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根据某烧结砖厂的实际情况,利用"烟塔合一"技术改造烧结砖瓦厂的烟囱,使其烟气达标排放。系统投入运行后,经现场实地监测发现,处理后SO2能够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排放标准。"烟塔合一"脱硫技术具有造价低、占地面积小、而且脱硫效果不比传统工艺差的优势。"烟塔合一"不仅可以用于大型电厂,其它行业的脱硫项目也一样可以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现有湿法脱硫工艺,通过对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分析,对湿法脱硫系统进行简化,取消GGH、将增压风机和引风机合并,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系统运行和维护费用的目的。这对脱硫系统改进和降低脱硫成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光俊  丁力  郭照冰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2):1934-1943
为研究燃煤电厂的烟气扩散,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燃煤电厂烟气排放中污染物(包含气态污染物和固态颗粒物)的扩散形态进行模拟.燃煤电厂的排烟方式主要有烟塔合一和烟囱两种,根据几何参数建立烟塔合一及烟囱的数值模型,采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N-S equations)求解流场及气态污染物浓度场,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计算固态颗粒污染物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冷却塔下游漩涡的卷吸作用,采用烟塔合一排放的烟气最大浓度和超标范围随环境风速的增加逐渐增大,不利于烟气扩散.但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空气的对流作用逐渐增强,从而加速了烟气的扩散.在漩涡和环境风的综合作用下,烟气的最大浓度和超标范围在环境风速为6 m/s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环境风速增加而减小.采用烟囱排放的烟气由于漩涡作用很小,因此其最大浓度及超标范围随风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得益于烟气在冷却塔内的预扩散,采用烟塔合一排放的烟气最大浓度比采用烟囱排放的烟气最大浓度低将近1个数量级,但这种优势会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对于固态污染物,冷却塔后方的漩涡会加速颗粒物的扩散,因此采用烟塔合一排放的颗粒物的扩散状态远优于采用烟囱排放的颗粒物的扩散状态.   相似文献   

4.
2×300 MW机组烟塔合一方案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机场附近160 m限高制约,辽宁某电厂需采用烟塔合一技术. 运用德国AUSTAL2000模型分析了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等参数与烟气抬升高度间的关系,预测了烟塔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并且与烟囱方案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各类参数变化均会导致烟气抬升高度发生改变. 环境风速不变,稳定度从A变到F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2%;相同稳定度条件下,环境风速从0.1 m/s增至4.4 m/s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3%;烟气出口速度从2.5 m/s增至8.0 m/s,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2.4倍;烟气出口温度从20 ℃增至50 ℃时,烟气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3.3倍. 综合经济及环保因素,该项目烟塔高度取130 m较适宜. 相比210 m烟囱方案,烟塔方案不仅满足机场限空要求,并且污染物年均及日均最大地面浓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烟气排烟对近距离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其在国内的推广过程受到一定限制。准确判断烟塔合一排烟的环境影响,对于我国现有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有着巨大的工程价值和明显的现实意义。利用国家环境保护某重点实验室中风洞试验平台,对燃煤电厂烟塔合一烟气污染物在近距离的扩散和传输行为,进行物理风洞试验以及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德国Austal2000模式的浓度预测并不精确;数值风洞也有其差异性,而物理风洞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现有的理论及国内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6.
“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现状,阐述了"烟塔合一"的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重点进行了"烟塔合一"排烟方案与常规的烟囱排烟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对比分析,并针对燃煤电厂"烟塔合一"技术在环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德国空气清洁标准(VDI3784标准)所规定的冷却塔排烟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S/P模式)为基础,分别针对气象参数及源排放参数对烟塔合一项目烟气抬升高度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气象参数中大气稳定度的变化对烟气抬升的平均影响大于环境风速的影响.随着稳定度从强不稳定(A类)到强稳定(F类)变化,烟气抬升高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平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尿素湿法烟气脱硫过程动力学的研究,确定其反应级数及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尿素湿法烟气脱硫过程在20℃~100℃的范围内是零级反应过程,且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烟气脱硫速率.  相似文献   

9.
复合式相变换热技术是一项解决低温腐蚀难题的全新换热技术,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深度利用锅炉烟气余热,降低了锅炉出口的烟气温度。通过采用该技术可以降低进入湿法脱硫系统内的烟气的温度,明显的减少了脱硫系统的工艺水耗量,本文主要探讨了锅炉增加复合式相变换热器后对湿法脱硫系统工艺水耗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气-液-固三相条件下进行的脱硫反应,可以较好地提高反应速度和反应效率.但半干半湿法脱硫技术因加入大量返灰和水而改变了反应历程,同时由于输送蒸汽的介入,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虽然增大喷淋量会提高脱硫效率,但脱硫塔内易产生湿壁和结垢,影响灰的流动性,故讨论了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脱硫塔内利用双流喷嘴进行增湿和降温,以创造塔内温距为12~18 K,相对湿度为60%左右的适合脱硫的反应条件.利用传热和传质计算方法对塔内雾滴的蒸发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内液相的雾化雾滴分布粒径主要在80 μm左右,其蒸发时间为0.691 s.同时设计了一套喷水量的计算程序,通过示范工程的实验验证,可以用来指导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塔内烟气的加湿量计算,该结果可为优化脱硫塔体的内部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董赫伦  纪俊红  杨硕 《环境工程》2012,(Z2):192-194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基于Fluent6.3.26计算平台,对常规冷却塔和改造后的排烟冷却塔进行了三维内部流场的模拟。分析非烟气工况下,两塔内部烟道布置对气流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在工况条件下烟气、水蒸气塔内扰流与湿热蒸汽抬升作用提供理论基础。验证了改造烟塔内部烟道布置的优越性,对排烟冷却塔结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炉一塔脱硫工艺的烟气系统通常设置GGH和增压风机,但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较多运行问题,如失速、喘振、高能耗等。以某自备电厂3台220t/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为例,针对多炉一塔湿法脱硫工艺是否设置GGH和增压风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对烟气系统的控制监测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采取了取消GGH、改造引风机、优化烟气系统控制监测的设计方案。可为小型燃煤电厂多炉一塔脱硫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湿式填料塔技术治理污水厂增钙干化污泥过程中产生的大气二次污染。在取得技术适用性、风机位置、喷头孔径、水箱尺寸等工程经验后,对该技术进行评价和展望:首先在未来应利用烟气余热,设置换热器,提高能源循环使用效率,其次处理高浓度的恶臭气体,需要对现有工艺进行评估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德国导则规范的污染物扩散模式.该模式为依照德国2002年空气清洁法研制的拉格朗日模式.利用该模式计算了华能北京热电厂烟塔合一设计通过120m冷却塔排放的烟气对地面造成的附加质量浓度.作为对比计算了与120m冷却塔排放量相同情况下通过240m烟囱排放的烟气对地面造成的附加质量浓度.计算结果表明,通过120m冷却塔排放烟气对地面造成的SO2和PM10附加年均质量浓度和日最大质量浓度总体小于通过240m烟囱排放对地面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羊韵  李勇  刘旭华 《环境工程》2010,28(3):63-65
气喷旋冲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烧结烟气脱硫装置(XPB)是宝钢针对烧结烟气特性自主研发的新型脱硫技术,较详细论述该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控制:增压风机风门或叶轮的控制、吸收塔进气箱温度的控制、吸收塔反应池pH值的控制、曝气管浸没深度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6.
选择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燃煤电厂应用最多且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本文介绍了SCR烟气脱硝技术的特征,对影响SCR法脱硝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已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我国把解决烟气脱硫问题纳入国家大计之中,强制要求火电厂必须安装烟气脱硫装置,但是,烟气脱硫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要靠进口,这样,一方面造成巨额资金外流,另一方面又会因备品备件问题影响生产,为此,文章分析了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多种工艺方案、技术市场现状和目前设备供货情况,结合实现国产化烟气脱硫技术和设备是今后的必然发展方向等。对主流烟气脱硫工艺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技术成熟可靠、运行业绩和实现国产化、降低投资及运行费用、维护方便等原则,认为300MW机组工程烟气脱硫方案应选择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方案。  相似文献   

18.
燃煤电厂烟气汞的排放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燃煤电厂汞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燃煤电厂烟气汞污染的控制也逐渐成为热点。介绍了燃煤电厂烟气中汞的排放形态及特性,分析了燃煤电厂烟气汞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综述了有关燃煤电厂烟气中汞污染控制技术及研究进展,讨论了燃烧前脱汞、燃烧中脱汞和燃烧后脱汞技术,特别分析了利用现有烟气脱硫设备吸收法脱汞、吸附法脱汞、催化氧化脱汞的技术,并对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结合现有烟气净化设备同时脱汞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