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DAT—IAT(连续流间歇曝气)法对小区的生活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对用DAT—IAT法在不同工况下处理污水的效果作了小试研究。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DAT—IAT工艺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CODcr、SS及氨氮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可达89.8%、92.5%,84.2%。  相似文献   

2.
FAMS对水体的净化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FAMS系统的不同种类组合进行试验,探求不同种类配置的FAMS净化率,结果表明,FAMS能提高水体对COD的净化率,COD去除率提高最大为28.4%,平均为11.9%,FAMS对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更明显,TN的去除率提高最大为58.8%,平均为22.98%,TP的去除率提高最大为68.1%,平均为46.1%,试验结果还表明,具有两层次群落结构的FAMS系统能改善植物在污水中对环境的适应,使原来无法存活的一些敏感种类能在污水中存活,且发挥FAMS的正常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净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慈茹、菱白等7种水生植物对面源污水的净化率。结果表明,7种试验植物对水体中N、P均有很高的净化率,其中以慈茹和菱白的综合净化率为最高。由于不同植物对N、P的净化率不同,所以多种植物配置可提高植物对面源污水的综合净化率。  相似文献   

4.
在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氧利用率高的多级环流曝气小型实验装置上,对某种石油化工排放污水进行了生化处理性能实验。分别利用间歇和连续两种装置进行污水的处理,均得到了良好的试验结果。间歇实验探索了污水降解与系统中溶解氧的变化情况的对比,摸索出了两者之间的初步关系。连续实验表明,污水的停留时间在3~5h时,出水COD可以降到80mg/L以下。  相似文献   

5.
在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氧利用率高的多级环流曝气小型实验装置上,对某种石油化工排放污水进行了生化处理性能实验。分别利用间歇和连续两种装置进行污水的处理,均得到了良好的试验结果。间歇实验探索了污水降解与系统中溶解氧的变化情况的对比,摸索出了两者之间的初步关系。连续实验表明,污水的停留时间在3-5h时,出水COD可以降到80mg/L以下。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提取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近海沉积物油类实践,探讨了超声波提取技术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超声波提取技术进行近海沉积物油类样品的前处理,时间短(8min),提取效率高(达95%以上),有机溶剂用量小(约25.0mL),操作简便易行,仅需2次提取,工作曲线线性好(r=0.999);对实际样品的分析测试,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回收率可达95.0%以上,结果准确可靠;与经典的索氏提取法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刘益浩  叶红 《环境科技》2005,18(Z1):36-38
AB法虽然是一种较好的污水处理工艺,但脱氮除磷的效果非常有限,为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水厂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试验,决定采用间歇曝气工艺对原AB工艺进行改进,并采用三池并联的间歇曝气反应器,使污水可以得到连续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乙烯基系纤维型粗粒化元件经化学改性后的除油性能分别进行了试验室和现场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元件可有效地分离5μm左右的细小乳化油粒,其除油率可达95%,而且具有材料来源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广和普及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粗粒化元件。  相似文献   

9.
不同进水方式人工湿地除污效率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人工湿地在间歇流、连续流进水方式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效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平均水力负荷4.8cm/d时,间歇流和连续流人工湿地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和64%;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和44%;TP平均去除率均为53%。结果表明,间歇流进水能够提高床体内的含氧量,缓解植物根系放氧不足.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碳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探讨其改性条件及改性后膨润土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投加6%的钠化剂、搅拌90min改性后的膨润土对校园生活污水中的总磷和正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69.4%和36.8%。  相似文献   

11.
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水力负荷周期的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水力负荷周期是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中最关键的运行参数。本研究在面积为80m^2啤酒废水现场中试验中,分别得出了淹水期入渗速率递减曲线和落干期入渗速率恢复曲线,它们分别用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来表达。据此提出了一种以追了大水力负荷为目标时水力负荷周期的定量设计方法。将其应用于该次试验后得出的结果为1.78d淹水,2.77d落干。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PE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及入渗模型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5组微塑料添加处理(0,1,2,4,6g/kg),研究了不同微塑料含量对湿润锋运移和累积入渗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价了主要入渗模型在微塑料污染土壤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速率随着微塑料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特征,当含量达到T2时(微塑料含量2...  相似文献   

13.
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2):21-23,54
主要分析了降雨入渗补给、山前侧向补给、地表水入渗补给、引污灌溉的入渗补给及地下水排泄过程对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通过对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实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了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地下水水质。分析了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受污染原因,建议该地区必须控制污染源,同时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高异质性背景条件下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6类典型人为活动方式石灰岩坡地针对4类主要生境类型(土面、土石面、石沟、石缝)开展生境空间分布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Guelph入渗仪进行稳渗率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各生境土壤性质和土壤稳渗率关系,结合人为作用方式探讨各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坡地土壤稳渗率受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耦合作用影响。2)各生境条件下土壤稳渗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呈现"斑块状"空间分布特征。3)坡地人为作用方式变化将改变原有生境的土壤性质,进而导致各生境土壤稳渗率随人为活动进程发生相应变化。人为踩踏作用影响较小的原生林、次生林和乔灌林坡地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普遍高于石沟和石缝生境,但转变为人为踩踏作用强烈的放牧灌草地或火烧人为干扰地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增大,稳渗率显著降低。而石沟和石缝生境土壤性质和稳渗率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土面和土石面生境,土壤稳渗率仍可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残膜-微塑料破碎过程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设置5组残膜-微塑料比例(100%~0,75%~25%,50%~50%,25%~75%,0~100%)来模拟不同的残膜破碎程度,研究了残膜-微塑料破碎对湿润锋运移和累积入渗量的影响,并评价了主要入渗模型在不同破碎程度土壤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速率和累积入渗量随着残膜-微塑料破碎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入渗时间为300min时,残膜完全破碎组(T4)较未破碎组(CK)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增大48.72%(P<0.05),累积入渗量增大46.77%.随着残膜破碎程度的增大,各模型拟合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湿润锋推进模型的参数B随着残膜破碎程度的增大呈现增大的趋势.Kostiakov模型的参数a,Philip模型中的参数SC随残膜破碎程度增大而增大.总体上,Kostiakov模型对土壤累计入渗量的模拟效果优于Philip模型.本研究可为残膜污染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和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阴离子洗涤剂在慢速渗滤系统中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速渗滤系统的土壤-植物系统对MABS有较强的净化功能;土壤-牧草系统和土壤-小麦系统对MABS的去除率与停留时间呈高度正相关;城市污水中MABS含量低于5.378ml/l时,两个系统对MABS的去除率可维持在95%的平均水平上。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河北省坝上与坝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能力,选择张北县(坝上风蚀区)和阳原县(坝下水蚀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微型圆盘入渗仪测量土壤入渗特性,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阳原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能表现为:高盖度草地>低盖度草地>耕地>林地,张北县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防护林地;(2)不同入渗模型拟合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hilip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稳定入渗时间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总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草地土壤入渗能力最强,后期开展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更加重视草地涵养水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强化脱氮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慧  邵坚  邹仲勋 《环境科技》2008,21(6):40-42,46
通过在渗滤沟底部填充一层铁炭混合物而改造成的强化脱氮地下渗滤系统。结果表明,强化脱氮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水力负荷为2cm/d情况下,对COD的去除率在92%以上,对TP的去除率在99%CA上,对TN的去除率达到了80%。因此把铁炭等化学脱氮法结合到地下渗滤系统中,能大大提高地下渗滤系统的脱氮效果,为解决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蚯蚓复合床渗滤系统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健  王夙  杨键  娄山杰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00-2005
设计了6个不同的装置,以添加蚯蚓的1*、2*、3*蚯蚓复合床装置为试验组,未添加蚯蚓的4*、5*、6*装置为对照组进行了55d的运行试验,试验期间水力负荷由0.5m·d-1升至1 m·d-1.试验结果显示,即使装置下部填料装填组合方式不同,添加蚯蚓的复合床渗滤系统出水COD基本维持在50mg·L-1以下,COD去除效果较好且保持稳定,受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的影响较小.添加蚯蚓对系统的氨氮去除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反硝化效果不好,TN去除率并不高.添加蚯蚓的系统对TP的去除没有明显优势,但保持良好的运行环境,有助于持续稳固的除磷.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土壤渗滤系统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采用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组合的新型两段式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了在高水力负荷0.3m/d条件下分流比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层级的脱氮功能基因数量进行检测,进一步探究该系统中微生物脱氮机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分流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两段式土壤渗滤系统在高负荷下的脱氮能力,当分流比为1:2时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最佳,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4+-N)、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16%、96.91%、72.11%和72.27%.脱氮功能基因丰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级土壤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及厌氧氨氧化和地下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反硝化的耦合作用是该工艺微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