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河池市处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成为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且土地资源安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资源环境安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河池市土地资源压力状态和承压状态,选定24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河池市2005-2010年土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2005-2010年土地资源安全程度逐年升高,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宣教     
《环境教育》2011,(11):7
"西藏环境奖"评选启动近日,第一届"西藏环境奖"评选活动在拉萨启动。西藏环境奖是西藏自治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金会设立的专项奖,是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在环境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为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流程与环境政策循环模式;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海区域开发中的环境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环境受污染和自然环境被破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新的形势下,我省各地逐步展开区域开发,而区域开发离不开环境经济与环境保护。本文拟就青海区域开发中的环境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区域开发需要环境经济青海省土地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折合约10.8亿亩,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而居全国第四位。青海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赋于自然资源一系列特殊的特点: 一是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垂直分布明显。巨大的热力作用,可使高原的气温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存储、兼容、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土地信息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工具之上,并在ComGIS组件Mapobject2.0平台支撑下进行设计和开发应用的。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与产业布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对高强度开发下的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较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对城市中长期环境管理的综合安排,是环境保护基础性的规划,其核心问题在于规模、结构和布局,即从城市环境、资源与生态约束角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提出限制(环境、资源与生态红线),从环境承载力与发展生态适宜性分区角度为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结构与布局。在城市"多规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作为政府综合决策的重要支撑之一,可以为其他的规划编制提供约束条件以及土地供给能力测算值,使得各规划间能够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此有必要先行。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环境总体规划为例,从布局角度出发,基于区域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对丰台区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并得到土地生态适宜性区划图,从而提出丰台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先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宜昌三峡翻坝运输江南公路沿线环境为研究对象,使用数据来源于卫星遥感图片,采用GPS、RS和GIS相结合的空间信息技术完成植被类型图、土地利用图。依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有关要求,计算出区域生态环境各项指数:生物丰度指数98.29、植被覆盖指数88.28、水网密度指数72.40、土地退化指数19.06、环境质量指数为93.5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74.55,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区域调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的背景、目的和原则,从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和功能分区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的实践途径,并提出若干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贤金  周艳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36-42,5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向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再到近年来以土地开发强度为特征,以及基于供给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兴起的历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单一资源走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及综合要素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更多地关注承载的极限容量,对发展容量的关注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可推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及方法体系等问题,其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需在承载力从极限容量向发展容量转变,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以空间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陕西省10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度与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4年陕西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4年,陕西省绝大多数城市土地城市化落后于人居环境的发展水平,各城市间的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相对较大。(2)各城市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主要以拮抗阶段为主,且空间差异显著。(3)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多数处于低度协调阶段,出现了以西安为中心,关中平原为轴带,逐渐向南北方向扩散的趋势。(4)扭转协调程度"中心-外围"发展的现状是实现陕西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野果类资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考察.基本摸清了该地区野生果类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状况,发现了1000年树龄的野生果树.以及可供科研和开发利甲的种质资源.同时.从考古资料的研究和考察中发现西藏是多种果肉的原产地,也是天然的果树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西藏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旅游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青藏铁路的全线运营给西藏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同时也对西藏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作者对此作了简要剖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村能源消费及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国田  张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238-241,244
西藏农村人口现有22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80%以上,农村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很大。西藏农村能源资源主要有水力、地热、太阳能、风力、林木和畜粪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热值的优质能源很少。在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基础条件下,农村能源消费中高热值的现代能源比重很低,主要以生物质能如薪柴、牛粪、草皮等为主。这种低水平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对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西藏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改变农村目前的消费结构,应发展太阳能、风能、农村小水电及输入高热值的化石能源替代目前生物质能的消费,减少因能源消费对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评价了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及其质量.阐明了影响土地资源潜力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影响评估与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成已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西藏2005—2010年月入境旅游人次统计数据,评估了2008年拉萨"3.14"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的影响。根据突发事件发展经历爆发期、持续期、扩展期和消退期四个阶段,构建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为西藏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与东南沿海区域联合发展旅游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条件和地理位置差异等原因,导致我国东西部区域间发展出现明显的差距,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要各抒所长、互助互补、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文章就青藏高原与东南沿海地区实现跨区域联合发展的背景、影响因素、对策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西藏高山松进行的采脂试验和对松脂及其加工产品松香,松节油的成分,含量和质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西藏高山松松脂资源潜在的质量优势及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据此结合西藏的实际,对开发利用高山松松脂资源的前景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移民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先行,而生态移民则是落实该项政策的一项极重要措施。将自然保护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边缘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地质灾区的农牧民,移往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公路交通及通讯发达,接近城镇的地区,不但可改善和提高这些居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对迁出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自然繁殖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工业生产移民则是环境保护必要手段。该项政策的实施,不但具有重大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而且在我国自然保护史上是个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   

19.
Amidst the hue and cry about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pollution, there are regions in the world facing silent metal discharges purely due to geochemical factors.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relates to such a situation and deals with the non-anthropogenic discharge of cadmium in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The phosphorite rocks of the Roorkee area of India contain cadmium and, particularly as these are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superphosphate, the rocks could lead to the large-scale disbursement of cadmium into the open environment. The area under study has soil rich in cadmium-containing minerals, as a result of which water is likely to leach out mobile cadmium and the ground water and crops could become contaminated. This is evident from the high values of cadmium in the tap water and food samples in the area. The Ganga and the Yamuna, the two major rivers traversing the area that originate in the central crystalline rocks of the Himalayas, show high cadmium values at Rishikesh and Dakpathar. Moreover, the sediments of these rivers have cadmium in easily bioavailable form. Food samples and milk analysed from the area show, in some cases, cadmium levels above the safety limits. This high exposure to cadmium is probably causing ailments so far unreported.  相似文献   

20.
The variability 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 ancient peat bog and coal facies characteristics was investigated with 29 coal samples from four coalbed methane wells in South Yanchuan Block, Southeast Ordos Basin, China. The control of methane content is described as coal facies paramete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s of methane cont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ancient peat bog in South Yanchuan Block is primarily a lower delta plain, and a low tissue preservation index (TPI) and high gelification index (GI) are typical features of reservoir’s coal facies, reflecting a deep wat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n ancient peat bog. Compared with the coal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ern area, the coal reservoir in the eastern area displays low GI and high ash content as a result of ancient peat bog’s proximity to sea and source area. Various lateral methane contents are influenced by burial depth, where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facies have a strong control on methane content within the single well in vertical direction. The methane content in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GI and vitrinite to inertinite ratio (V:I), while there are indistin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PI and transportation index with methane content. With high GI and longer distance to sea and source area, the methane content in the western are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astern area. High desmocollinite content also ha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methane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