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地沟油,泛指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脂.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既可以实现地沟油的资源化利用,防止地沟油进入食物链,又可以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主要对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催化热解法、酯交换法、离子液体法的工艺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生物柴油的制备技术方法主要有直接混合法、微乳法、热解法和酯交换法。我国地沟油的来源广且分散,具有含固体杂质多、含水分高、酸值高的特点。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一般要先经过除水、机械除杂、除酸、脱色等预处理,然后利用酯交换法或加氢裂化法制备成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3.
生物柴油因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生物柴油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直接混合法、微乳液法和酯交换法等,并总结了这些方法存在的优缺点,最后对生物柴油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食品废物含有大量的油脂,本研究对食品废物的油脂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以其为原料开展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并对其组成进行测试分析,同其他原料所得生物柴油作对比,结果表明:食品废物的平均含油率均超过了10%(干基)。利用食品废物中提取的废弃油脂制取的生物柴油以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含量最高,分别为38.70%、亚油酸甲酯18.32%和棕榈酸甲酯31.72%,其组成与以植物油为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组成基本相似,符合作为柴油替代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处理葡萄糖废水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细胞破壁方法、油脂萃取溶剂及甲酯化方案对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并提出适用于活性污泥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以期为实现剩余污泥资源化、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提供技术支持.实验采用了盐酸加热、盐酸加热-超声、超声及液氮冷冻4种细胞破壁方法,选用二氯甲烷-甲醇和正己烷-甲醇-丙酮两种油脂萃取溶剂组合,使用油脂萃取-甲酯化(两步法)和原位甲酯化(一步法)两种方案,以降解含糖废水的活性污泥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加热破壁配合二氯甲烷-甲醇提取油脂的两步法获得的生物柴油产量最高,每克污泥(干重)的生物柴油产量达(60.4±3.5)mg·g-1.超声破壁一步法虽产量偏低((45.5±3.2)mg·g-1,以SS计),但步骤相对简单,化学试剂用量少.通过GC-MS分析发现,不同甲酯化方案所制备的脂肪酸甲酯(FAMEs)在组分上差别不大,除了含有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还含有5种带甲基支链的脂肪酸甲酯及两种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这可能对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的含量是促进剩余污泥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比较了BD法、二甲亚砜-甲醇法和酸热法对剩余污泥微生物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微生物油脂含量最高,进一步甲酯化合成的生物柴油产率最高达到2.1%.通过控制发酵过程pH和调节初始C/N,可以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可酯化油脂的含量,在pH=4、C/N=100条件下发酵合成的微生物油脂甲酯化得到的生物柴油产量和产率可提高至1.81 g·L~(-1)和13.06%.在此基础上重点比较了4种模拟含糖废水对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油脂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为碳源时合成的微生物油脂进一步甲酯化为生物柴油的产量和产率显著高于乳糖、蔗糖和葡萄糖,分别达到3.90 g·L~(-1)和24.55%.研究表明,以剩余污泥微生物为菌源,采用木糖等含糖废水为培养基,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强化剩余污泥微生物合成可酯化的微生物油脂含量,进而提高生物柴油产量.  相似文献   

7.
餐饮废弃油脂的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与CO_2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以餐饮废弃油脂为原料,利用化学催化法生产的生物柴油进行了生命周期能耗与CO2排放分析,以具有1 MJ能量的生物柴油产品为功能单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为1.648 9 MJ,化石能耗为0.616 9 MJ,化石能效比为1.62,生命周期净能量产出为0.383 1 MJ,生命周期CO2净排放量为-10.34 g.与生产和使用1 MJ能量的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生命周期总能耗升高37%,化石能耗降低49%,可减少CO2排放90.99 g.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生物柴油的品质,文章将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油生物柴油按体积比1:1混合,评价其对生物柴油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抗氧化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BHT(二叔丁基对甲酚)和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对混合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混合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过氧化值和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生物柴油混合可以调和两者之间的性能,降低桐油生物柴油的粘度,提高地沟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TBHQ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T和BHA,TBHQ能够延长混合生物柴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且对生物柴油其他性能影响较小,当桐油生物柴油与地沟油生物柴油以1:1混合,TBHQ添加量为1%时其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生物柴油国家标准;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粘度和过氧化值增加,TBHQ的加入减轻了氧化前后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2,(1):117-118
我国摧毁60个地沟油犯罪网络 去年8月下旬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打击“地沟油”犯罪破案会战。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排查油脂企业10万余家,摸排线索1.1万余条。在公安机关“地沟油”破案会战强大攻势下,一批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不法分子纷纷落网,以生产生物柴油等为幌子从事制售“地沟油”的“黑工厂”“黑作坊”纷纷被摧毁。各地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8起,抓获讳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杏实涉案油品6万余吨:  相似文献   

10.
废食用油生物柴油的制备及其掺烧时的动力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了查明生物柴油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废食用油制备的生物柴油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生物柴油环境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废食用油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即甲醇与废食用油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酯交换反应生产出生物柴油.所制备的生物柴油和柴油,按20%和50%掺混后在2台车用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动力和排放特性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掺混燃料的动力性和油耗率分别约有3%的下降和8%的上升,烟度、HC、CO和PM排放降低幅度最大分别达65%、11%、33%和13%,而NOx排放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本研究表明,发动机燃用低比例的生物柴油掺混燃料,在发动机不作任何改动和调整时,可以在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等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土壤磷素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由于生物有效性的不同 ,无机磷和有机磷又可分为各种形态的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土壤磷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概述了土壤中元素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讨论了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分布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不同省市土壤中硫的含量有差异;土壤中硫的含量与土壤类型及土母质等有一定关系,土壤中不同形态硫的含量结果表明,尽管该地区土壤中总硫在大部分土壤中含量较高,但植物有效硫的含量相对较低,土壤中的硫主要是以难溶无机硫和有机硫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以对氨基苯磺酸为重氮组分,α-萘胺为显色剂,采用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建立了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并将其用于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在0.010~0.200 mg/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加标回收率(n=5)为90.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0.54%~1.27%,测定结果能够准确反映不同位置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污染程度。该方法测试成本低,操作简便、快捷,尤其适用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污染调查评价及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分析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京津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提出运用总峰面积值,特征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存在几率、有机污染系数及环境水文地质与地下水污染关系等方法,结合实际研究了京津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种类、含量和分布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特点以及在垃圾渗滤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面临的技术难点。从环境技术管理以及工程技术开发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垃圾渗滤液的管理与控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汞的甲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汞的甲基化是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并且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全面总结了汞的甲基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包括汞甲基化的主要场所、汞的生物甲基化过程、非生物甲基化过程以及影响汞甲基化的因素。并指出研究低纬度带(热带亚热带)湿地生态系统中汞的甲基化机制及其环境生态影响对汞全球循环的贡献,是今后汞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焦作市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中站区四个地区48个样品中Cr、Cu、Pb、Zn、Cd5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厦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尚未受Cr污染,Cu和Cd污染程度较轻,Pb和Zn的污染较严重,并进行了污染源分析,提出建议反对策。  相似文献   

18.
铁同位素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使用,近年来Fe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Fe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分布于各类矿物、岩石、流体和生物体中,并广泛参与成岩成矿作用、热液活动和生命活动过程。自然界中各类无机过程(从高温到低温)、生物及有机过程均能使Fe同位素发生分馏,δ56Fe值约为-1.62‰~+0.91‰。文章系统介绍了Fe同位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Fe同位素测试方法简介、样品前处理、质谱测定、Fe同位素分馏机理和应用前景展望等,着重对该技术在环境地球化学、生物示踪、古海洋学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为农业土壤、作物中有毒物质背景值协作研究的一部分。作者测定了北京地区129个采样点及32个剖面的农业土壤样品中的镍含量。在对分析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土类土样中镍含量的分布类型,检验了剖面表层土(耕作层)同底层土的镍含量之间的差异。最后提出了北京地区农业土壤中镍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土法炼锌区典型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积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地区生长茂盛的自然植被及其根部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形态用连续提取法区分为有效态和强结合态,结果发现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的重金属含量成正比。所分析的4种植物体内的Pb、Zn、Cd含量表现为Zn>Pb>Cd。接骨草(SambucusChinensis)和柳叶苦荬菜(Ixerisgracilis)在体内富集、运输重金属元素的能力很强,是对污染区生态重建非常有前景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