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籼稻单倍体绿芽无性系二倍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籼稻单倍体绿芽无性系为材料,研究秋水仙碱等处理对水稻植株染色体二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以500mg/L秋水仙碱溶液振荡处理籼稻单倍体绿芽48h,其二倍化率达60%~75%,处理时间过长或处理浓度过高.虽植株染色体二倍率有所提高,但二倍体植株的得率下降;(2)秋水仙碱在愈伤组织阶段处理,其染色体二倍率远高于非愈伤组织化的绿芽二倍率,高达96%~100%,其实未经处理的绿芽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也能获得较高的加倍率;(3)在培养基中添加多效唑(2.5mg/L)也能增加籼稻植株染色体二倍率,由原来的3.3%提高到6.6%.  相似文献   

2.
长期继代培养马铃薯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影响马铃薯愈伤组织发生、生长和长期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几种因素进行了研究。马铃薯茎段的愈伤组织发生频率高于叶片的愈伤组织发生频率。Dicamba诱导茎段和叶片的愈伤组织发生频率在90%以上;而2,4-D的诱导效果不佳并诱发外植体生根。再生培养其中加入0.5g/L的酶解酷蛋白是必需的;蔗糖的浓度以2%-4%为宜;附加ZT2.0mg/L、GA0.1mg/L可使长期继代的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3.
水稻高效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因枪轰击和农杆菌介导两条途径转化水稻成熟胚、幼胚、幼穗诱导来源的愈伤组织.实验发现,外植体来源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转化.对于同一水稻品种,幼胚、幼穗在NB2培养基上比成熟胚易于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中,无论是经农杆菌介导还是基因枪轰击,幼胚和幼穗来源的愈伤组织能以较高的转化频率获得转化体并再生成苗.同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转化效果也受基因型的影响.另外,转化途径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较大,基因枪轰击比农杆菌介导转化频率高、再生频率强.并且,在轰击前6h至轰击后18h,将愈伤组织保持在附加20g/L甘露醇的培养基中,有利于转化率的提高.图2表3参17  相似文献   

4.
沙打旺耐盐细胞系的筛选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无菌苗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通过逐步提高NaCl 浓度以及在ρ(NaCl) =12 g/L和无盐条件下往返培养的多步选择法,获得能适应ρ(NaCl) = 12 g/L的耐盐细胞系(SNr) .在胁迫下SNr 能显著积累脯氨酸;同时还具有对PEG的交叉抗性,和CK 相比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SDS- PAGE图谱,出现四条新多肽( Mr≈31×103、30×103 、28×103 、26×103) ,它们可能与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麻黄愈伤组织细胞的悬浮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中麻黄幼苗的3种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MS+2mg/L2,4-D+1mg/L6-BA;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用源于下胚轴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从第3代开始建立起稳定的悬浮系。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及培养液中都含有麻黄碱,悬浮培养液中的麻黄碱含量高于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表2参12  相似文献   

6.
以红江橙(CitrussinensisOsbeckcv.‘Hongjiang’)实生苗的根尖、下胚轴、子叶、上胚轴、茎段及叶片为材料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上胚轴、茎段出芽率较高,分别为978%(45/46)及70.7%(29/41).ρ(MT+BA)1mg·L-1对上胚轴出芽效果较好,ρ(BA)升高,出芽率随之下降红江橙愈伤组织的诱导,其适宜的培养基为MT+2,4-D05+BA(KT)1(ρ/mg·L-1)NAA与BA(或ZT)结合有利于红江橙愈伤组织的分化,低浓度的BA效果较好些,随BA浓度升高,分化率下降红江橙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也有差异,子叶愈伤组织更易分化,分化率可达357%(15/42);胚诱导的愈伤组织次之,其分化能力随着分化前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无根苗诱导生根,其适宜的培养基ρ(MT+NAA)1mg·L-1.  相似文献   

7.
几种裸子植物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裸子植物未成熟胚乳作为外植体,在改良MS、添加不同种类激素和不同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分别予以热激、光培养、暗培养和刻伤胚乳等多种处理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刻伤胚乳和适时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发生;经过25~30d的培养,在ρ(NAA)=0.5~0.75mg/L、ρ(2,4-D)=0.2~0.5mg/L、蔗糖浓度5%的培养基上,油松、白皮松、青、华北落叶松以附加ρ(KT)1.0~2.0mg/L以及白、侧柏在BA与KT配合使用的培养基上,热激后暗培养,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可达86.4%.  相似文献   

8.
麻疯树胚乳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污染消除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经过比较分析各种消毒方法,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麻疯树(Jatrophacurcas)胚乳愈伤组织,并动态观察其类型、形态特征、增殖速率和形态发生能力,为麻疯树胚乳植株再生及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药用成分奠定了基础.以麻疯树成熟胚乳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测试0.4mg/L的分裂素(BA、KT与TDZ)与2.0mg/L的生长素(IAA、IBA、NAA与2,4D)搭配组合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对胚乳愈伤诱导效果而言,2.0mg/L的2,4D效果最好,NAA的效果次之,IBA又次之,IAA的效果最差.BA和KT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TDZ的添加可促进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选择适宜的消毒剂(种类、浓度)和消毒(处理)时间对胚乳外植体的接种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试验所采取的灭菌方式中,用70%酒精处理30s,然后用10%NaClO处理25min,灭菌效果最佳,同时对胚乳外植体的生长影响最小.图3表1参23  相似文献   

9.
高山红景天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以高山红景天根、茎、叶及种子萌发的子叶为外植体诱导出5种愈伤组织,并比较了这5种愈伤组织的生长速率及红景天甙的积累能力。通过对茎诱导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初步选择了适宜的激素配比为3mg/L BAA+0.3mg/LNAA,最适温度范围为21-25℃,pH值为5.8。光照对愈伤组织生长影响不显著,但不利于红景天甙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表油菜素内酯对珍珠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珍珠菜(Artemisialactiflora)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含有epiBR后,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明显提高,比不加任何激素的高1~6倍.如在该系统中再加入6-BA,epiBR不仅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产生,而且能使愈伤组织中的蛋白组份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协同效应强于IAA和6-BA的协同效应。电镜观察表明,epiBR与其它激素诱导的愈伤组织处于不同的细胞分裂期,暗示愈伤组织的生长速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H2O2对抗旱性不同玉米品种愈伤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玉米品种愈伤组织经10-4molL-1、10-3molL-1和10-2molL-1H2O2处理3h后,电解质泄漏率加大;H2O2和MDA含量增加;AsA和CAR含量的减少.10-4molL-1的H2O2处理对愈伤组织产生的氧化伤害较小.抗旱性较强品种PAN6043愈伤组织的抗氧化酶(SOD、POD、AP和GR)活性高于抗旱性较弱品种SC701,AsA和CAR含量的下降程度低于SC701.PAN6043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抗H2O2能力,与含高活力抗氧化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鞑靼荞麦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苗龄、外植体、激素配比对鞑靼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离体培养的影响,初步建立了鞑靼荞麦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鞑靼荞麦离体再生的最佳取材时间为苗龄6~8 d;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2,4.D+1.5 mg/L 6-BA,子叶诱愈率达75%左右,下胚轴诱愈率可高达86.62%;愈伤组织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 IAA+2.0 mg/L 6-BA+1.0 mg/L K1.+0.5 mg/L TDZ,来自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可达9.52%.下胚轴的诱愈率与分化率均高于子叶,更适于离体再生培养.培养基巾加入AgNO_3后,能有效降低褐化率.生根最适培养基为含有0.5 mg/L NAA的1/2MS培养基,生根率在50%左右.TDZ在诱导鞑靼荞麦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过程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分化率约20%.表3图2参23  相似文献   

13.
欧洲红豆杉细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欧洲红豆杉(Taxusbaccata)的嫩茎及什叶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对之进行了愈伤组织培养及细胞悬浮培养研究;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培养物合成紫杉醇的能力.探索了提高培养细胞生长率及紫杉醇含量的一些措施.结果表明,欧洲红豆杉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速率已分别达到0.27g·L-1·d-1和0.35g·L-1·d-1,紫杉醇含量分别为0.0031%和0.017%。  相似文献   

14.
离体培养植物细胞的表面与细胞粘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离体培养的胡萝卜(Daucuscarota)细胞和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细胞的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表明,细胞的自由表面上有很多疣突和纤丝.疣突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主要含果胶质;有些细胞表面出现小坑,坑中集中有许多微小颗粒.疣突相互可融合成更大的疣突或连成桥;纤丝常与疣突结合.纤丝-纤丝的交织,纤丝-疣突的交联,及疣突-疣突的融合,在细胞壁外表面构成交织的网络.同种细胞之间及异种细胞之间均可通过纤丝、疣突的交织融合而粘连.疣突分布不均一,且与细胞的分散性有关.与疏松烟草愈伤组织比较,致密烟草愈伤组织细胞的自由表面上疣突显著较多.在分化再生时,烟草愈伤组织首先致密变绿,然后才见到芽的分化及植株再生.对疣突出现、壁物质沉积与细胞粘连、细胞分化、形态建成几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Pot cultur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selenite (SeO3(2-)) and selenate (SeO4(2-)) on the 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of root absorbed selenium in maize Zea mays plants grown in sand and soil culture. Increasing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0.5-6.00 microg/ml), increased the selenium retention in roots, but there was little transfer of selenium from shoot to grain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selenite species (less mobile) also accumulates in maize plants when supplied in solution form. Selenium does not cause any adverse effect on the maize plants (dry matter yield vs concentration,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0.05).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绿色巴夫藻硒对锌毒性的保护效应 .从细胞超微结构特性比较对照和两个实验组 ,实验组 1培养基加入 15mgL-1Zn (ZnSO4·7H2 O) ,实验组 2培养基中加入 15mgL-1Se (Na2 SeO3 ·5H2 O)和 15mgL-1Zn .实验结果表明 ,在该浓度下单独加Zn ,藻细胞的叶绿体结构严重受损 ,而加入Se后可以阻止这种效应的产生 .藻细胞受Zn的影响 ,在细胞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不同体积的电子致密的颗粒体 ,相反用Zn和Se处理的藻细胞则在液泡包含体中出现电子致密的颗粒体 .因此假设 :当单独加Zn时 ,藻细胞以形成电子致密的颗粒体的特殊分子形式分隔Zn ;而当形成锌硒化合物时 ,这一过程被阻止 ,此时Zn无活性 ,因而可保护细胞抵抗Zn的毒性 .图 3表 1参 2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