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针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实际,笔者从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绪因素入手,研究分析其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提出改善和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高速公路施工对临近房屋的安全影响,基于房屋因素、施工技术与管理因素、房屋周边环境因素,提出了高速公路施工临近房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某高速公路施工临近10处房屋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熵权法-CIM模型的混合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首先计算指标权重;再以其中1处房屋为例,确定其安全风险概率,结果表明:该处房屋安全风险总体较高,基本符合工程施工中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因此,如何发现并消除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危险源,成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笔者认为,高速公路交通的安全与否,取决于人、车、路、管理等道路交通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能否连续地协调工作。所以,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也就是要重点研究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就是交通事故之“源”,只要把交通事故的源头控制好,就能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开展和加强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研究日益重要。要在深入了解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客观实际,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人、车、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 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开展和加强高速公路的 安全管理研究日益重要。要在深入了解我国高速公路建 设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客观实 际,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人、车、路、管理等方面的 综合因素,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提高高 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 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 升趋势。针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实际, 笔者从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绪因 素入手,研究分析其主客观因素,并由 此提出改善和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提供便捷交通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高速公路事故频发且严重程度令人担忧,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议题。本文旨在研究当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提升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7,他引:21  
高速公路因其独特的行车环境 ,其交通事故损失十分巨大 ,研究成因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很多 ,以往的分析 ,只是从定性的角度 ,没有给出定量方面的具体研究。笔者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 ,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综合考虑交通参与者、车辆、道路以及行车环境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主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驾驶员因素、外部行车环境 ,尤其是先进的管理技术等占有很大的比重。笔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及对策建议 ,主观上应该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客观上应该提高车辆、道路的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高科技技术在事故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先进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控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事故,提出基于突变理论的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价,促进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围绕“人、物、管、环”四个方面,对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构建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突变理论建立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施工项目进行实例研究,评价结果与该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相符,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桥梁建设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差等特点,这些都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限制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对于平原区的桥梁建设,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受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施工难度更大,现场隐患更多。对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对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量的分析,确定危险等级,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资源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通事故与救援资源存在随机性的特点,建立了交通救援资源配置的随机模型。根据高速公路特有的道路条件与交通机理,确定了模型中救援服务水平、事故概率的权重,配置点至事故点的权值以及随机资源等参数值。将所建立的模型与参数用于河南省高速公路的救援资源配置,研究表明,新的配置方案较好满足了交通事故高概率区域的救援需求,并且合理减少了救援需求区域的资源配置数量,为目前高速公路交通应急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Statistical models, such as Poisson or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s, have been employed to analyze vehicle accident frequency for many years. However, these models have their own model assumptions and pre-defined underly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If these assumptions are violated, the model could lead to erroneous estimation of accident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 one of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data mining techniques, has been commonly employed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ART does not require any pre-defined underly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arget (dependent) variable and predictor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has been shown to be a powerful tool, particularly for dealing with predi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METHOD: This study collected the 2001-2002 accident data of National Freeway 1 in Taiwan. A CART model and a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 were developed to establish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accidents and highway geometric variables,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SULTS: The CART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daily traffic volume and precipitation variables were the key determinants for freeway accident frequencies.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CART and the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ART is a good alternative method for analyzing freeway accident frequencies. IMPACT ON INDUSTRY: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CART and the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ART is a good alternative method for analyzing freeway accident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安全改善项目方案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特点,在对事故资料、道路设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将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类型划分为撞固定物、追尾及其组合不同类型。结合现场交通运行环境与运行状态调查,分析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成因,提出安全改善对策研究的基本原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安全改善对策研究,建立高速公路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安全改善工程对策集。在决策方法研究中,总结常用安全改善对策的可能效果,提出高速公路安全改善项目方案决策的原则,研究了安全改善对策选择的效用决策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风险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群特殊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风险与救援时间的相关分析,提出隧道群交通事故风险致因模型,该模型将隧道群交通事故风险划分3个风险阶段,即初始事故风险、事故发展风险、最终事故风险,不同阶段的风险值受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隧道群环境因素和防灾救援能力大小的影响而改变。通过对隧道群的风险因素分析,认为隧道群在两毗邻隧道间将可能产生烟雾风险,驾驶人员视觉快速转换的照明风险,以及交通事故防灾控制风险;同时统计的隧道群防灾救援时间概率分布表明,救援队伍能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并对较晚到达事故现场救援情况,基于风险分析而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事故责任认定中应同时考虑司机、交警、管理部门和道路条件等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量化各方面应承担的责任,而不能像目前,事故责任几乎仅由司机一方100%承担。以开阳高速(开平到阳江)“1·23”特大交通事故为例,着重论述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事故责任认定和事故赔偿的不合理性,紧急救援体系的不完善性。并对高速公路事故责任的量化,交通警察现场指挥能力的提高,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责任的落实与监督,应急救援及强制保险理赔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我国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落实全过程的科学、合理、公平及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Freeway accidents are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hina, which also triggers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 and an emotional burden to society. However,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how microscopic kinetic parameters of vehicles influenced by road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accidents has not been explicitly studied.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link role” of tire microscopic kinetic parameters in road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and traffic accidents to aid in facilitating the traffic design and management, and thus to prevent traffic accident. Method: A mountain freeway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data used in this paper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real-time vehicle experiment. Multiple estimation models, including the standard ordered logit (SOL) model, fixed parameters logit (FPL) model, and random parameters logit (RPL) model were established. Result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road characteristics will affect the longitudinal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and, consequently, map the level of risk of rear-end accidents. Driving compensation effects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i.e., the drivers tend to be more cautious in complicated driving circumstances). Another finding relating to the mountain freeway is that different tunnel characteristics (e.g., tunnel entrance and tunnel exit)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traffic acci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framework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new insight for researchers to enlarge the research subjects of both explanatory and outcome variables in accident analysis. Future research could be implemented to consider more dri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调查收集2000年1月—2010年8月广东省的特大交通事故数据,以事故形态、空间、时间为分类依据,分析广东省特大交通事故的统计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碰撞型和翻坠型事故分析事故形态、公路等级、事故时段与死亡人数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广东省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为碰撞型和翻坠型,高发于高速公路和低等级公路,主要发生在凌晨时分、早晨时分、午后时分以及傍晚时分。广东省境内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是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超载运营、行车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议采取改进驾驶员培训考核内容、改善行车环境、加强违章监控力度等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根据2000—2006年全国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以2006年为重点,分析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发展形势、地区差异和事故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的公路交通事故自2003年开始总体由快速上升转为持续下降,但高速公路和西部地区的公路交通事故仍有增长可能;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达地区的事故总量较大,但事故死亡率较低;国道、省道和高等级公路的事故死亡率均大幅高于其他公路;约80%的死亡事故是发生在平直、一般弯和一般坡等良好路段上的车辆互碰、碰撞行人和翻车,76%的特大事故属于坠车和正面碰撞;雾、雪等恶劣天气更易在高等级公路上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杭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了2003—2006年杭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2003—2006年期间,发生交通事故8906起,涉及车辆12692辆,死亡115人,受伤197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5亿元;②交通事故以10月和1月发生最多,每周事故数呈逐渐上升趋势,9:00—11:00点和14:00—16:00点为事故的高发时段;③因驾驶员造成的交通事故超过事故总数的90%,主要原因为未保持安全的纵向距离和操作不当;车辆原因主要为爆胎和制动问题、天气及照明对事故有一定影响;④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乘客与驾驶员受到的危害程度相同。结论: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将有利于采取科学的措施减小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提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对策,采用对比分析法,研判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统计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规律,提出基于“6E”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管理对策。以1994~2013年期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率、致死率、重大事故起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交通事故总量和不同等级公路事故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从交通安全执法管理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形态、肇事车辆类型、事故原因、肇事驾驶人驾龄等进行了特征分析,在立法、教育、工程、执法、急救、评价6个方面,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化对策,为进一步认识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