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巢清尘 《灾害学》2000,15(3):79-84
在概述我国交通运输的构成以及这年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气候异常类型对不同交通运输系统在不同阶段的影响,提出了交通运输防御气候异常的战略性对策和在不同气候异常情况下防御气候灾害的战术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雾作为在稳定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相关研究较少。大雾生消的预报准确率一直有待提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航运的发展,大雾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日益增多,引起了交通运输、环保、卫生等各行业的重视。在积累的大量卫星探测数据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我国中东部地区不同季节、下垫面、地理位置的大雾消散遥感特征。通过加入太阳影响项等,改进了由Gurka等人提出的遥感大雾临近预报方法,提出了使用风云二号等覆盖东亚地区的气象卫星数据来预测中国中东部大雾消散时间的算法和流程,其结果与常规观测、卫星监测进行了比对。就地形、地表状况、季节等影响大雾消散的因素差异进行分析,并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讨论了地震灾害的地震社会学的含义、由来和发展,地震灾害对策及其历史回顾,分析了我国开展地震灾害的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概况、特点和基本任务等。  相似文献   

4.
气候异常对交通影响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  黄潮迎 《灾害学》1998,13(1):92-96
通过交通与气候关系的诊断分析,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气候对交通运输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两种途径,并给出了两种影响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农业气象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多方面资料,详细介绍了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该区域内农业生产的影响状况及影响特点,并提出了农业气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全寿命设计和风致疲劳研究的需求,利用辽宁、深圳和环渤海地区的测风资料,采用威布尔分布对我国疲劳风速的概率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威布尔分布可用于编制我国疲劳风速谱,其形状参数是影响风速概率分布的重要参数,不同地区疲劳风速分布的形状参数取值各不相同:以年为时间长度,辽宁长海地区疲劳风速分布的形状参数约为1.7,深圳地区约为2.3,环渤海地区约为2.0。同时,还提出了我国疲劳风速谱参数的简化取值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区域的结构设计和疲劳累积损伤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合理编制疲劳风速谱和了解我国疲劳风速分布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世界各主要地震国家地震保险的研究概况。结合我国地震经济损失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以地震危险性、震害预测和损失分析为基础的地震保险费率确定方法。计算中考虑了远震对长周期结构影响、抗震设计与加固、小区划因素及保险密度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提出具体建议。本文还以数值实例说明建议方法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春,一场突如其来持续猛烈的冰雪灾害席卷我国南方多个省(区),严重影响了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联络、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尽管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展开应急救援行动,冰雪灾害仍然造成129人  相似文献   

9.
巨灾影响的全球性:以东日本大地震的经济影响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巨灾经济影响的全球性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构建混合国际投入产出模型,从需求端的角度定量评估了东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各国各个生产部门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1)东日本大地震对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产量影响非常显著,主要集中在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与光学设备制造业等;(2)在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中,以中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最为显著,且不同国家和地区受到影响的部门结构也各不相同。研究从区域间产业关联的角度揭示了巨灾影响的全球性问题,对于全球尺度上的巨灾风险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大雾气候特征及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雾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上海市11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大雾数据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法,建立了上海市大雾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开展了上海市大雾的风险特征及地理区划研究,获得了1 km空间分辨率的上海大雾气候特征图、上海城市对大雾敏感性特征图和上海市大雾风险区划图。初步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城市大雾评估和风险区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峪 《灾害学》1999,14(3):59-63
1998 年, 我国气象灾害频繁, 洪涝、干旱、风雹、台风、低温冷冻及雪灾等不同程度发生, 特别是暴雨洪涝灾害尤为严重, 损失巨大。本文就上述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Riebsame WE 《Disasters》1985,9(4):295-300
Three recent cases of climate extremes are studied to identify human impacts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and to identify common characteristics that may help illuminate the nature of climate hazards. The 1980 heat wave in the central United States, 1981 cold wave in Boston, Massachusetts, and recent flooding and lake level rise in northern Utah, illustrate several important aspects of climate hazards that separate them from the more traditional set of catastrophic events (e.g. tornadoes, hurricanes and earthquakes) usually dealt with by hazard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Among those characteristics are an emphasis on health impacts rather than physical damage, accumulative effects rather than short shocks, a tendency for impacts to accrue to certain socio-economic classes, and relatively slow onset. Th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of these hazard characteristic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危化品公路运输风险管理现状及其防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特点,总结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风险管理现状,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不足。基于对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特点和管理现状充分认识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性的防灾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异常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冷 《灾害学》2000,15(4):61-65
1999年,我国先后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台风、风雹、沙尘暴、雪灾和冻害等多种气象灾害,特别是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除上述气象灾害外,本年度还出现了冬暖,夏凉、春寒、倒春寒、夏季高温和秋老虎等异常气候事件,本文主要是几种主要气旬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的发生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我国十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峪  王凌  祝昌汉  张强 《灾害学》2004,19(3):76-80
2003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特别是淮河流域特大洪水、南方持续的高温热浪及伏秋连旱,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低温阴雨、秋汛、台风、局地暴雨等也较为突出.本文利用我中心气候业务系统所得资料,对2003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险理论,探讨了气候变化风险的内涵,介绍了可用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的风险评估概念框架,并着重总结了风险评估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价中的应用。随着目前概率型气候情景的广泛应用及利益相关者与公众对影响评估中的不确定性认识的需求,风险评估将在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也有望基于风险形式实现终端至终端的评估。同时,当前气候变化农业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真正实现综合全面的评估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但目前要确切地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强度和出现频率的影响还很困难。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千年尺度上,长江流域的大旱和气候变冷成正相关,而长江流域的大涝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旱和大涝与气候冷暖过渡期成正相关;2.在百年尽度上,近1042年来,共出现281次全国性大旱和大涝,平均每百年出现27次,在地域分布上以南涝北旱为主;3.就百年至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言,气候冷冷组合期(1301~1900)易发生全国性大涝,而冷暖组合期(950~1300年,1901~1991年)易发生全国性大旱。总的来说,冷冷组合期的大旱大涝发生频率明显大于暖期,但不同地区有差异;4.在其它影响方面,台风、地震与海啸灾害在冷暖组合期(20世纪)均有比冷冷组合期(14和19世纪)多的趋势。因此,气候变暖将使防灾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区域特征及水汽异常输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东北地区91个站46a的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相应的NCEP/NCAR逐日水汽输送资料,通过旋转正交经验分解法分析了该区夏季旱涝的区域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各分区旱涝年的水汽异常输送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异常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独立的区域。分别分析了各区域旱涝年与降水正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发现各区域旱涝年的异常水汽输送路径和关键区均存在明显的不同,且旱涝年异常水汽输送并不是简单的反位相。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文楷  张震宇 《灾害学》1991,6(2):48-53
河南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古以来就以旱涝灾害频繁而著称。根据旱涝灾害的地域分异特点,可将全省分为五个区。减轻旱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水利建设,进一步开发地下水;扩大引黄灌溉、抗旱、补源面积;走旱作农业的道路,广泛提高农田抗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