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pH3.4,8-羟基喹啉、甲基橙的浓度分别为43μmog/L、13μmol/L的0.1mol/L(NH4)2SO4底液中,用阳极溶出伏安法直接测定水体中Sb^5+。其线性范围为0.26~5.2n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0.1nmol/L;9次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为0.8%;回收率为95.6%~104%。大部分常见阳离子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2.
胡文容 《能源环境保护》1996,10(5):18-20,32
在投加铝盐条件下,钙、铝和硫酸根结合成复合物沉淀,使煤矿酸性矿井水中SO4^2-得以去除。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处理后出水SO4^2-含量低于300mg/l;影响SO4^2-去除率因素有:pH值、外加铝盐浓度及原水SO4^2-的含量;最佳操作参数为:pH=10.5 ̄12.0,SO4^2-/Al^3+摩尔比为1.7。  相似文献   

3.
辽河口营养要素的化学特性及其入海通量估算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本文根据1992年5月和8月辽河口水域营养要素的两次实测结果,讨论了溶解态无机氮(NO3^--N、NO2^--N、NH4^+-N)、活性磷酸盐(PO4^3--P)和活性硅酸盐(SiO3^2-Si)在辽河口水域的含量,分布特征,化学特性及其入海通量。结果表明:辽河口水域溶解态无机氮含量范围为12.13 ̄222.70μmol/L,活性磷酸盐含量范围为0.71 ̄2.81μmol/L,活性硅酸盐含量范围为  相似文献   

4.
研制出一种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电极,电极膜最佳组成:THDA-DBS5mg,DBP04ml,NB0.3ml,PVC粉0.2g,电极线性范围1×10^-3-8.1×10^-7mol/L,级差58mV/dec,对DBS和SDS检测分别为5.6×10^-7mol/L和7.4×10^-7mol/L。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Nafion化学修饰电极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可溶性铅的方法。土壤经0.1mol/L HCl处理,以Nafion修饰的钨丝电极富集可溶性痕量铅后,放入石墨杯中进行原子吸收法测定。实验结果,在pH3.5的HCl介质中,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4.5μg/L,检测限为0.04μg/L;对浓度为2μg/L的铅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多种离子不干扰测定,样品回收  相似文献   

6.
味精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氨氮,硫酸根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巍 《环境保护》1999,(11):26-27
由于味精废水中COD,SO^2-4和NH3-N浓度高,pH值低,使味精废水处理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味精废水排放标准,提出了利用的味精废不提取酵母蛋白及SO^2-4和NH3-N对生物处理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鸭绿江口的溶解无机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1996年5月鸭绿江溶解无机氮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特征,并同其他一些河口作了比较,鸭绿江口NO3-N,NO2-N,NH4-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3.0.45和3.05μmol/L,而丹东上游鸭绿江支流瑗河下降的溶解无机氮浓度很高,达203.4μmol/L,主要由农业施用氮肥大量从耕用地中流失所致。  相似文献   

8.
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H酸水溶液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为了去除水中难氧化的有害染料中间体H酸,研究以TIO2、ZnO、CdS和Fe2O3为催化剂,采用低压汞灯为光源,对H酸水溶液进行光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TiO2和CdS的催化效果最好.采用TiO2作催化剂,光催化氧化5h后,H酸分解率可达90%,反应速率遵从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K=12.3L/mmol,k=25.2×10-6mol/h.溶液中投加10mg/L的Fe3+或Ag+,可使反应时间缩短2—3h.研究探讨了pH、TiO2投加量和H酸浓度对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南三亚近岸海域水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调查研究了海南三亚近岸海域水化学要素的浓度和分布,结果表明:(1)表层DO、NO-2、NO-3、NH+4、PO3-4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1.9、0.05、0.47、1.79、0.16μmol/dm3和1.31mg/L。(2)河流输入对沿岸海域水化学要素的影响主要集中于NH+4和COD,对PO3-4和NO-3的浓度影响不明显,海域总体为一贫营养盐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表明控制水化学要素的主要因子是河流的输入和由此导致了的生物旺发。  相似文献   

10.
高含硫味精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吹脱-混凝-厌氧消化-两段SBR-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味精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2351mg/L,SO^2-4510000mg/L,NH3-N7571mg/L、色度(倍)3906和PH1.3时,出水COD99mg/L、SO^2-495mg/L、NH3-Nlmg/L色度16和PH6.5,其水质均达到GB8978-1996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Concentrations of S(IV) were measured in cloudwater at Great Dun Fell and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HSO3 assuming equilibrium between aqueous and gaseous phases in cloud.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s of S(IV) in the range of 1 × 10−6 to 17.2 × 10−6 mol dm−3 were observed only in samples which contained low H2O2 concentrations, generally <1 × 10−6 mol dm−3. Concentrations of S(IV) were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 of 1 × 10−6 mol dm−3 in samples which contained hign H2O2 levels (1 × 10−6−80 × 10−6 mol dm−3) confirming that either SO2 or H2O2 acts as the limiting reagent in the oxidation of SO2 in cloudwater.Equilibrium HSO3 concentrations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measured cloudwater pH, the gas phase SO2 concentration and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found to be on average about 5 times lower than the measured S(IV) concentrations. The possible role of formaldehyde in stabilizing S(IV) in cloudwater is discussed. The kinetic data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suggest that the complexation reaction between S(IV) and HCHO is too slow to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difference between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S(IV)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typical lifetime of clouds in our study.S(IV) accounted for up to 10% of the SO42− measured in stored cloud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12.
臭氧在冰晶及硫酸铵和亚硫酸铵渗溶冰晶上的粘着系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动管式反应器,在220-260K温度范围内,实验测量了臭氧在低温冰晶及硫酸铵和亚硫酸铵渗溶冰晶表面上的粘着系数.结果表明:臭氧在低温冰晶表面上的粘着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其粘着系数为1.3×10-7-2.7×10-6; 臭氧在硫酸铵和亚硫酸铵渗溶冰晶表面上的粘着系数与二者浓度呈非线性关系; 利用实验结果估算了臭氧在极地平流层云中存留寿命约为56d, 臭氧在主要组成为水的冰晶表面上的损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二氯化汞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硒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紫强  张连珍 《环境科学》1989,10(2):7-9,49,56
环境中的汞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性。它可与DNA中的不同组分相互作用,引起DNA链断裂和诱发染色体畸变。近来研究表明,硒对汞的毒作用具有防护效应,这对于估价汞的健康损害作用似是一个重要的修饰因子。但是,有关硒对汞化合物引起的DNA  相似文献   

1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NO_2~-对I_2-EDTA光化学反应的抑制作用和I_2与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痕量亚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试验并选择了最佳条件,测定了天然水中亚硝酸根的含量,回收率在93—103.5%,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7)—4.0×10~(-6)mol.L~(-1),检测限为1.1×10~(-6)mol.L~(-1).对2.0×10~(-7)mol·L~(-1)NO_2~-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2%.  相似文献   

15.
在双搅拌釜上实验测定了飞灰和废大理石浆液的脱硫率η及pH值随过程时间t的变化关系,计算了不同t时的传质速率Nm、液膜传质系数kL、气相总传质系数KG、气膜传质系数kG、传质系数之比KG/kG以及反应增强因子E等,并分析了飞灰和废大理石脱硫的传质-反应过程.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当进口SO2体积分数为4000×10-6时,飞灰和大理石浆液脱硫均受液相阻力控制;pH值越低,KG/kG就越小,液相阻力控制也就越明显,在pH=4.5时,液相阻力占总阻力的90%; pH值越高,E就越大,化学反应对传质的影响也就越明显;pH=6时飞灰浆液具有与大理石浆液相近的脱硫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化学发光法测定废水中痕量苯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鲁米诺-H_2O_2(KOH,H_3BO_3)发光体系和苯酚对该体系发光的淬灭作用。发现苯酚浓度处于2.0×10~(-6)—2.0×10~(-4)mol·L~(-1)时,与淬灭后的相对发光强度有线性关系,本法最低检出限为0.2mg·L~(-1)。用于工业废水中苯酚的测定,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行业的生态效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毛建素  曾润  杜艳春  姜畔 《环境科学》2010,31(11):2788-2794
中国工业是资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源头,解析工业各行业的生态效率可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必要信息.在分析工业构成并构建工业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选择能源消费和废水、固体废物、SO2、工业烟尘、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研究的环境影响类别,界定了与这些环境影响相关的生态效率,估算了中国2007年的工业生态效率现状,结果为:能源效率615.5万元·ktce-1;废水和固废方面的生态效率分别为54.3万元·kt-1和1.9万元·t-1;工业SO2、烟尘和粉尘方面的生态效率分别为59.6、169.2和184.6万元·t-1.深入分析了39个工业部门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以上几种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行业不均衡性,表现为不同行业在不同类型生态效率中的工业排序明显不同;与此同时,对于同一种生态效率,不同工业行业的数值可相差几百倍到几万倍,表明通过优化工业结构将具有较大的提高工业生态效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Hollow Fiber Membrane Contactor, HFMC)回收尿液中的氨氮,系统研究了吸收液类型(H3PO4、H2SO4和HNO3)对氨回收效能、水蒸气的跨膜通量和所获液体肥料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H2SO4作为吸收液时氨氮回收效能最优,其次是H3PO4和HNO3.当采用H2SO4为吸收液时,氨氮回收率、氨跨膜通量和传质系数分别为84.49%±0.01%、22.92 g·m-2·h-1和2.37×10-6 m·s-1.HNO3的挥发性使其从吸收液侧反向跨膜至料液侧,导致氨跨膜传质驱动力变小;此外,NH3和HNO3会在膜孔中反应并生成NH4NO3气溶胶,增加氨在膜孔中的传质阻力,导致氨氮的回收效能降低.对采用不同吸收液时膜两侧的水的活度差和理论水通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氨氮的不断跨膜吸收,膜两侧的活度差和水通量逐渐增大,实验结束时水通量分别为7.44×10-2 kg·m-2·h-1(H3PO4)、9.06×10-2 kg·m-2·h-1(H2SO4)和2.00×10-2 kg·m-2·h-1(HNO3).肥料组分分析表明,以H2SO4和HNO3为吸收液可以获得仅含N素的单一液体肥料,以H3PO4作吸收液可获得N-P复合肥,(NH42HPO4和NH4H2PO4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8.33%和11.67%.  相似文献   

19.
被动采样法观测研究京津冀区域大气中气态污染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丹  王跃思  潘月鹏  辛金元  唐贵谦 《环境科学》2010,31(12):2844-2851
为了对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观测,揭示污染物浓度和组分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深入了解区域复合型污染,从2007年12月开始使用造价低、操作简捷的被动采样方法对区域10个站点大气中的SO2、NO2、O3和NH3等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对被动采样方法的区域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区域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适用性评估表明被动采样方法在污染较严重的京津冀区域能进行长时间采样,采样频率设定为每月1次;平行采样结果显示,SO2、NO2、O3和NH3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4%、7.1%、4.2%和3.9%,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每月1次的被动采样浓度结果与主动采样仪器观测结果月平均值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SO2、NO2和O3这2种方法监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1、0.88和0.93,拟合曲线斜率分别为1.25、0.98和0.93,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3%、14.9%和8.5%,能基本满足大气采样的要求,NH3的短时监测也表明2种方法具有可比性.评估结果说明被动采样方法是一种可靠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可用于区域污染的监测.2008年夏季京津冀区域10个站点SO2、NO2、O3和NH3的被动采样平均浓度分别(12.3±6.3)×10-9、(13.2±7.0)×10-9、(40.5±9.5)×10-9和(24.0±13.7)×10-9.浓度区域分布显示SO2和NO2在城市站点具有较高浓度,而NH3在农业站点的浓度较高,SO2、NO2和NH3的大气浓度水平明显受局地排放影响,浓度分布较直观的反应了站点的局地源排放;而O3除了背景站兴隆,在北京和天津周边的大小城市,平均浓度都在40×10-9左右,表现出区域协同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成渝经济区火电发展的大气环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鹏  段宁  许亚宣  于华通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0):1107-1114
基于CALPUFF模型,以2007年为基准年,根据成渝经济区基准年火电SO2排放量、2008—2009年国家核定的火电SO2减排量(20.9×104 t)、“十二五”年地方计划火电SO2减排量(18.5×104 t)以及地方愿景下的“十二五”期间新增火电SO2排放量,设计3种不同排放情景,并且对不同情景下的ρ(SO2)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2008年和2009年成渝经济区的火电SO2减排使成渝经济区的ρ(SO2)年均值比2007年平均降低了18.9%;“十二五”新增火电装机将会使成渝经济区的ρ(SO2)年均值比2007年平均升高20.7%. 虽然通过工程减排及“上大压小”的方式减缓了新增火电机组带来的影响,但从空间分布来看,ρ(SO2)增加的局部地区与酸雨严重的地区高度重合,导致该区域酸雨污染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