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描述光学漫散射现象的朗伯体概念和分析方法应用在兵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计算上.通过对朗伯表面的散射强度计算和实例模拟分析.提出了利用散射一吸收型材料构造朗伯表面实现地面兵器目标雷达波隐身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舰船目标尺寸巨大、形状复杂、电磁设备繁多的特点,选取并行多层快速多极子技术来模拟仿真其电磁环境.讨论了多层快速多极子技术并行化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案.在北京理工大学电磁仿真中心的并行计算平台上,成功模拟仿真了尺寸达到540个电波长的舰船模型的电磁环境.计算了复杂结构舰船上任意激励源对舰船电磁环境的影响.以两个金属槽间的相互作用为例,分析了存在任意激励时源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FLAC有限差分程序,模拟在近场强震作用下双孔并行地铁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其相对位移差峰值、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水平向应力峰值随埋深及隧道间距径比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埋深对与隧道的相对位移差、水平加速度及水平应力有显著影响,且随埋深增加显著增大;而距径比影响不明显,只有在距径比等于1时,隧道相对位移差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4.
依据目标表面材料光谱反射率、等效光学常数色散曲线和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及表面高度起伏均方根,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了一种空间简单体组合模型在太阳、地球-大气系统背景影响下目标可见光散射特性随入射波长和轨道高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散射体在相同轨道的条件下,表面材料的反射率越高,光散射强度越大;散射体材料相同时,散射体散射强度随着散射体轨道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颗粒物的比例构成对散射及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对推动水色遥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2017年6月和9月秦皇岛附近海域的实测数据,获取了各站位有机颗粒(POM)、无机颗粒(PIM)的浓度以及散射、后向散射等光谱参数,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受水体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各波段比后向散射系数的变化幅度明显增大,变异系数CV最大值出现在550 nm处;通过建立散射、后向散射系数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SPM)以及与PIM和POM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水体的后向散射受水体颗粒物构成影响较大,与有机、无机颗粒物浓度之间的模型精度较高,均方根误差(RMSE)的变化范围为0.0094~0.0143,模型精度在700 nm处最好;同时,分析了无机颗粒物的比例构成(PIM/SPM)对散射效率和后向散射效率的影响,得出相对于散射效率Qbe,后向散射效率Qbbe受无机颗粒物比例构成影响最大,但是Qbbe与PIM/SPM的相关性并不是很高,决定系数R2为0.4。  相似文献   

6.
向前  方重华  熊波  刘义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1):31-33,72
目的对小于传统远场距离条件下目标散射特性均值进行测量。方法通过MLFMM软件仿真手段,给出舰船模型在自由空间的近场散射仿真与分析结果,包括随入射频率和探测距离的变化曲线。结果随着探测距离的缩减,舰船目标的近场散射与远场散射的差别较大,但二者的均值却较为一致。基于此,提出基于成像理论的定量预估均值方法,通过近场散射特性评估,所获得的结果与远场条件下的均值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为大型目标散射特性测量提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维地形下的并行管道干扰规律,提出降低并行管道干扰的合理措施。方法使用BEASY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涂层破损率、管道直径、土壤电阻率、输出电流等探究各参数对三维地形下并行管道干扰的影响规律。结果并行管道间存在干扰,相较于单根管道,在辅助阳极附近的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变小,其他位置处管道保护电位略有上升。随管道并行间距增加,干扰减弱。土壤电阻率越大,阳极输出电流越大,辅助阳极距管道距离越近,管道直径越小,并行管道间干扰越剧烈。结论对于独立设置阴极保护的并行管道,推荐管道并行间距大于80m;对于联合阴极保护的并行管道,推荐管道并行间距小于7 m。  相似文献   

8.
一类飞行器动态变化加速度模拟试验原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锋  欧峰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5):56-60,110
目的探索一类飞行器动态变化加速度模拟试验原理。方法建立三轴动态变化加速度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试件上某一特定位置的目标加速度与离心机及动量矩框架的输入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的目标加速度反解方程得到输入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旋转角度。结果使用Matlab进行方程求解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与目标加速度一致。结论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反解方程进行动态加速度模拟试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直接声场试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得航天器的设计、制造与试验能够并行开展,同时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在最近十余年,国外发展了直接声场试验技术(DFAT)。这种新型的噪声试验技术与混响场试验相比更为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试验效率。针对未来飞行器研制与试验,论述了DFAT技术的进展情况。从扬声器阵列的布置方式、控制技术的改进和DFAT技术目前所具备的能力现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DFAT试验系统的组成与发展,对近十年来国外开展的典型DFAT试验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在试验中发现的声场一致性、与混响场的差异、试验件结构响应和驻波等相关问题。对DFAT技术的后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发展DFAT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非均匀有理B样条理论(NURBS)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类几何结构,它可以利用较少的信息来表示复杂的几何结构,大多数的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都使用NURBS曲面进行建模.其中在利用NURBS区建模时.采用了渐近物理光学法(PO)简化电磁散射场,精确和快速的分析电磁散射特性,优化了计算效率和精度.利用PO法计算NURBS曲面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用平面元近似所造成的误差,同时还大大减小了曲面个数,也有利于计算量的减缩.  相似文献   

11.
陶威  徐超  仲兆平 《环境工程》2020,38(10):162
常规除尘器无法有效去除PM2.5,而声波能有效增加颗粒物之间的碰撞、团聚,使PM2.5粒径增大,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除尘预处理技术。主要研究了声波频率、声压级、初始浓度及停留时间对声波团聚效率的影响,发现在低频声波作用下效果更好,而纯声波作用下最佳团聚效率为44.84%。并对粉尘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对比了实验前后的粉尘形态,验证了声波对气溶胶颗粒的团聚作用。利用喷雾作为辅助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团聚效率,降低声波团聚的能耗。在相同情况下,添加喷雾可以使团聚效率从43.07%增加到66.48%,说明喷雾联合声波作用是非常有效的除尘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声学超材料主要有布拉格散射型声子晶体、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等。布拉格散射型声子晶体通常需要其晶格常数与声波波长处于同一数量级时才能产生声波禁带,从而使得其应用领域受限。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利用其共振单元的共振频率与声波频率接近时所产生的耦合作用而消耗声能,其尺寸比作用声波波长降低了2个数量级,从而实现了小尺寸声学超材料对长声波的控制。局域共振声学超材料采用特殊的声学结构单元设计,使其在常规介质中具有一些超常物理特性,如负折射、负质量密度等;其在低频段具有声学禁带,在该禁带频率范围内将阻止声波传递。局域共振声学超材料已发展出了具有谐振特性的声学结构单元、表面附加局域共振单元板结构声学超材料、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等结构形式。局域共振声学超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为低频降噪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不同频率以及频率组合下正交和平行超声场降解氯苯溶液的效果,并对氯苯超声降解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多频率组合超声场能有效的提高氯苯的降解效果;正交超声场降解效果优于平行超声场;多频超声场中氯苯降解过程符合虚拟一级反应特征,同时给出了3种频率及其频率组合条件下氯苯的超声降解动力学特征方程。  相似文献   

14.
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沿线声场分布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波动声学和几何声学原理,将列车看作运动着的有限长线声源,建立了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沿线声场分布及其声屏障插入损失计算模型,模型中对声影区的声场分布采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进行推导计算,给出了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声衬的吸声效果和声模态散射现象。方法针对飞机短舱进气道声衬开展噪声试验。以缩比尺度进气道试验台为基础,单级轴流风扇为噪声源,通过10倍进气道直径的远场测点,获取固壁条件和声衬作用下的管道声模态和远场指向性,分析不同转速下各远场测点在声衬作用下的吸声效果。结果在三种不同转速工况下,得到前三阶叶片通过频率下声衬上游、下游的管道声模态分布、远场频谱和指向性分布,并以此得出声衬在不同转速、不同噪声频率、不同流速下的降噪效果。在2973 r/min转速下,(1,0)声模态的声功率级降低达24.3dB。(±3,0)模态处,声衬靠近声源一侧的声功率反而升高。结论声衬在设计频率和模态处,吸声效果最明显。随着模态阶数的升高,声衬的降噪能力有所提升。偏离设计频率时,高阶声模态在阻抗交界面发生散射。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Sincefirstpaperpublishedin1958,computersimulationtechniqueforroomacousticshasdevelopedalot.Itplaysaveryimportant...  相似文献   

17.
可吸人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是现阶段的一个研究热点.声凝并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燃煤锅炉可吸人颗粒物排放的方法之一.在内壁光滑的圆筒反应器中.利用压电换能器产生行波可以对小颗粒产生凝并作用.凝并效率受到凝并时间、声强、声波频率以及烟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1~2.5kHz范围内,1.5kHz是较好的声波频率;在同一频率下,随着声强的增加,凝并效率会相应提高,同时能耗也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凝并效率也逐渐增加;对于PM2.5来说,最佳凝并时间为3.3s,凝并效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脉冲喷吹的基础上,向滤筒除尘系统中导入声波,以改善清灰效果,并通过实验得出两者的最佳组合方式。调节声波相关参数,得出声波的频率和声压对清灰效果的影响关系,并找到最佳频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声波团聚技术对于储能电站火灾烟雾的清除作用,搭建了声波团聚实验台,利用炭黑颗粒气溶胶模拟储能电站的火灾烟雾,探究了声波频率、声压级和初始烟雾浓度等参数对声波团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声压级为140 dB、频率为1 000 Hz的声波作用下,在20 s时间内火灾烟雾的透光率从22%提高到了90%;当声压级由135...  相似文献   

20.
太赫兹成像系统相对于普通红外线成像系统而言,其受温度和烟雾密度的影响较小,将其引入火场环境侦测中能较好地解决火场环境能见度低的问题.但太赫兹波在火场烟气环境中传播时,会受到烟颗粒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影响,造成其传播特性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开展烟颗粒对太赫兹波衰减特性的影响研究.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进行模拟运算,结合烟颗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