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净初级生产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决定因子,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研究的基础。为了解玉溪市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其与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利用CASA模型对玉溪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并从时间、空间变化及其与DEM、NDVI等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玉溪市15年间净初级生产力均值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2)各地区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差异明显,西南部地区最高,东北部地区最低;15年间西部与西南部地区减少较明显,北部与东北部地区增加较明显。(3)净初级生产力均值总体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大,与DEM、NDVI呈正相关。在海拔较高区域,与NDVI相关性较大;在海拔较低区域,与DEM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断改善济南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广泛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基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及Arc-GIS平台空间插值法研究并表征了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较大,2007~2009年污染较为严重,之后有所改善;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空气质量最好;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较严重区域集中在济南市东北部地区;其变化原因受地理气候条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影响较大.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对其他大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黑水河干旱河谷沿程土壤物理参数梯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菊  孙辉  唐亚 《四川环境》2007,26(6):32-35,39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是具有典型的旱季和雨季的特殊气候特征的区域,本区域土壤退化和荒漠化极大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支流黑水河从源头到河口未扰动土壤的物理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沿河土壤物理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砾石在中游部分河段和河口段高,而〉5mm团聚体的变化则相反;5~1mm的团聚体变化不大;〈1mm团聚体河口和源头段高于其余地段;土壤容重沿程增大,非饱和导水率源头地段土壤最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干旱河谷土壤不均匀,不同水热条件及其组合可能对退化程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表明横断山区不同的干旱河谷地段土壤和植被退化途径、退化特征和退化过程不同,开发和治理途径与方式也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Landsat TM/ETM和OLI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植被覆盖率法,对新疆和田—若羌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15年,研究区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区域面积呈减小趋势;而轻度荒漠化、非荒漠化区域面积则呈增加趋势。研究区荒漠化的趋势变化与沙地戈壁以及耕地面积的变化密切相关,和田—若羌地区沙地戈壁面积在30年间减小4.19×105hm2,总体下降率为23.3%;而耕地面积则增加了1.03×105hm2,增加率为2.6%。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社会人文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整体结构差异明显,农用地占据绝对优势,其比重均在79%以上,但面积和比例持续缩小;建设用地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其比重仅为3.2%左右,但规模和比重却在不断扩大。②11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强度不大,仅为36%,各用地类型的动态度为:建设用地农用地其他用地。③各类用地变化强度的顺序为:交通用地园地居民点工矿用地耕地水域水利设施用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其他建设用地。④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4个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交通发展社会人口。  相似文献   

6.
包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包头地区属于季风尾闾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几十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区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因此积极探索本区生态环境建设途径,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退化,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的意义非常重大.在大量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本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中国未来长效发展的重点,研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能够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基于数字经济内涵,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黄河流域为案例研究区域,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Moran′s I、GTWR模型定量测度2011—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黄河流域三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差异持续扩大,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显著阶梯递增效应;(2)黄河上游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中心—外围”现象,中游地区呈现层级分化特征,下游地区地级市间发展差距有减小趋势;(3)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显著,局部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两极分化格局;(4)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均对黄河流域的数字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油开发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研究区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石油开发等经济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最大值合成法(MVC)对研究区1989—201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开发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以及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比较突出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贵州省岩溶生态现状为背景,选取影响石漠化主要的地形、植被、坡度和土壤4个自然因子,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将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敏感.从结果看,研究区的石漠化敏感性以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从空间上看,呈现连续不规则的条带状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中部等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5—2014年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评价,揭示其时序变化、区域差异和空间演化特征,再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绿色技术、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水平不高,亟需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集约发展转变;(2)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明显;(3)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只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表明生产率地区差距不断缩小,且各自收敛于自身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典型山区县域城市——沂源县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通过获取Landsat8_OLI数据计算NDVI指数,进一步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实现对地表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结果表明:(1) NDVI能够有效准确地获取地表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状况;(2)将求取的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实际数据通过统计描述特征进行相互验证,总体精度约为80%,验证了像元二分模型的可行性;(3)沂源县植被覆盖度呈现东高西低的总体趋势,植被覆盖度与人类活动成整体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玛纳斯河谷水源地区域植被样方分析发现,该区域植被以旱生植物为主,植被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的综合影响,沿中间洼地向东西两侧不同阶地呈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低地草甸植被一般生长在地下水埋深不足2m的区域,灌木半灌木、乔木等一般位于地下水埋深低于9m的区域,地下水埋深大于30m的区域,基本为山地荒漠草原植被。进一步对研究区植被群落优势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优势植被群落依次为红柳群落、芦苇群落、苦豆子群落、沼柳群落、粉苞苣群落、锦鸡儿群落、榆树群落等。  相似文献   

13.
在Arc GIS、Geo DA和SPSS统计工具的支持下,利用标准差、变异指数、空间相关指数分析了2000—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收入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平均工资水平区域相对差异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工资水平空间绝对差异呈波动性缓慢增长趋势。研究单元的平均工资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高值区在资源禀赋条件好的"呼包鄂"地区集聚,蒙东的通辽、赤峰、呼伦贝尔的部分地区是冷点集中区;不同类型区数量发生变化,热点区所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2.67%减少到2013年的16.83%;次热点区明显增加,两年的比重分别为18.82%、32.67%;冷点和次冷点区数量变化不明显。矿产资源富集、区域发展政策、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区域战略政策等都是影响内蒙古地区平均工资时空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市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的开采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论文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攀枝花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信息进行提取,对该区域2000~2010年10年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到该区域因矿山开采造成其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面积变化信息以及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森林灌丛植被及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该区主要森林、灌丛植被类型及其重要特征.即区系组成受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水平区域分异和垂直变化;其分布表现有明显的坡向性及山地森林性质;具有人类活动的明显痕迹.祁连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森林、灌丛植被的重要作用,为可持续利用该地区的森林、灌丛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露  李丽珍  王磊 《四川环境》2014,33(5):40-44
利用大同煤田地区1987年9月10日、2000年9月2日和2010年9月6日的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法反演了植被覆盖度,获取了该地区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图,定量分析了该地区在大规模煤炭开采影响下的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87年~2010年近24年以来,大同煤田地区植被覆盖度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植被退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建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其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基于GIS、RS技术,综合分析生物、植被、土壤等因素,利用AHP构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ArcGIS平台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模型;提取各评价指标,计算研究区EQI值,获得其生态环境质量及空间分布规律,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川西高原是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引水区,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重要水资源补给区,研究川西高原植被覆盖和陆面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MODIS反演的NDVI和LST资料,分析了川西高原地区植被和陆面温度的变化.高原的NDVI和LST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高原的NDVI表现为南少北多的趋势,夏季高原的NDVI变化不明显.秋季和冬季,高原大部分地区的NDVI表现为减少的趋势,冬季的NDVI减少最明显.春季高原的陆面温度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夏季高原陆面温度为增加趋势.在秋季,高原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陆面温度是增加的,高原南部和东部地区陆面温度有比较明显的降低趋势.在冬季,高原主体陆面温度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增温趋势.在春季和冬季,高原主体部分的NDVI和LST变化相反.夏季和秋季,高原主体部分的NDVI和LST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其引致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越来越不容忽视。本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测算了居民消费引致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然后参考发达国家相应发展阶段的居民消费结构,展望未来居民消费发展趋势,进一步测算未来居民消费的能源与环境效应。未来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将稳步上升,到2050年逐步提高到70%以上;居民消费结构将显著调整,食品占比显著下降,仅为15%,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服务占比显著上升;居民消费引致的一次能源需求到2050年将达到30.4亿吨标煤,占全社会能源需求的52.4%;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97万t、261万t、1722万t、1157万t,占全社会污染物排放产生量的60%以上。研究表明,进一步强化居民消费产品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将成为未来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污染防治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东部湿润区与西北干早区典型湖泊湿地--洞庭湖湿地与艾比湖湿地,对其湿地资源特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湿地退化的表征和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湿润区湖泊湿地资源禀赋优于干早区湖泊湿地,湿润区湖泊湿地与干旱区湖泊湿地均具有较强的生态服务功能和较高的价值,在湿地退化表征方面有共性也有差异,针对不同气候区域的退化湖泊湿地应采取不同的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