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众参与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2011—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区域环境污染指标以衡量区域环境治理绩效,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三种公众环境参与方式(即投诉上访、献言建策和自媒体舆论)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期为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提出建议。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公众环境参与对提升区域环境治理绩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自媒体舆论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直接影响最大。同时,我国公众主要是通过参与并监督政府环境行政规制提升区域环境治理绩效,在参与地方政府环境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驱动地方政府环保资金投入方面尚有不足。因此,本文提出提升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三点建议:创建公众环境参与政法平台,健全公众环境参与自媒体方式,增加环境治理的环保投资。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提升很快,但是由于环保司法制度的缺陷、公众组织化程度有限以及仍然较强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等等的制约,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力还很不足。未来走向成熟的公众环境意识应该是明确意识到自己责任的、自觉配合政府环境政策的、积极践行环境行为的环境意识。为此,应进一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创造和扩大公众参与机会,改善公众参与的条件,以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洪大用 《绿叶》2014,(4):4-14
近年来.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提升很快.但是由于环保司法制度的缺陷、公众组织化程度有限以及仍然较强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等等的制约,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力还很不足。未来走向成熟的公众环境意识应该是明确意识到自己责任的、自觉配合政府环境政策的、积极践行环境行为的环境意识。为此,应进一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创造和扩大公众参与机会.改善公众参与的条件,以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排污权初始分配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市场交易能否持续,因而初始分配权利的合理配置是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的核心。初始分配中政府主导地位、政府失灵和公众参与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应该对政府权力加以约束,应该构筑以政府权力约束为核心,采取直接和间接权力约束方式的权利分配机制。同时,还应着重从环保问责制和环境公益诉讼两方面构建和完善初始分配中的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当前的环境治理困境中突围,促进环境政策预期目标的达成,发挥环境政策评估应有的作用和效应,考虑到环境的公共性及环境保护的外部性特征,将公众参与纳入环境政策评估的过程中是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诉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对环境政策评估领域中公众参与现状的归纳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公众参与环境政策评估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信...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环保始终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亮出"阴暗面",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接受公众监督。近年来,山东环保按照"公众监督把阴暗面亮出来,政府顺应民意认真整治,整治效果依然接受公众监督"的公众参与"三段论"原则,强化环境信息公开,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积极探索新型政务公开模式和新时期环保群众工作新方法,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环保工作大格局。扩大公众参与是推动环保事业深入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  相似文献   

7.
辜恩臻 《绿叶》2012,(10):57-62
环境信息是公众信息,是影响到每一个人生存质量、生存尊严的重要事项,属于公民应得的权利,不应当是独享的资源,而应当被披露和共享。同时,公众也应该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对环境的关注中,以此为起点形成良好的互动,使环境的构建从政府构建走向民主构建。  相似文献   

8.
吴祖强 《四川环境》1997,16(3):56-60
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已日益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在呼吁公众参与的条件下,依靠谁去搞好环境保护?公众是如何看待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了解公众关于环境保护的心态,有助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政策更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本文就这一话题进行了城市居民的抽样调查。调查表明,公众普遍认为,政府和公众参与是搞好环保的主要依靠力量;而公众对环境宣传教育和污染企业的治理以及技术进步的期望较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人均月收入带来的影响,以期把握不同层次公众的心态。在此基础上本文就环境宣传教育如何促进公众参与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将于 2002年1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亚欧环境部长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和亚欧环境技术中心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亚欧公众参与和环境决策研讨会”于2002年1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主题包括: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社会团体与公众参与、环境立法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等内容,旨在促迸亚欧会议成员国在公众参与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推动环境领域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亚欧会议十余个国家的环境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员、国内部分省、市从事环保宣教工作的代表、民…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是公共的,环境利益具有公众性。在环境执法中积极吸纳公众意见,是国家民主管理社会的体现。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角色定位即:政府在环境执法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最终裁量权;企业是环境执法的对象;公众是环境执法的最终受益者。政府、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协调是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属性及制度模块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是公众参与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公众的有效参与,环境执法权得到监督;有序是公众参与制度的自然属性,有序才能使参与变得顺畅;利益均衡是公众参与制度的价值准则,环境矛盾最终体现为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之争,解决环境纠纷的最佳手段是寻找利益均衡点;政府居于环境执法的主导地位,同时发挥指导、引导、疏导公众和企业的作用;多重沟通平台是公众参与制度的效率保证,政府、企业、公众在执法前后的多重沟通,才能达到参与的最终目标。与公众参与环境执法制度属性相对应的是制度模块建设,如监督制度、程序制度、纠纷调处制度、润性执法制度以及沟通制度等。这些制度既能准确反映公众参与环境执法制度属性,又能完成制度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马军 《绿叶》2012,(1):52-58
政府、企业和公民是绿色转型的"三驾马车",当前中国环境问题的最大障碍是这"三驾马车"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政府虽然制定了非常多的环保法规、政策制度,但执法程序不够严格和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很多污染企业无视自身生产行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倾向于通过缴纳罚款来逃避环境责任。在这种状况下,"绿色转型"很可能会流于口号和形式。打破这一困境,有赖于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政府对公众参与的鼓励与扶持,唯有联合政府和公众的力量,企业才会有动力实施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等;新修订的《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设计了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公开环境信息,应当制定和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提供便利等。最后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公众参与,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挥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环境决策层的政府官员和参与环境保护的公众都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准确的环境信息,否则,政府的环境决策将可能是错误的或者科学性较低的,而公众参与将是盲目的甚至可能沦为情绪发泄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在环境决策中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公众参与普遍存在着"走过场"的情形,公众的意见往往无法被决策者认真考虑,更不要说被其采纳了.作者认为,就中国的环境执法而言,群众才是根本,群众才是基石.因此,重视公众视野中的环境问题,了解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真实看法,环境执法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环境执法的效率才可能提高,中国的环境问题才可能真正得以解决.因此,作者以《北京公众视野中的环境问题与公众的环境意识》为题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试图借此机会从源头上为政府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现代政府治理的主要课题。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深,政府和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断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运动中。政府和公众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由于信息交流的不顺畅,政府和公众在环境保护参与中进行着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博弈的情景不断变化,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在不断地变化,他们采取的策略也不断发生变化,他们之间的博弈从合作博弈到非合作博弈再到合作博弈,不断循环,从而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治理中的寻租行为浪费了经济资源,加重了环境负担,影响了环境治理。寻租的原因在于环境治理是政府主导下的污染控制,并且政府权力行使中存在不规范,使得寻租收益远大于其成本。只有市场机制、政府管制和公众参与三者的有机合作,才能更好的治理寻租。  相似文献   

18.
公众个体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但缺乏参与路径与信息、参与形式单一等是公众参与程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公众参与路径与模式选择对丰富治理理论及提升公众参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治理理论的三种研究观点及社会治理主体视角,将公众参与路径划分为政府维度的行政力量主导型、社会维度的第三部门力量主导型、基层自治力量主导型、传播和宣传力量主导型,以及自身力量主导型等五种路径;并从环境治理体系和参与路径网络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出发,进一步优化路径选择,提出线上及线下结合的赋权型参与策略,以期提高公众个体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促进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公众参与制度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政治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具有政策和法律依据,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公众在环境与发展决策中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辅助手段,深圳市立足城市之先,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在研究深圳市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存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以提高公民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落实水平为目标,从观念、立法、技术指引和参与形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深圳市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管理实践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