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由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影响正在被全世界所关注,而燃煤电厂又是CO_2排放大户,燃煤电厂正面临着污染物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通过对氨法脱硫的特点分析其对SO_2与CO_2协同减排效应,为燃煤电厂在污染物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协同减排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现状,指出燃煤电厂减排SO2管理措施不到位,经济政策不落实,国产化脱硫技术尚不成熟是目前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燃用低硫煤或洗选煤,采用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是解决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O_2污染已使我国1/3的国土面积上再现酸雨,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而SO_2排放主要来自煤炭的大量燃烧,目前燃煤电厂SO_2排放量已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7%以上。本文介绍了燃煤电厂SO_2减排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就电厂燃用洗选煤的费用比较和电厂脱硫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经济分析;提出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的政策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实施烟气超低排放后,使得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排放浓度大幅下降。本文将依照现有理论,重点剖析超低排放基本技术,探讨技术路线。提出燃煤电厂落实超低排放工作后,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实现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世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NOx排放各项法规的相继出台,对NOx污染控制将越发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燃煤电厂NOx污染排放现状和我国NOx控制法规,以及燃煤锅炉脱除NOx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根据我国现有能源的实际情况和燃煤电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国家烟气脱硝技术发展,对燃煤电厂NOx排放的控制路线及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空气污染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关系密切.燃煤电厂是中国煤炭消费量最大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部门,因此,也必然成为污染物排放控制的主要对象.针对最近公布的电厂超低排放政策,本文采用成本有效性评估方法对燃煤电厂污染物减排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面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以实现污染物减排的成本高昂,其中,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脱硫、脱硝、除尘的单位减排成本分别为:4.46万元/t,2.35万元/t,0.43万元/t.现有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的行业成本较高;鉴于其他燃煤部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排放标准宽松,现阶段是否首先针对燃煤电厂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需要更为全面的环境经济评估.基于本文的分析,以度电成本为衡量指标将会误导超低排放改造的减排路径选择.研究结论表明:燃煤电厂行业最低成本超低排放改造,应从规模较小、煤质水平较差的机组开始.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燃煤发电厂作为最大的耗煤大户,亦是SO2、NOx和烟尘等污染物主要排放大户。自2014年9月12日三部委发出《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后,燃煤电厂迫切需要进一步消减污染物,以达到超洁净排放水平。本文针对燃煤发电厂超洁净排放的要求,分析了烟气治理技术减排路线,提出适用于我国当前燃煤发电厂减排的创新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众所周知,在电厂燃煤中所排放的硫化物等都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中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如何有效的控制燃煤电厂排放的SO2与NO3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特点以及原理加以分析,并指出这项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国水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能源使用CO2排放计算方法,将不同粉煤灰替代率下原料及能源使用引起的CO2减排进行核算.结果表明,与燃煤电厂产业共生可减排92.676kgCO2/t水泥.而粉煤灰替代熟料是中国水泥CO2减排的主要部分,与替代生料结合可产生最大CO2减排373.303kg/t水泥.另外,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形成混凝土的碳化作用,到2050年可吸收192.015kgCO2/t水泥.粉煤灰替代后,对余热发电变化及外购清洁电力使用比例增加引起的减排进行预测,发现此项举措可有效促进水泥行业“双碳”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0.
探讨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CO_2排放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节能减排政策是一项重要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依据2000—2010年我国钢铁产量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的动态特征,发现其CO_2排放与钢铁产量的增长成正比。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法)构建了CO_2排放的指数分解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将我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CO_2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生产总量4项,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钢铁行业CO_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钢铁产量是CO_2排放量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强度是CO_2排放的最大抑制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对CO_2排放量减少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因改善力度不够,故效果尚不显著。可见,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CO_2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电力供需、CO_2排放限额值和能源供应与经济目标值的联动效应,构建CCER和NEM等碳减排机制下系统成本最优化的规划模型,并在不可规避的风险条件下寻求系统最优成本与CO_2排放量的制衡点.结果表明:在碳减排机制下,燃煤电厂、燃油电厂、生物质电厂、风电和水电的扩建容量分别200、200、100、450和300MW,CO_2总排放量为[208.15,275.38]×10~6t,燃煤和燃油电厂排放的CO_2量占总排放量的[82.8%,87.9%].此外,CCER机制和NEM机制能精确挖掘出多电源类型的CO_2排放潜力,在CCER机制下,各规划期内CO_2减排量分别为[5.83,6.12]×10~6t、[8.95,9.78]×10~6t和[11.57,14.22]×10~6t,NEM机制能有效促进源端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扩建.碳减排机制有利于实现"高碳化"向"低碳化"发展的目标,便于决策者制定"能源-经济-环境"三位一体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程轲  王艳  薛志钢  田宏  易鹏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9):1369-1374
为评估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对燃煤电厂大气Hg(汞)减排的影响,采用“自下而上”排放因子法,对燃煤电厂大气Hg排放量进行了估算,通过设计不同发展情景,对排放标准实施条件下我国燃煤电厂大气Hg减排量(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下同)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不同能耗情景下,预计2015年燃煤电厂的煤炭消费量为18.5×108~20.3×108 t,2020年煤炭消费量可达19.7×108~22.5×108 t;GB 13223─2011实施后,大气污染控制设施包括ESP(静电除尘器)、FF(袋式除尘器)、WFGD(湿法脱硫)和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的应用比例亟需提高,控制设施面临提效改造,主要控制技术组合SCR+ESP+WFGD在2015年和2020年的应用比例将达到40%、75%;改造后技术组合FF+WFGD、ESP+WFGD、SCR+ESP+WFGD可分别实现90%、85%、80%的脱Hg效率. 由此可为我国燃煤电厂大气Hg排放带来巨大的协同减排潜力,与2010年约119 t的排放水平相比,2015年和2020年在低能耗情景下,我国燃煤电厂大气Hg减排幅度可分别高达38%和39%. 为进一步提高燃煤电厂大气的Hg减排量,建议逐步推广应用活性炭喷射(ACI)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6,(7)
正燃煤电厂是我国各种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大约90%的SO2、67%的NOx、70%的粉尘来源于燃煤电厂。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步推进,燃煤电厂的排放改造开始列入议程。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行动目标中提出"东部地区新建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碳排放许可值、CO_2减排技术与成本、碳交易参数的浮动性与不确定性,构建碳交易机制的区间两阶段不确定性随机规划模型(TISP),通过优化模型寻求系统净收益与CO_2排放许可的平衡点,结果表明,当μ=40%时,系统的净收益为最优,且系统的净收益在碳交易模式下高于非交易模式下的净收益;当μ40%时,燃煤电厂在碳交易模式下只需采用CS减排技术均能达到排放许可要求,在非交易模式下则同时采用CS和CA减排技术;当μ40%时,3种发电方式在保证CS减排技术的前提下,均要增加CA减排技术的处理.碳交易机制有利于减排技术的合理分配及用能权、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尽快实现市场化节能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的通过,到2011年《汞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排放限制标准》的发布,针对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控制,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并最终结束了20年的减排措施的不确定性。在我国《"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加强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控制列为了重点任务,美国在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控制法规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注重科学研究、多污染物综合治理效应、公众参与等有益经验,值得我国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山西省CO_2减排压力巨大。针对目前山西省资源分布、利用及碳排放现状情况,提出山西省减排CO_2适用CO_2-ECBM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我省大规模减排。为我国实现CO_2减排的目标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地区4个有代表性的燃煤电厂汞排放的数据分析,研究了国内燃煤电厂汞排放的一些特征,并同发达国家燃煤电厂汞排放和汞脱除的情况作了比较,分析了我国燃煤电厂在汞排放和汞脱除领域所存在的差距.在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的主要汞脱除技术后,提出我国今后应加大对燃煤电厂汞脱除技术投入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控制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尽管火电装机容量在这段时间增长了10倍以上,但烟尘排放总量略有下降;SO2控制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国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NOx控制初见成效,烟气脱硝工程开始建设."十二五"时期,电力行业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9.
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欧美等发达国家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进行了多次修订。为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电力行业污染物控制的成功经验和科学制定我国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分析了中美欧等国家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SO2,NOx和颗粒物排放控制历程,当前中美欧现行燃煤电厂排放标准和控制技术水平及我国火电污染物控制现状,提出了科学制定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燃煤电厂在燃煤发电机组结构优化调整和不同末端控制措施条件下PM2.5的排放情况,以2012年为基准年,设计了分阶段、分地区不断优化的控制情景(基准、适中、加严和最严情景),并依据《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建立的减排潜力模型对2017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燃煤电厂PM2.5减排潜力及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表明:通过燃煤发电机组结构优化调整,2017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燃煤电厂PM2.5排放量与调整前相比可分别减少3.62×104、8.52×104和24.43×104 t,但相对于基准年而言,PM2.5排放量并未减少;进一步结合末端控制措施优化进行控制,PM2.5最大减排潜力(相对于基准年而言)可分别达到59.42×104±7.83×104、82.83×104±5.82×104和81.89×104±6.76×104 t,最高减排比例分别达到66.5%±8.8%、92.8%±6.5%和91.6%±7.6%. 我国各省(市/区)燃煤电厂PM2.5减排潜力与其煤耗量和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燃煤量越大,控制措施越严格,则减排潜力越大.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燃煤电厂在实现超低排放,即最严情景下2017年PM2.5减排潜力分别为5.93×104、12.04×104和4.70×104 t;2017年、2020年和2030年这3个区域PM2.5总减排潜力分别为22.68×104、22.36×104和22.07×104 t. 内蒙古、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和山西等地在实施超低排放后,其PM2.5减排潜力均超过4×104 t,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超低排放可显著降低我国燃煤电厂PM2.5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