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议信息     
正中国(广州)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发展趋势高峰论坛盛大召开2016年7月15日,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央企业电功车产业联盟、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广州)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发展趋势高峰论坛暨中国(广州)国际新能源、节能及智能汽车展览会"在广州拉开帷幕。国机集团副  相似文献   

2.
<正>节能、低碳是上海世博会的主旋律,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世博园区穿行不息的1400多辆电瓶车、充电车,完全实现了废气零排放,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集中运行示范。上海世博不胜枚举的低碳亮点让  相似文献   

3.
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汽车工业在飞速向新能源平台化发展。新势力车企的风起云涌、各大汽车品牌不断地从“油改电”转型,使得当下新能源车市场正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根据传统燃油动力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平台差异化,标准ISO16750-3[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三部分发布了新的版本,以更加全面地兼顾纯电动平台、混合动力平台的电子电气零部件的机械环境试验。本文对标准ISO16750-3:2023全面剖析,并结合旧版标准进行差异化分析,为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或检测人员更准确高效地理解标准和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4.
张浩 《绿叶》2012,(3):45-48
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缺乏竞争力、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先天优势不足;地区补贴政策各异,使新能源车企难以在异地推广产品,更多只能本地化营销。新能源汽车产业期待一个有序、健康的发展环境,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标准、政策、法规,给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与引导,需要新能源车企苦练内功,需要配套产业链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力量的"合力"推动。  相似文献   

5.
正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意见》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  相似文献   

6.
何力武 《绿叶》2012,(3):39-44
随着传统能源的衰竭和环保压的增强,未来5~1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走进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将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上将遵循节能(降低总能耗)、环保(减少污染物排放)两大趋势,逐步实现对化石类传统能源的替代。欧美汽车大国均不断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市场化投入,使得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化。从国际比较经验来看,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性举措大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车用替代燃料的开发和推广对关键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对生产和使用的补贴、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抢占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8):4-4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传统汽车难以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以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对解决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32家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所得税税负与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流转税税负和研发支出的关系不显著。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旨在激励新能源汽车公司提高研究开发投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贾新光 《绿叶》2012,(3):34-38
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不乏赶超、跨越式思维,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也少有"耐得住寂寞"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投入与开发;补贴政策陆续出台,但我们的一些新能源汽车却因地方保护主义,遭遇了"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都卖不了"的困境。对消费者而言,其最关心的价格、质量、用车是否方便、维修成本等问题尚且不论,他们连接触新能源实车的机会都很少,具有使用体验的更少,这又如何让他们放心购买?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2017年A股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以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为考察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技术水平、研发投入与新能源汽车企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税收优惠与新能源汽车盈利能力、技术水平、研发投入的关联度较高,而财政补贴与企业发展能力的关联度也较高。针对研究得出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关联关系,从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个层面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路径主要是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工具可以快速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也养成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依赖政策红利,而不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发展的习惯。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持续地进行公平与有效率的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外部激励路径转换的重点是在国家和企业层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稳定和可预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绿色视野》2014,(9):14-15
2009年2月,合肥市被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首批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之一。自此,合肥市就踏上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征程。截至今年5月份,合肥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9100多辆,在合肥市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有7100多辆,运行总里程超过1.2亿公里。  相似文献   

13.
马冬  丁焰  张艳  唐骕 《绿叶》2019,(Z1)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是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快速发展,但在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应统筹实施大气污染治理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措施的协同效应,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给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惊艳表现。从2014年9月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正式启动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的财政支持,加上车牌(如北京的单独摇号或上海的免拍卖)和不限行等多个地方优惠措施,让迟迟未能启动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终于迎来了业内期待已久的井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7.48万辆,比2013年增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组成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新能源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阐述,以在工程应用具有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鑫鑫 《绿叶》2012,(3):57-61
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政府可谓是不遗余力,对生产和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厂商和消费者也给予了较大幅度的补贴,但是市场反应冷清。究其成因在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极度不成熟,技术路线不清。因此,政府应将产业政策的重点放在协助、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越过技术壁垒,而不应急切于市场的开拓和占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扩大,能源危机的问题也在逐步临近。节约能源且环保的新型动力的开发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走向。前不久,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在包括合肥在内的13个试点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试点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伴随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暖风频吹,新能源汽车正从幕后走向台前,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困局下,新能源汽车能否逆境破局?  相似文献   

18.
《绿色视野》2014,(9):25-27
合肥市和芜湖市均是我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这两个安徽省“领头羊”城市纷纷走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道路,引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明显,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的步伐逐步迈开,然而在专家看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加速跑”,还有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会议信息     
《环境技术》2012,(6):5
关注新能源汽车——"第五届中国(广州)汽车零部件论坛"召开2012年11月23~24日,由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广州)出口基地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主办,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广州)汽车零部件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环境技术》2010,31(6)
<正>由于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我国国产汽车产销量在2009年突破1300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和销售国家。然而,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并不会因此止步。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即将出台,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