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浩  王贵玲  张薇  范琦  蔺文静 《地球与环境》2005,33(Z1):620-623
河北平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河北平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发生一系列演化。  相似文献   

2.
河北平原土壤中As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平原农田区的As元素在土壤中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了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化肥为输入途径和农作物籽实为输出途径,并进行通量计算.结果显示,在河北平原,大气干湿沉降为土壤中As主要输入方式,灌溉水和化肥输入通量较低,三者对土壤As贡献率分别为53.1%、28.9%和18.1%;而农作物...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又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我国因地下水水源地开发与保护不当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从保护地下水水源地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科学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及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方法,总结了地下水水源地潜在污染源识别及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应基于生态水位合理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充分考虑生态脆弱性并建立地下水水源地生态脆弱保护区;应加强地下水水源地生态安全的预防性和保护性工作,识别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完善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地下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应使用生态环境友好型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防止修复过程对地下水造成次生污染。该研究为保障我国地下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雷州半岛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为了更好地监测海水入侵趋势,保护地下水资源安全,优化设计了该地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成了集地下水监测、远程信息传输与控制、监测信息管理、地下水系统三维建模和地下水监测三维可视化分析于一体的地下水监测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地下水监测网络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稳定,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污染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用工具和工作步骤,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污染修复的重要依据。文章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和污染风险评价的研究背景和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提出了目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基于风险管理的地下污染环境修复及其总体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水资源。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的组成的部分。我国地下水资源丰富,不仅分布广而且水质好,不仅供水保证程度高而且调蓄能力强。经过长时间的大规模开采,我国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地下水资源被超量开采,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在一些地区还诱发了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环境的基本要素。为了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必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外国发达国家在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相关经验,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本文介绍了地下水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和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地下水管理经验,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根据铁岭市地下水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结果,从水文地质单元因素、自然和人为因素、水资源量和行政分区因素以及地下水水质因素4个方面,初步构建了铁岭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进而提出了地下水污染的预防、治理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区域进行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回顾了现有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方法,提出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对地下水进行脆弱性评价的模型,并实际应用于美国与中国选定区域,创新并拓展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背景值是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基准,它是评价地下水是否受污染的标准。在分析地下水对照值确定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计算确定了铁岭市地下水对照值。  相似文献   

10.
罗维  杨秀丽  罗伟 《环保科技》2014,20(4):30-33
在充分收集贵安新区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区已经开展的地下水相关项目,总结了贵安新区的地下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贵安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分区建议:分区筛选出地下水质量较好的10个富水块段作为未来新区主要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建议尽快在这些地区开展供水水文地质详细勘查;根据新区规划和现有污染源划分了地下水重点保护区,建议尽快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根据水质现状划分了地下水修复治理区,建议尽快设立专项对污染区进行修复。其成果将为贵安新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对安徽淮北地区69个地下水位站的1980-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淮北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2.33m,1980-1990年各地下水年均埋深较浅、变幅较小,1990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变幅加大,且埋深有明显的加深趋势。研究认为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虽然受降水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但近些年来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这些人类活动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等。其中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导致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埋深下降,地下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有利于淮北地区地下水的循环更新,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已造成平原北部开始出现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应限制开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盆地平原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独立的水文单元和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充分了解干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链的特征,正确认识干旱区“三水”转化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三水”,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焦作市各县(市)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的分析与评价,从土壤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形地貌等方面对焦作市高氟地下水的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表明焦作市浅层地下水存在三个氟污染带,即高氟区;高氟区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因素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是高氟区形成的主要因素,独特的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也是高氟区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水源地超采问题严重,引发了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贯通为该地区地下水水源地的回补涵养提供了契机;然而,京津冀地区众多地下水水源地在回补条件和回补需求等方面各异,在有限回补水源条件下,亟需建立该地区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评价和分级方法,从而筛选出可优先回补的水源地.借助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评价模型理念,在综合分析地下水水源地产生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存在压力、不利状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回补工程产生的响应基础上,解析影响地下水回补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家咨询和评分,建立了涵盖5个准则和21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集.在阈值确定和数据标准化基础上,依据评分数据确定各准则和指标权重,最后通过综合指数法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评价体系,并对京津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76个浅层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轴,分布在山前冲洪积扇的32个浅层地下水水源地为优先和较优先回补等级,从山前至中部平原地下水水源地回补优先性逐渐变差;回补水源类型、浅层含水层储水空间、区域浅层地下水质量、浅层含水层防污性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最重要指标.研究显示,位于京津冀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区的地下水水源地应最优先考虑回补,中部平原地下水水源地大多为一般或暂不考虑,东部平原区地下水水源地普遍不适宜回补.该评价方法指标选取和权重计算科学客观,可为京津冀地下水水源地的涵养提供标靶和决策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地之一,张家口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张家口地区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和脆弱性评价、地表水污染与风险评价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论述,并归纳总结了该地区水资源脆弱性、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质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1)面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资源脆弱性问题,需要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包括水量和水质)的联合评价;(2)采用定期监测的方法,加强水体关键水质指标如DO、COD、BOD、氮磷等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确定水体及沉积物污染源和污染渠道;(3)开展宏观和微观机制综合研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上确定地下水环境质量分布特征;(4)对于地下水中NO_3~--N和F浓度异常区,采用水化学特征和环境同位素技术,深入探讨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规律,结合地下水流系统识别NO_3~--N和F的污染来源、途径以及形成机理。本文为张家口地区水资源、水环境等综合管理与调控,全力保障2022年冬奥会期间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凉水河流域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分析表明:1)地下水水质在100m以浅相对较差,但到2017年为止,水质保持稳定.2)浅层地下水与平原区河水同位素相对富集,且落在同一条蒸发线上;但整体上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不同,据此推断山前冲洪积扇河水入渗是区域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下游地下水主要受到侧向径流影响.3)同位素平...  相似文献   

17.
孔晓乐  王仕琴  赵焕  袁瑞强 《环境科学》2015,36(11):4051-4059
华北低平原区区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矛盾突出,深层地下水氟超标进一步限制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情况及其来源,在南皮县域内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浅层地下水低氟中心分布在地表淡水水库——大浪淀附近,高氟中心分布在东南和西南部;深层地下水高氟中心与开采量大的区域分布一致.局部地区受点源(暗管排污)和非点源(深层地下水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浅层地下水氟超标现象;受岩石沉积、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所有深层地下水氟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mg·L-1),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导致黏土矿物里面的氟离子随释水作用进入水体,导致氟质量浓度升高.随着浅层微咸水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及深层地下水限采压采措施的执行,华北中东部低平原区区域水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明确现状条件下地表水和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对未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及污染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采集了42组地下水样品和10组地表水样品,首次将有机污染物纳入检测项目,检测有机污染物共计39项.对所有水样测试结果的统计显示: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共有 3 种,分别是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1,2-二氯苯,检出率分别为30.95%、2.38%和2.38%,检出的三项有机污染物含量均低于饮用水标准.通过多介质污染评价系统进行有机污染评价,各有机污染物检出点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危害.在焉耆盆地平原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机污染物检出率不同,检出率为牧草地 > 耕地 > 建设用地;检出的14组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大部分分布在包气带岩性为亚黏土与亚砂土区域,其余分布在包气带岩性为砂砾石区域;地表水采样点中只有B03(开都河)检测出微量的三氯甲烷,地下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不是来自于地表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跨越了干旱、半干旱、半湿润三个自然地理带。它包括了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天山南北山前平原、河西走廊以及黄河谷地、山间盆地等主要农业区。干旱,是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普遍的矛盾,同时又伴随着土壤盐碱化,在不少地区还有“内涝”和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危害。本文主要以开发水源发展灌溉与改善生态环境——旱、涝、土壤盐碱化治理与减轻泥沙淤积等相协调的观点,分析了我国北方地区合理开发水源发展灌溉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提出一得之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