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由于浮萍形态高度退化,其系统进化研究较为困难,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浮萍亚科系统进化对解决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过滤全DNA数据(即包含细胞内的核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的测序数据)和直接提取叶绿体DNA测序两种方法组装叶绿体基因组,然后分别基于rbc L基因和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构建浮萍亚科系统发育树,并比较浮萍叶绿体基因组大小.经比对发现,通过两种方法得到的Landoltia punctata ZH0051叶绿体基因组完全一致,全长均为171 013 bp,序列相似度100%.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构建浮萍亚科系统发育树的节点置信值都达到了1,确认了浮萍亚科的进化次序为多根紫萍属、少根紫萍属、绿萍属、扁平无根萍属、芜萍属.浮萍亚科中叶绿体基因组最大的为少根紫萍属(171 kb),最小的为绿萍属(166 kb).本研究表明过滤全DNA数据组装出的浮萍叶绿体基因组是可靠的;浮萍叶绿体基因组大小虽有所差异,但随进化没有明确的扩张或收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极性的试剂提取核桃青皮成分,用牛津杯法测定各成分抗菌能力,并从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3个方面测定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核桃青皮不同提取物对不同病源菌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相和氯仿相对试验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乙酸乙酯相和氯仿相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MIC分别为6.25/6.25、6.25/1.56、3.13/3.13、6.25/3.13 mg/mL;极性较小的石油醚相对试验真菌有明显抗菌活性,石油醚相对青霉菌、绿霉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MIC分别为3.13、6.25、6.25 mg/mL;同时,核桃青皮各提取相也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酯相和氯仿相总酚含量(以没食子酸的相当值GAE表示)、清除自由基能力EC50、还原能力EC50分别为193.52/174.64 mg/g、14.05/26.11μg/mL、34.70/44.60μg/mL,乙酸乙酯相和氯仿相抗氧化能力远远高于其他各相.研究证明核桃青皮提取物有着较好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具有资源化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鼠尾藻提取物对亚历山大藻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浓度的鼠尾藻组织蒸馏水及4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甲醇、丙酮、乙醚、氯仿)提取物对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鼠尾藻组织甲醇提取物对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大于3×10-8 mg kg-1浓度作用下亚历山大藻在1 d内完全死亡;鼠尾藻组织蒸馏水抽提物与对照组相比在各个浓度时均能显著抑制亚历山大藻的生长,但即使在最高浓度1.6×10-6mg kg-1下亦对其无致死效应;其他3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表明鼠尾藻组织中含有的对亚历山大藻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极性.对鼠尾藻甲醇提取物进行液液萃取,将其分离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蒸馏水相,并对亚历山大藻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发现,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杀藻活性,表明脂肪酸可能是鼠尾藻组织内抑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克生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图3参36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污水氮磷浓度对不同浮萍生长及水处理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户外条件下云南本地的4个浮萍品种,本地绿萍(Lemna japonica)、本地少根(Landoltia punctata)、本地多根(Spir odela polyrhiza)和本地芜萍(Woffi a globosa)在不同氮磷浓度污水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污水氮磷浓度升高,浮萍处理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总量升高,利用率降低;不同浮萍品种在不同氮磷浓度污水中的最大生长速率、氮磷含量和氮磷固定能力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其中本地多根有最高的生长速率(7.38 g m-2 d-1)和氮固定能力(336.47 mg m-2 d-1),本地绿萍有最高的磷含量(2.35%)和磷固定能力(123.07 mg m-2 d-1),本地芜萍有最高的蛋白含量(37.32%).针对本地绿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本地绿萍在不同氮磷浓度污水中的生长与体内的氮磷含量和pH有关,高氮磷含量的本地绿萍可以利用体内储存的氮磷在寡营养水体中短时间内进行快速生长;废水的氨氮浓度小于20 mg L-1,pH 8(±0.5)时本地绿萍生长较快;当废水氨氮浓度大于20 mg L-1时,pH 6.5(±0.5)时可防止NH4+大量转化为NH3,减少对本地绿萍的毒害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污水氮磷浓度对不同浮萍品种的生长、氮磷含量和氮磷去除的影响不同,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浮萍品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夏季浮萍种类及其生长水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多个县(市)分布有浮萍的工业区、生活区、农田水体进行调查与采样,观测各地浮萍种类及其生长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探讨水体pH值,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含量与浮萍分布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浮萍适宜生长在静止的水体中,流动的河流中较为少见;此外,浮萍适宜生长在农田和生活区水体中,工业区附近样本数较少。江苏省夏季浮萍的主要品种为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青萍(Lemmaminor)、芜萍(Wolffiaarrhiza)和少根紫萍(Spirodelaoligorrhiza),调查期间未发现稀脉浮萍(Lemmaperpusilla)与品藻(Lemmatrisulca)。紫萍和青萍在所调查的每个采样点均有分布,其生长水体的pH值变化范围(4.5~7.5)较大。浮萍生长水环境的氮、磷养分浓度范围很广,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42、0.2—2.0、0.2~45和0.02~13mg·L-1,尚未发现浮萍分布与水体氮、磷含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工业区附近水体中常见紫萍与青萍以共生形式存在,偶尔还伴有芜萍。在利用浮萍去除水中氮、磷营养物质时,应优先考虑利用各地当季优势浮萍品种及不同品种浮萍的共生复合系统,保障浮萍的最大生长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最大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铁皮石斛多酚和黄酮含量及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试ABTS、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和还原能力,研究铁皮石斛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与多酚和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采用溶剂提取法制备4个不同极性铁皮石斛提取物(EE、CE、EAE、NBE),以Vc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样品CE中总酚含量为40.96 mg/g,黄酮含量为104.48 mg/g,在各样品中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实验显示,样品CE浓度为375μ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100%,其IC50为88.82μg/mL;CE浓度为1 50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8.45%,IC50为394.62μg/mL;CE浓度为1 500μg/mL时还原能力为62.29%,随浓度增大到3000μg/mL时还原能力达100%,其IC50为905.06μg/mL.相关性研究显示各提取物对ABTS、DPPH清除能力以及还原性与黄酮含量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902和0.994.而各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样品中的多酚含量明显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521.研究表明,铁皮石斛4个不同极性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铁皮石斛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可能就是酚类或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浅水体浮萍污水净化系统的除氮途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稀释的猪场厌氧污水为供试水样,少根紫萍为供试生物材料,对夏、冬2季浅水体浮萍污水净化系统TN、NH4 -N和NOx--N(NO2--N与NO3--N之和)的去除途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气温条件下,TN通过气态氨挥发、浮萍系统吸收/吸附NH4 -N和NOx--N得以去除,3途径去除的N分别占TN去除量的30.5%、15.9%和53.6%;NH4 -N通过气态氨挥发、浮萍系统吸收/吸附和硝化反应得以去除,3途径去除的N分别占NH4 -N总去除量的33.1%、17.3%和49.6%;NOx--N则完全通过浮萍系统吸收/吸附得以去除。在冬季气温条件下,TN通过气态氨挥发和浮萍系统吸收/吸附NH4 -N得以去除,2途径去除的N分别占TN去除量的31.7%和68.3%;NH4 -N通过气态氨挥发、浮萍系统吸收/吸附和硝化反应得以去除,3途径去除的N分别占NH4 -N总去除量的28.9%、69.5%和1.6%;而水体中的NOx--N含量始终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小皱蝽抗菌物质的诱导及抗菌肽AMP-2的分离纯化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小皱蝽成虫腹部,诱导免疫防御反应,小皱蝽成虫组织经过浸提、浸提液TFA酸化、超速离心、超滤、固相萃取等分离步骤,平板生长抑制试验检测抗菌活性.在C18Sep-Pak固相萃取柱上,40?N洗脱组分为初样品,经RP-HPLC、GPC-HPLC及填料孔径更小的反相色谱柱纯化,得到0.452mgAMP2样品.琼脂孔扩散法检测AMP2抗菌活性,回收率为4.04%.抗菌肽AMP2在SuperdexPeptide凝胶过滤柱上测得分子量(Mr)为3.2×103,茚三酮反应紫色.AMP2具有一定热稳定性,在pH3~8的乙酸铵缓冲液中抗菌活性强,对检测的动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D22、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为2.5μg/mL,对四联球菌的MIC值为5.0μg/mL,AMP2可能为富含脯氨酸的小分子抗菌肽.图3表2参11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能高效去除水体重金属镉,并能快速积累生物量的浮萍品种,对实验室保存的12个能耐受30 mg/L镉浓度的浮萍品种在0.5 mg/L和10 mg/L的镉浓度下进行复筛,获得最优品种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ZH0049,并研究其在不同镉浓度胁迫下的生长状况和镉富集能力,同时分析其叶绿素含量变化与镉胁迫浓度的关系.结果显示:ZH0049在0-0.5 mg/L的镉浓度范围内能正常生长,干物质积累率最高可达到6.44 g m-2 d-1.在0-3 mg/L的镉浓度范围内,ZH0049对镉的吸收率、去除率以及富集系数在0.5 mg/L时出现波谷,而在3 mg/L时达到最高,分别为66.74%、72.43%和770.叶绿素相对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当镉浓度大于0.5 mg/L,浮萍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a、b含量开始下降,相对于初始值最高下降了61.79%和32.08%.当镉浓度从0.5 mg/L至3 mg/L,叶绿素相对含量(Chl a/Chl b)相对于初始值分别下降了3.49%、7.28%、19.32%、31.33%和42.59%,表明叶绿素a降幅大于叶绿素b.综上,ZH0049能将水体中的镉富集在体内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从而达到较好的重金属去除效果,为水体中镉的去除建立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制药行业VOCs排放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石家庄市9家典型制药企业作为研究目标,在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VOCs的排放特征,并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制药行业排放的典型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9家研究企业排放的VOCs浓度在10.6~162 mg·m-3间,抗生素类生产企业是主要排放源;识别出的9种典型VOCs为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醇、甲醇、二氯甲烷、正丁醇、异丙醇、甲苯;通过源成分谱确定出不同制药类型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发酵类抗生素为乙酸丁酯(40%)、乙酸乙酯(31%)和正丁醇(17%);半合成类抗生素为丙酮(55%)、异丙醇(15%)和二氯甲烷(12%);维生素类为乙醇(41%)、丙酮(34%)和甲醇(13%);中药类为乙醇(75%)、甲醇(12%)。制药行业排放的VOCs健康风险危害指数为2.08×10-5,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不会对暴露人群健康造成非致癌危害;正丁醇的危害指数最高,贡献率为48%。各典型制药企业排放口中二氯甲烷的致癌风险值在1.37×10-5~9.28×10-4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马拉硫磷和主要水解产物对圆瘤浮萍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氧化损伤机制,采用静态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马拉硫磷及其水解产物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DMDTP)、二甲基硫代磷酸酯(DMTP)、二甲基磷酸酯(DMP)对圆瘤浮萍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体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7 d后,浓度为100 mg a.i.·L-1处理下的浮萍叶状体生长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DMDTP、DMTP和DMP对圆瘤浮萍叶状体生长量的半数抑制浓度(7 d-IC50)分别为52.9、45.5和98.0 mg a.i.·L-1。随着试验液中DMDTP、DMTP和DMP浓度的升高,圆瘤浮萍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叶绿体活性则分别表现为诱导-抑制、抑制和抑制效应。在DMDTP、DMTP和DMP胁迫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圆瘤浮萍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均受到影响。总体表现为随着DMDTP浓度的增加,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DMTP和DMP胁迫下,SOD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POD和CAT活性则随3种水解产物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这表明抗氧化酶系统对外部胁迫的应答很复杂。马拉硫磷对圆瘤浮萍的毒性较小,其水解产物DMDTP、DMTP和DMP均对圆瘤浮萍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应多加关注马拉硫磷水解产物对环境生物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2.
辽东楤木活性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楤木(Aralia lata (Miq.) Seem)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其嫩芽是一种可食用的山野菜,其根皮、茎皮是一种中药材,中药名"刺龙芽",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黄酮和多糖。研究辽东楤木活性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可以为辽东楤木人工栽培和药材产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以黑龙江省8个不同产区的辽东楤木为试材,分析了辽东楤木总皂苷、黄酮和多糖含量与19个气候因子和10个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并建立了逐步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阿城和佳木斯的楤木皂苷含量最高;东宁地区辽东楤木黄酮含量最高,伊春产地的辽东楤木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月最高气温和土壤全氮是影响辽东楤木总皂苷含量的主导生态因子,分别与楤木皂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7月最高气温、土壤碱解氮和土壤速效P是影响辽东楤木黄酮含量的主导生态因子,黄酮含量与7月最高气温和土壤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P呈正相关关系;多糖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辽东楤木多糖含量的主导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3.
稻田样品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稻田环境样品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分析方法,即:稻田水样品以二氯甲烷萃取,水稻土样品以丙酮提取后再经乙酸乙酯萃取,稻株样品以乙腈提取后用Carbon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然后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结果表明,稻田水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均为0.01 mg·L-1,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目标物最低检测质量含量为0.015 mg·kg-1。在该方法条件下,当添加水平为0.05~1.0 mg·L-1(或mg·kg-1)时,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丁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5.1%~109.2%,变异系数为1.0%~7.9%。  相似文献   

14.
长江(南京段)环境雌激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和重组基因酵母检测了长江(南京段)四个典型断面环境雌激素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秦淮新河断面外,江心洲断面、三汊河断面和大桥断面均有环境雌激素的检出,雌二醇当量分别为0.38、0.24和0.45 ng·L~(-1).与国内外地表水环境雌激素检测结果相比,长江(南京段)典型断面雌激素活性水平为较低至中等.对江心洲断面和大桥断面,甲醇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大,其次为丙酮洗脱组分,二氯甲烷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小;对三汊河断面,丙酮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大,其次为二氯甲烷洗脱组分,甲醇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小.这可能是污水来源不同所致,生活污水导致大量极性雌激素污染物的输入,而工业污水则主要引入了中等至弱极性雌激素污染物.三个雌激素活性阳性检出断面主要活性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均大于混合样的雌激素活性,这可能是由于样品混合后各种结构上不同的污染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掩盖了实际的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5.
活性筛选显示细丽毛壳霉(Chaetomium gracile)的大米固态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为阐明其抗菌活性物质基础,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以及综合运用化学分析和波谱分析进行分离鉴定.从中分离获得9个化合物,分别将其鉴定为麦角甾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棕榈酸单甘油酯(3)、eugenitol(4)、对羟基苯甲醛(5)、chaetochromin A(6)、3-吲哚甲酸(7)、腺苷(8)和chetoquadrin F(9).其中化合物6为主要次级代谢产物,该化合物在浓度为0.95μg/m L时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研究表明chaetochromin A是细丽毛壳霉的抗菌活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α甲基丙烯酸(α-MAA)为功能单体,三氯甲烷为致孔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为模板制备的分子印迹柱(MIPs-SPE)用来富集和净化沉积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依次采用5 mL二氯甲烷、5 mL二氯甲烷、10 mL乙酸乙酯对沉积物进行液-固萃取.以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填充小柱,5 mL甲醇活化,3 mL甲醇-乙腈(1∶1,V/V)作为淋洗液,3 mL甲醇作为洗脱液,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采集的沉积物,外标法定量,宁波市杭州湾沉积物PAEs含量为28.0—125.6 ng·g~(-1),16种PAEs回收率在68%—109%,相对标准偏差在1.8%—11.2%之间,检出限为0.046—4.280 ng·g~(-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硝酸铊(Tl(I)-nitrate)对浮萍(Lemna gibba L.)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氧化损伤机制,设置了Tl(I)-nitrate的8个处理组(0.005、0.01、0.02、0.04、0.08、0.1、0.5和1.0 mg·L-1)和对照组(0.0 mg·L-1),进行96 h急性毒性实验,测定96 h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96 h暴露时间下,浮萍生长受抑制程度与Tl(I)浓度之间呈正相关,Tl(I)-nitrate对浮萍的96 h EC50为0.076 mg·L-1,NOEC为0.01 mg·L-1。CAT活性随着Tl(I)-nitrate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在0.5和1 mg·L-1时,有极显著差异(p0.01)产生,SOD活性在0.1 mg·L-1时显著升高(46%),POD活性和MDA含量在Tl(I)浓度0.5 mg·L-1时明显上升。当Tl(I)-nitrate胁迫超出浮萍抗氧化酶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时,活性氧积累导致浮萍受到不可逆转的氧化损伤。Tl(I)-nitrate对浮萍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道地药材丹参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出抑制多重耐药致病菌的新型抗菌物质.通过分离纯化丹参茎和叶中的内生真菌,得到145株菌株,将菌株发酵液分别进行普通致病菌(肠炎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多重耐药致病菌(沙门氏菌耐药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和大肠杆菌耐药株)的抑菌试验,筛选得到3株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其中抑菌效果最显著的一株菌株S4,经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Phomopsis sp.对S4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大类成分、LC-MS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发酵液中富含酚性物质、生物碱、对羟基苯乙醇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表明丹参内生真菌抑菌效果显著,富含活性物质,为耐药菌的控制提供了新的资源.表5图4参20  相似文献   

19.
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提取、分离及定性、定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提取、分离以及定性、定量的方法.首先用正己烷对豆粕脱脂,脱脂豆粕再用70%的乙醇提取,浓缩乙醇提取液至无醇,然后用与水相相同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并浓缩乙酸乙酯相.用GF254层析板,并以甲苯-氯仿-丙酮(V:V:V=4:1.8:1.8)为展开剂对乙酸乙酯相进行薄层层析,然后对Rf=0.50和Rf=0.63的荧光斑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标准品的HPLC色谱图对比,证实Rf=0.50的物质为大豆苷元,Rf=0.63的物质为染料木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在本实验条件下,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提取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0%和0.87%,含量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69%和3.52%,表明本实验建立的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提取分离方法稳定有效,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图1表4参9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丁烯氟虫腈在液体中的降解趋势,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水中丁烯氟虫腈含量,研究丁烯氟虫腈在紫外光和太阳光照射下,在不同液体中的降解动态和降解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丁烯氟虫腈在水、0.01mol·L-1氯化钙溶液、甲醇、乙酸乙酯以及正己烷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27℃下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