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大豆肽对湘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湘黄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A组(对照组,不添加大豆肽)、B组(大豆肽:0.4%)、C组(大豆肽:0.8%)、D组(大豆肽:1.2%)饲料,实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其中B组和C组增重较佳,育雏结束时,平均体重分别为350.06 g和349.00 g,显著高于A组和D组,料肉比C组最低,为2.49,显著低于A组和D组;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其中C组和D组较高,显著高于A组和B组;添加大豆肽可降低胸肌肌肉的滴水损失,滴水损失为C组B组D组A组;添加适量的大豆肽可提高湘黄鸡育雏期的经济效益,其中B组利润最高,为5.62元/只.综合生产性性、肉品质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大豆肽的适宜添加量为0.4%.表5,参14.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复合剂替代抗生素,探讨壳聚糖复合剂对家禽养殖的生长促进,提高动物抗病力的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剂显著提高了鸡的免疫能力,对增强鸡的防病和抗病能力相当于甚至优于抗生素(P<0.1).而且使用壳聚糖复合剂还可以降低饲料的使用量.因此,以壳聚糖复合剂替代抗生素,可以保障家禽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的零残留.  相似文献   

3.
木质纤维素降解是中草药渣堆肥的主要难点.在前期小试的基础上,接种纤维素降解菌剂,将1 t新鲜药渣直接进行好氧堆肥.腐熟度指标T值和种子发芽指数(GI)显示,堆肥19 d左右就已经腐熟.堆肥过程中接种组(JZ)和对照组(CK)的纤维素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0.73 kg/d和0.64 kg/d,JZ比CK纤维素降解总量提高了13.39%,木质素降解量提高118.18%.第30天时,堆肥的含水率、p H、总养分、重金属等指标都达到有机肥料标准(NY 525-2012).接种菌剂提高了堆肥温度,加速了水分散失,促进了纤维素和木质的转化,有利于堆肥腐熟和提高肥料品质.因此,在中试规模上堆肥中草药渣生产有机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较化学药物添加剂十分明显的优势,尤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绝对优势使其在畜牧业上地位日显重要.本文介绍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类别、特点、机理及目前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杜仲叶.粉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杜仲叶粉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按0.5%、1%、1.5%、2%的比例在肉鸡的基础日粮中添加杜仲叶粉,以不添加杜仲叶粉作为对照,经60天饲养试验期后,对各组鸡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增重与耗料之比)、胴体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杜仲叶粉能提高肉鸡饲料报酬,改善胴体品质,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宁夏吴忠引黄灌区边缘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为了解滴灌条件下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盐分抑制和水分保蓄的效果,以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试验对象,设置生草覆盖(CG)、黑膜覆盖(HM)、草帘覆盖(CL)和对照(CK,不覆盖)4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在枸杞生长旺季测定土壤水分、盐分、pH及枸杞株径、株高、冠幅等指标.结果表明,物理覆盖(HM和CL)措施能够显著减缓枸杞根区土壤水分耗散,相对CK处理,HM和CL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分别提高29.6%和13.3%,而CG处理土壤含水率无显著提高.经过一个生育期的改良,各处理均由原来的重度盐土转变为中度盐土,HM、CL、CG和CK盐分相对初始值分别降低45.9%、65.2%、47.4%和44.5%;受灌溉水pH的影响,HM、CL、CG和CK的p H从初始值8.03分别增加到8.23、8.17、8.32和8.37.CL处理盐分降低幅度最大,p H增加幅度最小,且与其余处理有显著差异.枸杞株径、株高和冠幅3个生长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表明,HM和CL处理枸杞生长状况均好于CK和CG处理,且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土壤水分保蓄、盐分抑制效果及枸杞生长情况,该地区盐渍土滴灌植被建设时最佳覆盖措施为草帘覆盖.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复方基质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生长影响效应,本研究以甘蔗渣作为基质配方的主要原料,研究比较了不同复方基质在其幼苗生长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复方基质处理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单株干物重和根冠比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叶片数上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M5(甘蔗渣∶珍珠岩∶河沙∶蛭石∶泥炭土=5∶1.5∶1∶1∶1.5)处理在幼苗个体形态指标上表现出较显著的比较优势,其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与CK间均无显著差异,其叶片数和单株干物重比CK分别降低了7.77%和15.90%,但其根冠比比CK显著增加了28.80%;其次为M1(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1.5∶1∶2.5)和M4(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5∶1∶1.5∶1.5∶1)两处理,与CK相比较,根冠比分别显著增加了23.30%和16.60%;其主根长和单株干物重与CK均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其株高、叶片数和一级侧根数均表现较显著的负效应;表现较差为M2(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5∶1∶1.5∶2)和M3(甘蔗渣∶珍珠岩∶河沙∶泥炭土=5∶1∶1∶3)两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8.
零价纳米铁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尺寸为20 nm的零价纳米铁暴露下大肠杆菌形貌、生长曲线和细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零价纳米铁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毒性机制.用透射电镜(TEM)观察零价纳米铁与大肠杆菌(JM109)接触后细胞的形态变化;用0、112、560和1 120 mg·L-1的零价纳米铁染毒大肠杆...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内蒙古砒砂岩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人工林的衰退现状,促进其更新复壮及可持续发展,对沙棘老龄化植株进行了距地表0、10、20 cm(即处理S0、S10和S20)留茬高度处理,以未平茬植株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组沙棘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评价了不同留茬高度对沙棘生长和生理情况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留茬高度和CK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趋势,"午休"现象明显,各处理组的Pn全天均显著高于CK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S10日均值最高,是CK的1.43倍。(2)不同留茬高度和CK的蒸腾速率(Tr)日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单峰线,各处理组Tr值均显著高于CK,分别为CK的1.14、1.39、1.21倍,S10日均值最高。(3)不同留茬高度和CK的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趋势相似,各处理组WUE显著高于CK,分别为CK的1.24、1.35、1.27倍,S10日均值最高。(4)S10边材比导率(Ks)(1.29)显著高于CK(0.39)。S0和S10叶比导率(KL)均显著高于S20和CK(P0.05)。栓塞度表现为CKS0S10S20,差异显著(P0.05)。木材密度表现为:CKS20S0S10。(5)经分析评价表明平茬后沙棘整体生长状况优于CK,表示留茬高度对沙棘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总体表现为S10 (0.88)S20(0.75)S0 (0.7)CK (0.4)。留茬有利于沙棘更新复壮,留茬高度处理后沙棘表现出很强的生长能力,各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未平茬处理沙棘,且留茬高度为10 cm时最优。  相似文献   

10.
纳米技术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纳米级农化品(纳米肥料和纳米农药)展现出的缓释和高效低剂量特性减少了传统农用化学品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该研究着重介绍了工程纳米材料(ENMs)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防治作物病害的内在机理,重点阐述了ENMs通过调控植物营养、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和改善植物光合作用的方式来抵抗病原入侵对植物造成的氧化胁迫;同时,研究亦指出ENMs能够通过诱导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性(SAR)的方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对ENMs抗病机理的深入探究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病害管理,实现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增加,并极大程度减轻传统农药化学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肉中利巴韦林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可用于病毒性感冒、肺炎、肝炎、出血热等病症的治疗.2012年12月我国爆发"速生鸡"事件,曝光鸡在饲养过程中被违规喂食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违禁抗病毒药物的滥用不仅造成鸡肉风味和品质的下降,更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药物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早于2005年就禁止将人类抗病毒药物用于畜禽类;我国农业部公告第560号中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水稻根系激素含量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清晰酸雨抑制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采用水培法研究酸雨(pH 5.0—2.5)对水稻根系激素含量(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T、脱落酸ABA)、根系活力与质膜H+-ATPase活性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经酸雨胁迫5 d后,pH 5.0组水稻幼苗根长及鲜重下降,但激素含量IAA和ABA、根系活力、H+-ATPase活性、根表面积和体积均显著上升,表明pH 5.0酸雨下水稻幼苗通过提高IAA、ABA含量,根系活力以及激活H+-ATPase活性调控水稻对营养的吸收,使根长及鲜重较其他酸雨处理组受抑较弱.pH 4.5、pH 3.5和pH 2.5酸雨组水稻幼苗IAA/ABA、GA/ABA、ZT/ABA、根系活力以及根系生长指标显著下降,表明pH 4.5、pH 3.5和pH 2.5酸雨降低激素含量影响根系细胞分裂和伸长,抑制根系活力导致水稻根系各生长指标受抑.将胁迫后幼苗移至对照条件下恢复5 d后,pH 5.0酸雨组根系活力和生长指标均恢复至CK,IAA/ABA、GA/ABA和ZT/ABA和质膜H+-ATPase活性有所上升;而pH 4.5—2.5酸雨组各指标变幅减小且优于胁迫期,表明水稻幼苗通过提高生长促进型激素(IAA、GA、ZT)含量、根系活力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减轻酸雨对根系生长的制约,根系生长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且恢复程度受酸雨强度制约.  相似文献   

13.
丁酸钠对肉鸭生长及粪便中污染物减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樱桃谷肉鸭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丁酸钠,研究了丁酸钠对肉鸭生产性能及粪便中污染物含量和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50、700和1 050 mg·kg-1丁酸钠处理(试验组2、3、4)料重比较对照(试验组1)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4.95%、6.71%和4.59%(P<0.05),0~3周试验组3和4肉鸭日增质量较对照提高9.16%和9.47%(P<0.05);添加丁酸钠可显著降低鸭粪中TN、TP、氨氮、有机质、Cu和Zn含量(P<0.05),试验组3对TN、TP、氨氮和Zn的降低效果最好,分别较对照组减少6.15%、17.36%、59.98%和18.96%;不同水平丁酸钠处理鸭粪中污染物排放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3对污染物TN、TP、氨氮、有机质和Zn的减排效果最好,而试验组4对Cu的减排效果最佳.在肉鸭饲料中添加700 mg·kg-1丁酸钠可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和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施肥对杉木优良无性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轻基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处理:对照CK(0 mg/株)、常规集中施肥CF(40 mg/株)、指数施肥EF1(40 mg/株)、EF2(80 mg/株)、EF3(120 mg/株)、EF4(160 mg/株),比较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特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的差异,筛选出适合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生长的施肥方式和浓度,为杉木苗期氮素养分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肥对杉木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相同施氮量下,指数施肥处理(EF1)下杉木的苗高和地径都优于常规施肥,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2)指数施肥处理下叶片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o/F_v)和实际最大量子产额(QY)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处理,且除Fv/Fm外,其余各指标均在EF3(120 mg/株)时达到最大值,而叶片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则低于对照处理.(3)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叶绿体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而且在相同施氮量下指数施肥处理(EF1)叶片P_n、G_s、T_r、C_i、叶绿体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杉木上述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叶绿体色素外,上述指标均在施氮量为120 mg/株时达到最大.综上表明,施氮量为120 mg/株的指数施肥能通过提高PSⅡ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光能的热耗散,增强杉木叶片光合速率,进而促进杉木幼苗生长.因此,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适宜的施氮量为120 mg/株.(图4表1参79)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草药方剂预防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确切效果,选择经产母猪90头,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各用1个试验药方的2个试验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产死胎比率分别高于试验组6.7%、10%,产木乃伊的比率对照组为3.3%,2个试验组均为正常;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对照组(16.6%)相比,2个试验组分别降低了10%、6.6%;平均窝产仔数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16、1.01头.由此可见,试验药方配伍合理,使用后效果确实,推荐在生产中使用.表2,参8.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实验,通过向土壤(每盆8 kg)中添加0 g/盆(CK)、20 g/盆(T1)、40 g/盆(T2)和80 g/盆(T3)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探讨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乔木园林植物香樟与林下草本观赏植物的合理搭配以及凋落叶的处理提供参考.为分析施入的凋落叶是否会明显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影响受体植物生长,干扰化感效应的表现,同时进行了平行空白试验,即将香樟凋落叶蒸煮2 d后风干(尽可能地降低其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同样设置3个处理(Z1 20 g/盆,Z2 40 g/盆和Z3 80 g/盆).分别在凤仙花播种后第20、60、100和120天测定其植株的生长指标,在第60天测定光合生理指标,并取样测定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香樟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的初期,显著抑制了凤仙花的地径和高生长(P<0.05);随着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强,且显著抑制了凤仙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气体交换过程,其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限制值(Ls)在60 d随凋落叶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随着凋落叶量增加,凤仙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大于CK,表明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膜质氧化损伤;各凋落叶处理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可溶性蛋白(SP)含量随凋落叶量增加呈上升趋势.(2)在平行空白试验中,经蒸煮后凋落叶处理的凤仙花在形态和抗性生理上均表现为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一定的凋落叶添加量范围内,土壤的物理性质的变化不明显,没有显著影响凤仙花的生长,其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凋落叶分解释放的次生代谢物质在土壤和受体植物中发生化学作用的结果;(3)香樟凋落叶处理对凤仙花的化感综合抑制效应随施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强,T1、T2和T3处理的化感综合效应值(CE)分别为0.169、0.354和0.497.综上说明,在香樟凋落叶自然分解初期,其释放的化感物质影响了树下凤仙花的抗性生理活动,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致使凤仙花光合能力下降,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凤仙花观赏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抗虫转cry1 Ab/c基因水稻华恢1号(Bt水稻)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明恢63(CK水稻)为研究材料,在模拟贫瘠营养条件下(不施肥、无靶标虫压)初步评估了转cry1Ab/c抗虫基因水稻的生态适合度效应.结果表明:贫瘠条件下Bt水稻cry1 Ab/c基因的基本表达规律与大田条件下相似,但是Bt蛋白表达量更低.与亲本明恢63相比,Bt水稻在主要生长发育期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叶形和根系等指标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生态适合度利益,Bt水稻实粒数、谷粒数、实粒重和千粒重这些重要繁殖指标也较亲本水稻显示出明显的生态适合度正效应,表明其种群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和延续能力可能超越CK水稻,从而产生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通过环境调控提高石蒜产量、增加生物碱含量,设置6种光质,即白光(CK)、红光(R)、蓝光(B)以及红蓝复合光RB(1:2)、RB(2:1)、RB(1:1),研究不同光质对石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和生物碱积累的影响,筛选适合石蒜幼苗生长和生物碱积累的光质条件.结果表明:与CK相比,红蓝复合光质可以加快促进石蒜幼苗的生长,其中进行红蓝复合光RB(1:2)处理后,根长、根数、干重、鲜重和鳞茎直径等都明显比CK更高,依次提高了10.91%、146.48%、158.69%、34.92%和133.33%;单一的红光不利于石蒜幼苗叶绿素的合成,一定比例的红蓝复合光能够促进叶绿素合成,RB(1:2)处理后幼苗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值,比CK约高出1.22倍;而RB(2:1)处理后,促进了石蒜幼苗可溶性糖的积累,蓝光能够提高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CK相比,RB(1:2)处理下石蒜幼苗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说明RB(1: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膜脂过氧程度;B处理下石蒜幼苗加兰他敏、石蒜碱和力可拉敏含量最高,分别是CK的1.84倍、1.62倍和1.11倍.可以看出,RB(1:2)处理对石蒜幼苗的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合成和生物量积累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膜脂过氧化程度比较低,因此是石蒜幼苗的最佳生长光质条件,B处理(蓝光)可以促进石蒜生物碱的积累;结果可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提高石蒜种苗的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图2表3参33)  相似文献   

19.
通过快速沉淀-NaBH_4微波水热还原制备了Zn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致发光(PL)等测试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氧化锌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并均匀覆盖在RGO表面上,其直径大约为15—20 nm.ZnO-RG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氧化锌,为纯ZnO的2.5倍.光催化性能提高可能归因于RGO优良的电子传输能力加速了ZnO-RGO纳米材料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核桃(Juglans regia)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对3种受体作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芥菜(Brassica juncea)和白菜(Brasicca pekinensis)生长、光合及抗性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受体作物对核桃凋落叶化感作用的敏感性,筛选可能与核桃套作的作物。试验设置4.5(T1)、9.0(T2)和18.0 g·盆-1(T3)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对照(CK)不添加凋落叶。结果表明:(1)核桃凋落叶在其分解过程中对3种受体作物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凋落叶量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而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呈减弱趋势;(2)凋落叶分解80 d时,各处理3种受体作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低于CK。各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低于CK;(3)与CK相比,各凋落叶处理3种受体作物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受抑制作用,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为促进作用,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4)3种受体作物对核桃凋落叶化感综合抑制作用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菜、萝卜和芥菜。综合各项指标可见,核桃凋落叶在分解初期(约80 d时)对3种受体作物产生了强烈的化感作用,主要通过氧化损伤、抑制叶绿素合成和降低其光合能力来阻碍其生长,之后随着凋落叶的进一步分解,释放的化感物质越来越少,对3种受体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