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进入2010年,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不断。数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不遇的暴雪、寒流、暴雨、洪水、大旱,分别肆虐各大洲,灾情报道充斥媒体,灾难破坏触目惊心。1月1日至3日,中国迎来了自1951年进行气象观测以来最大的暴雪天气。中国北京近60年来的最大暴雪,使城市功能几近瘫痪。从新年第一  相似文献   

2.
现场目击     
《绿叶》2006,(1)
福州:误捕的中华鲟放归大海1月11日下午3时许,一尾被福建平潭渔民误捕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在福州渔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放归大海。据了解,这也是近10年在福州被误捕的第三尾大规格的中华鲟,也是惟一一尾成功放生的中华鲟。阿勒泰雪灾骆驼穿上防寒服新年之初,阿勒泰局部地区出现两次暴雪和大风天气,降温幅度达到25℃。持续多日的强降雪已造成阿勒泰地区富蕴县、青河县等地发生雪灾。牧民为骆驼穿上了用毛毡缝制的防寒服,用来抵御寒冷和狼的侵害。湖南:湘江镉污染带移出长沙境内1月6日9点,湖南省湘江株洲市霞湾港至长沙江段,因霞湾港…  相似文献   

3.
据青海省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18年汛期青海省降水异常偏多,较最多的1967年还多10%,创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20站次列历史前3位;出现80站次大雨以上天气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省区域站(自动站)出现大雨以上1 104站次,其中暴雨108站次;多地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全省共有23县(市)发生极端日降水事件,其中8县(市)日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受频繁极端强降水影响,全省共发生暴雨洪涝灾害104起,暴雨洪涝、雷电灾害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暴雨洪涝灾害为近10a最重;异常偏多的降水量使黄河上游出现了2012年以来最强汛情。成因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大、强度强、脊线位置偏北,致使我省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4.
据青海省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18年汛期青海省降水异常偏多,较最多的1967年还多10%,创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20站次列历史前3位;出现80站次大雨以上天气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省区域站(自动站)出现大雨以上1 104站次,其中暴雨108站次;多地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全省共有23县(市)发生极端日降水事件,其中8县(市)日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受频繁极端强降水影响,全省共发生暴雨洪涝灾害104起,暴雨洪涝、雷电灾害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暴雨洪涝灾害为近10a最重;异常偏多的降水量使黄河上游出现了2012年以来最强汛情。成因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大、强度强、脊线位置偏北,致使我省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偏多。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海国家气象站1960~2019年日最高气温资料对静海高温天气发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持续高温天气过程的年际变化规律、时间演变特征,利用Mann-Kendall法对高温日数、年最高气温进行趋势检验;构建了日高温发生概率的“钟形”曲线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日高温发生概率序列的主要分量,构建了基于傅里叶级数的日高温发生概率简化模型。结果表明:1960年至1996年静海年高温日数呈下降趋势,1997年开始年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而年最高气温无显著的上升趋势;静海高温天气过程主要为持续1~2天的过程,近20年高温热浪发生次数明显增加;近60年高温日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迟的趋势明显;模型较好的模拟了日高温发生概率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分析了1997年8月4日—5日造成青海东部大暴雨的GMS(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和地面总能量,揭示了形成高原大暴雨的云团特征、演变形式和地面能量积累过程,从中总结出造成高原大暴雨的天气特征。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2年8月26~30日成都地区出现的灰霾天气,对当时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灰霾天气是由两次小的污染过程组合而成的,一次是26日、27日因气象原因和常规的内源性污染造成的,另一次是28—30日因中元节祭祖烧纸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2013年秦皇岛连续两次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及卫星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水汽、动力、热力条件出发,对2013年8月底东北冷涡影响下秦皇岛两次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处在东北冷涡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低层温度场配置不同,两次过程降水特点极不相同。8月27日降水是一次连续的区域性降水过程,以层状云降水为主,降水均匀连续,8月31日至9月2日是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影响下的数日局地性对流降水,具有很强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2年9月在青海省河南县架设的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GMS卫星遥感资料以及雨滴谱和探空资料,分析了一次夜间的对流性降水过程,对积云形成降水的特征以及降水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对流形成的对流云团,在中小尺度系统的驱动下,可以发展成具有一定降水强度的降水云团,形成较大的降水过程;其具有多单体结构,单体之间的合并增长是云团增长发展的主要方式;水平风场的辐合尤其是中层的气流辐合是云团增长的主要因子。降水形成以冷云机制为主,雨滴谱初期为单峰形,中期为多峰形。这类对流天气的形成具有地域性的特征,高原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气层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地形风使较为湿润的气流沿山谷、河谷向高原主体输送,从而使低空形成潮湿层,而夏季高原上中小尺度系统活动频繁,这些系统结合特定地形,形成动力机制,如气流辐合、抬升等,促使气层释放不稳定能量,形成较大范围的对流性天气。  相似文献   

10.
本该是风和日丽的早春天气,现在却正披上一层厚厚的“黄纱”。3月,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5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2次,扬沙过程3次。4月10日,兰州市突起大风,这是兰州地区今年入春以来第9次沙尘天气。4月11日,陕西出现了入春以来最明显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最低能见度只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1—2010年乐亭、秦皇岛大雾监测的252个个例及Micaps3.0常规资料,分析了河北海岸带大雾的时空尺度分布特征,初步建立大雾天气概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0年大雾年际变化不大,2005年达到日数最少为17次,2006年达到最多为34次;大雾日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一年当中各月均有大雾出现,其中以11~12月大雾日数最多,8~9月次之,其他各月较少;南到东南风、弱的均压场、适宜的海温均有利于产生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3-2012年3~10月秦皇岛地区5个气象站雷暴监测和雷电灾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天气综合分析方法,得出秦皇岛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尺度分布特征为:全区年雷暴发生频次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其中,2005年35次,2008年33次,2012年20次;6月份为全年雷暴发生的峰值时段,7月、8月次之,且与秦皇岛本地主汛期相吻合;在海岸带地区由于受海洋条件影响,个别年份雷暴最早出现在2月份,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雷暴天气的日时段主要出现在下午至傍晚,占70%,夜间占20%,其他时段为10%;北部山区的雷电频次大于沿海地区,对应电力、化工等行业雷电灾害呈下降趋势,但是通讯、计算机、家电等弱电系统雷击事件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滨州市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文章以滨州市2020年12月一次重污染天气为研究对象,选取12月3—14日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温度、湿度和风级3项气象因子及空气质量指数(AQI),同时选取重污染天气峰值当天的气象条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此次重污染天气形成以本地污染物排放为主,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高湿、低风和无降水天气,大气边界层较低,垂直扩散能力较差,导致污染物的不断积累,发生重污染天气。(2)重污染天气的污染因子以PM2.5、PM10、NO2、CO为主,尤其是PM2.5、PM10。因此,在预防和应对重污染天气时,可重点考虑PM2.5、PM10的减排。  相似文献   

14.
国内     
正2016年雾和霾过程少于2015年1月10日,中国气象局举行《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和《2015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专题新闻发布会。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雾和霾过程少于2015年。2016年我国出现了8次大范围、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次数比2015年少3次。主要发生在1月1-3日,11月3-6日及去年底12月16-21日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比较重的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长沙市2013年PM2.5的逐日质量平均浓度、气象地面和高空观测数据,采用SPSS方法,分析了长沙市灰霾天气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市区的灰霾日以西北风向为主,PM2.5浓度与风速、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大气压、平均气温相关不明显。风速越小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在没有降水的情况下,风速达到3.5m/s以上,空气质量才有好转;弱降水对污染物的浓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降水量在5mm以下时,污染物的浓度不会有明显的下降,但强降水对空气有净化作用明显,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天气形势下降水的稀释作用不同;长沙秋冬季边界层稳定性几率高达80%以上,这种稳定层结构是长沙市区各种大气污染源不易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湖农场1998—2007年气象、社会、经济资料及实测植被、土壤数据,分析了近10年来防沙治沙情况,并选取定量、定性指标,建立效益评估模型,对植物治沙产生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由1990年1.63%提高到2007年5.37%,植物种类、土壤碱解N、速效P随栽植年限增加而上升,沙化面积比例由1990年的2.90%减少到2006年的0.59%,风沙天气由1998年的27次减少到2007年的4次;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人均林草面积由1990年人均0.02hm2增加到2006年0.15hm2。  相似文献   

17.
1985年3月23日西宁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丁香和柳树为西宁的市花、市树。从此,丁香和柳树登上了西宁花冠和树魁的宝座,成为这座高原古城的象征,给这座具有两干多年历史的美丽城市、增添了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①南方罕见冻灾警示北京奥运会是否出现极端天气南方地区最近发生的罕见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再次提醒我们:大自然翻云覆雨,变化多端。北京市气象局专家介绍,根据对历史同期气象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今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发生极端天气的概率非常小。不过,北京奥运会将在8月8日揭幕,正值北京汛期,历史数据显示,平均两三天就可能有一次降雨。北京的气象工作者为了确保奥运会顺利举办,未雨绸缪,通过建立立体式全天候探测系统、集成国内外先进预报技术、选拔全国优秀天气预报员等方式,争取提前做出准确、隋细的预报,为奥运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暑假的持续高温令人咂舌。8月5日,北极圈内出现高温30℃,冰山融化速度加快,危及北极熊的生存;高温席卷了四个大洲,很多国家受损严重;干旱、火灾、因高温导致身体损害……一系列问题不约而至,我们又一次领略了温室效应的魔力。我们在闷热、烦躁、不安、担心中熬过了这段时间,虽然暂时气温有所缓解,但听环境专家所讲,这样的极端天气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再是隔几年发生一次,而是年年都会发生,而且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20.
分析绵阳市城区2014~2016年空气污染个例,发现PM2.5污染日数最多,多发在秋冬季;PM10污染多发在春季;O3污染多在春夏季出现。按照划定的关键区进行天气学分型,结合气象要素和Pasquill稳定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M2.5污染多发生在槽前型或高压控制型天气中,且绵阳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更有利于污染发生,大气稳定度为D级;PM10污染均发生在高压底部或前部型天气中,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污染发生概率更高,大气稳定度多为D级;O3污染绝大部分发生在经向型天气中,有时也发生在高压外围型和高压脊型的天气中,当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SW时,有利于污染的发生,大气稳定度多为A-B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