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12日,天津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共同组织申报2015年LED照明项目工作。申报2015年LED照明项目具体要求如下:一、申报条件。(1)申报单位应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市用能单位(主要包括:政府办公楼、写字楼、医院、宾馆、商厦、厂房、学校、公路、街道、广场、隧道、机场、车站、港口等),且三年内未违反节约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火灾预防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隧道火灾对隧道的破坏是巨大的,分析了容易造成公路隧道火灾的隧道交通环境,并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可能导致隧道火灾事故的具体因素,进行了导致隧道火灾基本事件重要度排序分析。最后根据隧道火灾原因提出的公路隧道火灾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隧道内的行车管理、隧道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培训和管理、装载易燃易爆物品车辆的通行对策以及预防隧道火灾对隧道设计的要求。这些观点对我国隧道火灾预防方法和防火设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某一长公路隧道为例,阐述了隧道空气净化器应用于公路隧道中的实施方法,论证了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了应用隧道空气净化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事故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可能导致隧道火灾事故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在隧道内减少可燃烧物品数量和采用阻燃或不燃物品做内装饰是降低隧道火灾发生概率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预防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和火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87-I0002
本刊讯:为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完善建筑照明节能评价标准,提升半导体照明产品能效水平,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半导体照明应用节能评价技术要求(2012年版)》。《技术要求》包含了道路、隧道灯具和室内灯具等LED照明产品应用的节能评价技术要求,以及机场、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改善公路隧道中的空气环境,减少对隧道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需采用比通风技术稀释空气污染物更合理高效的空气净化手段。综合国内外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公路隧道中静电除尘技术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静电除尘器(ESP)用于隧道除尘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实验模拟和应用实例中,ESP对粉尘颗粒(PM)的去除效率均可达90%以上除尘效率高并且除尘相对比较彻底。同时对ESP的布置方式进行了阐述,结合其它空气净化装置,提出了一种与ESP相配合的隧道空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方案。实验表明,将隧道空气首先通过ESP除去PM后再对气态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CO)等进行吸附处理,CO等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会大大提高。结合国际上现有的隧道空气净化技术成果,对中国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超前地质预报是预防公路隧道施工环节发生灾害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瑞雷波探测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瑞雷波技术的探测原理和现场施工方法,运用工程实例说明瑞雷波探测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具有施工快速简单、资料处理成果直观、探测精度较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对于异常的属性不能作出准确判断的不足,并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了瑞雷波探测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市谭峪沟隧道内汽车行驶工况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以二维直方统计为核心的随机工况统计方法,对公路隧道内车辆实际行驶状态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合理地确定我国公路汽车排放因素,进而确定隧道内空气污染控制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1560m长的甘肃七道梁山岭公路隧道内设监测点,对进入隧道内汽车排出的污染物浓度、交通量、车种以及气象条件进行采样分析、计数、分类和观测.根据在隧道内实测数据,用建立的隧道空气质量方程计算出我国高海拔山岭公路汽车单车CO、HCs和NOx排放系数分别为41.861±26.101、5.367±3.158和3.883±1.943g/(km·veh).与国外成果相比,我国山岭公路汽车CO和HCs排放系数明显高于国外发达国家汽车的排放水平,而NOx排放量低于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电除尘器在公路长隧道中的应用,对隧道电除尘器在隧道中的安装位置和台数进行了公式推导,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从而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便于准确、及时地进行安全评价.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际分析,采用该方法对于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状况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天山隧道为我国最长的高寒山区公路隧道,其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且国内缺少建设此类隧道的经验。针对该隧道的线位方案、断面布置、洞口位置和路面结构型式四个方面,通过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工作,确定了安全、经济、合理的总体建设方案,即:选取K线方案作为隧道越岭线路方案,其纵坡采取0.9%/16 800/2 810.87与-0.5%/4 860/2 937.77的组合;采用两主洞加服务隧道的断面布置方案;选取合理的隧道洞口位置,并针对洞口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比和分析了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的优缺点,并建议采用水泥路面作为隧道路面结构型式。该总体建设方案对高寒山区类似超长公路隧道的快速施工、运营管理、建设工期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公路隧道建设实例,通过需求分析,提出了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思路。利用数据库技术与软件工程技术,对此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开发了此软件系(Tunnel-CAS)。该软件系统集围岩类别智能判别、围岩应力分析与预测、围岩变形分析与预测和围岩支护结构安全性判别四大功能于一体,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14.
西南岩溶地区公路隧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隧道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加上岩溶地区易石漠化的特点,导致其生态环境更易受到影响。为了评价西南岩溶地区公路隧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石板隧道为例,选取土壤因素和植物因素2个维度共11个指标,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2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HP法和PCA法均有相似评价结果,即公路隧道修建对土壤因素和灌木层植物影响较大。同时PCA法还表明中梁山生态环境在隧道修建过程中经历了初期影响较大而后逐渐恢复的过程,可为隧道修建后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思茅一小勐养高速公路沿线具体的自然环境,通过分析高填深挖路段的具体情况,对公路选线过程中遇到的高填深挖与桥梁、隧道方案的比选从生态设计的理念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环境影响分析。得出该公路的高填深挖改桥梁、隧道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公路建设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的牛态环境影响,较好的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空气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公路长隧道空气污染状况,治理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脉冲电晕放电法治理隧道空气污染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山岭公路汽车CO、HCs和NOx排放系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邓顺熙  董小林 《环境科学》2000,21(1):109-112
在1560m 长的甘肃七道梁山岭公路隧道内设监测点,对进入隧道内汽车排出的污染物浓度、交通量、车种以及气象条件进行采样分析、计数、分类和观测.根据在隧道内实测数据,用建立的隧道空气质量方程计算出我国高海拔山岭公路汽车单车CO、HCs和NOx 排放系数分别为41.861±26.101、5.367±3.158和3.883±1.943g/(km ·veh).与国外成果相比,我国山岭公路汽车CO和HCs排放系数明显高于国外发达国家汽车的排放水平,而NOx 排放量低于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实验调查交通来源空气污染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公路隧道实验方法来调查交通来源空气的污染,笔者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公路隧道内进行了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的监测,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为多点位同步监测,气态污染物包括CO,SO2,NOx和VOCs等,大气颗粒物包括TSP,PM10,PM2.5和粒径浓度谱分布等.同时,还调查和分析了隧道内机动车流量、能见度和气象因子.利用上述分析和测定结果,可以综合地研究交通来源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十漫高速公路隧道受两郧断裂带的影响,在隧道施工期间出现围岩大变形、坍塌、初期支护开裂及隧道涌水,且运营期间可能出现衬砌开裂、地下水下渗、偏压危害等一些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并结合工程实际以及采用在现场进行锚杆拉拔力测试、超声波和地质雷达检测衬砌及混凝土质量等,提出了控制公路隧道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建立了一个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共同参与的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隧道工程中,较为准确地预测前方围岩级别,对调整支护结构以及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椿树垭隧道工程为实例,采用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并结合TSP探测法、地质雷达法和工程地质推断法对隧道围岩进行了动态分级预测,结果表明:围岩动态分级预测所得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较为吻合,能够有效地指导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