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物(pAHs)是以吸附于大气颗粒物(pAHs固)和气态(pAHs气)两种状态存在,pAHs对人类的威胁更需重视的事实.研究了采用玻璃纤维滤膜(GF)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PUF)作为滤料的采集全态PAHs (PAHs固+PAHs气)的方法和设备.对吸附剂PUF的净化予处理方法、采样操作、采完样后的吸附剂的保存及样品回收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后确定了包括采样设备、采样方法及样品回收方法在内的一套完整的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实验数据证明了使用49型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大气及烟道气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以下简称PAH)时的漏滤现象。介绍了用49型玻璃纤维滤膜(以下简称“G”)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以下简称“F”)联用作为吸附滤料的新采样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在分析各种天然和工业样品时,贵金属在测定之前必须进行富集。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借助于选择吸附剂进行富集的吸附法是很有效的,而且得到了广泛应用。近来,对于贵金属的富集,广泛运用含有硫代酰胺类纤维吸附剂——硫酰胺类吸附剂 T(T)和以苯乙烯与含甲基吡唑类的二乙烯基苯的共聚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相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玻璃纤维滤膜(GF)和聚氨基甲酸乙酯泡膜(PUF)同时采集南京大气中颗粒态和气态上的多环芳烃(PAHs),用气质联用仪分析了16种优先控制的PAHs,研究了PAHs在南京大气中的相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态和气态样品中16种PAHs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20.49ng/m3和182.45ng/m3,2~3环的PAHs主要分布在气态中,而>4环的PAHs主要分布在颗粒态中。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钛颗粒的制备及其脱硫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永刚  李大骥  黄震 《环境科学》2003,24(1):147-151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不同烧结温度(340℃,440℃,540℃,640℃)下制备了4种多孔TiO2颗粒,X射线衍射法(XRD)测得4种样品的晶相均为锐钛矿型.低温77K氮气吸附法计算4种样品的比表面积为79~124m2/g,平均孔径56.8~254.8 A.电子扫描电镜分析了样品的表面结构为多孔高孔隙率结构在固定床中对4种样品进行动态脱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540℃时制备的样品品质较好,每g TiO2颗粒可吸附38.9mg的SO2.以SG 540样品为例,研究了固定床中吸附温度,气相中SO2的浓度以及气体流速对其脱硫吸附性能的影响.与活性炭、沸石物理吸附剂比较,TiO2颗粒具有较高的脱硫吸附能力.FTIR红外光谱分析法,结合加热脱附试验的结果,得知TiO2颗粒吸附剂脱硫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6.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分析环境水样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测定时往往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再进行测定。文章介绍了近些年较新的一些分离富集技术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环境中金属离子时的应用,分析了离子交换树脂在样品中金属离子富集分离过程中的研究近况,评述了固相萃取、析相微萃取、单滴液滴微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离子液体萃取、浊点萃取等多种萃取方式在样品预富集中的应用进展,综述了活性炭、纳米粒子、淀粉、分子筛等吸附剂在富集环境水样中金属元素的应用现状,同时还对在线富集技术与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联用在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解决多层泡沫夹芯结构的雷达吸波复合材料在环境效应下产生外观失效的问题。方法 制备3种类型的雷达吸波复合材料,开展典型自然环境试验。观察试验样品外观状态,并检测变形量。通过观察泡沫的微观组织形貌,检测热膨胀量变化及泡沫与树脂间的粘黏强度,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复合材料裂解气体成分,分析复合材料外观失效成因,并提出解决技术途径。结果 6个月自然环境试验后,1#、2#样品外观失效,而3#样品无明显变化。复合材料100℃裂解气体成分为氮气、二氯一氟乙烷、甲基膦酸二甲脂。4种泡沫在22~85℃的最大热膨胀量分别为–0.18%、–0.37%、–0.30%、–0.45%。环氧树脂与4种泡沫的粘黏强度在41~52N,而聚氨酯树脂达到了54~81N。结论 雷达吸波复合材料泡孔内残留气体的释放,是导致外观失效的根本原因。通过热处理工艺,减少样品残留气体量,并提升胶黏剂与泡沫的粘黏复合强度,是提升复合材料环境适应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固相萃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马娜  陈玲  熊飞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81-184
对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萃取参数(吸附剂用量、背景体积及洗脱溶剂等)与萃取效率的规律,吸附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的固相萃取在线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该技术比传统液—液萃取用时短、二次污染小、选择性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农药、卤代烃、有机氯化合物、酚类等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分析以悬浮液形式注入石墨护中的(POLYORGS)型吸附剂的富集物时,于该炉中所发生的各种过程。聚合吸附剂的主要分解产物是碳和含碳物质。保留在石墨炉表面的碳起着平台的作用(在测定CU、CO、NI、Au和铂族元素时),因而可强化还原过程并可防止分子化合物在早期加热阶段的蒸发。在有碳存在时,气相中游离氧的含量随乏降低,从而导致砷、锑氧化物气体的产率下降。还研究了悬浮微粒的大小和浓度对分析信号强度的影响。由于使用超声波分散悬浮液,提高了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利用吸附剂一原子吸收法对天然水和工艺样品中As.Sb.Au.Ag.Pb.CO、Ni、Cd、Cu和铂族元素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根据在环境水质监测分析实际工作中,就应用回归分析方程计算未知样品浓度含量时,提出要注意对回归方程中截距进行统计检验。确保微量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泡沫灭火剂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评估泡沫灭火剂的快速生物降解性能可以考察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利用二氧化碳产生法试验和呼吸计量法试验,考察了泡沫灭火剂组分及典型泡沫灭火剂的快速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碳产生法和呼吸计量法两种试验方法测定的十二烷基硫酸钠28d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8.7%、86.9%,A类泡沫28d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0.3%、90.8%,水成膜泡沫28d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9.4%、85.1%,且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在判定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能力类别上是等效的;根据OECD生物降解性能判定标准,所测定的泡沫灭火剂组分十二烷基硫酸钠、A类泡沫和水成膜泡沫均为易生物降解物质,并从泡沫灭火剂配方组成角度解释了其易于降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天然地质样品有机质组成对菲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种有机碳含量、结构和性质都相差较大的天然样品Chelsea土壤和Paxton页岩为吸附剂,以菲为吸附质进行一系列的吸附-解吸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有机质是以腐殖酸为主时(Chelsea土壤),样品对疏水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很容易达到平衡,解吸与吸附之间的滞后现象不是很明显。相反,对以干酪根为主要组成的Paxton页岩样品,吸附与解吸之间有明显滞后现象发生,吸附与解吸是一个完全不可逆过程。这说明土壤有机质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可能会成为决定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牡蛎壳负载壳聚糖去除水中活性红152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牡蛎壳(OS)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牡蛎壳负载壳聚糖(CCOS)吸附剂,并利用电镜扫描(SEM)、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及热重(TG)分析等方法对吸附剂样品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吸附剂对活性红152(RR15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壳聚糖与牡蛎壳质量比、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活性红152起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牡蛎壳质量比为0.08,pH值为2时,活性红152的去除率达最大值;活性红152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吸附剂用量为0.3g时,活性红152的去除率达83.3%.吸附容量也随着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150min达到吸附平衡.运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和Tempkin方程,最大吸附容量在298.15、303.15、308.15和318.15K下分别为135.14、142.86、144.92、149.25mg·g-1.在热力学研究中,ΔG0<0、ΔH0>0、ΔS0>0,表明此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过程.解吸实验表明,吸附剂用碱液处理再生后,可循环使用4次.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除去工厂废水中的有毒金属和低浓度放射废水中的放射物质等,可以使用吸附剂吸附处理的方法。与有机物的吸附一样,也可使用活性炭处理。对于金属来说,可使用沸石、蛭石、螯合型树脂、磺化媒、硝基腐殖酸等来处理。使用这种重金属吸附剂处理的优点是:装置简单,处理所需时间少,装置小型化。但是,它的吸着容量大,必须使用完全;吸附剂若价贵则实用性差。该吸附剂的废弃物处理时必须十分注意。对于这种吸附剂来说,金属离子有离子结合和螯合结合两种。最近,在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化学技术研究所,利用硝酸氧化、亚硫酸还原工艺从石油精制残渣的沥青中制造螯合物质,已成功地制得了廉价的吸附剂。用重金属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市大气气态和颗粒物上正构烷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氨基甲酸乙酯和玻璃纤维滤膜采集样品并测定。大气中总正构烷烃的浓度分布、气/固分布比与季节变化、污染源有关。在呼市大气中总正构烷烃(C15-C33),夏季主要存在气态中(78%),而冬季主要存在于颗粒物上(83%)。内蒙古草原大气对照样品中,气态中总正构烷烃在冬夏两季所占百分比都约为50%。市区冬季大气颗粒物上的总正构烷烃浓度比其它城市结果高出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镍铝层状氧化物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除盐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婷  朱春山  胡承志 《环境科学》2016,37(2):602-608
水滑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吸附剂,而且在超级电容器方面有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原位生长法,由泡沫镍作为基体并提供镍源,在泡沫镍表面合成了镍铝复合氧化物(Ni Al-MMO)薄膜即类水滑石煅烧产物.所制得的Ni Al-MMO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稳定、电容量高,此薄膜电极的单位质量的比电容量可高达667 F·g-1.对此电极进行电容除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压和弱碱性p H环境有利于该电极除盐;初始浓度为0.003 mol·L-1的情况下,最佳工作条件为:电压1.0 V、p H值为8,在此时除盐效率可达58.17%.电极反接可使吸附饱和的电极材料迅速再生,脱附率可达87.96%.本研究为废水中盐离子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7.
NOx对动物和人体及环境的危害都非常大;而废旧电池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其中却不乏可回收利用物质。实验以废旧电池碳棒作为吸附剂吸附氮氧化物,利用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设计,探讨了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反应时间),确定了其最佳工艺条件。对吸附性能影响大小依次为吸附剂量、初始浓度、反应时间;最佳工艺组合为吸附剂量为1.00 g,氮氧化物初始浓度为0.050 mol/L,反应时间为55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的氮氧化物去除率达71.82%,单位吸附剂吸附量为788.98 mg。此外,针对反应前后吸附剂还做了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六价铬对水体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中国当今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吸附法是处理六价铬最为常见的方法,而吸附剂的选择是该方法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近年来,因聚吡咯良好的氧化还原和离子交换性能,采用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处理水体六价铬的研究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该文重点综述聚吡咯、聚吡咯/生物质复合材料、聚吡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聚吡咯/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四类吸附材料的制备过程,分析其对水体六价铬的吸附性能,阐述了聚吡咯基复合材料对六价铬的吸附机理,并对此类吸附材料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 环境监测分析的对象相当复杂,测定的污染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很低,特别是环境的背景值含量更低,所以在环境样品分析的全过程中,控制各种沾污途径和被测组分的损失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一、环境监测分析中的沾污环境样品沾污是在采集、贮存、原始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引入的任何杂质。它来自采样过程,工作环境、器皿设备、试剂纯度、纯水质量、分析方法(原理)以及工作人员本身等因素。 (一)、样品采集过程的沾污  相似文献   

20.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为被动大气采样吸附剂,建立了搅拌棒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SBSE-TD-GCMS)分析环境空气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结果表明,16种PAHs的检出限(LOD)范围为0.06~3.00 pg,回收率为75%~136%,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日内重复性和日间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1%和<17%.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的脱附残留为21%~24%,其余13种PAHs脱附残留<13%.用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室外空气样品和从汽车上采集的空气样品中的PAHs.结果发现,室外空气样品中全部检出PAHs,采样时间为4 d的样品中16种PAHs含量为0.058~52.3 ng.11种PAHs的吸附量与采样时间线性相关.对于行驶的汽车中的样品,车窗外和排气管处的Σ16PAHs(16种PAHs的和)含量分别为车内的2.5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