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章为治理改善清河水环境,对清河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状况和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并提出相应对策。文中以2010年清河及其各主要支流全年各时期水质监测数据为主要依据,结合水域污染现状对污染物超标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该水域预防进一步污染和对现状整改的生态治理多项措施,从而遏制清河流域污染继续发展,使该水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以期为其它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可靠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是全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有毒物质之一,在水域环境中的环境效应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PFOS对水环境的污染途径、PFOS对水体、水生生物及沉积物的污染情况进行了介绍,归纳分析了近几年PFOS对不同海域海洋哺乳类污染状况,并简要介绍了PFO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20年长系列监测数据,分析了太湖水文、水环境、水生态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太湖水位较1980~2000年抬升明显,2000年以来太湖水体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波动上升,沉水植物分布面积波动下降.长期来看,太湖水位对沉水植物分布面积具有一定影响,1~2月水位、3~4月水位、1~4月水位、5~7月水位、水位超过3.5m天数与当年5月沉水植物分布面积之间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太湖年均水位、8~9月水位、水位超过3.5m天数与次年5月沉水植物面积之间显著负相关,水位对8月沉水植物面积的影响相对较弱.东西山之间水域、东茭咀水域是现阶段太湖沉水植物重点恢复区.结合沉水植物生活史,研究提出太湖适宜生态水位建立方法,建立的适宜生态水位具有较好的水文节律,且与太湖沉水植物水位需求吻合.沉水植物对太湖长期高水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短期内正常的水位波动不会导致沉水植物分布面积剧烈降低,但受人工水草收割影响明显.降低水位是恢复太湖沉水植物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当前流域防洪、供水、水生态、水环境对太湖水位有不同需求,应在优化完善水草收割方案前提下,尽快建立太湖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  相似文献   

4.
太滆南运河入湖污染物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滆南运河是太湖15条入湖河流之一,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呈现出明显的氮磷污染特征,成为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太滆南运河小流域和水质污染分段的特征,计算了研究区域的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削减量。以区域内分段入河河流环境容量为前置约束条件,以构建保障太湖入湖水环境安全的三道生态屏障为重点,以控源截污为主要手段,开展太滆南运河水环境生态系统修复,提高入湖河流的生态承载能力,确保入湖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5.
东太湖位于太湖东南角,为东山半岛所分割出的狭长水域,是一个很有利用价值的半封闭海湾。东太湖水生植物丰富,生长茂盛,生物量高,故对开发养殖十分有利,南京地理所在这里建立水体立体开发试验场,小面积立体养殖最高产量突破1000公斤,在水面养殖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但在开发中应注意环境保护。 1、在发展沿岸工业区,要严格限制新建污染企业,控制入湖污染物,防止水环境污染沿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应立足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生态协调平衡发展的示范区,但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乡镇工业亦是必由之路,除配合资源开发搞一些创汇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外,电子、丝绸、服装等少污染或无  相似文献   

6.
高香玉  崔益斌  胡长伟  钱新  孔志明  李梅 《环境科学》2009,30(11):3388-3392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水样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成分和含量,共检测出15种目标化合物,表明该区域水体已经受到有机物污染;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在低浓度浓缩水样处理下(1倍组)生长无显著影响,叶绿素a、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高浓度下(5倍和10倍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抗氧化酶系统中SOD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显示有机污染物胁迫可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彗星试验中,Olive尾矩和尾动量增加,纤细裸藻细胞DNA损伤程度随着太湖水样污染物浓度增加而加重,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太湖梅梁湾水样具有潜在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慧星试验和SOD活性试验结合使用在水环境中的遗传毒性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适合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沱江水环境容量及水质管理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沱江污染特征,并从沱江水体存贮、输移和同化污染物的能力,水域生态系统转化能力及流域三个层次分别研究了沱江水环境容量。建立了水质模型,进行了水质预测,拟定了沱江水质管理规划。根据现有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提出了合理利用沱江生态系统自身功能减轻沱江污染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COD、N、P污染物浓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已建潮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胶州湾三维变边界污染物平流-扩散模型,模拟了胶州湾COD、N、P污染物现状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胶州湾主要污染因子为N,海湾东北部污染较为严重,东岸形成一条狭长的带状污染区,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本文统计了COD、N、P超标面积,N超一类水域面积为253km^2,占整个胶州湾面积的64%,COD和P大部分水域满足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模拟结果可为胶州湾水质管理、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计算实验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构造太湖水环境系统承载力模型,通过研究水和人类的各主体行为得出太湖水环境系统的整体特征,并通过人口、TP、TN、CODMn承载度来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太湖目前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用水污染尚需要重点治理。实验显示:通过系统参数的调整,将大大改善太湖现有水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0.
对2001~2011年固城湖水环境污染状况评价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固城湖的特征污染物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固城湖水质污染的主要超标因子为TN和TP;总体水质呈现先恶化再改善的趋势,污染由拦河网水域向小湖区水域扩散;固城湖湖体水质基本上劣于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固城湖特征污染物为COD+M n、NH4-N、TN、TP、BOD 5;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之后又有所改善;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水产养殖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以松花江吉林段9a的监测资料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和构建水环境分区管理模型对松花江吉林段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识别出河流的水污染成因,依据主成分得分合理划分出各类水环境管理区域,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松花江吉林段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悬浮物,表现为工业点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在水环境管理分区中,丰满周围区域属于轻污染,为水源保护江段,清源桥———哨口区域属于中度污染状况,为水环境自净江段,哨口———白旗区域属于重污染,为水环境控制江段。另外,针对水环境区域的污染成因和污染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微观控制措施,为水环境达标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工作的开展对于实施河流水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实现松花江吉林段水域的科学化分类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城市江段总体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对1999年长江三峡库区10个主要城市江段的12个监测断面(不考虑大肠菌群时为1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P值法)对各监测断面、城市江段以及库区总体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质主体上是属于轻度污染,少数水域属于中度污染,个别情况下有重污染;主要污染区域为重庆主城区、长寿、涪陵和万州;主要污染物是大肠菌群、TP、非离子氨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江苏境内的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及太湖等水质污染现状作了概述,并提出了水环境综合整治,苏南运河污染总量控制,太湖水环境整治工程“三大战役”,为主的水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太湖总磷、总氮宏观水环境容量的估算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000—2011年水量水质数据的支持下,估算了各种水质约束条件下太湖TP和TN的宏观水环境容量.基于宏观水环境容量,估算了2015年和2020年太湖TP和TN的允许入湖负荷和允许排放量,并将允许排放量分配到相应的行政区,为各行政区制订污染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评估了2015年和2020年太湖水环境质量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实现上述目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在2020年以后,太湖的水质将长期维持在Ⅲ类(TP)和V类(TN),这是藻类易于暴发的浓度区间,保障太湖水质安全的各种应急措施,如"引江济太"、蓝藻打捞等要长期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5.
1太湖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太湖是我国淡水湖的一颗明珠,在八十年代初,水质尚保持洁净状态,湖体水质大部分保持11级水标准。十几年后的今天,太湖11级水标准的湖面面积已从八十年代的69%下降到30o左右,m级水已从八十年代的300上升到70%,局部低于Ill级水的严重污染区域已从1%上升到14%。总之,太湖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水体已有富营养化的趋势。变化趋势见表1。从国家环保局太湖监测中心1995一1996年监测资料(见表2)看,污染最严重的是无锡五里湖、梅梁湖。湖体区COD还基本维持11类标准,总磷在Ill-IV类标准之间,总氮已达到…  相似文献   

16.
白石水库水质污染指标的监测结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说明了白石水库的水质现状,通过对影响白石水库水质的污染源调查及其分析,确定了入库河流—大凌河和凉水河及以水土流失为主的非点源是造成水库水质污染的原因,结合朝阳、北票城市污水排放状况和白石水库及大凌河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提出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削减入库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源降低污染排放负荷和开展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为主要措施的水库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东太湖水质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研究了江苏东太湖网围养殖区、东茭咀、油车港等12个典型湖区的水环境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东太湖水质的空间异质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东太湖水质在各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季节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 12个水质指标简化成2个主成分,主成分I代表水体的总磷、溶解性总磷和磷酸盐水平,是东太湖水域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主成分II主要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的贡献率较大.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12个采样点分为4类,北部由于受东山镇生活污水影响,各入湖河道口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油车港;网围养殖区由于人工栽植的水草较为茂盛,水质较好,同东茭咀、太浦河口等水域的水质一样.  相似文献   

18.
太湖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太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程度,运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微囊藻毒素(MC-RR,MC-LR)的含量水平。该方法线性范围0.2~5 mg/L,相关系数大于0.99,2种藻毒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5μg/L(MC-RR)和0.048μg/L(MC-LR)。结果表明,夏季太湖水体中MCs总体含量高于冬季;微囊藻毒素MC-LR的含量大于MC-RR。总体上看来,太湖北部(梅梁湾)水域中藻毒素的污染比其它区域水体严重。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太湖流域经济相对发达,但经济的发展也给该区带来了较严重的污染。目前,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普遍较差,流域污染治理设施的能力和水平还达不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更关键的是污染者缺乏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内在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上述问题,应着重研究如何利用经济规律和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在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水污染排污物权交易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作用和深刻意义。1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环境价值理论环境资源是社会生产的重要“原料”,我们用环境容量来表征环境资源的多少。排放污染物要占用环境容量,环境容…  相似文献   

20.
黄河兰州段耗氧有机污染物浓度统计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复有  孙谦  李昌迪 《环境科学》1989,10(3):72-74,82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流域内面源污染严重,在分析研究黄河的水环境问题时,必须考虑面源污染这个因素。建立河流污染断面耗氧有机污染物(以COD表示)浓度预测模型是河流水质规划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