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案是我国首例因环境污染而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同时也是一起非常典型的环境民事诉讼案件。但是,本案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并非十分恰当。法院将侵害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大,对原告学习、生活造成影响作为“严重后果”的衡量标准也并非充足理由。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基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行为.排污单位因为污染事故等原因给第三人造成损害(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赔偿责任有时可能巨大,甚至排污单位可能无力承担.为了适当转移和分散这种污染赔偿责任,从而既使污染受害人能够得到补偿,也确保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能够继续进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周训芳 《绿叶》2014,(7):30-36
民事诉讼程序本质上以解决私权纠纷为目的,《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的实施将面临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立案难的问题,而环保法庭并不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有效途径。从技术层面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立案难的最基础原因是《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没有列举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案由。法院应当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形势,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新类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纳入民事案件案由体系,并完善相应的立案机制,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的实施扫清司法障碍。  相似文献   

4.
实施船舶污染管理排污收费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船舶运输中尚未实施。本文分析了船舶造成的环境污染,依据我国排污收费有关制度,论述了实施船舶排污收费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实施船舶排污收费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救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纠纷的方式包括两种,即行政处理和诉讼解决。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尚不完善。本文就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救济提出具体建议,即修改、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相关法律制度,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事故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及意外因素的影响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损失.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影响的突发性事件。我国《环境保护法础文规定: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应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相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均规定,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后《H小时内一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做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制度框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损害不同于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害,是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行为引发的区域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不利改变,其实质是个体经济利益对公共环境利益的侵蚀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过程,需采用公法手段综合利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方式使责任者承担修复或赔偿相应修复费用的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核心在于赋予特定主体代表公共环境利益进行索赔的权利,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制度框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框架由本体与配套制度构成,本体制度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内容与范围、索赔主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协商与诉讼程序,配套制度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社会化责任分担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一粟 《绿色视野》2009,(10):37-40
2007年11月,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并且在贵阳市下辖的清镇市人民法院设立了环境保护法庭,专门审理涉及“两湖一库”水资源保护、贵阳市所辖区域内水土、山林保护的排污侵权、损害赔偿、环境公益诉讼等类型的一、二审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和相关执行案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建筑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洛宁县噪声污染案件占全县几年来污染总案件的50%以上,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案件占噪声污染案件的半数以上,并有增年趋势。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排污收费、污染事故的处理等,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争议,而且争议的主要焦点往往集中到监测结果上。所以,分析影响监测结果的原因,增强监测结果的代表性是噪声监测人员探索的重要问题。一、影响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因素1、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八,四十一条规定,县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应予受理,并负责调查处理。怎样才能正确处理环境污染损害赌偿案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取证,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一、取证的重要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环境污染损害案件,首先必须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对案件事实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而案件的事实真相,要由证据来证明。因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从立案、调查、处理,主要围绕着收集证据,判断证据,运用证据,  相似文献   

11.
环境责任保险的运作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贾爱玲 《四川环境》2003,22(2):60-63
环境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形式,是为排污企业设置的一道公共安全网,同时也使社会公众能够即时、充分地获得损害赔偿。为了更好的发挥环境责任保险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功能,在运作机制的设计上应采取差别保险费率、强制保险和由政府给予支持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项法律制度的效能就是这项法律制度实施后能够达到其预定的调整当事者社会关系的程度。排污收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其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作用就是调整环境污染者(排污单位)、环境保护者(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及环境污染受害者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最终达到保障人体健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排污收费的效能就是其实施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亦即对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本文拟就排污收费的效能考核,运作机制,影响因…  相似文献   

13.
外部性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主体在从事使其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活动时,对社会或他人所造成的正的或负的外部效应。具体到环境保护领域,生产者生产产品创造财富,但基于现有的技术条件,不可避免地要向周围环境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由此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因环境资源的公共性而由整个社会来承担。解决外部性的环境污染,就应将其外部性内部化,即将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社会成本由因其生产行为而获利的主体承担。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权交易等手段即用来达成这一目标,将污染者转嫁给社会的成本转由其自身来承担。  相似文献   

14.
竺效 《绿叶》2010,(9):99-106
2007年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看似“顶破天”的最高额罚款却使得法律陷入了“便宜责任企业”、“放纵污染”、“鼓励污染”的尴尬。面对频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行政罚款机制难以威慑和遏制违法行为。对此,应综合发挥行政处罚责任制度、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民事责任制度和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制度的作用.令责任人得不偿失。而在罚款行政处罚已经封顶、侵权损害赔偿诉讼可能但尚未被受理的情况下,探讨建立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制度以为补充.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5.
石油钻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本文列举了由于环保意识差、管理工作不力而造成的两起污染事故,一起是由于大雨,钻井污水池被冲垮;另一起是由于钻井队用泵将钻井污水排到农田。这两起事故均由于对周围环境污染造成了不良后果。本文分析了造成污染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对污染事故预防的措施与对策,以及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最后也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来,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水域的污染,更是触目惊心。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敲响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警钟;2009年,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向河里偷排污水,造成盐城两个水厂的水源地受到污染,致使市区大面积断水,引发了轰动全国的公共事件;2010年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汀江受到了严重污染,汀江沿岸以养鱼为生的渔民损失惨重,几乎所有养殖鱼全部死亡;2010年7月,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造成附近至少50平方公里海域油污污染,海水附着油沫最厚处可达3 0厘米。种种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在正处于环境事故高发期,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是企业,甚至是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然而单凭企业承担责任是力所不能及的,最终不得不由国家买单,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机制,即绿色保险,把赔偿引向社会化。保险本身就是一种救灾形式,因为它能分散风险,减少损失。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宜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模式才能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北地区面临着加速经济发展与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的双重课题。但仍有部分地方政府与企业重发展、轻环保,造成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结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与试点的实践经验,从明确诉讼主体资格、赔偿范围、实施诉讼和磋商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等方面,提出我国西北地区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事业单位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份。实际工作中常常要遇到环境污染事故问题。及时报告,正确的调查、分析、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的全部过程,叫做环境污染事故管理。搞好环境污染事故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而且可以做到偿罚分明,促进和加强单位内部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刘文钊 《四川环境》1997,16(3):65-67
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的一般知识。针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中的前提重点是取证和调处,提出了在取证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证据种类。依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在调处中污染赔偿的责任作了一定探讨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