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氧化氯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讨论了在一定条件下,通常意义的二氧化氯水溶液与稳定的二氧化氯水溶液的降解速率,同时,研究了pH值对二氧化氯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三苯甲烷染料的生物脱色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蓉  陈武  陈和谦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738-742,749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代表性三苯甲烷染料进行处理。菌的3种品系BKM-F-767.ME446和OGC101对10.50.100mg/L不同浓度的碱性紫5BN,碱性副品红、甲酚红.溴酚蓝和孔雀绿等5种染料具有不同程度的脱色降解能力。碱性副品红和溴酚蓝最为敏感.低浓度(10~30mg/L)孔雀绿的脱色降解效果最好.碱性紫5BN则一般.而甲酚红似乎抵御菌的进攻。紫外一可见光测定表明:碱性紫5BN在BKM-F-1767的作用下。培养液发生吸收峰朝短波方向的移动.标志着染料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对水力空化强化二氧化氯降解罗丹明B实验进行设计,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模型,并且模型拟合性较好。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入口压力为0.44 MPa,反应时间为100 min,二氧化氯浓度为33.74 mg/L。在最佳条件下,罗丹明B的实际降解率为92.2%,与预测值仅差0.3%。  相似文献   

4.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着pH的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杀藻量随着藻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以拟柱孢藻为优势藻的某饮用供水水库原水,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0.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在此条件下,除藻率为98.90%,余浊为1.59NTU.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说明影响除藻率的因素依次为: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着pH的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杀藻量随着藻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以拟柱孢藻为优势藻的某饮用供水水库原水,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0.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在此条件下,除藻率为98.90%,余浊为1.59 NTU。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说明影响除藻率的因素依次为: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  相似文献   

6.
亚氯酸钠-苯磺酸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二氧化氯浓度和纯度的影响。该法反应迅速,可以制备出高纯二氧化氯,反应易于控制,苯磺酸可作为快速释放型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的活化剂。  相似文献   

7.
鲁春  顾爱兵  李霞  林强 《环境科技》2009,22(5):35-36,39
以橡胶促进剂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ClO2)对高浓度橡胶促进剂废水进行催化氧化实验。重点考察了二氧化氯(ClO2)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处理废水的效果和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处理后出水的可生化性。设计了在不同反应时间、pH值、试剂投加质量浓度等条件下COD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ClO2)处理橡胶促进刹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h,pH值为9、二氧化氯(ClO2)(以有效氯计)的投加量的质量浓度为500mg/L,COD去除率能够达到85%以上;催化氧化提高了废水的B/C比,出水经过生化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力分离、二氧化氯氧化、化学沉淀+过滤方法分别对某镀铜车间的含油、含氰、含铜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在pH=9的条件下,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将CN-氧化为N2;金属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根产生难溶的氢氧化铜,经沉淀过滤后出水,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2%,处理后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相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
几种消毒剂对自来水中“红虫”的杀灭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有效、安全、经济的杀灭红虫药剂,以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研究了氯胺、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在20℃、无光照条件下对该种红虫单一和联合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所用消毒剂在一定剂量下(次氯酸钠4.0mg/L、氯胺>4.0mg/L、二氧化氯8.0mg/L和过氧化氢0.01%)都能在短时间内(2h)取得较好的杀灭效果。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之间对红虫的杀灭存在拮抗作用。从保证居民饮用水质量和实际的可操作性角度出发,认为二氧化氯是一种较理想的杀虫药剂。  相似文献   

10.
对自制二氧化氯的吸收液温度、稳定剂添加量、使用和测定前活化方法和二氧化氯溶液的降解速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的吸收液在0℃以下及稳定剂1%用量时含量较高,活化酸采用HCl最好,ClO2溶液在1%稳定剂存在下降解最慢.对稳态吸附型二氧化氯的稳定性的研究表明,低温及保存时间很重要,但稳定剂的影响不明显.通过比较二氧化氯含量测量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良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电子活度 (pε)和 pH优势区域图上 ,建立了包括氯酸根、二氧化氯、亚氯酸、亚氯酸根、次氯酸、次氯酸根、氯气和氯离子的氯体系多元平衡模式 ;发现二氧化氯在极强酸度和高电子活度区域稳定存在 ,水溶性二氧化氯则不稳定 .同时 ,根据反应自由能变化 ,提出了摩尔电子驱动力的概念 ,借助它分析了二氧化氯在水溶液中的歧化趋势 ,结果表明 ,二氧化氯在碱性溶液中的歧化反应远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得快 ,在全 pH范围内 ,二氧化氯表现出趋于强酸环境而保持自身稳定的趋势 ,与由pε- pH优势区域图所确立的二氧化氯稳定区定位相一致 ,从而验证了二氧化氯稳定存在区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氯消毒的副产物(DBPs)主要以无机的亚氯酸根和氯酸根为主,其中亚氯酸根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应用二氧化氯的实践,分析了二氧化氯消毒无机副产物的产生及可行的去除方法,认为用亚铁还原法控制及去除亚氯酸根是一种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硫化物还原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对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正确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新技术——催化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中COD、色度的新技术。该技术是用二氧化氯为氧化剂,在自制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COD去除率≥70%,色度去除率≥95%,一般高浓度有机废水经该法处理后接续生化可以达标。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新技术--催化氧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中COD、色度的有效新技术,该技术是用二氧化氯为氧化剂,在自制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COD去除率≥70%,色度去除率≥95%,一般高浓度有机废水用本法处理后接续生化处理可以达标。  相似文献   

15.
消毒剂二氧化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及生产实践。介绍现有二氧化氯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独特的消毒特性,并把其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在技术与经济两方面与液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而且与液氯相比优势明显,它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潜力巨大,二氧化氯作为液氯的替代品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6.
孙体昌  边朋沙  谷启源  吴根  邱微 《环境工程》2013,(Z1):208-211,219
焦化废水属有毒有害、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间甲酚等酚类污染物含量较高且用常用水处理方法去除比较困难。因此,研究了将浮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与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复合去除焦化废水中间甲酚的影响因素,并与普通MBR反应器在相同间甲酚浓度梯度下的处理功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间甲酚浓度下,生物浮动床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优于普通MBR反应器,其毒阈值为1200 mg/L,普通MBR反应器为1000 mg/L。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浮动床膜生物反应器填料上微生物进行观察,考察了间甲酚浓度升高对填料上微生物的影响及附着态微生物形态的变化,得出大型微生物随着间甲酚浓度的提高最后破裂死亡;杆菌种类及数量减少,最后转变成丝状菌;球菌的菌胶团解体,形状变成短杆状。  相似文献   

17.
在直流电和电解液循环条件下,浓度低于1克/升的苯酚、邻甲酚、间甲酚,2,3—二甲酚、3,4—二甲酚,间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溶液可在填充床二氧化铅电极上氧化。考察了应用电流和起始浓度对氧化程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按氧化的容易程度观测到的顺序为;苯酚>2,3—二甲酚>间苯二酚>间甲酚>3,4—二甲酚>邻甲酚。虽然酚类物质大部分被破坏,但苯醌和氢醌等有机降解产物仍留在溶液中。据证实,在五种单元酚混合液中,被破坏的酚类物质达96%,BOD 减少50%,而总有机碳只减少22%。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氯处理饮用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凤鸣  王东 《环境与开发》1994,9(4):341-345
要通过对二氧化氯杀菌速度快、杀菌谱广、除臭脱色、无残留毒性、不致癌、不致畸、对人体健康有益等方面论述,说明了二氧化氯是理想的饮水消毒剂.进而列举了高效、实用而廉价的二氧化氯在饮水中应用的实例,使读者了解到二氧化氯在饮水处理应用方面的先进性、必要性、安全可靠性和实际可能性。同时,对二氧化氯灭菌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降解间甲酚的特性及双底物体系中苯酚和间甲酚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波茨坦短芽孢杆菌能在72 h内降解400 mg/L的间甲酚,但其降解间甲酚的能力低于苯酚,拟合的Haldane方程各动力学参数为:μ_(max)=0.226 h~(-1),K_s=18.19 mg/L,K_i=130.12 mg/L。在苯酚-间甲酚体系中,苯酚抑制间甲酚的降解,同样间甲酚也抑制苯酚的降解;但是低浓度苯酚能促进间甲酚的降解,苯酚浓度150~300 mg/L时,能促进200 mg/L间甲酚的降解,苯酚200 mg/L时,间甲酚降解速率最快;动力学参数表明间甲酚对苯酚降解的抑制要强于苯酚对间甲酚降解的抑制。酶活测定表明,苯酚和间甲酚降解都遵循邻位降解途径:生成(取代的)邻苯二酚,然后在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作用下邻位开环裂解。  相似文献   

20.
陈伟  劳红标  戴海润  潘绮  钟磊 《环境》2012,(Z2):29-30
本研究通过发挥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并结合混凝沉淀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实验综合考察了二氧化氯投加量、反应pH值、反应时间以及混凝剂种类等参数,并通过中试验证,在投加50mg/L的二氧化氯,可以实现较好的脱色效果,并且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达到42%,而药剂成本为1.08元/吨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