg/L、酸析pH为4时,絮凝-酸析协同处理COD去除率达到>40%;(2)原始水样直接进行次氯酸钠氧化,COD最高去除率为75.01%,絮凝-酸析后进行次氯酸钠氧化,最高COD去除率为80.34%,与原始水样相比提高了5.33%,且达到相同的COD去除效果,絮凝-酸析后水样对次氯酸钠的需求量低于原始水样;(3)絮凝-酸析后水样进行Fenton氧化与原始水样直接进行Fenton氧化相比,COD去除率提高了6.07%;(4)絮凝-酸析-NaClO- Fenton协同处理,水样COD去除率达到>90%,其中最高去除为94.17%,与絮凝-酸析-NaClO和絮凝-酸析-Fenton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3.83%和5.27%。水样首先经过絮凝-酸析预处理,达到削减后续次氯酸钠和Fenton氧化负荷、降低药剂用量目的,然后经过Fenton试剂和次氯酸钠对不同类型特征污染物选择性去除的协同作用,可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就如何使用ClO2和O3对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氧化去除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时间、pH和氧化剂用量对去除率的影响。ClO2的最佳投加量应为有机物总量的1.5倍,反应时间可控制在20min上。ClO2处理pH5.0~6.5溶液时的去除效果最好。同时进行了O3的对照实验。分析了ClO2和O3在水处理应用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O3/H2O2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和无选择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浓度、难降解和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水处理。考察了O3/H2O2工艺在不同条件(H2O2投加量、pH、反应时间)下对脱硫废水中CO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为0.02 mg/L时去除效果最好,但随着用量的增加,效果逐渐变差;当废水pH为12时COD去除效果最好;当反应时间为1 min时,可达到COD低于90 mg/L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DNT废水因其成分复杂、毒性大、难降解、对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成为废水处理中的一个难题。本试验研究了难以生物降解DNT生产废水Fenton氧化处理效果,考查了各影响因子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2;FeSO4.7H2O投加量为200mg/L;H2O2投加量为2mL/L;反应时间为1h的条件下,Fenton氧化工艺COD去除率为47.76%,DNT去除率为87.37%左右。  相似文献   

12.
常用氧化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四种常用的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NaClO和H2O2/Fe2+对大港油田港深11井酸化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氧化剂的投加量、氧化时间和pH值对酸化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H2O2/Fe2+对酸化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率最高;用高锰酸钾处理废水,其COD去除率较高,但脱色效果差;而漂白粉和NaClO的脱色率较高,但其氧化能力有限。建议油田用氧化法处理废水时应采用H2O2/Fe2+催化氧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开展实验室模拟苯酚废水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苯酚废水曝气量为0~3L/min的条件下,随着曝气量的增大,COD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初始浓度不变,光照时间为1h的条件下, 调节pH值在3~11,苯酚废水COD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当pH值为11时, COD去除率又开始增 大,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下COD去除率高;随着二氧化钛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增大,当二氧化钛投加量 为10g/L时,COD去除率反而降低,二氧化钛最佳投加量为3g/L;随着苯酚废水初始浓度由75mg/L增加至300mg/L,COD去除率由78.2%降低到58.1%;反应温度的改变对COD和TOC的去除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涪陵页岩气田产出水为对象,研究絮凝、酸析、次氯酸钠(NaClO)和Fenton氧化联合处理产出水COD的去除规律,考察了絮凝剂、NaClO、Fenton试剂的加量以及体系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絮凝或酸析处理的COD去除率<25%,絮凝-酸析处理COD去除率>40%;絮凝-酸析后再进行NaClO氧化最高COD去除率为80.34%,比原始水样直接NaClO氧化提高了5.33%,对NaClO的需求量低于直接NaClO氧化,并能达到相同的COD去除效果;絮凝-酸析后水样进行Fenton氧化与原始水样直接Fenton氧化相比,COD去除率提高了6.07%;絮凝-酸析-NaClO-Fenton联合处理COD去除率>90%,最高为94.17%,比絮凝-酸析-NaClO和絮凝-酸析-Fenton分别提高了13.83%和5.27%。页岩气产出水经絮凝-酸析预处理,能达到削减后续NaClO和Fenton氧化负荷、降低药剂用量的目的,再经过Fenton试剂和NaClO对不同类型特征污染物选择性去除的联合作用,可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比较均相与非均相体系Fenton试剂对苯酚废水去除效果,并通过考察了pH、反应时间、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均相体系对苯酚的去除率最大,均相体系次之,活性炭体系最小;在设定的pH值范围内,不同体系对苯酚的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先升高后降低,在pH=4时去除率最大;而不同体系对苯酚的去除率随着反应时间、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解-耦合类芬顿催化氧化技术对纺织印染行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考察不同Fe/C比、溶液p H值、药剂投加量与反应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p H值为3.5、Fe/C为1︰1、H_2O_2投加量为200mg/L、Fe SO_4投加量为200mg/L时,反应时间控制在20min,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62.5%。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TiO2作为光催化剂,利用光催化-混凝联合处理含Cr(Ⅵ)废水,研究了废水的pH值、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有机物和混凝剂种类对含Cr(Ⅵ)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EDTA,pH值为1,紫外灯120min左右,二氧化钛加入量为0.4g,采用FeCl3和PAM作为混凝剂时,Cr(Ⅵ)的去除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8.
臭氧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臭氧进气量、反应时间、温度及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苯酚COD的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臭氧进气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增长,COD去除率增大;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溶液的初始pH值对臭氧氧化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在pH值为11~12左右时,COD的去除率最大;在臭氧氧化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过程中,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强化混凝工艺对含聚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以PFS作为主混凝剂,Potenflo1315和Potenflo1365作为助凝剂的强化混凝实验中,分别考察了pH值、PFS投加浓度以及有机助凝剂Potenflo1365和Potenflo1315的投加浓度对含聚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时,当投加浓度为150 mg/L的PFS与2.5 mg/L的Potenflo1365复配后,对含聚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COD_(Cr)去除率达到88.8%,浊度去除率达到98.1%,经处理后废水主要指标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某油田经预处理后的钻井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铁碳微电解方法处理废水,并对其COD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介绍了所用试剂、材料及采用的实验方法,考察了铁碳投加量、铁碳质量比、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碳投加量为0.8 kg/L、铁碳质量比为1:1、pH值3.2、反应时间为150 min的条件下,铁碳微电解方法对钻井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70.25%,可有效降低后续深度处理的负荷,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