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隔24年期间北京上空气挟真菌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比较了1957年和1981年两次对气挟真菌的调查结果,证明北京上空气挟真菌的密度由1957年至1981年增加到原来的350%,这反映出空气挟尘量的急剧增加。经鉴定得知:优势菌种有四种即Cladosporium、Aspergillus、Alternaria和Penicillium,从全年的累计菌的群体比例上看,夏季Aspergillus密度增高。从已鉴定的真菌的属的数目上看,冬日菌种最多,这显然是因为植被枯萎、风砂严重所致,秋季是最清洁的季节,这和植被覆盖好、风砂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 气挟细菌多存在于凝集核直径为2—6微米的飘尘颗粒物中,主要来自地面扬尘,其次来自湖、海及动物与人群的活动。如污水场、动物场、发酵行业及农业活动等。70%的气挟菌可由人及动物肠胃中分出,鸡笼附近的空气含肠道菌数量可达48个/m~3,链球菌则分别来自植物源及粪源。本文所提及的气挟菌系指非传染性病菌类,但此类菌如达到一定浓度且维持一定时间则对机体可能有潜在危害。某些机体内的常在菌,伴同漂尘,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变成有害的条件致病菌,对此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3.
陈秉良  陈宏 《福建环境》1994,11(5):21-22
对福州市夜市饮食摊进行微生物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饮食摊上空气挟细菌浓度超过10000cFu/m~3,分离的182株细菌,归属11个属,主要是具有色素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气挟细菌中具有溶血性作用者占4.3%~36%之间。由此可见,街道旁露天饮食摊上空气挟微生物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4.
京津地区气挟优势细菌及其某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大气是缺乏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且受紫外光辐射较强的特殊环境,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它也没有自己固有的微生物区系。大气微生物的成分受当地土壤和水体微生物及气象因子等自然原因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因素影响甚大,因此随机性很强。气挟细菌是构成大气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为了解京津地区六采样点大气气挟细菌的特征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我们于一九八二年五月至一九八四年元月分别于春、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对气挟微生物的研究,无论在环境保护以及劳动卫生方面均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在研究方法上,经典的自然落下法已多不采用;液体冲击法虽较科学但操作繁琐;而固体撞击法与滤膜法则较简便,唯前者需特殊采样器,后者仅需气泵及微孔滤膜即可,故简易可行。滤膜法已列为水中大肠菌类监测的  相似文献   

6.
非灭菌条件下酸性蓝45在白腐真菌反应器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成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09,30(6):1797-1801
在非灭菌条件下维持白腐真菌反应器连续运行是在水处理领域实际应用白腐真菌的前提.采用臭氧控制白腐真菌反应器中的污染细菌,以连续运行方式考察了自由悬浮培养的白腐真菌体系中控菌、产酶、pH变化及对酸性蓝45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白腐真菌反应器系统的控菌单元,以0.0144 mg/min臭氧投加速率,可成功将白腐真菌反应器内污染细菌控制在1×106 CFU/mL以下,其去除率接近99%;成功实现了白腐真菌反应器连续合成锰过氧化物酶(最大剩余酶活50 U/L)和对酸性蓝45 的持续降解(40%~80%);发现pH值在6左右时,白腐真菌培养体系仍然具有合成锰过氧化物酶和对酸性蓝45的持续降解的能力;提出在控制污染细菌的前提下,如何维持白腐真菌的持续生长及高产酶是进一步实现白腐真菌反应器连续运行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菌根真菌重金属耐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保冬  孙玉青  张莘  伍松林 《环境科学》2015,36(3):1123-1132
菌根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与大多数陆地植物形成共生体,菌根共生体系对于植物适应各种逆境胁迫具有重要意义.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通常也能发现菌根真菌,某些菌根真菌对重金属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在污染土壤修复方面显示出应用潜力.本文从生境选择、生理适应、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等层面综述了菌根真菌重金属耐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推进相关机制研究及菌根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廊坊和新港地区气挟微生物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气环境是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它缺乏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紫外线辐射,因此,空气不象土壤和水那样具有自己相应的稳定的微生物区系。在空气中气挟微生物都是来自地表飞扬的尘土,飞溅的水滴以及人和动物的分泌排泄物。许多研究表明,微生物在空气中是呈悬浮状态,随气流而漂动,它受风力、气温、湿度和日照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密度,交通情况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气挟微生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与人类的健康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和动,植物病原菌的传播、人类过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医院室内空气真菌污染会影响医护人员、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健康,其影响程度不仅与空气真菌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还与真菌气溶胶粒径及分布特征有关,不同粒径的真菌气溶胶影响人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不同.本研究对重庆某综合医院的普通病房进行空气真菌取样,系统分析了病房空气真菌浓度、种属及粒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病房空气真菌浓度与病人患病类型及人员密度无关,主要影响因素为温湿度与季节变化.冬夏各科室病房真菌粒径分布特征大致呈正态分布,粒径的百分比从Ⅰ级~Ⅲ级各级所占比例逐渐增大,Ⅲ级~Ⅴ级所占比例总体最大,Ⅴ级~Ⅵ级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冬夏不同科室病房的空气真菌孢子中值直径没有显著差异,真菌孢子的中值直径小于3.19μm.病房冬夏优势菌属基本相同,主要为青霉属、曲霉属及交链孢霉属,与其它建筑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病房空调系统设计应提高对粒径为1.1~4.7μm真菌孢子的过滤效率,病房的日常卫生维护与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抑菌除菌方法和设备.  相似文献   

10.
动物粪便堆肥厂是空气中真菌的重要来源.目前对其不同工作区逸散真菌的种类和丰度差异尚无相关报道,无法全面评估堆肥厂空气真菌的生态健康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对动物粪便堆肥厂的堆肥区、包装区、办公区和下风向区空气样本进行采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区域空气中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办公区及下风向区空气真...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对褐土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用量(0、10、20、40 t·hm~(-2))生物炭施用3a后植烟褐土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添加生物炭3 a后显著提高了土壤pH、含水率、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而降低了土壤容重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Illumina Mi Seq测序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改变真菌群落结构.物种注释结果表明,所有样本中真菌优势菌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其相对丰度之和占所有可注释真菌丰度的90%以上.生物炭提高了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生物炭增加了链格孢属(Alternaria)、锥盖伞属(Conocybe)和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放射毛霉(Actinomucor)和赤霉菌(Gibberella)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及Mantel检验结果说明,土壤DOC、pH和含水率是影响褐土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生物炭施用3 a后对土壤理化特性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环境因子的改变驱动了土壤真菌群落的生态演替.  相似文献   

12.
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喀斯特灌丛生态系统中不同岩性条件下土壤固氮菌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变化,揭示岩性对灌丛生态系统土壤中固氮菌与AM真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条件下,土壤固氮菌与AM真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固氮菌与AM真菌丰度在石灰岩土壤中最大,白云岩土壤中最小,石灰岩-白云岩夹层土壤介于两者之间;同样,不同岩性土壤中固氮菌与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Olsen-P、有机碳、黏粒含量与固氮菌丰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全氮、黏粒含量与AM真菌丰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DA分析表明,植物均匀度影响固氮菌群落组成结构,而植物均匀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结构.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岩性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与土壤养分来影响土壤固氮菌与AM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及丰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AM(arbuscular mycorrhizal,丛枝菌根)真菌在Hg胁迫下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析不同Hg投加量(0、0.1、1.0和2.0 mg/kg)下,接种AM真菌对水稻植株生物量、株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膜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系活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水分利用效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不同Hg投加量下,AM真菌均能促进水稻植株生长.②AM真菌接种能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水稻叶片光合速率.③接种AM真菌后,水稻叶片MDA(malondialdehyde)含量降低,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均升高.综合显著性分析结果来看,当Hg投加量为0.1 mg/kg时,接种AM真菌后水稻整体长势良好,多项生理指标偏高,说明AM真菌在较低Hg投加量下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对汞的抗性.研究显示,AM真菌能通过促进水稻光合色素分泌来提高水稻光合作用,同时能提高水稻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细胞稳态,缓解汞的毒害作用.总之,AM真菌能增强水稻对汞污染的适应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降低汞对水稻造成的毒害及损伤,增强抗逆性,且该作用在较低Hg投加量下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楠  潘小承  王传宽  白尚斌 《环境科学》2020,41(5):2476-2484
为探究酸雨对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选取T1(pH=4.0)和T2(pH=2.5)两个模拟酸雨梯度,并以CK(pH=5.5)对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OTU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P0.05).竹阔混交林土壤主要由13个门类群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主坐标(PCoA)分析和相似性检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改变了土壤真菌结构.Bifiguratu属、Geminibasidium属、Purpureocillium属和Oidiodendron属相对丰度变化显著,可作为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和全氮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酸雨提高了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真菌群落,以及土壤真菌作为影响因子在预测环境变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莉  林佳宁  张远  王书平  张晓娇 《环境科学》2018,39(5):2368-2379
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是海洋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黄海水环境样本的标记基因ITS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探讨了黄海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基于标记基因ITS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可获得较丰富的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种类,其中真菌OTUs浮游植物OTUs浮游动物OTUs,真菌reads数浮游动物reads数浮游植物reads数.(2)不同水域微型浮游生物的物种丰度及多样性程度不同,Ace指数及Chao1指数表现为南黄海北黄海东海北部冷水团,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东海北部北黄海南黄海冷水团,冷水团水域的物种丰度及多样性最低.(3)随着温度的升高,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reads数、OTUs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随着盐度的增加,真菌的reads数、OTUs升高,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reads数、OTUs下降,其中浮游植物的reads数、OTUs显著下降(P0.05);在北纬30°~40°范围内,随着纬度的升高,真菌、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上升,而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下降;与海岸线的距离越大,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越低.本研究首次以ITS为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研究海洋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富了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认识,揭示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该海域研究的可行性,为其他海域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付柏淋  吕阳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917-2921
为研究中央空调系统真菌繁殖扩散机理及控制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通过温热控制手段,探究不同温热环境下真菌菌落、菌丝生长繁殖规律.以某体育馆中央空调系统过滤器表面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空调系统过滤器表面的优势菌属种类及数量.对分离鉴定的优势菌属做温热控制实验,分别在25℃恒温及22℃~28℃变温条件下观察菌落和菌丝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该空调系统过滤器表面真菌优势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菌落形成单位分别为600, 140cfu/cm2.温热控制研究表明,无论25℃恒温或22~28℃变温条件,青霉属生长速度都要快于枝孢菌,且菌落直径变化和时间成线性关系;温热控制对青霉属和枝孢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热控制技术在抑制空调系统真菌生长上可行.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居家空气微生物粒径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室内外空气微生物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不仅与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而且还与微生物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粒径的空气微生物对人们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不同.在北京市不同方向选取31户有1~10岁儿童的家庭进行空气微生物取样,系统研究了室内家庭空气微生物粒径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室内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径分布特征不随家庭环境、季节特征、儿童性别、房屋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但空气细菌和真菌的粒径分布特征不同.总体上空气细菌和真菌粒径均呈对数正态分布,但空气细菌粒子百分比从Ⅰ级(>8.2μm)到Ⅴ级(1.0~2.0μm)逐渐增加,Ⅵ级(<1.0μm)细菌粒子百分比急剧下降,最高值出现在Ⅴ级,而空气真菌粒径百分比从Ⅰ级~Ⅳ级(2.0~3.5μm)逐渐增加,而后从Ⅳ级~Ⅵ级真菌粒径百分比急剧下降,最高值出现在Ⅳ级.不同优势真菌属的粒径分布也不相同,枝孢属、青霉属和曲霉属呈对数正态分布,最高值出现在Ⅳ级,而链格孢属为偏态分布,最高值出现在Ⅱ级(5.0~10.4μm).室内空气细菌的中值直径明显大于空气真菌,1 a中空气细菌和真菌春、夏、秋季的粒径明显大于冬季.  相似文献   

18.
生物过滤塔甲苯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在空塔气速0.7~3.5cm/h、停流时间30s~80s的试验范围内,选取柱状活性炭为滤料,选择甲苯为VOCs代表,研究过滤塔甲苯生物降解性能,分析浓度、流量以及湿含量对降解能力的影响,建立VOC生物降解模型并予以验证.运行试验表明,滤料微生物活性较强,对甲苯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菌落分析表明,在甲苯生物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真菌、杆菌和芽孢杆菌,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镉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Cd污染状况,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生长及对Cd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加Cd15~50mg·kg-1对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在不加Cd的土壤中,接种菌根真菌有助于Cd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运输;在Cd污染土壤中,接种菌根真菌并未明显改善紫羊茅的磷营养状况,并且也没有明显增加紫羊茅的生物量,但是地上部的Cd浓度和吸收量均显著低于不接种的处理,其原因是菌根真菌强化了Cd在紫羊茅根系的固持作用,减少Cd在地上部的分配比例,从而降低了紫羊茅地上部对Cd的积累.试验还观察到,不同菌根真菌对紫羊茅吸Cd量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Glomusintraradices在Cd污染的土壤中对Cd吸收的抑制效应大于Glomousmosseae.这些结果一方面说明菌根真菌侵染是紫羊茅地上部Cd含量减少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反映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作为污染物由土壤环境进入食物链系统的门户之一的丛枝菌根真菌在调节生态系统中重金属Cd的生物循环、减轻重金属Cd对食物链的污染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集雨窖水沉积物中蕴含丰富多样的真菌群落,这些真菌作为连接窖水生态系统与沉积物之间物质交换的桥梁和纽带,在窖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也通常与环境因子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种不同集流面环境下的水窖沉积物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集流环境下的水窖沉积物较黄土地集流环境下的水窖沉积物具有更高的真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两种集流环境下的真菌群落优势菌门相同,分别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它们构成了菌门丰度的90%以上,但前者具有更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基于LEfSe分析得到的标志物种显示,在黄土地集流环境中对差异性贡献最大的菌群是Basidiobolales,贡献最小的是Mycosphaerella;在混凝土集流环境中对差异性贡献最大的菌群是Saccharomycetales,贡献最小的是Periconia.微生物群落-环境因子共现性网络显示真菌和真菌之间,真菌和环境因子之间均为正向关系大于负向关系.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水窖沉积物中真菌群落多样性的认识,可为保障集雨窖水人畜饮用安全和改善窖水水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