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L·W 坎特教授,应邀于1983年1月17日上午,在北京作了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报告。他首先谈到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历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这个词,首先见于1970年,那是由于美国制订了环境政策法,在文中强调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到1980年全世界大约有三、四十个国家通过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令,大约有五十个国家有了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规定。他接着又谈到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  相似文献   

2.
《环评法》公布历程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69年,美国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的国家.此后,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 中国从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至《环评法》的出台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程序因其独特作用在世界各国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把环评引入了公众参与程序,但时至今日,该程序并未完全发挥预期作用.通过对比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公众参与程序的立法现状,从公众参与的主体、阶段、对象、方式以及信息公开、司法救济等方面总结当前中国在该程序立法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从法律层面完善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最终实现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我省环境保护科技人员技术水平,为今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打好理论基础,省环保局与省环境科学学会于十一月二日一十一日在沉阳举办环境影响评价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学员来自我省十二  相似文献   

5.
为期一周的“环境影响评价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IA)于1987年10月27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圆满闭幕。 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25位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8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向大会提交论文120余篇。 会上,国内外代表30人就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及环境影响评价实例研究三个方面做了大会发言;在比兰茨教授(加)、  相似文献   

6.
如果从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出台算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诞生到今年正好是"不惑之年".1989年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至今也有20年.20年之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正装出世,并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7.
国际环境法中环境影响评价手段的实施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琳 《世界环境》2005,(5):57-60
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概念是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活动之前,应对实施该活动可能给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对此作出分析,给出处理意见和对策。它首先在美国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被确立,此后被许多国家采用。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各国的推行,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在国际环境法中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飒  李海生  周云 《环境保护》2006,(23):67-7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而其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则首创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of 1969,NEPA),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联邦政府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制度确立起来,并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和采用.  相似文献   

9.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背景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分支,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中发展十分迅速。1969年,美国在环境政策法中第一次把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肯定下来。并于1970年开始实行。瑞典、澳大利亚、法国也分别在1969年、  相似文献   

10.
祝兴祥 《环境保护》2006,(23):12-18
1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和特点 发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1978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首次提出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开始实施,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强制性法律制度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普遍经验作为一种预见性的环境管理工具,对它所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已经产生了颇为激烈的争论,这一直是衡量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条款,特别是讨论已经从程序上的执行问题转向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更实质性目标和其置于更广泛的决策背景。文章首先描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并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史,进一步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的办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总结和交流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经验,研究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思路,明确"十一五"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目标,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5月26~27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2006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会议,本文是广东省环保局在会上的发言,本刊摘编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李艳芳 《环境保护》2001,(10):33-34
本文较为全面、客观地介绍了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概括总结了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特征,以期推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保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本文对此通知中关于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界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任务和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等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加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8.1 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初期,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要求;随后,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战略环境评价在中国的雏形也在相关法律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于2002年通过使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重要部分,由此中国的战略环境评价制度逐步得到建立。  相似文献   

16.
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环境影响评价概念首次提出。美国在1969年通过立法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迄今,环境影响评价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70年代中期,一些欧美国家认识到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规划层次;到80年代初期,又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政策层次,80年代末,战略环境评价(SEA)应运而生,并开始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接受。至此,第二代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逐渐形成。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从微观到宏观的战略转移,是指对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问题,介绍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职能,如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探讨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提出了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规范化管理问题、认识程度问题和技术手段问题,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中的建议,规范化管理措施、认识程度和技术手段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06,(6A):50-52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总结和交流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经验,研究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思路,明确“十一五”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目标,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5月26~27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2006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会议,本文是广东省环保局在会上的发言,本刊摘编刊登如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国际影响评价协会1980年创建于美国,是一个致力于推广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最佳实践经验,推动环评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民间学术交流机构,在国际环评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问题。我国对环境保护不断加大力度,对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也随之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是非常密切。本文首先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然后讲述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接着分析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最后提出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密切关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